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近日召开的中欧碳市场对话与合作项目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称,中欧碳市场合作项目第一期已经取得圆满成功,其直接成果便是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启动。
自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做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的减排承诺,至今已过去3年时间。其间,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与国际社会积极互动,并在切实的行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稳扎稳打的碳交易平台
“过去,对于高排放、污染的企业来说,排放什么、排放多少,都是没有太多成本的。”谈到碳交易市场对于推动企业向绿色环保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中国政策专家库专家、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委会执行会长李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郑重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李鹏介绍说。
看上去宏大的目标,在一步步实际举措中变得可实现。
“去年,我国的碳强度比2016年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已经提前完成了我国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承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从试点迈入全国交易启动阶段。”李鹏说。
碳排放交易体系是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和交易排放配额的方式来实现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7省市率先启动了碳交易试点工作。两年后,深圳率先开展碳交易。2017年底,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循着碳排放交易体系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不难看出中国在碳排放交易中的扎实布局。良好局面的形成,也包含着与外国相关机构积极互动、合作的成果。
据介绍,2014年至2017年间,在“中欧碳交易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30多个项目,吸引了中欧双方近2000人参与。在发布会上,中欧碳市场合作的第二期项目宣布启动,以推动中欧双方在碳交易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而会议所释放出的中国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的信号,也令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在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当我们谈应对气候变化时,没有中国,这样的举措不会成功。”欧盟气候行动总司高级专家乔纳斯˙安斯曼指出,中国的积极应对令人备受鼓舞。他指出,在气候政策方面,乃至中国在巴黎气候峰会的协议和承诺方面,双边合作都可以让更多国家、地区获益。
企业成本有了新算法
有了碳排放交易平台,环保型企业和污染型企业的经济账将会换个算法。以往,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不惜违法偷排、漏排,甚至存在环保设备不合格以及在生产中私自关停环保设备等现象。
而运行环保设备的企业,履行了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却常常因成本增加而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久而久之,市场上甚至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局面。这自然需要环保部门更有效地监管,但也需要更合理的机制,让污染企业从经济利益层面受到牵制。碳交易平台便为这样的举措提供了可践行的场地。
碳交易启动后,企业再想钻空子将变得困难,这无疑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投资产生影响。
据估算,每产生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将相应产生约3.2千克和2.8千克氮氧化物排放。“经营不佳、技术装备水平低的企业,若是多生产,就会带来更多的配额购买负担。在碳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调整能源结构、采用节能低碳和新能源技术等绿色环保发展方式的同时,将从源头上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李鹏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过去几年碳排放的强度和总量双降的经验表明,碳市场在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碳减排成本高低不同,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卖给超配额排放的企业获取收益,通过这样的市场化运作,激励企业改进生产、转型升级,促进企业自主自发减排,实现减排成本较小化。
期待中国碳排放范本
“过去几年已探索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策制度设计,初步形成相关政策和交易体系,但是也要看到当前的碳市场还不够活跃、碳价格尚存在波动等问题。”李鹏说。
尽管如此,根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排放量每年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左右的水平作为纳入企业的门槛,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这个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
这样庞大的碳市场,需要一个高效运行的工具,让交易变得简便可行。
“正确的工具——容易被大家接受,行政成本比较低。这也是我们选择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原因。”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介绍称,过去几年开展交易试点的经验表明,碳市场可以成为相关目标的有效工具。
马爱民坚信,未来在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碳市场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碳市场可以通过适当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企业自主、自发采取减排行动;另外在建立碳排放市场条件下,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转移,促进绿色低碳企业融资方面的降低,希望通过碳市场带来附加效益。
尽管在专家眼中,国内当下的碳市场还存在种种问题,但与中国合作的欧盟合作者却开始期待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中,为其他国家碳交易平台的建立寻找可借鉴的范本。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现在在全球都尝试碳市场,不仅仅中国,拉美、非洲等通过碳市场对话,使用巴黎协定的条款去打造系统,最终促进非洲区域内的合作。”国际排放权交易协会主席德克˙福里斯特说,“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我们需要这些系统来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巴黎协定。”
他最后指出,中国在全球是最大的碳市场,将会为全球碳交易确定潮流,并为碳交易运营提供经验。他期望,通过各国的努力在全球范围发展起碳交易联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3月18日,深圳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
3月13日,甘肃省首家绿电绿证“一站式”服务站——国网平凉供电公司米祥仁绿电绿证服务站正式揭牌运营。据了解,近年来,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先后促成了省内首笔国际绿色碳交易,牵头推进西北首个“碳普惠制”城市,建成西北首个经权威认证的“零碳”供电所和“零碳”变电站,打造西北首个“碳服务营业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7年,碳市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碳登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功能进一步发挥,碳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湖北区域
