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 先进的裂变和聚变系统
2.1 先进裂变系统
核电是一项成熟、经过试验的技术,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减少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使经济更具竞争力,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比化石燃料低得多。核电技术的研发和不断创新对于保持核电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包括对于启动核电国家,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2.1.1 水冷堆
水冷堆在核工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已具有超过1.7万堆-年的商业运行经验。在全球所有在运民用核电反应堆中,95%以上和58座在建反应堆中的56座都是用轻水或重水进行冷却。大多数新加入核电国家选择先进水冷堆作为其第一座反应堆。
大多数先进水冷堆增加了功率输出。近期建造的那些水冷堆的单位输出功率为1 000~1 700 MWe,在渐进型设计中规划进一步增加输出。建有单一或多种类型反应堆的多机组厂址成为明显趋势,这有利于规模经济。若干国家为逐步部署更高效的部分或完全闭式燃料循环,正在考虑、研究和建造现有水冷堆的先进版,如印度在实施采用钍/铀-233燃料循环的钍基核能三阶段战略—重水堆、快堆和先进重水堆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中国用由轻水堆乏燃料和贫铀尾矿组成的天然铀当量混合物对一座在运坎杜堆进行了满堆芯装料。
若干成员国正在开展超临界水冷堆的研发,例如,加拿大超临界水冷堆(重水慢化压力管式反应堆)和中国超临界水冷堆CSR1000已完成概念设计,欧洲建立了欧洲高性能轻水堆的概念,俄罗斯正在对具有超临界水冷却剂参数的创新型水冷水慢化核电反应堆进行概念研究,其中包括采用快谱堆芯的可能性。
2.1.2 快堆
自1960年以来,世界各地一直在推行重大快堆计划。国家和国际层面正在开发若干创新型钠冷快堆、铅和铅铋共晶冷却快堆和气冷快堆,熔盐快堆作为一种长期方案正在开发中。
通过在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展的实验堆、原型堆、示范堆和商用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最成熟的快堆技术即钠冷快堆已有超过420堆-年的经验。目前各国正在研发的快堆技术包括:俄罗斯的BN-800钠冷快堆、多用途研究钠冷快堆(MBIR)以及BREST-OD-300铅冷快堆,印度的500 MWe原型快堆,中国的“麒麟一号”铅基堆以及CFR-600钠冷快堆,日本的创新型钠冷快堆(JSFR),法国钠冷快堆工业原型堆(ASTRID),比利时的铅铋冷却堆(MYRRHA),瑞典先进铅堆(SEALER),第四代铅冷快堆欧洲示范堆(ALFRED)和实验气冷快堆(ALLEGRO),美国泰拉能源公司的行波堆和熔盐堆以及美国西屋公司的450 MWe创新型铅冷小型模块堆。
2.1.3 气冷堆
英国继续进行14座先进气冷堆的商业运行,并正在开展延寿研究。许多成员国正在开发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小型模块化HTGR,这种反应堆消除了对大多数专设能动安全系统的需要。中国已建成球床模块式高温堆(HTR-PM),沙特阿拉伯、波兰和印度尼西亚有意部署HTGR,日本正在计划重启30 MWt的高温工程试验堆,美国侧重于鉴定先进气冷堆TRISO燃料以供未来部署以及在为先进堆特别是HTGR建立新的许可证审批框架方面取得了进展,欧洲委员会通过GEMINI+计划、南非通过研发新的先进高温堆球床概念、韩国和俄罗斯通过开发和维护关键技术继续开展HTGR相关活动。
2.1.4 中小型堆或模块堆
许多成员国对中小型堆或模块堆越来越感兴趣。这些新一代反应堆的功率可高达300 MWe,其部件和系统可在工厂制造,然后以模块形式在现场安装。中小型堆或模块堆着眼于那些大型反应堆不可行的小型电力市场或能源市场,可满足广泛用户和应用对灵活发电的需求,包括替换老旧化石电厂,为小电网国家、偏远和离网地区提供电力,以及提供混合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它们也更适合于非电气应用中的局部使用或专门使用,例如工业过程、制氢和海水淡化用热。
所有主要堆型的50多座中小型堆或模块堆设计正在开发中,其中三个处于建造后期阶段:阿根廷27 MWe的CAREM-25(150~300 MWe一体化压水堆CAREM原型堆)计划在2019年启动调试;中国的HTR-PM计划于2018年投入运行;俄罗斯配备两台35 MWe KLT-40S压水堆模块的船载浮动核电站计划于2018年启动调试。
为了快速部署中小型堆或模块堆,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首先,应该有一个强健的监管框架对体制问题进行监管审查。技术挑战包括:多模块小型模块堆电厂的控制室人员配备和人因工程,确定应急规划区的规模,制定新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此外,中小型堆或模块堆的经济竞争力必须与备选方案相权衡,并通过规模经济来推行。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是推进小型模块堆发展和部署的关键。
2.1.5 创新型核能系统国际倡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项关于创新型核能系统的国际倡议已经启动,以帮助解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铀燃料资源获取、乏核燃料再循环以减少未来地质处置负担、提高热效率、通过设计增强安全和抗扩散的问题。
IAEA于2000年设立的“创新型核反应堆和燃料循环国际项目(INPRO)”将技术开发商、供应商和客户汇聚起来,考虑采取国际和国家行动,以实现在核反应堆和燃料循环方面所期望的革新,促进核电的长期可持续性。
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是一项研究下一代核反应堆可行性和性能的国际合作,研发的核能系统有:气冷快堆、超高温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和熔盐堆。
欧盟可持续核能技术平台(SNETP)汇集了来自工业、研究、学术、安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100多名欧洲利益相关方,以促进先进裂变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实现“欧洲战略能源技术计划”。该平台于2010年启动“欧洲可持续核工业倡议(ESNII)”以处理第四代快堆技术示范的需求。
设计无碳能源未来路线图的最新国际倡议之一是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的“2050年核创新”,该倡议涉及许多OECD国家以及SNETP、GIF、WNA和IAEA的代表,目的是帮助确定全球核裂变研发优先事项、推动其实施并确定加强合作的机会。
2.1.6 核能的非电力应用
核能的非电力应用,也被称为核能热电联产,正引起人们的兴趣。热电联产可用于海水淡化、制氢、区域供热、三次采油和其他工业应用,也有助于确保能源安全、可持续性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回收利用余热,热电联产可使核电站的整体热效率提高30%以上,如果用于供暖和运输,可将供暖和运输对环境的影响降低35%。研究表明,利用余热的热电联产还可以抵消核能发电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2.2 聚变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已取得重大进展,大型部件和制造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第一批等离子体将在2025年底前生产。另一个聚变能里程碑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优化仿星器(W7-X)首次制造出等离子体。这台机器的主要目的是按聚变相关参数示证稳态等离子体运行,从而验证该仿星器是可行的聚变发电厂概念。
