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据悉,当前高职院校适用的是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根据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目录每年动态增补。2016年以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已累计增补22个专业,目前共有高职专业770个。除国控专业外,高职院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办学实际,依据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有关程序,灵活自主设置专业。
储能材料技术专业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 宋凯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刘继军)
有色金属行业提交的“储能材料技术专业”获得批准设置。该专业的设置,将有力支撑以硅、锂、钴、镍等有色金属为核心的新一代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将为国家建设一支基础好、能创新的储能材料产业队伍提供保障,进而为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一、储能材料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之一,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作为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壮大,作为电动汽车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动力电池迫切需要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能材料。因此,未来国家三个重要新兴产业——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都需要新型储能材料技术的支撑。
目前,以硅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产业,以锂、钒、钴为储能材料的电化学储能产业(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以含钴的高镍三元材料为动力基础的大火箭、大容量卫星及新一代水下舰艇等国防用途储能材料进展十分显著。在2016年全球锂电池企业销售额排名TOP20榜单中,中国企业占15家。全国各地形成了15个大的产业集群。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数超过536家。涉及产业量的上游、中游、下游。其中,规模以上集成企业超95家。硅材料产业集群11个,规模以上硅材料制造企业240家,已基本形成美国、欧盟之外的世界第三个储能材料产业链。
二、新专业补齐短板
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以锂电池新能源企业为例,通过对全国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16家锂电新能源代表型企业进行调研,近5年上述企业需要新进员工约24000人左右,所需人员大专生占50%左右,即需要大专生12000名左右。对高职专科学历层次技术员工需求为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检验及服务岗位。产业技术要求储能企业不仅需要大量既懂电化学基础,又要具有材料、机械电子基础的复合型高技能技术人员。
调研分析现有储能企业人才现状表明:
一是产业工人素质不高。支持如此大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由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组成,工人文化素质低、不懂原理、不懂设备,更不懂管理。因此企业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成为了阻碍储能企业快速发展的桎梏。
二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新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人员仅仅掌握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的某一方面,而以动力电池的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则是交叉性较强的新领域,员工在进入岗位之前需要重新再培训,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三是储能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庞大。储能产业生产工艺属于离散式生产方式,虽然生产过程中已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但自动化程度仍较低,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仍然是以人工为主,产业发展需要吸纳大量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有助于补齐产业短板,建设一支生产、维护储能材料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进而解决企业人才数量供给严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抓住机遇加快专业建设
储能材料产业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三大领域(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层面表明它将会是未来国家推动能源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电动汽车产业的理想预期,在国家多年持续性政策的引导下,储能材料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将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储能材料技术”新专业的设置,为储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有色金属行业应高度重视,特别是相关企业、产业园区以及职业院校要加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把新专业建设好。
一是要融入发展。各级企业、院校要借助共建新专业的机会,着力突破锂电、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的关键工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彻底解决产品批次稳定性问题,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既解决生产问题,也完善专业建设,使人才队伍在实战中尽快成长。
二是要完善布局。要积极引导硅材料、锂电、高镍三元储能材料向科研人才密集和硅、锂、镍、钴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产业聚集。各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布局开设专业,使储能产品有市场,人才需求有保障,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互相匹配。
三是要建立机制。新专业建设离不开机制保障,要建立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校企融合为依托,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确保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课全部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使学生知行合一,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设“学、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
(工业和信息化行指委 姚明 )
据工信部《2017中国V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数据,201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为15.8亿元,2016年上升到68.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00%以上。随着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PS VR等多款产品的逐步成熟,从2017年开始,虚拟现实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规模超过160亿元。基于整体市场、产品成熟度及关键技术等指标的研判,预计到2020年,市场进入相对成熟期,产业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
