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破冰投融资体制,扭转电力建设资金短缺局面
改革开放以前,电力投资与国家其它基础建设投资相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发电、输电、配电资产全部为国家所有,政府是唯一投资主体,投资来源为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拨款。由于一方面决策权限集中在中央政府,投资难以响应电力供需信号,另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融资数量有限,导致电力建设速度缓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工业企业经常停三开四、停二开五,工业企业设备生产能力约20%得不到发挥,人民生活用电更得不到保证。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六五”(1981~1985年)和“七五”(1986~1990年)时期,我国GDP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4.7%和15.7%,用电量翻了一番,从不到3000亿千瓦时,增至6100亿千瓦时。1981年到1987年的6年间,用电量增速从3%持续增长至11%。缺电形势更加严峻,是否能够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成为检验电力行业改革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而首要措施就是通过改革电力投融资体制,拓宽资金渠道,解决电力行业建设资金不足和投资效益低下、经济责任不清等“大锅饭”问题。通过艰难的探索,国家相继实施了“拨改贷”、集资办电、引入外资、征收电力建设基金、发行电力建设债券等政策,努力开拓资金来源。
1980年,电力行业率先推行“拨改贷”,电力基建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通过建设银行以贷款方式供应,明确了资金使用的经济责任,资金周转观念、利息观念和投入产出观念得以增强,但是资金来源仍主要是中央财政。到1985年,“拨改贷”在全国各行业全面推行,电力基建投资中,中央拨款大幅降低,银行贷款达到总投资的60%。1981年,集资办电开始试点,中央与地方共同集资的第一个电厂——山东龙口电厂开工建设。其后,水利电力部和国务院先后发文,鼓励中央和地方集资办电,补充国家电力建设资金的不足,并可按投资比例分享用电指标,“谁投资、谁用电、谁得利”打破了国家独家办电、资金来源单一的模式。同时,外资引入规模持续增加。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开工建设。到1995年十年间,地方集资资金和外资超过同期电力基建投资的30%。为进一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的来源,1987年国务院发文,在用户电价外每度电加收2分钱作为电力建设专项基金,并开始发行电力债券。通过多措并举,电力建设资金短缺压力得到缓解。
1992年以后,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和投资决策责任制。1996年,正式组建了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电力部撤销后,电力工业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
从1978到1998年,电力投资从49亿元增至1742亿元,增长了35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从3.5%增长至6.1%,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电设备容量增长3.9倍,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增长1.5倍和5倍,用电量增长3.9倍。到1997年,持续20多年的用电短缺问题得到了解决。
试水农网建设新模式,拓宽电网投资渠道
改革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投融资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电力投资中电源电网投资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的方针,在电力短缺、发电容量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电源建设资金问题,也保障了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但是电网建设资金仍然得不到解决。1978到1997年,电网投资占电力建设投资的比重仅26%,电网建设长期滞后于电源,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难以保障,甚至形成了“重发轻供不管用”的说法。尤其是农村低压电网,由于没有建设资金来源,农民自建自营,设施严重老化。电能损耗、运行维护费用通过电价向农民平摊,加之电网管理和电费收缴混乱,层层加价集资,“权利电”“人情电”“关系电”普遍,导致农村电价高于城市。
为了保障农村用电需求,1998年,国家开始推动农电“两改一同价”,实现农村用户与城市用户用电同价,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增加投入改造农村电网。1998年,第一批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由国家拨付预算内资金作为资本金,其余由电网企业贷款解决,通过电价加价解决还本付息。2001年,将电力建设基金“两分钱”取消后并入电价收取,用于解决农村电网改造还贷问题。此后,又按此模式开展了第二批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中西部农网完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改造升级、户户通电等工程,并延续至目前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电网、中西部地区农网给予中央预算内资金作为资本金,由电力企业作为法人主体,贷款解决资金缺口,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些地区电网资金短缺、长期得不到改造的问题。电力企业逐步健全了电网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提升了投融资管理能力和资金效率、投资效益的意识,开始扭转电网投资不足发展滞后的矛盾,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拓电网发展新篇章
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重组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电网公司和5家发电集团公司、4家辅业集团公司。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彻底实现由计划向市场方向的转变,形成了以企业为投资主体、投资决策分层、融资渠道多样的投融资体制,企业投资责任意识、自我发展动力增强,投资规模持续加大,投资效益显著提升。2007年以来没有再发生大面积系统性电力短缺。
为解决电网发展长期滞后矛盾,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加大投资力度,科学规划、精准实施,实现了电网发展后来居上。2003~2017年,我国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从37.7%增至61%。其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投资4.2万亿元,占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电网投资的84%。2017年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是2003年的2.84倍和5.57倍,实现了从特高压到配电网的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电网持续稳定运行,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清洁发展、脱贫攻坚等战略部署,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倾斜力度,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累计解决192万户、75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了经营区域内户户通电;全力支持新能源并网,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突破2.1亿千瓦,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最多、发展最快的电网;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完成了井井通电等攻坚任务。
进入新时代,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与改革,探索投融资新机制,提升电网发展质量。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投资监管的要求,规范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核准程序和投资决策程序,提升投资规范性;积极探索合理授权、权责相当的投资管理机制,强化投资考核督导;通过事前诊断分析、事中严格管控、事后评价分析,提升投资精准性,保障投资效益。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利润910亿元,同比增加43.8亿元。公司连续14年获国资委央企业绩考核A级,蝉联《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二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一名。国家电网公司以2020年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阶段性目标,实现电网跨越式发展,充分体现了电力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效果,也说明以企业为电力投融资主体的改革方向蕴藏着巨大潜力。
改革永远在路上。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能源发展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十九大提出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电网方面,东中西部地区电网发展不平衡、投资需求和投资能力不匹配、政策性投资经济效益较低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需要大力解决。国家电网公司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在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先锋、做好表率。