有关聚变工程、一体化、电厂设计、材料和安全的几个研发计划仍在继续。中国、欧洲和日本正在进行大量有关聚变中子源的研发工作。由欧洲和日本联合开展的国际聚变材料辐照设施的工程验证和工程设计活动旨在制定一个详细、全面、完全一体化的工程设计,并验证国际聚变材料辐照设施每个子系统原型的连续稳定运行。锂靶设施、低β半波谐振器和其他子系统的性能已得到验证。国际聚变材料辐照设施线性原型加速器计划于2019年完成验证。
中国小型聚变中子源仍在建造中,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快中子通量达到1014 cm-2s-1。IAEA正在制定小型试样测试技术的标准和导则,该技术将与聚变专用中子源一起用于材料选择和鉴定程序中。
3 加速器和研究堆的应用
3.1 加速器
离子束加速器最常见的应用包括环境研究、生物医学应用、文化遗产表征和出处鉴定、材料科学和放射性碳测龄。
全细胞超分辨率核显微镜,将具有几兆电子伏离子能量的离子束加速器与精密聚焦系统相结合,可提供直径为几十纳米的光束,使得有机会以远低于光学衍射极限的分辨率对全生物细胞进行成像。聚焦系统和光检测仪器的最新发展已使得在利用核微探针进行生物成像方面取得进展,有助于了解辐射对单活细胞的影响以及开发新的疗法和药物。
离子束技术应用在犯罪调查、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文化遗产人工制品和环境样品领域也极其有用。通过放射性碳测龄确定绝对年龄对识别伪造物非常有用,现已成为文化遗产诊断学中一个非常成熟的工具。
中东实验科学和应用中心的同步加速器光源向用户输出了第一束同步加速器光。该光源可以发出从红外线到硬X射线波长的高亮度辐射,供用于包括生物学、先进材料、文化遗产和凝聚物质物理学在内的各种科学应用。
3.2 研究堆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在67个国家建造了797座民用研究堆。在运研究堆中,俄罗斯数量最多(5座),其次是美国(50座)、中国(17座)和日本(9座)。全球有57座研究堆以5 MW或更高的功率水平运行,因而提供可支持高容量产品和服务的高中子通量。半数在运研究堆都已超过40年,其寿期可达到或超过60年,目前最重要的是及时制订适当的老化管理、整修和现代化计划。
目前,有7个国家正在建造新研究堆,还有若干成员国拥有建造新研究堆的正式计划。在满足福岛事故后的新安全要求后,京都大学的KUCA零功率研究堆和5 MW KUR研究堆以及近畿大学的UTR零功率研究堆于2017年恢复运行。韩国30 MW HANARO多用途研究堆在完成反应堆厂房技术改造后于2017年12月恢复运行。
迄今,有97座研究堆和2座医用同位素生产设施已从使用高浓铀转换为低浓铀或已确认正在关闭。2017年,加纳微堆从高浓铀燃料转换为低浓铀燃料,经辐照的高浓铀燃料被返还中国。高密度低浓铀燃料(如铀-Mo)的开发和质量鉴定对转换高通量、高性能研究堆非常必要,目前该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辐照试验、辐照后检验和制造技术方面还需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以实现燃料的商业供应。
2017年,全球用于Mo-99辐照和处理的一些研究堆的短暂停堆没有导致Mo-99供应短缺至影响患者。2017年,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完成了其新生产设施的建造。南非NTP放射性同位素公司宣布将其生产过程全面转换为使用低浓铀。两个其他主要生产商即比利时放射性元素研究所和荷兰Curium公司继续在将生产过程从高浓铀转换为低浓铀方面取得进展。
4 其他方面
4.1 粮食和农业
粮食和农业方面的核应用主要包括:①粮食和农业核应急准备;②利用辐照开发新型有效疫苗预防动物和人畜共患疾病;③多同位素指纹识别从土壤到水体的农业污染物来源。
4.2 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方面的核应用主要包括: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即高精度放射治疗技术;②核医学用于诊断神经精神病学中的阿尔茨海默氏病。
4.3 环境
IAEA正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评定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基于实验室的核技术,如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微塑料示踪剂,将提供关于各种塑料微粒及其随附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新资料
4.4 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和辐射技术
α疗法,即用含α发射体的放射性药物治疗癌症等疾病。α粒子在活体组织中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和较短的射程范围,一般仅有几微米。因此,它们为特定辐照(通常在微米范围)的靶细胞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α发射体充分靠近靶细胞,以引起期望的靶向损伤。有潜力用于放射性药物的各种α放射性核素包括Ac-225、Ra-224、Ra-223、Bi-213、Bi-212以及At-211。
(来源:核科技动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75台阿特斯CSI320kW(千瓦)光伏逆变器的成功投运,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源网荷储一体化30MW(兆瓦)山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阿特斯凭借行业领先的逆变技术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年均发电量3642万kWh(千瓦时),在复杂山地环境中树立起高效发电、智慧运维、生态友好的新型电站范本。硬核技术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南都电源全新发布标准20尺单箱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LMax,引领储能行业进入8MWh时代。南都CenterLMax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自研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超大容量固态电池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再加上系统的空间极致利用设计和箱内功能结构优化,令该款储能系统
4月9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在京会见来访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双方签署有关合作文件,并就进一步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共同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进行深入交流。单忠德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
4月2日,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会见了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一行,并为中核资本联合深创投集团设立的核工业新质生产力创新投资平台——中核(深圳)科创有限公司揭牌。王学军对左丁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中核集团是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希望共同聚焦核科技成果转化,建立
