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率虽然大幅度回落到53%,但仍旧完成了50.7万辆的销量。比亚迪凭借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的畅销,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最大的车企,终于逆袭松下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老大,当年出货7.3GWh,宁德时代继续暴增210%到6.8GWh,位居全球第三。三星SDI也总算可以接着宝马i系列在全球热销6.2万辆,出货量终于突破1GWh,达到1.2GWh。方形电池的全球市占率进一步增至64%。
LG化学依旧不温不火,1.6GWh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虽然配套的车型不少,但却都处于销量起步阶段,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一款年销2.8万辆的雪佛兰Volt,因此其出货量也没有出现大幅增长。AESC借着给5.2万辆的日产Leaf和2万辆雷诺Zoe配套电池,卖了1.7GWh的软包电池,保住全球前五的位置。
软包的市占率跌至全球8%,如果有新闻发言人的话,他会说:“今年是圆柱形电池最困难的一年。”
2017年,发生了很多变化。
特斯拉年销量第一次突破了10万辆,中国市场完成77.7万辆。
卖出了11.85GWh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遥想仅仅3年前其出货量还在小数点之后徘徊,客户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今天,宁德时代的配套客户已经多到可以占满一整个手机屏,而且只要它愿意,还可以再来一屏。
比亚迪连续三年稳坐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宝座,但也只卖出了7.2GWh的动力电池,开放已是迫在眉睫。
凭着战略大客户宝马将近10万的新能源车销量,三星SDI实现一倍多的增长率,拿下2.8
GWh的出货成绩。
松下依旧没有悬念,销售形势火爆的特斯拉为其贡献了将近10GWh的圆柱电池订单,加上中国的比克(1.6GWh)等圆柱厂商的贡献,圆柱依旧保持着不低于23%的市占率。
最应该恭喜的是LG化学,虽然和他的难兄难弟三星SDI一起痛失了中国市场蛋糕,但这一年由于拿下了全球最为畅销的两款电动车日产Leaf和雷诺Zoe的配套订单,一直以来坚守的通用系(雪佛兰Volt和Bolt)也终于突破5万的装机量,LG化学的软包电池出货量实现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增长(近200%)至4.5GWh,仿佛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万家欢喜一家愁的是曾经的软包巨头AESC,由于坚守的锰酸锂技术路线优势不再,而被日产从独家供应商的名单里抛弃,日子过得凄苦无比。但靠着一些LG化学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居然也拿到了1GWh的单子。
加上在中国,国能(1.9GWh)、孚能科技(1.3GWh)等软包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的崛起,软包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迅速回升到1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形的市占率第一次受到挑战,降到58%。
2015~2017这三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经历了方形电池先升后降以及软包电池先降后升的过程,这与中国市场也正好相符(2015年方形 63.19%、软包24.32%;2016年方形67.65%、软包11.17%;2017年方形58.92%、软包12.98%)。
这是正常的市场波动,还是软包要逆袭?
五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仔细研究下2018年前8个月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会发现一些见微知著又颇耐人寻味的改变。
一些二线甚至连二线都排不上名次的企业,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在巨头夹击的惨烈战场上居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袭:这份最新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 20的榜单中,孚能科技从2017年末的排名第6上升到第4位,同时市场份额从3%扩张到5%;万向从15晋升到9,捷威动力从去年的榜上无名挤了进来,坐上第13把交椅。
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无论是市场还是各方资源越来越集中于极少数头部企业,已然是大势所趋之定局。本以为在这片愈发严酷的市场上,经过惨烈厮杀之后将会是哀鸿遍野,没成想曾经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却开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8月10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正式与戴姆勒集团签订《供货协议》,将向这家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巨头供应软包动力电池一直至2027年12月31日。这家排名第7的动力电池企业,成为继宁德时代之后,第二家进入戴姆勒供应链体系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无论是对整个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还是亿纬锂能,这背后蕴含的巨大的积极意义不言自明。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0日亿纬锂能年产1.5Gwh的软包动力电池的惠州工厂刚正式投产,居然在四个月之后就杀入戴姆勒的供应链体系。而戴姆勒在年初就被传出密集走访考察中国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消息,最终结果是选择了亿纬锂能。同时戴姆勒,也成为继雷诺-日产、通用、现代、福特和沃尔沃之后,采用软包路线的国际车企。
9月14日,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久不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的郭广昌居然正装出席。复星宣布正式投资天津捷威,而后者甚至在现场喊出“五年内进入国内动力电池前三”的目标。对于刚刚挤进国内排名前20,出货量只有0.2GWh的捷威,腰缠万亿的复星爸爸当场表态:“鼎力支持!”
