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 美国科学家工作介绍
1.1 锂空电池技术概念讨论——抑制副反应的重要性
锂空电池技术的一大优势就在于11000Wh/kg的理论密度上限几乎可以与化石燃料相媲美。然而该数据只是一个最为乐观的估计方法。该电池目前一般公认的反应机理为:
2 Li + O2 ↔Li2O2
在该反应中,如果不计算O2的质量占比,认为其从空气中取之不尽,当然可以以纯锂在本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来直接计算得到11500Wh/kg的理想值(下图)。然而该计算实际上并不严谨:1)反应体系的比能量计算不应该抛除反应气体的质量,如果计算入O2的质量,该反应体系的能量密度马上会下降为3500Wh/kg;2)实际上锂金属会与空气中几乎所有的成分发生复杂的不可逆反应,这也是锂空电池体系技术的一大瓶颈。
对锂空电池理论能量密度的计算(不包括氧气的质量),摘自Jeff Dahn的报告《Electrically Re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 Compared to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因此实际上,锂空电池(Li-air)的严格定义是锂氧电池(Li-O2),而抑制锂金属与空气中其它各组分的复杂反应实际上锂空电池的最重要的一个先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1.2 本文的解决办法
该文章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为:在充满CO2的气氛中,对锂负极进行反复的电化学充放循环,使其表面生成Li2CO3/C复合保护层。研究人员使用了SEM、EELS、XPS对于该层的致密形貌、化学键合状态、元素存在情况进行了表征,确认了该层的生成情况。然后对该有保护层的锂电极做测试,他们发现即使在深度循环把锂全部用光的stripping test(0.5mA/cm2)中,其也可以实现每周循环中锂容量/物质99.97%的保持率,这一数据远高于行业内的其它研究成果。
1.3 全电池反应、寿命情况与保护层制备工艺优化
该文作者用MoS2阴极、有该保护层的锂阳极,EMIM-BF4/DMSO (25%/75%)混合电解液制成了全电池,并在人工配成的类空气气氛中进行实验。第一周的反应开始发生在2.92V,与Li2O2形成的电势2.96V非常接近,说明了主反应进行良好,在3.75V时达到了500mAh/g的比容量。第一周循环的极化电压差为0.88V,50周后为1.3V,550周后为1.62V。而在反应达到700周后,电池依然可以工作;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不经保护的锂空气电池只能循环10次左右就已经失效。对于保护层的厚度选择,该文作者认为:太薄的保护层会导致电解液分解,厚的保护层又会导致大的电荷转移电势以及副反应,因此需要优化。经实验,发现10次循环制备的保护层厚度最为合适。
A 本文有保护层的电池反应第一周到第550周的充放电曲线 B 10次预循环制备的保护层样品可以达到最优的循环性能
本文制备的锂空、锂氧电池随循环的极化电压情况变化
1.4各种表征手段说明对于副反应的抑制
进一步的,作者采用了RAMAN研究了循环后正极表面的放电产物,发现只有反应需要的Li2O2,没有其它杂质,而该Li2O2在电解液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作者还结合了NMR方法,进一步证明了该体系中没有空气中常见的CO2、H2O导致的更为复杂的反应。最后作者还结合DFT的计算方法,说明了该保护层可以有效阻止N2、O2扩散到锂金属负极(抑制副反应),但是有利于锂离子扩散到正极(需要的反应)。还使用AB INITIO的算法说明了水分子与Li2O2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难以进行的,与CO2的反应需要多个CO2组成的团簇,而这在空气中的低CO2浓度的条件下很难实现。
1.5 小结
由上可见,该文给出了细致的分析表征手段,说明了该生长保护层的方法对于锂空电池副反应抑制和循环寿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这两个问题都是困扰锂空电池的核心挑战,因此该文的工作可以说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 锂空电池技术展望
锂空电池技术一直是受到人们重视的热点技术,其理论能量密度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期待,但是该技术的问题和挑战也一直非常多。更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锂空气电池结合了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缺点”、“反应副反应太多”等一系列问题。在这里,笔者也想基于此文进展和工业界对于电池技术的期望,简单展望一下锂空电池技术的前景。
2.1 实质上的锂氧电池与空气中各组分导致的副反应
在刚才的分析中已经说了,锂空电池的实质是锂氧电池。空气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其它成分,除了惰性气体,几乎都会与锂产生不利的化学反应,极大影响锂空电池的寿命。之前研究中,锂空气电池较差的循环(大多几十次)基本都与此问题有关。