就在刚刚,万众期待的新CCER终于迎来的首次签发!预计快的话,今天就能实现交易,新一轮碳交易市场热点即将来袭!(来源:老汪聊碳中和)恭喜三峡新能源,成为首个完成CCER最终签发的公司。该项目为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签发的总CCER量为1,499,094吨。后续还有近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高耗能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碳减排的主战场。高耗能企业对待碳减排的态度、进展、技术难点是当前的行业关注的重点,而碳交易市场则成为高耗能行业跃跃欲试的主战
一、培训项目背景近年来,中国在双碳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启动,为碳减排提供了新的经济工具和市场机制。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覆盖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活跃度逐渐提升。这不仅推动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还通过碳交易优化了碳排放配置,促进了节能减排。然而,双碳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尝试建立碳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排。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曾雄心勃勃地启动了碳交易市场——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设定排放上限,允许交易碳配额和碳信用,从而激励减排和低碳技术投资。但不久后,安大略省又突然取消了其碳交易计划,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经
国务院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法治化建设新阶段。德国是全球最早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家之一,其近20年的碳市场法治实践,能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碳市场制度提供重要参考。德国碳市场法治建设经验在莱茵河畔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招标,详情如下:项目概况: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3月06日1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今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快绿色化转型。聚焦皮革、造纸、塑料、电池、陶瓷、日用玻璃等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工艺和设备,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加强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控制,建设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26日上午由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一条例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北京市将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和生物质能、氢能的推广应用。本次出台的条例共5章38条,适用于北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提到,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积极稳妥有序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工作进入操作实施阶段。《方案》明确,分两个阶段做好
欧盟委员会24日批准一项总额50亿欧元的德国国家资助计划,以支持该国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的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脱碳。德国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计划显示,德国政府将与受资助企业签订为期15年的“气候保护合同”,通过电气化、利用氢能、碳捕集与封存、碳捕集与利用、能效提升等措施,帮助德国工业在生产
3月2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299家。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5日,舞钢市银龙集团与新奥能源120MW源网荷储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据悉,该源网荷储项目总投资5.2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发电1.2亿度。与传统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5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0.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0.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高达10.1万吨,节能减排
日前,忻州市政府印发《忻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发电量占比达到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提到,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积极稳妥有序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工作进入操作实施阶段。《方案》明确,分两个阶段做好
3月2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299家。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做好天津市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随文公布重点碳排放单位名录,257家。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天津市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有关区生态环境局,各重点排放单位:为加强我市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
项目概况:深圳碳市场2024履约年碳排放核查服务项目A标段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按本招标公告“三、获取招标文件”要求下载获取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3月24日09: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SZDL20250003392.项目名称:深圳碳市场2024履约年碳排放核查服务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文件提出,上海市建立完善碳普惠机制,基于碳普惠方法学开发相应的减排项目、减排场景,将单位或者个人的减碳行为进行量化并赋予价值,运用商业激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上海市实行碳排放
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出台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初步建立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数据库、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进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度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其中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711家,较公示阶段少了5家企业,全名单如下:根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碳排放单位筛查,确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对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
3月1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月度信息化存证情况的通报发布。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月度信息化存证情况的通报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按照《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