一、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全球虚拟现实人才报告》中显示:现阶段,中国虚拟现实人才数量占全球2%,但对虚拟实现人才的需求却达18%,而美国虚拟现实人才保有量则达到40%,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为38%。
从现有的从业人员构成来看,虚拟现实从业人员大多是从游戏、动漫、3D仿真、模型等行业转型而来,对于这个新兴产业,很多人只能将原来的经验应用其中,或者从头开始学习,企业人才培养周期长与成本压力大,高质量虚拟现实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症结。
二、专业增补的背景和意义
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军事、游戏、工业仿真、文物古迹、应急推演等诸多领域,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契合完善的展示方案,许多虚拟现实应用项目甚至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
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让人才缺口不断增大,为了在职业院校中推广虚拟现实技术。2016年,工信行指委组织专家申报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2017年该赛项首次在福州开赛,全国各院校组织参赛队积极参与,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家政策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推动、技能大赛的培育,使院校开设虚拟现实相关专业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在公布增补专业之前,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个别地区和院校已较早设立了虚拟现实方向,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开设了“数字展示技术专业(VR/AR方向)”,并自主开发了如《虚幻引擎(UE4)技术基础》等世界通用VR引擎的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对全国VR专业建设推广和普及起了引领性的作用。近两年在VR国赛推动下,更多的院校开始开设VR方向,但国内真正以虚拟现实命名的专业一直没有。
三、专业评价和未来前景
专业定位:在以往国家对虚拟现实的各种政策里可以看出,国家把虚拟现实定位为高端信息技术,这样的定位让专业申报有了方向,专业最终落在了高职专业目录的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中。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学习交互技术为主,但该专业要学习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广泛,是一个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专业,学生既要学习涉及到计算机语言的VR开发引擎,又要学习三维建模等属于艺术造型和技术方面的课程。这将会给后续院校的专业和师资团队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培养目标和特点:从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的开发制作,为各个行业的应用项目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中为各个行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服务这一定位特点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就业领域的宽泛性。其中培养目标中所涉及的增强现实(AR)内容也让“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从技术应用层面显得更加的丰满,体现了在专业建设中的统筹兼顾原则,既具有现实性(虚拟现实)也兼顾了前瞻性(增强现实)。
未来前景:该专业未来发展从技术融合层面来说将和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结合。从各领域应用及硬件升级发展来说,除了对各领域项目进行模拟展示应用之外,将涉及社交元素的应用,可能发展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具备便携性、计算性、屏幕宽广性具一体的信息沟通、显示平台。
水净化与安全技术专业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卢继恩 )
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安全用水事关人类的生存。具统计,全世界由于饮水问题死亡的儿童每年多达5000万人,我国因饮水产生的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水资源匮乏和水资源恶化显现尤为明显,水资源的紧缺和水生态恶化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由于饮水问题对人民群众产生的影响也十分重大,这些都为水净化与安全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行业背景需求
目前,由于水污染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亟待治理,用水、饮水安全直接及衍生出的各种岗位大量空缺。城市污水处理厂、饮用水生产企业、给排水生产及管理、水生态治理管理部门急需从事水净化与安全高素质人才。依托国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战略,加强环境控制类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为企业发展解决人才瓶颈。
我国水净化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水净化产业产值也不断地逐年提升。水净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这为水净化及安全技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问题,更多的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注,如何使人民享有健康用水的权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商业饮用水企业急需大批理论扎实、素质过硬的水净化与安全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也为水净化与安全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传统的就业单位已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去向。
二、专业设置背景及意义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十条”明确指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水资源匮乏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左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就有110多个。据水利部统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届时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城市化水平将达40%,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届时用水总量将达7000-8000亿立方米,占中国水资源总量将的1/3。
水污染及水质恶化是影响生态文明的重要不利因素,我国不仅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又是一个水资源受污染严重的国家。据调查,中国水资源的天然污染严重,广大区域的天然水质低下,全国有24%的人在饮用水质不良的水,约有7000万人在饮用高氟水,尤其在淮河以北的省份更为突出,约有3000万人在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在饮用高氯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3亿人饮用水含铁超标。全国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中I至III的水仅占38.1%,劣V类的水占29.7%,即近1/3的水用于农业灌溉都不合格。因此,对水污染及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行治理,以及如何实现安全用水、饮水至关重要。
三、专业设置评价
传统的环境工程等专业涵盖面较广,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没有对水问题进行系统的构建,存在一定的问题。水净化及安全技术专业的设置,主要解决水生态治理,污水再生利用,饮用水净化,水质监测与评估,水深度处理等技术,从理论上涵盖了水问题的各个方面,保证了从水源到饮水全过程的安全问题。
