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一位核电人的自述:黄金般的信念

2018-07-11 08:52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关键词:核电核电站中广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到法国不久,由于某些原因,有一段时间,和国内的主要通讯方式书信也中断了,突然间,我们就像浮萍一样没了根。下了班,总要呆呆地在宿舍台阶上坐一会儿,盼着邮递员送来故乡的消息,这个时候才理解什么是祖国,祖国稳定安全强大对海外漂泊的人是多么重要,才真切地体会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后来,书信的往来就成了身在异乡最大的牵挂,偶尔给家里打一次长途,要提前在信里约好时间和公用话机,用电话卡与家人通几分钟话,就为听听家人熟悉的声音,给他们报个平安。对女儿的思念尤为强烈,思绪难平之时我曾写下一首小诗,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致女儿

秋霜染白了我的鬓发

秋叶凉透了我的思绪

东望故园路遥遥无际

顾四周惟我独立寒秋

女儿,多想你是只鸽子

飞到我身边,带来故乡消息

白雪淹没了回家的路

孤独的火苗燃在壁炉

人在梦里消瘦了

相思被冬夜拉长了

女儿,多想你是只猫咪

偎在我怀里,渡过漫长冬夜

春花烂漫如你的笑靥

嫩芽碧透是你的童心

鸟语融融醒了相思梦

春水一江送我好还乡

女儿,多想你是一叶扁舟

载我驶向宁静的港湾

1989年,我们所在的法国村庄安安静静,但外面的世界却一点儿也不平静。

这一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生东欧剧变。十一月九日,作为冷战重要标志的柏林墙被迫开放,至次年六月正式拆除。

曾经的冷战对峙,东西欧分裂转瞬间烟消云散。一个时代结束了。不知道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无论怎样,一个新时代会开启吗?

中法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后来的培训负责人Joachin Elizondo先生给我讲的故事。他说欧洲在战后千疮百孔,五十年代他们家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土豆是最主要的口粮。模拟机培训中心所处的港城(CAEN)在战后一片废墟,现在的样子都是六十年代后重建的。现在中国对外开放了,只要专心发展,很快就会有很好的发展。

国际上接二连三的大事件不断冲撞着我们的内心。“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动荡的大环境里,初心使命、家人牵挂以及法国友人的鼓励,反而更坚定了我们不辱使命,早日学成回国,把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建设好、运营好的决心。

1990年12月,在EDF的学习终于结束了,临行前,海湾战争又箭在弦上。

1990年8月,伊拉克突然出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并入伊拉克,到十二月我们要回国时,一场地区冲突正在急剧升级。而回国的航线也发生了改变,去程经停孟买、阿联酋,回程的航线就绕道俄罗斯了。

彼时,世界风云变幻,而中国却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大亚湾核电站已安然走过了三十多年历程,我们这批后来被称作“黄金人”的赴法学习先行者与中广核一起走过了三十载悠悠岁月,与几代核电人共同创造了中广核发展的“黄金时代”。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有平淡也有精彩,但1989年4月到1990年12月这二十个月的时光注定是最难忘的。在那些远离祖国的动荡日子里,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没有黄金般坚定的信念,没有沉下心来踏实学习,那中广核的历史上将不会有“黄金人”书写的篇章。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面对新的考验,这段磨练意志、考验心智的“镀金时代”总会给我勇气与力量,也深刻体会到“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标题:一位“黄金人”的自述:黄金般的信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