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巴基斯坦: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出去”第一站

2018-06-28 08:49来源:中国核工业报作者:蔡皛磊关键词:中国核电华龙一号巴基斯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十多年海外核电项目建设经验的积淀,让‘华龙一号’的‘出海’走得更稳。”说起中国核电项目在巴基斯坦一路走来的点滴,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革的语气里有说不尽的回忆与感慨。2014年3月14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K2、K3项目破土动工,至今已安全生产无事故一千五百余天。

巴基斯坦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户海外的第一站,也是历史上中国核电项目出口海外的第一站。1991年底,中国大陆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16天后,中巴两国在北京签定了合作建设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协议,中国从此跨入了核电站出口国的行列。时至今日,巴基斯坦日益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巴基斯坦核电项目的成功建设经验也让“华龙一号”走得更稳、更为海外市场所认可。

“K2、K3项目几乎是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同时开工建设的。这说明中国的海外核电建设能力得到了巴方的认可。”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核电项目建设周期有保障,运行业绩喜人,“我们坚持努力地做事,实践成果不仅让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也赢得了民众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中原公司巴基斯坦项目团队日益感受到市场期待的变化。如今,“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新一代核工业人正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往开来,且行且谋。

关键设备国产化,“一圈儿水泡就没有消停过”

“中国核电项目走向巴基斯坦的过程,实际带动了一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进入核电市场,加速了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中国核电项目走向巴基斯坦的进程中,“出口受限”成为阻碍“走出去”进程的“卡脖子”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在技术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其次就是要实现装备生产和供货的独立自主。

“三到五年内实现‘华龙一号’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唯有这样方能确保产品的供货周期,方不至于拖了“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建设工期的后腿。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在“华龙一号”确定要“走出去”,走向巴基斯坦之初,作为中原公司分管设备采购的副总经理,王永革着实犯了愁。“需要哪些设备?是否能从国外采购?供货周期能否得到保证?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国内自主研发……”心里实在没有底,一着急嘴边就起水泡,“在巴基斯坦的现场,再苦再累都没事儿。负责设备采购工作,无形的压力特别大,这一圈儿水泡就没消停过。”

考虑到研发周期,项目团队在K2、K3项目谈合同之初就开始了与设计院、厂家的对接工作,对所有需要进口的设备进行调研,摸清楚自主研发的可行性,针对哪些设备研发、哪些设备的进口渠道有保障、哪些设备需要“两条腿走路”分别制定供货方案。“我们最终确定了43项设备的国产化,当前只有一项设备的国产化还在攻关之中,其他都已研发成功。”

二十多年前,对于很多具有核级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而言,核电设备生产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中原公司协助他们一步步建立质保体系、管理体系,帮他们联系专家、设计院,介绍核电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走通了技术鉴定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巴基斯坦项目是国内很多装备制造业进入核电领域的敲门砖。”成长磨砺的过程虽然艰难,但项目团队走得义无反顾:“在建设、安装方面,中国的能力已经具备,只有技术、供货方面的国产化瓶颈突破,核电‘走出去’才能更加顺畅。”

为“中国品牌”赢得市场

“中国核电项目要实现‘走出去’,就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转变世界对中国整体产品质量的印象。”中原公司国际市场部负责人谢小钦关注着中国核电项目“走出去”的每一步。他告诉记者,核工业属于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核电设备同时又是高端装备,是“工业领域的王冠”。核电“走出去”不仅要赢得目标国对我们技术水平的信任,还要建立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品牌声誉,改变过去由中国小商品所代表的低水平、低质量的产品形象,“对标德国、日本等国家产品的品牌声誉,让‘华龙一号’成为高技术、高标准、高经济带动性的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

“事情不仅要做,更要做好,在可行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对方着想,提高合作双方的水平。”奋战在巴基斯坦核电项目一线的团队成员们直观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团结和责任。他们一致认为,中国核电项目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稳走好,“做好售后服务”,为落户巴基斯坦的核电项目提供运行支持,提高中核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商誉。“对于中国核电项目来说,‘走出去’最难的是第一步,一大挑战是目标国对我们的了解程度不够、信任不足。做事靠谱认真是中国人的做事风格,严谨细致是中国核工业的优良传统。一旦进入了这个市场,我们就有信心为自己负责的项目,乃至中国品牌赢得目标国的认可。”

如今,中国核电项目在巴基斯坦的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未来的市场拓展将是现有市场的延续和延伸,合作也不断向纵深发展。中核集团不仅在项目建设、设备维护等方面对巴基斯坦给予技术支持,同时更探索“授之以渔”,通过培训、交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帮助他们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一批批经过中方培训、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巴方高级核电技术及管理人员,是巴基斯坦核工业体系中的骨干力量,正成为筑就中巴友谊之桥的纽带。”陪伴和见证着巴基斯坦核电项目的一路探索,王永革与当年来中国接受培训的巴基斯坦工程师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些二十年前来中国留学的巴方人员,“因为当年来过中国,所以更认可和信任中国的技术。”让王永革感到更自豪和欣喜的,是这些巴方人员如今再访中国,都发自内心地赞叹中国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他们说,中国的变化和发展速度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完全难以想象,而又非常令人羡慕的。”通过核电人才的沟通交流,中国让巴基斯坦切实看到了中国的变化,因此更加信任“中国品牌”,对“华龙一号”充满期待,为中国核电项目更深入地“走出去”赢得了更多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核电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巴基斯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