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历史征程。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伟大飞跃。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ID:nyqbyj 作者:齐正平 林卫斌 齐正平为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卫斌为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电力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突破之路,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40年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年均增速9.5%的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同步书写下自身的发展奇迹。
一、电力供给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书写奇迹的40年。我国的经济规模从1978年的367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从2010年起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发展奇迹的背后,是我国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的强力保障和巨大动力。
电力供给能力实现跨越式快速大幅增长。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发电量为2565.5亿千瓦时,仅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规模水平。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还不足0.06千瓦和270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仅分别位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力发展规模不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因为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开启了电力建设的大发展,此后经历9年时间,到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第一个1亿千瓦,此后又经历8年时间,到1995年达到2.17亿千瓦。到了1996年,装机容量达到2.4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6年起,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在1亿千瓦左右。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2015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15.25亿千瓦,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千瓦。
2017年底,我国装机容量达到17.77亿千瓦,发电量64171亿千瓦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1.28千瓦,分别是1978年的31倍、25倍、21倍。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
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成为主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力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20万千瓦火电机组,30万千瓦火电机组尚需进口。核电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国外的帮助下建成。40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电源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不仅在装机总量和发电量上是世界大国,而且电力装备业也已全面崛起,并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我国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发电机组。2017年底单机10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等级的火电机组容量占比达到10.2%,30万千瓦、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分别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34.7%和34.5%。在水电方面,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机组占水电装机容量近50%。目前,30万千瓦、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发电机组已成为电源的主力机组,并逐步向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发展。
二、电网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人口居世界首位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电源供应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变电容量、线路回路长度快速增长,电力输送、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电网建设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并网,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电量需求。自2009年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以来,我国全球第一大电网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维护长度仅为2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为1.26亿千伏安,到2017年底,我国35千伏级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已达到182.6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已达到66.3亿千伏安,分别是1978年的7.9倍和52.6倍。电网建设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并网,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电量需求,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人口位居世界首位。
跨区输电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主要以相对孤立的省级电网、城市电网为主,省份之间的联系很少,并且很多地区没有电网覆盖。1979年,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用电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国情,国家先后明确了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网道路,要走“西电东送”道路。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线路将相距约2000千米的四川与上海联系到一起,拉开了跨区联网的序幕。2011年11月,随着青藏±400千伏联网工程的投运,除台湾外,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资源配置能力在世界首屈一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高压工程建设进一步加速,全国电力联网进一步加强,跨省跨区送电能力得到提升。随着哈郑直流、宾金直流、宁浙直流、锡泰直流、扎青直流等重点工程投产,截至2017年底,国家电网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2017年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到1.9亿千瓦。南方电网建成“八交十直”18条500千伏及以上西电东送通道,送电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
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3亿千瓦。其中,交直流联网跨区输送能力超过1.1亿千瓦,点对网跨区输送能力1334万千瓦。2017年全国跨区输送电量4236亿千瓦时,省间输出电量11300亿千瓦时。
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330千伏,1981年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投入运行。2005年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青海官亭至甘肃兰州东正式投运。2009年建成投运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荆门),我国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2010年建成投运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广、向上),我国又迎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时代。目前正在建设的±1100千伏新疆准东—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3324千米),年底将建成投运,届时将再创记录。
三、电源结构日趋多元化和清洁化,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电力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思路。整体而言,逐渐由初始的规模导向、粗放式发展过渡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电源投资建设重点向非化石能源方向倾斜,电源结构持续向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化方向迈进,形成了水火互济、风光核气生并举的电源格局,多项指标世界第一,综合实力举世瞩目。
电力投资结构深刻变化,新能源发电投资占比显著提高。2017年,太阳能、风电、核电、水电、火电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比重为9.8%、23.5%、15.7%、21.4%、29.6%。火电及其煤电投资规模大幅下降,为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2017年,国家大力推进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取得成效,全年燃煤发电投资706亿元,带动火电投资同比下降23.4%。
电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电源构成仅有火电与水电,结构较为单一,其中火电3984万千瓦,占比69.7%,水电1728万千瓦,占比30.3%。清洁能源发电量也只有水电的446亿千瓦时。其他清洁能源则从零起步。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的电源结构已形成水火互济、风光核气生并举的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国火电装机11亿千瓦(其中煤电9.8亿千瓦),在全国装机中占比62.2%;水电装机3.4亿千瓦,占比19.3%;核电装机3582万千瓦,占比2.0%;风电装机1.63亿千瓦,占比9.2%;太阳能发电装机1.29亿千瓦,占比7.3%。