当然有些研究也会建议使用外带氧气罐提供纯氧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在实际应用中是极其不实际的一种选择:1)氧气罐会极大的降低该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从3500Wh/kg的理论密度的基础上继续扣除氧气罐的重量,最终可能导致该体系完全丧失能量密度这一唯一的优势;2)极端危险,氧气罐本身就会带来使用上的危险,这对于电池要求的安全性来说更是难以跨越的门槛。
该文通过不太困难的表面保护层生成工艺,在抑制与空气中N2、CO2、H2O反应方面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少在基础研究上证明了突破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当然也有业内的人士指出,该类保护层的稳定性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加重复验证,进一步落实该研究方向的成果,以指引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2.2 极化、能量转换效率、和体积参数——制约实用化的重要参数
本文研究增加了保护层,该层实际上是以增大了内阻(增加初始极化)的代价换取了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低反应电流的条件下,第一周循环的极化电压差较大(0.88V),而随着循环进行体系性能进一步发生了衰减,50周后为1.3V,550周后为1.62V。对比之下,在小电流下商用的锂离子电池常常只有0.1V左右的过电势,仍然可以明显说明锂空电池技术距离实用化的距离。
锂空电池这样大的极化对应到的能量转化效率实际上只有60~70%,这对于实际使用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数据,对于动力电池方面尤其如此。另外,与很多纳米相关的研究方向一样,锂空电池的研究成果对于体积比能量(Wh/L)的报道也很少,而这一参数对于动力电池领域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在此再次援引JEFF DAHN教授的报告中的内容,其指出锂空电池的理论体积比能量是3400Wh/L(大约是锂离子电池的三倍),因此在这方面虽然有优势,但是并不如想像那么大。而如果考虑到锂负极应用时需要的锂过量,可能优势就更小了。因此锂空技术的实用化,也需要锂金属电极技术的进步。
锂空与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对比(理论值),摘自Jeff Dahn的报告《Electrically Re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 Compared to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另外在该文中,似乎完全没有提及质量比能量 (单位Wh/kg)。要知道做锂空,我们“图的”就是高比能量——因为锂空的其它性能其实并不理想。因此我们也非常期望作者能有进一步的工作放出,给我们这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另外,二次锂空电池的成功使用仍然不能摆脱对于合适的ORR/OER的催化剂的依赖,而能找到能同时胜任这两个功能的材料就更是困难。
2.3 动力电池的需求
实际上,近几年来电池工业的飞速扩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动力电池行业的需求,因此电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实用化过程中常常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动力电池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质量比能量——关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这也是锂空电池技术潜力和希望所在。当然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是一回事,实验室容量与工业量产容量又是一回事,在这方面锂空技术要走的路应该还有很长。
2)高体积比能量——以乘用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对于电池体积有严格的要求,此时电池不仅要轻,还要小,要能“塞”入汽车。而对于包括锂空电池的很多新兴电池技术来说,它们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常常是非常不理想的——因为常常使用的是低密度、高孔隙率的材料体系。因此如果不考虑这些参数,他们可能本质上更适合于对于体积要求不高的固定式储能场合,但是此时对于能量转换效率要求就会更加苛刻,所以似乎境遇有一些两难。
3)能量转换效率&快速充放——实际上我们使用电池都希望可以“进去多少能量,出来多少能量”,当然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高的转换效率意味着更少的能量损失,也意味着快速充放(内阻小——能量转换效率高——发热浪费小——更有利于使用快充类)。而在此时,锂空电池即使在低倍率下都极大的极化必然会导致非常不理想的能量效率与倍率性能,这也是其在动力电池领域中的实用化要克服的重要障碍。
4)简单粗暴的反应机理与工业化中的精细控制——这一条说的可能有些太过直白,而且甚至可能有些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实验室中可以开发非常多的技术,但是工业化成功的是少数。原因为何?
