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五、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发展新动能快速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科技事业长足进步的40年,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40年,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发展新动能快速崛起的40年。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研发经费投入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为各项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606亿元,比1991年增长122倍,年均增长20.3%。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3%,比1991年提高1.5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科技队伍发展壮大,研发人员总量跃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科技队伍日益壮大,为国家发展汇聚强大智力支撑。2017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403.4万人年,比1991年增长5.0倍。按折合全时工作量标准,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古生物考古、生命科学、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又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在政策引导和改革推动下,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5%。
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2006-2017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6.2%和16.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2和3.6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2015-20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近30%,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六、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40年,是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加快迈进的40年,是脱贫成就举世瞩目、世界上最大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兜牢的40年。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1978-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处于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7年末,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8.1%和44.9%,比1978年末提高10.8和32.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居民财富不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连续跨越式提升。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71元,2009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77元,2014年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167元,目前正向3万元大关迈进。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居民财产性收入由无到有、由少变多,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1%。
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年均增长7.8%。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2017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下降34.6个百分点。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数量分别上升为2017年的37.5、19.3辆。
脱贫攻坚成效卓著,扶贫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稳步实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按照2010年标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97.5%。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3046万人,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我国扶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好、影响之深,举世罕见。
社会保障事业持续推进,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4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017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0293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45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784万人,比1992年末增加113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724万人,比1993年末增加2162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七、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全面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4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的40年,也是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40年。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40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新阶段。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国家软实力逐步提升。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40年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201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末增长1.6倍;博物馆4722个,增长12.5倍;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9.1%。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比1978年增长16.3倍,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末,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公共卫生事业成就瞩目,“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动民心。40年来,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7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比1978年末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员898万人,增长2.6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增长2.9倍。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9.6/10万。
体育事业迭创佳绩,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我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我国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数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1978-201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314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目前,全国体育场地总数已超过17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八、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的40年,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40年,也是环境质量由恶化转向逐步改善的40年。
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迅速发展。2017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0.4%,比1978年下降1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核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978年的6.6%提升至2017年的20.8%。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0年下降32.8%。
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全国上下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比2011年下降11.1%,氨氮排放量下降11.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2%,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23%。
空气质量总体向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实施,我国大气及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和27.7%。地表水质明显改善。2017年地表水达到或好于Ш类水体比例为67.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3%。
生态修复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趋于改善。生态保护和监管不断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18.2%提升至2017年的21.6%。2017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万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及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2017年,完成造林面积736万公顷,落实禁牧面积8000万公顷,草畜平衡面积1.7亿公顷。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突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挑战,只有迎难而上,不懈奋斗,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盛夏时节,天山南北,绿意盎然。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昔日的茫茫戈壁如今已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水宝地”。在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将风光资源转化为清洁电能。这些清洁电能通过“疆电入渝”工程直抵2260千米外的重庆,点亮巴渝万家灯火。6月10
