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40年来,中国共产党无惧风高浪急,无畏艰难险阻,聚精会神搞建设,卯足干劲谋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40年,是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的40年,也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的40年。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4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推进改革,全力扩大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增量规模显著扩大。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之后连续跨越,1986年上升到1万亿元,1991年上升到2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06年超过20万亿元,2017年首次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122亿元,当年经济增量折合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全球第十四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难能可贵。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1978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近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元台阶,2007年超过5万亿元,2011年超过10万亿元,2017年突破17万亿元,达到172567亿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3.8%。财政实力的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随着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经常项目盈余快速积累,吸引外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短缺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3139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发展的40年,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40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40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7%和32.7%,分别比2005年提高0.9和4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7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提高30.4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需求结构很不稳定。近年来,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9%。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资本形成总额高12.4个百分点。
区域结构优化重塑,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地带率先发展起来。2000年,东部地区[1]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3.5%,比1978年上升10个百分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逐步解决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又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不断显现。2001-2017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1%和11.6%,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1和0.6个百分点。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推动下,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8年末上升40.6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2017年末,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2.35%,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6.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连续8年快于城镇。
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实现从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基础产业从发展瓶颈转为优势支撑的40年,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跨越发展的40年,也是供给能力迅速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提升的40年。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40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比1978年翻一番。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产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甘蔗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
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速,工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增强。2017年,钢材产量10.5亿吨,比1978年增长46.5倍;水泥产量23.4亿吨,增长34.8倍;汽车产量2902万辆,增长193.8倍。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从无到有,2017年产量分别达到18.9亿台和3.1亿台。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展质量优化提升,正朝着制造强国目标迈进。
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形成。40年来,我国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明显提高,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2017年末,公路里程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4.4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3.6万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40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8万处,比1978年末增长4.6倍;邮路总长度938.5万公里,增长93.0%。近年来,在网络强国战略推动下,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17年末,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2.5部/百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移动宽带用户达11.3亿户;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747万公里。
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强,供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5.9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6%。2017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比1978年末增长30.1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引领者。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运输大动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极大地缓解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
四、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的40年,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的40年,也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40年。
贸易规模稳步扩张,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有限,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贸易总量迅速增长。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年均增长14.5%,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7年,服务进出口总额6957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47倍,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二位。
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竞争力不断提升。进出口商品不断向“优进优出”转变。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7年的5.2%,工业制成品比重由49.7%上升至94.8%。贸易方式呈阶段性演变。198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达93.5%。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在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1998年,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降至36.4%,加工贸易占比提升至53.4%。近10年来,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和产业实力的增强,一般贸易重新占据主流。2017年,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上升至56.3%,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至29.0%。
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14.7%。1979-2017年,我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扩展。过去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近年来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2017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提高至72.8%。
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2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0.6%。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目前,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4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
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提升。1980年4月和5月,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以来,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数十个自贸区。近年来,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成功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3日,河南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4%;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私营企业增长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7%,制造业增长9.1%,电力、热力、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达到20亿千瓦。“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累计增长了103.1%。数据显示,2025年2月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国总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8.8%。其中,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达到1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辽宁省政府召开“振兴新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会上介绍了2025年的能源工作任务。其中提到,2024年,辽宁省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扛牢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锚定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月度发电装机及分类型总体情况和发电总体情况,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2月发电机组装机及发电总体情况,截止2月底,统调火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571.81万千瓦,水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13.75万千瓦,风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49.1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18.25万千瓦,储能140.21万千瓦。