一个技术要走向实用,首先就是在实验室中搞清其基本机理,然后确定可以放大工业化的技术路线,最后经过中试放大实现稳定的量产。如果一个技术反应控制过于复杂,即使在实验室等级都难以彻底搞清,那么想要把这个反应控制好,在工业反应中放大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很不幸的是,锂空电池目前就几乎还处于“需要在实验室中搞清”的这个阶段,因为其副反应太多,控制很困难,可以说甚至连业内公认的技术路线都还没有,更不需要说后面要实用化还需要走的漫漫长路。
与锂空相比,普通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就简单粗暴,易于执行,而这也是工业化的一个前提——这个技术应该是简单粗暴,易于理解的——这样才能够落实给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以最简单的标准化工序来放大生产。同时这些技术也需要能简单地在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地改进,使工艺的每一个细节达到最完美的控制,从而让大规模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足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使技术真正的实用。
3. 综上所述,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有前景的技术,最新的研究表明很有希望解决一项重要的技术瓶颈,然而如果以工业实用化为期望目标它还要走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共同努力。
更多及时、详细资讯请扫码关注“北极星储能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安徽省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合肥融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征求意见稿公示),目前已编制完成。据相关报道项目位于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项目名称: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36.2097亿元,规划新建电池包拆解车间、电芯拆
当千万辆新能源车在城市穿梭,成为千万个“移动充电宝”,“万亿之城”常州也迎来了又一次绽放——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我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名单,包含9个试点城市和30个试点项目。常州作为江苏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在列。01新能源产业的“佛罗里达”在美国佛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于湖南省湖南力合厚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锂电池材料建设产线循环利用改造项目进行环评公示。项目位于湖南省株洲云龙示范区,现有一条年产0.5万吨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生产线及其中试线、一条年产0.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线。改建内容为利用现有厂房改造现有的2条年产5000吨锂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由于业绩持续恶化,已决定在日本国内外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这次裁员同样是日产汽车改善经营状况计划的一部分。就在5月9日,日产汽车还宣布,将放弃在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岛投资约1533亿日元(约74.6亿元人民币)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基于这一计划,日产汽车、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显示,支持企业攻关混合动力发动机、氢动力发动机、电推进发动机、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攻关中小推力涡扇发动机、涡轴发动机等关键产品,按项目投入的30%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明确了13个重点领域,制定了“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场景与目标任务、重点模型。其中就人工智能+出行的应用场景,明确将开展全省域城市末端无人配送、烟台市全场景无人驾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五矿新能公告公布了关于与丰田等设立合资储能企业的进展。五矿新能表示,拟出资1500万元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明和上海”)、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储循环”)设立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1日,邯郸市政府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签订零碳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邯郸市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将重点围绕动力及储能电池应用场景开发、风光储等新能源开发应用、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零碳城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利元亨发布2024年度科创板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交流记录表,对公司第一季度扭亏为盈原因、新应用拓展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利元亨表示,公司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4.84%,较上年同期提升17.46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战略调整与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东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在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资金投入与资源布局。在新型材料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及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合作,开发多款新产品,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4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8.2GWh,环比下降0.03%,同比增长49.0%。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44.6GWh,累计同比增长67.1%。销量方面: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8.1GWh,环比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信宇人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宣布董事会2025年经营及工作计划。公司将构建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打造大圆柱、大方形、大软包三大样板线,形成规划设计、陪产及工厂培训三大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加快固态电池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利元亨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表示2025年,在业务上,公司将持续深化与ATL、比亚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广汽等核心大客户的业务合作,提供涵盖消费锂电、动力锂电、智能仓储到智慧整厂设备产线的软硬件+AI解决方案,拓宽与重点大客户的业务合作范围;在新业态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据相关报道,大连海关该关聚焦车用锂电池出口企业包装箱循环使用诉求,创新推出出口锂电池包装箱循环使用检验新模式。该模式启动以来,已累计监管出口锂电池包装循环箱64.3万箱次,为企业节约成本1.28亿元,车用锂电池正成为辽宁省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根据规定,出口锂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13日,以“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据中心产业论坛在沙漠之城迪拜隆重召开。