江苏能源监管办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为申请许可企业提供便利。2025年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如下:一、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6月份,全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共计31件。其中,新申请13件、登记事
“系统正以43千瓦的功率向电网输送电能,台区电压稳定在219伏以上。”6月3日,在安徽省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设备安放点,黄山供电公司技术员杨坤和同事正在监测记录台区储能设备的运行数据。这套200千瓦台区储能装置于2024年年底投运,是黄山供电公司在深化分布式储能应用、推行多台区储
无人机高效自主巡检,人工智能辅助主动抢修,“智慧向导”服务分布式光伏发展……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促进线路巡检、配网抢修等工作更高效、更精益——6月23日9时许,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五级职员张帆在无人机管控微应用系统上“一键操作”,20架无人机从位于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能源企业于境外应积极履行多重使命”——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启钊近年来,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持续推进产业合作,取得了诸多务实成果。其中,一批经济效益好、综合效益优、可推广性强的能源领域标志性工程纷纷落地,为上合组织国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绿色电力。在上合组织框架中,能源企
历经两年半、四个保供期,分五个阶段——6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迄今完成的最复杂的500千伏省级电网“心脏手术”攀西电网优化改造工程全面投运,将原本的攀西电网建成南北两组互不干扰的输电通道。这不仅让四川电网实现结构性升级,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向清洁能源基地延伸,更构建起支撑“西电东送”的
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会在广州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南方电网公司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是突破省级行政区划,优化
6月28日,由中车山东风电公司自主研发、专为西北地区打造的首台套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在中车白银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成功下线并实现量产,标志着中车在白银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取得重要突破,也为白银市乃至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白银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延保,中车山东风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成了国内首个多省区、全主体参与、统一出清的现货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突破省级行政区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大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是电力市场化改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8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光伏项目开发。鼓励企业结合主责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老挝、缅甸等境外光伏项目投资开发,研究通过现有
6月24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湖北武汉与来访的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一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行深入交流,围绕强化能源保障和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方面
日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为贯彻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壮大“三大经济”,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一)成立
6月6日,湖北电力现货市场结束416天连续试运行后正式转正,成为国家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中首个实现正式运行的省级市场。湖北也成为全国第6个迈入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的省份。自2021年纳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以来,湖北积极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立足“水风光三足鼎立、送受电双
2025年6月20日-21日,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承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
6月12日,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境内,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与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联合作业,顺利完成±1100千伏吉泉线两处直升机带电消缺。在百米高空之上,直升机悬停在吉泉线铁塔上空,通过40米绝缘吊索,将作业人员精准投放至消缺作业点快速开展消缺作业,而后直升机吊挂着作业人员转场至数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16日至2025年6月20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风光火储”国家示范工程!国内首个“五塔合一”钢结构冷却塔项目双机投运6月13日,榆神榆横2×350mw热电联产工程2号机组高质量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实现全容量投产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6月30日~7月4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广东“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6月30日,大湾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在担杆头片区隆重举行并网仪式。该项目总投资675万元,构建了以208千瓦光伏发电为核心,集成430千瓦时储能系统、25千瓦微风发电机及智能充电设施的综合微
6月25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全市电网建设的通知(锦政办发〔2025〕9号)。其中提到,电力部门及时组织编制电网规划,电网规划要与能源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电网规划应依法纳入能源发展规划,对无法及时纳入的项目,按法定程序评估后调整。在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中,应
7月4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6月30日-7月4日)。政策篇六部门: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航运产业链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文件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提出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稳步推进,多地政府正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取缔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方式。瀚蓝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优势和区域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供热业务,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所产生的蒸汽余热,为周边工业用户供应洁净热源。通过供热业务的
据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消息,近日多地遭遇高温天气,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运行机组超100台,开机台数创年内新高。在确保防洪安全基础上,连续21天单日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刷新历史同期纪录。由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大型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
根据美国国会的最新动态,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Big,BeautifulBill)已进入最后阶段,正式提交总统签署,或将在未来几天内成为法律。*除非特朗普最后一刻拒绝签署(可能性极低)7月4日众议院亦以218票对214票予以通过,标志着该法案正式进入法律程序。重创新能源行业“大而美法案”在能源政策方面亦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除已上市氢能企业增发募资外,氢能产业链共计超过20家企业获得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减少,具体包括:考克利尔氢能、卡文新能源、云韬氢能、骊能新能源、新工绿氢、未势能源、氢合科技、科安创能、艾氢技术、锦美氢源、镁源动力、天芮科技、青鳐科技、聚智合众、协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4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内蒙古鄂尔多斯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总投资112亿元,占地面积约1100亩,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不仅象征着中泰两国“亲如一家”的深厚友谊,也为两国在能源、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创维光伏于7月2日至4日亮相在曼谷举办的(ASEANSustainableEnergyWeek2025),携多款核心产品及智能光储解决方案精彩登场,以技术实力回应
7月2日,2025泰国可再生能源展览会(ASlASustainableEnergyWeek)在曼谷#xB7;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亚洲领先的可持续能源平台,展会汇聚了行业领袖、政策制定者和创新企业。首航新能源携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凭借光储创新技术和系统集成优势赢得了业界高
近日,马尔代夫可可尼岛(Cocoonlsland))366千瓦屋顶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全部采用正泰新能ASTRON7系列组件,预计每年可产生约700兆瓦时的清洁电力,为当地度假酒店提供稳定、环保的能源供应,同时大幅减少碳排放,助力马尔代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该项目由斯里兰卡可再生能源企业WindForce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