日前,关于山东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扎实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提速鲁北基地建设节奏,在运光伏发电装机达到8250万千瓦以上、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原文如下:关于山东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
3月20日,华润电力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2024年,华润电力营业额为1052.84亿港元,同比增加1.9%;权益净利润143.88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33.85亿港元,同比增加30.8%。董事会会议决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691港元。2024年11月已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455港元,2024年股息为每股1.19港元,派息率为40%
3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3亿千瓦,同比增长42.9%;风电装机容量5.3亿千瓦,同比增长17.6%。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0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61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3日,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1月、2月发电机组装机及发电总体情况,其中1月发电量合计为1996950.2542万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为56974.0029万千瓦时,火电发电量为950457.7253万千瓦时。2月发电量合计为1848619.3264万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为51256.384万千瓦时,火电发电
北极星电力网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024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发电装机容量为262665万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火电115827万千瓦,水电29123万千瓦,核电3951万千瓦,风电4178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1972万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28日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月3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昆政发〔2025〕8号)。其中指出,为确保昆明市电力负荷增长需求,优化电网整体布局,有效减少过载等安全隐患,形成以草铺等7座现状500千伏变电站以及富民、安宁、城南3座规划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的市级主干电网站点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政企合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天津河北山西三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工程将架起“西电东送”新通道,助力电力保供和区域协调发展。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3月13日上午,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1标)基础首浇顺利完成,陇电入浙工程甘肃段开工。陇电入浙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起于甘肃省,止于浙江省,全长约2370公里,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向浙江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
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西电东送年、月、日送电量均创历史新高西电东送年送电量2384亿千瓦时超年计划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清洁能源占比约81%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0.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月送电量最高达343亿千瓦时,增长29%日送电量最高达11.87亿千瓦时,增长20%。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主动应对电
●截至目前,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年送电量达23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占粤港澳大湾区日用电量60%左右●截至目前,西电东送为广东、广西节约用电成本超1100亿元,为云南、贵州创造经济效益超7000亿元●直流能量可用率关键指标连续14年保持在96.4%以上,所辖四回直流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特高压直流连续5
12月17日,广西“红城”百色500千伏蓝田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作为广西电网百色北部片区的供电枢纽,将主要向田林县、隆林县、乐业县和北部大用户供电,为周边金属铝产业发展提供电力支撑,同时有力支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规划实施并起到改善“西电东送”通道稳
12月3日,2025年西电东送省间协商领导小组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通报了2024年西电东送完成情况,分析了2025年电力供需形势,提出2025年跨省区企业优先发电计划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关鹏,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小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肯定了2024年南方区域在能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2月3日,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云南电网优先发电计划安排的通知,优先发电计划应在云南电力交易平台登记备案,纳入中长期合同管理,具备条件的相关发电企业应通过交易平台及时确认。优先发电计划月结月清,原则上不进行滚动调整。根据“十四五”云电送粤、云电送桂框架协
11月30日,南方电网西电东送重要线路500千伏施贤线完成抗冰加固改造,为迎峰度冬期间电网可靠供电提供有力保障。500千伏施贤线于2008年7月15日投产,途经贵州、广西、广东,是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黔电东送”重要任务。因线路横穿桂北重冰区,为进一步提升线路在极端寒潮期
为护航“西电东送”大动脉平稳度冬,确保特高压输送通道安全稳定运行,近日,国网四川电力对白鹤滩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展投运后首次检修。金沙换流站是白鹤滩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站,每年可向华东地区输送清洁能源超300亿千瓦时。此次检修高峰期有730名参检人员,
截至10月20日,南方电网今年西电东送电量达2007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4.8%,其中送广东电量1759万亿千瓦时,送广西电量245万亿千瓦时。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占比约80%,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0.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迎峰度夏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统筹推进保安全、保供应与促消纳工作,牢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这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性成果。双燃料发电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烧油又可以烧气,既拥有柴油机组卓越可靠的性能,又具备天然气机组经济环
4月1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在湖北武汉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海良一行座谈,双方就共同履行国资央企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务实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刘伟平对宋海良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中国能建长期以来给予三峡集团的
天合光能海外电站事业部(以下简称“天合光能ISBU”)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公用事业级光伏及储能项目开发的业务部门,近日,与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领导者Equinix(纳斯达克代码:EQIX)在日本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PPA)。根据协议,天合光能ISBU将通过其自主开发、建设和
3月28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在拉萨市拜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龚会才,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旦巴;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曲波参加会谈。王君正代表
3月28日,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在昆明拜会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央地合作、共同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邱江,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小军参加会谈。王宁、王予波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中国
3月28日,±500千伏德阳—宝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累计交换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通过跨区电力交换,累计替代发电用煤6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9亿吨。德宝直流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远距离、大功率直流输电自主设计、制造
3月29日,华润电力在北京召开“决心浩荡行则必至”2025年工作会议。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视频出席会议,华润集团副总经理韩嵩、战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华润电力管理团队成员、外部董事,华润电力直管干部、专职董事,总部部室及大区专业总监,重庆能源相关负责人,优秀员工代表等260余人现场参会。华润
美国科技巨头苹果(Apple)宣布在中国启动第二期清洁能源基金(ChinaCleanEnergyFund),承诺投资最高人民币7.2亿元(约9900万美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电网新增约55万兆瓦时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一期基金已完成,1GW风光项目建设该基金是苹果到2030年实现供应链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一部分,将延续2018年
以“七个聚焦”抓好云南能源监管各项工作云南能源监管办党组成员、监管副专员邵先海2024年,云南能源监管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能源局决策部署,自觉将能源监管置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来思考谋划,认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企业参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储能系统开发建设。推进氢氧化铝焙烧、铝用阳极焙烧环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原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南方电网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扣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