水净化与安全技术专业系统地规范了水产业的链条,弥补了环境工程专业类和给排水专业类之间的空白,搭起了新的产业链,其主要培养目标为掌握水净化与安全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面向污水再生利用,饮用水净化,供水水质安全,水生态安全及水质量监测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污水处理、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饮用水净化,水质检测与评估,水生态保护与恢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的设置必将为环保类产业发展完善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如今双碳目标推动下,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已经扑面而来,但实际投资回报仍然困扰着大部分从业人员。工商业储能人还是需要自我调控情绪,既要在无补贴的市场中“耐得住”寂寞,也要从各种政策调整中“坐得住”板凳、挖掘新的希望。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从事工商业储能的人,往往表现出三种“负面”
在储能电站的发展进程中,安全问题始终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整个行业不可回避的核心要点。而在这关键领域,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机构——华夏金租,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坚定的决心,为储能安全保驾护航。当前,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推进,市场化给予储能越来越多的交易机会,工商业储能作为一种具备
近日,南网储能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报告中提到,截至2024年底,运营抽水蓄能电站7座,超过全国总规模的1/6,投运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028万千瓦,总发电量近1400亿千瓦时。截至2024年底,在建9座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规模已达1080万千瓦。
听说有人把10米长的液冷移动储能车开成公路片主角?驰骋神州,跨越5000公里狂刷经验值?4月10日欣旺达储能重磅新品——10米级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真机将首现北京!这可不是普通货车,是能塞下2MWh电量的“超级移动充电宝”,有它,停电?不存在的!ESIE2025储能展,欣旺达将携储能天团集体出道——这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户用储能需求回暖,远东电池凭借全链路自主研发技术,持续深耕户用储能领域,升级PowerX系列全场景户用储能解决方案。同时产品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满足全球家庭及小型商业用户需求,助力能源自主化与零碳转型。Power3PLUS专为欧洲三相电标准地区设计,集成光伏逆变、储能电
当地时间4月2日-3日,2025年伦敦太阳能及储能展(SolarStorageLiveLondon2025)在伦敦ExCeL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楚能新能源携储能矩阵产品亮相,凭借第四代电池技术迭代与系统级创新,赢得客户一致高度评价。展会上,楚能重点展示了全新一代472Ah电池、longπ314Ah电池、聚能π314Ah电池及CORNEXM6等创新
2025年3月21日,科华集团第八届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在厦门圆满收官。全球电量传感器先导者,53年电量测量解决方案专家——莱姆电子作为科华集团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凭借优质的产品、创新的技术、高效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支持,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成功赢得科华“优秀合作伙伴”这一殊荣。本次大会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3月21日-2025年4月3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h!这一电化学储能项目落户云南楚雄近日,在“旅居云南遇见楚雄——浪漫花海相约武定”云南武定2025年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武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兴龙代表武
2025年这个节点,这个万亿级赛道仍有来自石油巨头、通信寡头、工业巨擘的跨界奇袭。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下,储能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裂变,中国市场内卷严重,不少跨界者铩羽而归。数据显示,2024年新型储能行业洗牌加剧,注销、吊销等异常储能相关企业数量翻番。当前,新型储能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4月10日上午10:30,新能安将携工商储新品亮相ESIE2025国际储能展A311-1展位。本次发布会以双核驱动长效智能为主题,推出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的工商业储能新品。诚邀行业同仁莅临现场,共同见证!双核驱动长效智能·新能安工商储新品发布会15000次超长循环,15年陪伴不变“芯”日期:2025年4月10日时间
4月11日上午10:30,阳光电源将举行一场主题为“深耕场景×智慧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更优解”的活动,本次活动由四位博士级专家主讲,分别是:寇楠楠博士:来自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型专家。曹伟博士:阳光电源产品线总经理,专注于工商业储能。宋婧博士:能源项目研究员,来自WRIChina可持续转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天齐锂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高度关注固态电池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在关键材料方面,公司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公司已完成硫化锂产业化设备、工艺开发,形成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呈现出如下特点:1)加工费和价格触底,2025年初触底回升;2)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快速起量;2)在正极材料中占比进一步扩大。1、加工费和价格触底,2025年初价格开始回升。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低于4万元/吨,部分低端产
近日,在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挑战下,盐湖股份发布了一份逆势增长的年报。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全年净利润达到了46.63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锂业务板块,盐湖股份同样实现盈利,且毛利率高达51.86%,远超行业同行。这家被外界称为“资源之王”的企业,究竟是凭何在逆境中稳扎稳打,实现逆势突围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白皮书表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给上游材料带来的最大的市场机会在于核心的固态电解质,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约0.17万吨,主要来自于中国市场。EVTank预计随着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解质的出货量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8日,三祥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领域系公司重要战略布局方向,公司已成立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导小组,进一步促进固态电解质材料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及成果转化。
一夜之间,这位碳酸锂实控人失去了全部股权。金圆股份日前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之一赵辉先生和潘颖女士已通过协议离婚方式办理解除婚姻关系手续,潘颖将得到赵辉所持公司全部股权。本次权益变动前,金圆股份实际控制人赵璧生、赵辉父子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金圆股份约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8.