水电长期领先,综合实力举世瞩目。我国水电发展起步较早,并长期在世界水电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2004年,以公伯峡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居世界第一。2010年,以小湾水电站4号机组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2012年,三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产,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此后,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一系列巨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2017年,中国水力发电装机3.41亿千瓦,发电量1.1945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到全球水电总装机容量、发电量的26.9%和28.5%。
风光核后来居上,多项指标世界第一。2000年时,我国风电装机仅有30多万千瓦,2010年则突破4000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15年2月,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在用核电机组达38台,装机容量约3700万千瓦;在建18台,装机容量约21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和在建容量分列世界第四和世界第一。1983年,总装机10千瓦的我国第一座光伏电站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园子岔乡诞生。近几年光伏发电加速发展,光伏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计划和分布式光伏全面启动,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由政策驱使逐步转向市场化,装机容量实现爆发式增长。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从2013年开始连续居于世界首位,并于2015年超越德国成为累计装机全球第一。
四、电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目标。40年来,电力行业持续致力于发输电技术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煤电机组发电效率、资源利用水平、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等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电力能效水平持续提高。1978年全国供电煤耗471克/千瓦时,电网线损率为9.64%,厂用电率6.61%。改革开放以来,受技术进步,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占比提升和煤电改造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供电标准煤耗持续下降。截至2017年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9克/千瓦时,比1978年降低162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水平持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电网线损率6.48%,比1978年降低3.16个百分点,居同等供电负荷密度国家先进水平;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厂用电率4.8%,比1978年降低1.81个百分点。
电力环境保护基础建设与改造全覆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电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980年,我国火电厂粉尘排放量为398.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45万吨。1990年,电力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化物排放量为362.8万吨、417万吨、228.7万吨。改革开放40年来,电力行业严格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各项法规政策要求,火电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截至2017年底,全国燃煤电厂100%实现脱硫后排放,已投运火电厂机组92.3%实现烟气脱硝,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比重超过70%。
电力排放绩效显著优化。2017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6万吨、120万吨和114万吨,分别比1990年下降336万吨、297万吨和114.7万吨,在全国火电装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污染物总排放量显著下降。目前,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0.06、0.26和0.25克/千瓦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2017年,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44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19.5%。2006~2017年的10年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3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40年来,电力行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突出贡献。
五、电力科技不断创新超越,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实现了科技实力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40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能源科技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电力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的支撑。目前,我国多项自主关键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火电技术不断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效、清洁、低碳火电技术不断创新,相关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火电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作出贡献。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大型IGCC、大型褐煤锅炉已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研发和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顺利推进。燃气轮机设计体系基本建立,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分布式发电开始投入应用。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已在2017年开展试点工作。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显著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水电、光伏、风电、核电等产业化技术和关键设备与世界发展同步。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挺进到世界一流,特别是在核心的坝工技术和水电设备研制领域,形成了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高水平整合能力。风电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体系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核电已经从最初的完全靠技术引进,到如今以福清5号机组和防城港3号机组为代表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四代核电技术、模块化小型堆、海洋核动力平台、先进核燃料与循环技术取得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得到持续发展。
电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掌握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我们运行着全球最大的电网,使之成为我国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电网的总体装备和运维水平处于国际前列。特高压输电技术处于引领地位,掌握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已建成多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智能变电站全面推广,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取得重要进展,电力电子器件、储能技术、超导输电获得长足进步。
前沿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正在成为新的科技创新方向。当前,发电技术、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化,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正在成为新的科技创新方向,以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电力生产走向智能化。我国已开展新能源微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新型储能电站等示范项目建设,正在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自2024年12月3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开展了连续结算试运行工作。本文将对一季度陕西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试运行期间的各项边界条件以及市场出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各市场主体探讨。(来源:兰木达电力现货作者:林兵伟)一、市场供需情况1、装机情况概要截至2025年3月底,陕西全省发电装机达到11855.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394号文(《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犹如两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道路,吹响了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新能源电价机制从“计划电”向“市场电”迈出了最关键的两步,预示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公开征求对《2025年重庆市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参与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和电网企业经营区范围内的电力用户、虚拟电厂,按照本方案开展需求响应、削峰移峰。其中,电力用户自愿选择参与需求响应、削峰移峰,进行用户注册与响应能力申报,签订和履行协议;准确提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月20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精神,进一步规范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此前,多地已针对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开展了积极探索。为了解当前虚拟电厂建设情况,中能传媒记者