7月19日,韩联社报道称LG化学将在华投资约20亿美元,在中国南京新建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这座厂将在今年10月开工,明年10月正式投产。此后,产量将逐步提升,直到2023年扩大到年产32GWh。
这是LG化学在中国建设的第二座动力电池工厂,第一座南京工厂在两年前卖给了中国的吉利,后者把所有设备转移至浙江金华,打造了一座年产2GWh的动力电池基地,消息称未来吉利还将扩建两条生产线,可以确定的是生产的仍旧是采用LG技术路线的软包电池,为旗下包括领克和沃尔沃在内的所有新能源车型配套。
种种迹象表明,从今年开始,风向开始转向。软包电池突然开始发力,直接表现在前八个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 20的排名上:这份榜单中,纯做软包产品的动力电池企业上升至7家,如果算上已经开始增加软包产线以及转型软包路线的5家,软包动力电池生产商已经可以占到TOP 20的60%。
例如只做软包的孚能科技三年前在业界还默默无闻,只用三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的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企业。去年年底,北汽新能源把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单笔采购数量最大的订单给了孚能科技:未来五年时间里,前者将向后者采购高达10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三年前,中国只有北汽新能源、江淮和奇瑞等少数几家使用软包电池,今天加入到软包阵营中的还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长城、众泰、知豆、江铃、长安、昌河、陕汽通家等乘用车企,以及宇通、福田、中通、南京金龙、东风、湖北新楚风、湖南中车时代、奇瑞商用车、安凯、厦门金龙、申龙、江铃控股、青岛一汽等商用车企。
六
软包电池先天具有的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正好契合了未来市场对续航里程和汽车安全性这两项硬性需求不断提升的期待。
动力电池企业承压日久,在当前现有的材料体系和技术条件没有质的突破之前,只能从不同的封装技术路线方面寻找突破口。
虽然2020年实现单体300Wh/kg和系统250Wh/kg不是国家规定的硬性指标,但却是市场对动力电池厂商的真实企盼,更何况率先达到这一标准的,无疑就会抢占市场先机。而截至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现有的材料体系之下,无论是圆柱还是方形达到单体300Wh/kg都是不可能的。而采用软包形式封装的三元电池是最有希望率先达到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08号、第0317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对省政协委员杜本硕提出的《关于加强江淮运河航运水道提质增效的提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助推安徽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下发会办意见。意见表示,在绿色动力技术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吉利汽车与深势科技签约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聚焦云端电池数字孪生、AI代理模型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三大领域。双方将分别依托吉利自研大模型矩阵和深势科技“AIforScience”技术矩阵,开创动力电池“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其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自从被纳入国家级规划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就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业内对该领域的布局不断加码。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活动”,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也是贵州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领域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亮点:1.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热膜对电池模组快速加热的方法。2.研究了电池加热功率、加热部位及模组多维度错位协同加热方法对电池温度场及其升温速率的影响。摘要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加热是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以及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储能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加热问题,本工
圆柱应用多点开花。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的提升。而随着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从电动汽车到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一场围绕终端应用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以上均预示着行业洗牌正在酝酿。大圆柱借力高端车型破局,制造效率与标准化优势
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21日,中能建储能6GWh储能电芯框采中标公示,共有亿纬动力、瑞浦兰钧、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楚能新能源、赣锋锂电、远景动力、德赛电池8家企业入围。其中欣旺达和中创新航分别入围两个标段,成为本次框采大赢家。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2024年12月,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多个圆柱电池海外投扩产放量。近期,亿纬锂能、海四达、冠宇集团等海外圆柱电池项目接连传来消息。其中,亿纬锂能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大型圆柱电池基地在2月16日正式投产,目标年产能达6.8亿只;普利特2月18日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海四达将在马来西亚投建2.5GWh圆柱电池基地,投资额达7.5亿元。此外