论坛期间,在阿里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支持下,华为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安全应用白皮书》,白皮书从七大维度全方位、系统性阐述如何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于湖南省湖南力合厚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锂电池材料建设产线循环利用改造项目进行环评公示。项目位于湖南省株洲云龙示范区,现有一条年产0.5万吨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生产线及其中试线、一条年产0.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线。改建内容为利用现有厂房改造现有的2条年产5000吨锂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由于业绩持续恶化,已决定在日本国内外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这次裁员同样是日产汽车改善经营状况计划的一部分。就在5月9日,日产汽车还宣布,将放弃在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岛投资约1533亿日元(约74.6亿元人民币)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基于这一计划,日产汽车、丰
1.储能BMS与PCS之间关系储能系统通常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这四个关键设备组成。其中储能BMS与PCS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补关系,二者在储能系统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但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
近日,比亚迪储能与圣劳伦佐集团(简称“圣劳伦佐”)在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圣劳伦佐首席创新官PaoloBertetti、圣劳伦佐集团采购总监DamianoVincenzoPatelli,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新型应用产品线总监姜新军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确定“开放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在慕尼黑Intersolar展上,保加利亚储能企业IPS正式发布大储能系统#x2014;EXERONX-BESS8。据了解,目前EXERONX-BESS的系统容量有5MWh和6.5MWh两种,但在eesEurope上展示的为最新一代产品,具8.1MWh容量,在标准的20英尺集装箱式外形尺寸内集成了4MW逆变器。X-BESS8采用全自主研发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0日,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天能电池基地37.5MW/100.5MWh磷酸铁锂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并网。项目由浙江荣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浙江天旺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方案,建设规模为37.5MW/100.5MWh。作为用户侧储能电站,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能够有效调节电力供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2日,平顶山市恒展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布1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资金为51316.4万元,约合1.28元/Wh,项目所在地为河南平顶山。据了解平顶山市恒展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200万人民币,成立于2025年,是一家以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液流电池企业湖南省银峰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获得兴湘资本的数千万元投资方,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张、原材料采购等。据悉,银峰新能源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研发、制造与应用,目前在长沙设有总部研发中心,另外在宜春、商洛、古丈、娄底等地布
慕尼黑当地时间5月7日,全球瞩目的2025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拉开序幕。作为融捷集团旗下新能源事业板块的核心企业,融捷能源(YoungyEnergy)携多款明星产品亮相,涵盖72Ah至587Ah全容量电芯矩阵、1P52S/1P104S电池PACK、多款工商业户外储能柜及5MWh液冷储能电池舱等,为欧洲市场提供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9日,瑞士阿尔邦的一处户用储能系统发生了50升钒电解液泄漏事件,但未引发火灾。瑞士图尔高州警方通报,阿尔邦的一栋公寓楼开展了一场“火灾及化学品救援行动”,事件涉及钒液泄漏。当天上午7点30分刚过,因大楼地下室冒烟,警方接到报警。警方初步调查称,“约500升钒(电解液)
当地时间5月7日,楚能新能源携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欧洲智慧能源展(SmarterEEurope)。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楚能以472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CORNEXM6电池预制舱为核心,为欧洲市场提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以技术突破重构储能价值展会现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7日,中化商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发布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200万千瓦风电制绿氢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电解水制氢厂(一期)项目T+EPC工程总承包成交结果公告。公告显示,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详情如下:中标范围:从制氢装置进界区红线处开始,包含氢气储存、氢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近日,黑龙江省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依据黑龙江省工信厅产业规划,黑龙江建龙与大连融科共同设立“黑龙江融祥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双鸭山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设计建设规模包括一条年产6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的生产线以
2023年8月17日,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对电池企业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约束,涵盖碳足迹、回收责任、材料使用、安全标准等多个维度。其中,储能电池属于工业电池范畴,从时间节点来看,进入欧盟市场需要在2026年2月前提供产品碳足迹报告。具体来看,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电池制造商必须提供包括电池材料
作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备令人惊叹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高安全性能,未来市场应用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技术竞逐的焦点。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长安、东风、吉利、蔚来、上汽、广汽、丰田、现代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正力新能、孚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