近日,采日能源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100MW/400MWh电网侧储能电站一号项目成功并网运行。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与电网协同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蒙西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内蒙古首批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该储能电站采用非步入式液冷
直流反向正在从稀有变成常规。狭义上的直流反向送电是指与常规送电方向相反的送电方式,需要直流线路潮流反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以依靠控制换流器改变电流方向实现小时级的潮流反转,但造价相对较高。普通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换流器晶闸管导电的单向性,需要进行控制保护系统升级,通过改变电压极性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在电价计划时代和市场化时代,哪些工商业用户该去执行政府发布的分时电价政策。(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计划时代要看负荷调整潜力,有些地区全部工商业用户都要执行,而有些地区的一般工商业用户依然维持可选状态。而在市场化时代,因为电力现货市场的开放使得在批发侧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天津、河北、宁夏、蒙东、甘肃等地电力交易中心公示受理注册的售电公司相关信息,合计7家售电公司。详情如下: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关于公示受理注册的售电公司相关信息的公告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的要求,天津电力交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河南、陕西两地电力交易中心公示恢复交易资格售电公司相关情况,6家售电公司拟恢复交易资格。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对深梦电力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提交的恢复交易资格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核验,现将通过核验的售电公司有关信息予以再次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售电公司,恢复在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浙江平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平湖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文件明确,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6个以上。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92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供应3亿方左右。服务工商业用户完成交易电量50亿千瓦时左右,力争推动工商业电价较2024年
2025年5月15日,随着蒙西电网首单跨经营区绿电外送交易正式执行,广袤草原的风能光能跨越1000公里,化作汩汩绿电流入京津城市电网。此次由北京交易中心市场交易二部与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协同完成的创新实践,有效畅通跨经营区的绿电市场机制,对于促进全国跨区域能源优化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具有
4月24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印发《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实施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力争2025年长三角省间交易电量总体规模达到1800亿千瓦时左右,占区域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超过10%,其中长三角省市间互济交易电量同比增加2倍,区域内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方案》明
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福建省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修订研讨会,福建省发改委、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福建电力交易中心等单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绿电交易实施细则修订重点内容是交易电量结算、主体类型、交易方式等。一是根据绿电交易专章有关规定,明确将绿电电能量部分与绿证部分分开结算,实现
5月13日,圣元环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南安市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已取得绿证,其余所属生物质发电项目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将在项目所发电量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后或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申请绿色电力交易证书并参与绿证交易。
自2024年12月3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开展了连续结算试运行工作。本文将对一季度陕西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试运行期间的各项边界条件以及市场出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各市场主体探讨。(来源:兰木达电力现货作者:林兵伟)一、市场供需情况1、装机情况概要截至2025年3月底,陕西全省发电装机达到11855.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为回应印度持续的挑衅行为,巴基斯坦已正式启动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行动期间,巴基斯坦对印度发起了网络攻击,虽然其导致印度约70%的电网陷入瘫痪的结果尚未证实,但是网络攻击的技战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2019年,委内瑞拉电网连续遭受网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开展电力规划,应对“不确定性”是其中的关键命题。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叠加用户侧用电结构变化和大量新型负荷的崛起,源荷双侧不可预测性显著增强,传统“源随荷动”的平衡模式难以适用,电力系统安全韧性面临的挑战在“十四五”期间已逐步显现,“十五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电力行业持续向上生长。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电力板块74只个股中,26只获资本市场“国家队”持有,最新持仓市值529.5亿元,从其持股路径看,或为被“低估”的行业黑马。“国家队”一季度增持6股民营企业占得1席资本市
5月12日,中电联(北京)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抒祥指出,在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全新形势下,中电联党委作出成立中电联(北京)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决定恰逢其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数智科技公司要充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全文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3日,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安徽亳州涡阳县300MW/60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EPC招标公告,项目招标人为涡阳驭风发电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项目拟于安徽亳州涡阳县境内产业园区、生产制造等工商业建设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电站,拟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容量为300MW/600MWh,项目
5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换领和延续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换领和延续工作的通知国能发资质〔2025〕44号各派出机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第30号令,以下简称《办法》
超声AI扳手助力螺栓的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提升至3%。风电螺栓施拧工具世界性革命螺栓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间接换算轴力反馈)提升至3%(直接轴力反馈)。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风电塔筒螺栓和叶根螺栓的运维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螺栓紧固一致性差导致的风机螺栓断裂风险。精准的轴力定
5月12日,河南水投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州水务用户侧储能项目工程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驻马店市新蔡县、鹤壁市浚县、新乡市卫辉市等8座已建成光伏水厂加装储能设施,总计规模约4.3MW/14.16MWh。本项目为(EPC)总承包模式,包含但不限于该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6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降幅较大。曹妃甸指数加速下行。进口指数除高热值煤种外,其他煤种现货成交价继续下行。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6期处于收缩区间,供给、需求和库存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且
最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谢伟一行,到访国网江苏省电力电力公司展开调研交流,双方就如何提升现场安全监督能力、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提升协同管控水平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双方在电力领域的深化合作与共同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国网江苏电力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交流是进步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