据韩媒TheElec报道,现代汽车集团对其位于韩国安城的工厂生产线进行调整,在原计划生产的软包电池基础上,新增了方形电池的生产能力。报道称,现代汽车安城工厂现有的四条生产线中,两条用于生产方形电池,另两条继续生产软包电池。四条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GWh,每种电池类型各占0.5GWh。虽然产能只有1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0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有关公司公司软包电池前景的问题。孚能科技表示,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软包路线,研发与制造经验丰富,连续多年软包电池出货量稳居国内一。与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相比,公司生产的软包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轻量化等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通用汽车宣布与LG新能源将延续双方长达14年的电池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合作方形电池的开发。通用汽车表示,根据该协议开发的方形电池技术将为未来的通用汽车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据了解,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矩形形状和坚固的外壳,可在电池模块和电池组中节省空间。这种方
据外媒报道,美国能源部(DOE)为电池行业厂商提供的另一笔贷款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户用储能与工商业(CI)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NeoVolta公司已经完成了美国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LPO)清洁能源融资计划2.5亿美元贷款申请的第一阶段,并获批进入技术尽职调查的第二阶段。NeoVolta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代号为“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一役,彻底改变了战争格局。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EESA储能展”上,中车株洲所联手13家储能企业,掀起储能领域的“诺曼底登陆”。688Ah储能电芯,12kW储能“直冷”,一芯一管理CCS+融合技术。此前被业内奉为“低价卷王”的中车,此次摇身一变为“储能
根据已确认的计划,三星SDI和通用汽车将投资约35亿美元建立工厂,初期年产能为27GWh,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量产。未来计算规模预计将扩大至36GWh。图片来源:三星SDI8月28日,三星SDI与通用汽车签署协议,共同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电池工厂,将投资2.29万亿韩元(换算人民币122.057亿元),初期年产能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圆柱应用多点开花。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的提升。而随着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从电动汽车到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一场围绕终端应用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以上均预示着行业洗牌正在酝酿。大圆柱借力高端车型破局,制造效率与标准化优势
4月15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制权发生重大变更。公告内容显示,按照孚能科技于今年1月披露的与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广州工控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至此,广州工控集团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孚能
作者:叶锦昊1,侯军辉2,张正国1,3,凌子夜1,3,方晓明1,3,黄思林2,肖质文2nbsp;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3.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叶锦昊,侯军辉,张正国,等.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J].储能科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6C快充正逐步成为高端电动汽车“标配”,也已然成为电池企业角逐的新“赛点”,这一趋势不仅大大缓解了用户的充电焦虑,还在用户体验、电池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与产业升级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日,华为推出高端车型尊界S800,其中增程版搭载的巨鲸电池2.0,电池容量达65kWh,支持6C快充;纯电版
行业概况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钠离子为电荷载体的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及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差别只在利用在元素周期表同组、化学特性相近的钠取代锂。实际工作场景中,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经过电解液和隔膜扩散到负极。在放电时,钠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出,外电路中电子
3月14日,宁德时代披露2024年度财报。电池销量进一步增长了近两成,但却罕见的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现象。增利不增收?毛利润在上升在2024年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但其营收却罕见下降了9.7%,为3620.13亿元。从销量来看,宁德时代全年实现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1日,双登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建银国际。双登集团主要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储能电池及系统,具有对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电力储能等领域储能应用客户服务十余年的累计的丰富经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双登集团2023年在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