3月26日,2025年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度业务第一批技术服务项目采购招标。标的1:建设区域现货市场下省级市场出清结果可行性评估、出清价格异常回溯及机组出力计划等功能,满足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自动化、智能化的自动化优化机组出力安排和出清校核合理性校核服务,实现省级市场风险评估、预警
3月25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天津市委常委、河西区委书记王旭一行。双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核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进一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凯参加会谈。申彦锋对王旭的到访表示热烈
近日,百吨级硼同位素生产基地在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正式奠基,标志着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低温精馏法硼同位素分离技术,成功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全链条,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该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相关硼同位素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为我国核能
202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记者当天从中核集团获悉,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电站到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拥有9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8亿吨。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
近日,株洲出口葡萄牙CAETANOBUS公司的首辆18米氢能公交车,顺利完成氢动力系统气密性检测及氢储控系统氢气加注测试。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标志着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提供撬装式移动供氢系统技术支持的项目圆
3月9日,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在江苏省江阴市共同召开碳-14(C-14)核电池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会,发布了国内首款C-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
近日,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标普全球2025CERAWeek会议上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旨在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装机容量提升三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亚马逊已在核技术方面投资超过1亿美元,并计划建设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加快核能发展对于满足未来能源需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大陆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信息。截至2025年3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台、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3台;共有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17座、在建民用研究堆2座、正在退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3座。其中,运行核电机组和在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7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发改运行〔2025〕279号),其中提到,给予符合条件的试验示范项目政策支持。对符合《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成效评价细则》相关要求,且定期检验合格,能够按规定参与需求侧响应的试验
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发布。声明提出,双方将继续鼓励企业按照商业原则推进新能源领域合作,共同打造绿色经济新业态,并探讨和推进在轨道装备、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引进和运营中国商用飞机,助力各自产业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对于“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的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
4月16日22时,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功率提升改造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标志着秦二厂首个实施的常规岛功率提升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秦二厂2号机组此次功率提升改造,在不增加核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更换发电机定转子部件、对汽轮机高低压缸及转子等通流部件进行技术升级与更新、同步对励磁、主变
2025年4月16日16点18分,海阳核电4号机组发电机定子吊装就位。本次吊装历时4小时1分,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精细化施工逻辑,较3号机组缩短1小时,整个过程安全、有序、可控。发电机定子是汽轮发电机本体首个就位的关键部件,是常规岛最重的单体设备。本次吊装采用发电机定子液压提升装置专用设备,该专用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合作是中马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广核通过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布局,持续助力马来西亚能源结构转型。截至目前,中广核已累计为马来西亚供电量超2000亿千瓦
4月16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中核集团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首台主泵成功就位,这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新型核能系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及复杂工程协同管理上的综合实力,对巩固我国在小堆国际竞争中先发优势、形成我国模块式小型堆先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为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