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他是一位靠退休金生活的81岁老人,他28年如一日扶贫助学,用爱心点亮了山区贫困孩子的新生活……他的义举在济源市被传为佳话。他就是济源供电公司退休老干部——李德瑚。
李德瑚出身在一个贫苦的时代,幼年丧父,全家靠着母亲日夜劳作艰难度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家庭,根本不可能满足他的愿望。那时,上学读书成了李德瑚日思夜盼的梦想。1994年,在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李德瑚得以在济源灾童教养院读书,在这里,李德瑚接受了启蒙教育。从那时起,他就立下愿望:待自己事业有成时,一定要回报社会,并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心怀感恩回报之心,李德瑚时刻将扶贫助学之事放在心上。参加工作后,他积极参与捐资建校、义务扶贫等活动。1994年,时任济源电业局副局长的李德瑚与原教养院院长李德英及校友相聚,发起成立了济教院扶贫助学会,主要资助济源山区贫困家庭学生,他被推选为助学会会长。1997年,退休后的李德瑚更是在捐资助学上倾尽了心血。他先后深入邵原、大峪、下冶等山区,与当地乡镇政府结合,确定资助对象,并与多名学生结成对子进行长期资助。
“我永远都忘记不了那一双双粗糙、长满茧子的小手,忘不了因生活贫困而带给孩子们深深的自卑感,忘不了那渴望读书的眼神,每次看到她们,就更加坚定了我助学的决心。”李德瑚说,在这十六年的助学经历中,自己亲眼所见孩子们的生活困境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1998年11月的一天,李德瑚和助学会成员到邵原中学进行爱心资助,在几个受资助对象里,一个面黄肌瘦、满脸愁云的小女孩引起了李德瑚的注意。经过向校方打听了解,李德瑚的心不由地酸了起来:这个小女孩名叫赵艳丽,是该校初一学生,家里父亲早逝,全家仅靠母亲种的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倍于家产的债务使小艳丽刚入学就面临辍学危险。小艳丽和自己相似的童年生活深深触动了李德瑚的心,“我愿意个人出钱,资助小艳丽上学!”他当场向校方表态。之后,每学年李德瑚至少去探访小艳丽两次,乘车两个多小时颠簸几十里山路到学校替孩子交学费,风雨不改,还经常把一些学习生活用品送到小艳丽家里。
“在我的心目中,李爷爷早已成为了我的亲人,”时至今天,已经大学毕业、结婚生子的赵艳丽仍与李德瑚保持密切联系。“他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帮我完成了学业,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和品行已经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对于李德瑚,赵艳丽一直心存感激。
同样,在任亚洲得心里也有这种想法。“长大后,我一定像李爷爷一样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2000年,李德瑚从同村友人口中得知,轵城镇西留养村小学生任亚洲学习优异,但家境非常困难,被迫辍学。李德瑚当即就来到任亚洲家里,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了,家里还是以前住的土房,屋子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灰暗的灯光下,床上还躺着一个病人。小亚洲的奶奶哭着对李德瑚说,自己儿子不慎从高空坠落造成高位截瘫,儿媳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留下她和孙子亚洲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高昂的医药费已负担不起,更别说小亚洲的学费了。面对此情此景,李德瑚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他哽咽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我来帮助你们,亚洲的学费您不用操心了……”说完,当场就塞给老人300元,老人家顿时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回家后,李德瑚又发动全家老小为小亚洲家里准备好几包衣物和不用的物品。小亚洲家邻居好奇地问,这是你家啥亲戚啊?从那时起,小亚洲家里的这门“亲戚”经常来家里探望,小亚洲才得以顺利读书,有时候碰到没有空闲时,李德瑚也会托人将钱和物品送到小亚洲家里。
心系灾童,大爱无疆。28年间,李德瑚领导下的助学会已捐资4万多元,资助了105名特困生上学。如今,受到李德瑚捐助的学生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年过春节,受资助的学生总要到家里看望他。
如今的李德瑚已到古稀之年,他对生活十分拮据,将自己的物欲降到最低,能省就省,把省下来的钱用到扶贫助学上。奔波在行善路上的李德瑚,得到的并不只又赞誉,还有误解:“自己挣的钱不舍得花,拿给别人花?”但是李德瑚总说:“我舍不得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上得起学!”随着年岁日益增高,白发日益增多,李德瑚觉得资助的任务更加艰巨。有人问,你现在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搞这项活动有什么目的?这项活动什么时候是个完?李德瑚严肃地说:“我的目的就是在余生之年,尽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使更多的孩子能上学!”
