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市场新能源市场正文

多能互补时代已经来临 储能成为关键技术

2018-11-01 15: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安晴关键词:多能互补储能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06亿千瓦,同比增长1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未来十年之内,中国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第十二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风电、光伏、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源等这些能源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建立多种能源集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来保证使用的发电侧和用户侧之间的平衡,来规避各种各样的短板。

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多能互补可以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主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促进新能源快速发展,形成多种电源并存的新局面;2、风电、光伏并网需要其它类型电源与之补偿运行;3、促进风电、光伏电消纳,扩展新能源发布市场空间,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我国正加快多能互补能源体系的建设,早在2016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开始部署多能互补项目的建设,当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多项国家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项目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储能的能源发展模式;2018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首批多能互补 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以前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安排23个项目,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

附件:

QQ图片20181031191332.png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不难发现,在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中,储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中国能源变革、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给储能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商机。

然而,储能产业仍然困难重重,尽管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地区性规定,提供了一些发展机会和市场模式,但离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一段距离。譬如,储能商业化应用面临储能成本偏高、储能技术路线不成熟、缺乏储能价格激励政策等问题。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国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江林表示:“我们需要用电力系统的思维来考虑储能,相信储能的机会是无穷的。”

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约为176GW;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28.9GW。

从技术发展看来,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等主流技术的成本已经有了大幅度降低。预计到2020年,主流技术的成本区间将降低到1000-1500元/kWh左右,建设成本的大幅降价将为储能未来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从应用发展看来,中国通过在“十二五”期间的示范应用,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类型逐步清晰,储能的应用价值也日趋明确。新增投运项目全部应用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和用户侧领域。可见,储能+应用的模式逐渐渗透,通过储能与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十三五期间,储能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突破商业化应用的门槛,实现能源系统的多重价值,成为支撑能源革命的新生力量。

论坛同期,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储能领域是新能源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和爆发点,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促进储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商会批准筹备成立储能专委会。同时,全联新能源商会还将组建氢能专委会,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副主席、国网微网能源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俊浩作为号召人,向全行业发起号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能互补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