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政策正文

加快推进海上风电 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11-19 14:07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海上风电新能源产业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确定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方案指出要建设全球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开展海洋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产业化进程。

并且在方案空间布局中列出了37个重点发展片区。包括南山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空港新城、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阿波罗产业集聚区、留仙洞产业集聚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立新湖片区、宝安燕罗片区、前海片区、光明凤凰城、环西丽湖片区、梅观科技创新走廊、观澜高新园、坪山高新区、梅林—彩田片区、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九龙山片区、蛇口片区、光明科学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清水河片区、大运新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大鹏环龙岐湾、海山片区、公明片区、沙井片区、尖岗山—石岩南片区、西乡铁仔山科技城片区、新桥东科技城片区、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江碧环保产业园、深汕特别合作区。

以下为原文: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日

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

为牢牢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形成引领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抢抓科技产业变革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按照“科技支撑、重点突破、统筹布局、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技术驱动和应用带动为两大核心抓手,强化自主创新,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市场,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持续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深圳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二)基本原则。

——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环境,汇聚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重点突破。坚持优势优先,充分论证,把准方向,明确时序,集中优质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快速形成规模效应,构筑更多先发引领优势。

——统筹布局。坚持集聚发展,充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专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错位布局、协同联动、集群发展,提升全域创新发展能力。

——引领发展。坚持面向未来,主动布局,超前规划,促进更多未知领域实现跨越和赶超,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扭转跟随发展的被动局面。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步走策略,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质量效益显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球重要的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到2020年,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硬条件与软环境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源头创新的支撑能力切实增强,新建50个以上创新载体,培育10家技术引领型的研究机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及创新型企业,创新推出一批精准化扶持政策,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科技产业发展项目,造就一支以世界级科学家、杰出企业家为主体的领军人才队伍,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平台、设施及环境日趋完善,基本形成全域统筹、重点突出的产业空间布局,在优势领域力争打造出万亿产业集群,在前沿领域争取建成一批带动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国际知名,掌握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力争培育更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成10个以上产业规模超百亿、产业链条完备、产业配套完善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更多千亿级和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再经过长期的努力,持续突破一批颠覆性技术,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持续支撑经济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发展,为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更多优势领域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柱产业,持续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构建泛在高效信息网络,以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建设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完善涵盖设计、封装测试、晶圆制造、产业配套等全产业链,打造集成电路集聚发展高地。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先机,加快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产业化,建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抢抓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发展的窗口期,推进核心技术、标准以及关键产品研制,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打造5G产业发展引领区。顺应万物互联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加速构建物联网商用网络,大力推进物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加快发展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硬件、高端软件等产业,前瞻布局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前沿高端领域。

专栏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领域

集成电路:以应用为牵引,依托深圳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专业芯片,提升装备材料、先进封装测试等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构建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系统,支撑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化升级。

人工智能:发挥深圳人工智能硬件终端制造、用户数据资源储备、应用模式创新等比较优势,加快突破芯片、算法等人工智能核心基础,发展智能家居、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特色应用示范,促进技术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建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5G移动通信:抢抓5G发展的窗口机遇,支持龙头企业推进核心技术、标准以及关键产品研制,建设5G试验网络,开展典型场景应用,打造5G产业集聚区,持续巩固深圳在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地位。

新型显示:夯实高世代大尺寸面板制造基地优势,加快突破柔性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超高清显示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促进资源集聚,构建配套便捷、产业链完整的支撑体系,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极。

物联网:顺应万物互联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加速构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商用网络,建立行业标准,强化政府引导,瞄准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物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

智能网联汽车:明确技术发展路线,构建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加大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检测验证、示范应用与生产配套等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

柔性电子:面向可穿戴设备应用需求,开发柔性电子关键材料,攻关核心工艺技术,开发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柔性电池等柔性器件,推动柔性电子产品示范应用,抢占下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制高点。

(二)培育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方向,加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突破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以及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大力培育发展工业母机、智能机床、先进成型装备、增材制造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提升精密制造技术和装备产品、智能电子制造成套设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水平。加快发展无人机、航空电子元器件、微小卫星、通信卫星、卫星导航等航空航天装备和产品。支持发展科学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电子测量和电工仪表、专业仪表等高精尖产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发展深海深空技术及装备。

专栏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领域

智能装备: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攻关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鼓励智能制造技术、工艺及产品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引导制造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企业转型。

增材制造:加快建设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面向生物医疗、电子制造、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等领域重大需求,形成覆盖产品设计、材料、关键部件、装备及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有力支撑高端制造和精密制造。

(三)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着眼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核电、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加强节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节能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加快节能技术系统集成。支持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在生态建设和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发展汽车零部件、办公耗材、家用电器等再制造技术,促进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专栏3 绿色低碳产业关键领域

节能环保:在电机、半导体照明、家电、环境治理等优势领域,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水平,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强化节能环保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

氢燃料电池:围绕航天、飞机、汽车、军工等应用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制造、系统集成、动力总成、测试诊断等关键技术攻关,以氢燃料电动汽车示范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培育发展氢能经济。

(四)打造全球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紧扣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主题,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领域发展水平,创新发展精准医疗、数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领域,打造世界领先的生命经济高地。建立多层次基础支撑和共性技术平台,突破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提高原研药、首仿药和新型制剂的创新能力,发展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和干细胞等生物治疗产品。构建医疗器械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着力发展精准医疗,提升基因检测技术水平和加快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探索建立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数字生命系统,加快生命信息数字化,培育数字生命新业态。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精准医学成像、合成生物学、人类增强等重大前沿领域。

专栏4 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领域

精准医疗: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针对精准医疗发展和应用的源头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科技原始创新,实现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技术领域重大突破,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准诊疗平台和临床转化体系,搭建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发起组织生命健康“大科学计划”,打造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示范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新能源产业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