满目青山夕阳照,愿将余年付桃李。28年,爱心路上的奔波,伴随着李德瑚从花甲、古稀而至渐进耄耋之年。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总认为助学的路仍很漫长。“生命不息,助学不已”,他将用余生资助更多的孩子上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2日,从湖北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获悉,该中心159条10千伏线路中已有156条投用配网全自动化装置,配网馈线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8.1%,供区内配网故障处置时长由小时级压缩至秒级。2024年以来,该中心通过梳理配网关键节点和馈线自动化投运流程、优化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推进配网馈线自动化技术
2月12日,在江西南昌江纺110千伏变电站,运维专业员工清理运维场地,擦拭端子箱灰尘,整理工器具。这是南昌供电公司开展文明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的其中一项工作。为解决部分老旧变电站基础设施构架锈蚀、标识标牌模糊、墙面屋面渗水等问题,更好保障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南昌供电公司发起“文明生产我先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国家积极应对,做出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企管部顺势而为,召开企业补充护理服务推广启动会,听取试点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指导参会单位开展企业补充护理服务,为企业的人文关怀和持续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的继保数智运检应用在i国网APP正式上线,其蕴含的“四大护法”功能,为继电保护领域注入了强大的数智力量,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利器,为应对电力保供挑战提供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所谓的“四大护法”,即在线监视、故
“开关接触部位的温度正常,电压正常,未发现缺陷隐患。”保电工作人员马湖向元宵保电小组汇报夜巡情况。2月12日,国网会理市供电公司在圆满完成春节保电任务后,迅速转入元宵节保电,积极护航元宵节用电。元宵佳节,灯火辉煌。为满足元宵节广大市民的用电需求和节日活动的用电安全,早在节日前夕,会
2月9日,河南许昌供电公司组织配网施工人员对10千伏建6配电线路改造工程开展现场勘查,制订改造作业方案。10千伏建6配电线路改造工程是许昌供电公司今年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的项目之一。该公司通过对该线路采取加装柱上开关工程改造,为线路实现故障秒级自愈提供保障。今年,许昌市域共安排新型配电系统建
“控制器通信模块重启成功,恢复在线状态。”2月6日,山东莱芜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自主研发的省内首台配网自动化终端通信自重启装置最后一轮测试圆满完成,标志着该装置正式投入应用。据了解,莱芜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数量较多、运行年限较长,配网运维工作量相对繁重。配网自动化终端一旦出现
最近,国网宁夏电力综合服务中心专程来到国网江苏电力综合服务中心,围绕机构安全稳定、合规管理、宣传文化、风险防控和转型发展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调研交流,为双方在新征程上的奋进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方向。国网江苏电力综合服务中心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其在推进“三全三有六示范”党建工作体系方面的深入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举办以营销安全管理、《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处理办法》《12398能源监管热线转办投诉办理规范(试行)》为主题的营销讲堂专题培训,深刻诠释“筑牢监管防线,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为电力事业的稳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筑牢监管防线是电力行业可持续
“10千伏碱新线柱上一二次融合断路器跳闸,故障区间位于10千伏碱新线51号杆支线7至10号杆之间。”近日,国网乌鲁木齐米东区供电公司运维人员于忆珩收到故障短信通知。运维人员根据故障定位,快速排除故障,恢复了供电。这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故障快速定位、快速处置的应用
今年元旦期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悄然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元旦供电服务保障“零投诉”,实现“设备零故障、客户零闪动、工作零差错、服务零投诉”目标,圆满完成元旦期间供电服务保障工作。这一成绩绝非偶然,它折射出的是电力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攀升至的全新高度。一直以来,国
他是一位靠退休金生活的80岁老人,他21年如一日扶贫助学,用爱心点亮了山区贫困孩子的新生活他的义举在济源市被传为佳话。他就是济源供电公司退休老干部李德瑚。李德瑚出身在一个贫苦的时代,幼年丧父,全家靠着母亲日夜劳作艰难度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
打开电脑,整理桌面,备份资料,然后点击鼠标,敲击键盘,一行行文字在屏幕上跳跃……这些,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简直再平凡不过了。但如果和一名年近耄耋的普通老人联系起来,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趁着身子骨硬朗,脑子还好使,键盘也敲得动,我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济源电力发展历程,希望对编写济源电业史有所帮助。”初识李德瑚,是今年初秋在他家简易的书房。当时,他10多万字的回忆录已进入最后校对阶段。瘦高的个子,满头的白发,敏捷的思维,矍铄的精神头,似乎与77岁的年龄并不相配。“
他是一位靠退休金生活的80岁老人,他21年如一日扶贫助学,用爱心点亮了山区贫困孩子的新生活他的义举在济源市被传为佳话。他就是济源供电公司退休老干部李德瑚。李德瑚出身在一个贫苦的时代,幼年丧父,全家靠着母亲日夜劳作艰难度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
学费3700元,还剩下一千多生活费,终于可以去学校报到了,谢谢叔叔!8月31日,当济源市下冶镇陶山村牛晓丽接到济源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送来的5000元后,高兴地不知所措。金秋来临,各级学校开学在即,但济源供电公司驻陶山村第一书记王中旗却发愁了,村西20岁的牛晓丽今年刚考上周口师范学院,这对于山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