作者:王泓张开悦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893引用:王泓,张开悦.全钒液流电池碳毡电极的热处理活化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488-496.本文亮点:1.设计了用于碳毡电极活化的低温短时热处理策略,实现了多孔电极结构强度与催化活性的最优匹
3月24日晚间,东峰集团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进展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香港东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衢州智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项下之生效条件已全部达成,衢州市国资委即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时间回溯至1月21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刚果(金)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姆亚雅(PatrickMuyaya)表示,鉴于2月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已推动钴价反弹超过50%,该国可能会延长为期四个月的出口限制,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钴产量约占全球供应的78%以上。上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
盛新锂能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45.81亿元,同比下降42.38%;归母净利润亏损6.2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88.51%。首次亏损的锂盐大厂这是盛新锂能近5年来首次出现亏损。回顾盛新锂能近5年的业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此时锂盐正处于上一轮下跌周期的尾部,锂盐价格持续下
“何时出现价格反转仍需关注产能出清速度、行业洗牌速度以及海外需求增量。但在此之前,应对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设备运行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于2025年3月23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会议同期发布的《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项
2025年这个节点,这个万亿级赛道仍有来自石油巨头、通信寡头、工业巨擘的跨界奇袭。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下,储能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裂变,中国市场内卷严重,不少跨界者铩羽而归。数据显示,2024年新型储能行业洗牌加剧,注销、吊销等异常储能相关企业数量翻番。当前,新型储能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4月11日上午10:30,阳光电源将举行一场主题为“深耕场景×智慧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更优解”的活动,本次活动由四位博士级专家主讲,分别是:寇楠楠博士:来自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型专家。曹伟博士:阳光电源产品线总经理,专注于工商业储能。宋婧博士:能源项目研究员,来自WRIChina可持续转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根据盛弘股份披露年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1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6.49%;基本每股收益1.3843元/股。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中建集团首个数字能源工厂——中建科工数字能源工厂在宝安区正式投产,共有超充、单桩、PACK、储能四条生产线,可以完成7类26种规格的新能源产品的制造与组装。值得关注的是,该数字能源工厂支持“一键换型”,15分钟内即可完成生产品类切换,相比传统模式工厂,生产效率提
文丨新能安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尤其是2021年我国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来,新型储能作为新能源和电力系统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装机规模迅猛扩张,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纷纷涌入,导致整个储能市场迅速从无限商机的蓝海转变为汹涌波涛的红海,新型储能一方面面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继前段时间波兰推出总预算超过40亿兹罗提(约10亿美元)储能投资支持计划后,波兰国有发电集团PGE再放大招,宣布投入约180亿兹罗提(约47亿美元)加码储能赛道。这一战略性投资将显著提升波兰能源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规划,到2035年,PGE将通过新建储能设施实现10GWh的容量扩张,届时集团总储能容量将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8日,市值95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云图控股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贵港覃塘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云图智领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项目,已与当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书,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59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总投资约70亿元,主要建设复合肥生产装置等。三期规划
内忧外患、出海突围、融资并举已成企业生存现状的关键词。更长远地看,化债、融资也将带来新的财务隐忧。3月25日消息,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哪吒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在本次债转股供应商名单之列。而本次债转股是哪吒面对
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15日,派能科技公告称两位副总裁同时提出辞职。这已经是该企业近半年来第三次高管人员变动。同日,派能科技公告披露控股股东融科创投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再次引发资本市场对于这家储能企业的质疑。半年内3位高管任职变动短短一年以来,派能科技发生多次高层领导变动。这也引发了
2024年度全球储能产业链数据及中国储能企业排行榜2025年3月28日,由EESA主办的“第七届储能嘉年华盛典暨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全球出货量排名发布会”在武汉汉阳威斯汀酒店隆重召开。来自政府部门、储能领军企业代表、投资机构及权威媒体等千余位行业嘉宾共襄盛会。2024年度全球储能产业链数据据EESA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