(作者系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李伟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十四五”以来,东北区域能源转型的加速深化,新能源出力变化与用电负荷升降之间的叠加效应愈发显著,系统爬坡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东北电网已出现因新能源出力减小、负荷迅速增长导致的爬坡能力不足、频率长时间波动等问题。为积极应对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系统爬坡需求持续攀升以及火电机组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浙江华电宁波前湾2×80万千瓦级燃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电力系统接入方案编制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133/17-QT-017)一、招标条件浙江华电宁波前湾2×80万千瓦级燃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电力系统接入方案编制服务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项目资金为自筹。本项目已具
4月15日上午,新疆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开工动员会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举行,标志着电站正式进入主体工程全面建设新阶段。新疆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是新疆“十四五”期间首个核准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400兆瓦,额定水头590米,属一等大(1)型工程。建设总
创新引领科学有序协同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长期以来,我国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和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我国煤电还需在清洁降碳、高效调节等方面系统发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7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发改运行〔2025〕279号),其中提到,给予符合条件的试验示范项目政策支持。对符合《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成效评价细则》相关要求,且定期检验合格,能够按规定参与需求侧响应的试验
据北极星电力网统计,2025年3月共有27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中4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开工,2座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2座电站工程环评公示。新疆额敏抽水蓄能项目正式核准,该项目是“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并已纳入新疆服务电力系统规模控制方案,电站总装机140万千瓦。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对于“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的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
日前,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浙江电力市场年报》,“绿保稳”成效显著。绿电绿证交易活跃,分布式绿电成交总量、绿证成交总量在国网经营区中位列第一,完成年度外购电目标的107%,充分发挥电力保供作用,全面深化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省间、省内价格保持稳定。自2015年9号文发布开启新一轮电
4月16日,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继续支持各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有序开发建设工作,综合屋顶资源产权归属、开发难易度、项目成熟度等情况,统筹推进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
在2025年的开端,一本特殊的台历悄然出现在南京电厂职工的案头,它将企业115年的红色历史娓娓道来,成为大唐“原点”品牌建设和传承“京电号”精神的崭新载体,生动展现百年南电忠党爱国、许党报国的光辉历程。翻开这本精致的台历,便是对南京电厂115年波澜壮阔历史的生动记录与深情回顾。台历的每一页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原点”品牌形象,南京电厂多措并举,通过精心制作文创产品、构建三维一体展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全面展示企业在传承历史文化、创新品牌价值方面的成效,在品牌宣传推广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精心文创,传承历史记忆南京发电厂将百年南电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设计理
3月3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本部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智利能源部部长迭戈·帕尔多一行。杨昆对代表团到访中电联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中电联基本情况,与代表团就中国电力供应结构、能源消费方式、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市场机制完善和能源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智利方面关注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1988年前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开始,华东电网体制改革作为“政企分开”的试点。1984年,华东三省一市通过征收电力建设资金等方式成为全国集资办电的试点,地方办电积极性提高,华东地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和电网规模快速增长。1988年6月,华东电网集资办电的经验和办法被能源部批准,并推广至其他网局、
用电量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特点,其增速常常与经济增速走势一致。但近年全国用电量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增速6.8%;全国GDP1349084亿元,增速5.0%。同期,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6780亿千瓦时,增长9.5%;浙江GDP90131亿元,增速5.
2025年3月15日,是我国新一轮电改的十周年。新一轮电改开启十年来,我国整体建立了初步的输配电价制度,奠定了发用电直接见面的制度基础,新能源和燃煤机组上网电价改革推动80%的装机容量进入市场、80%的用电量进入市场。多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机制形成雏形,国内29个省和地区开展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截至3月23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直流电网累计外送电量突破6000亿度,达6052.7亿度。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达787.5亿度。据悉,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全面开展电力外送,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实现连续7年增长,仅2024年一年外送电量就达1706亿度。自2017年9月以来,内蒙古依靠锡盟至泰州、扎鲁特至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电力行业持续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6%,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仍是主力,连续两年突破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2025年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2月,全国风电+光伏装机已超越火电!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230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262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52983万千瓦,火电装机144809万千瓦。截至2月底,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
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设备监造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041/18-QT-198)一、招标条件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设备监造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汕头华电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资金为自筹。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二、项目规模和招标范围2.1招标采购项目地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彰武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彰武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公众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公告,加快发展新能源。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统筹电力、国土、气象、地质、生态等数据资源,深化全县光伏、风电资源调查,强化新能源用地等要素保障。在探索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
近日,各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发布,明确2025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IESPLAZA梳理发现,报告均提及光储充、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能源数字化、节能改造等与综合能源服务有关的部署安排。1北京市加强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加快国际氢能示范区、能源谷建设。完善新能源调入、消纳和
近日,云南丘北县发布《丘北县锦屏西风电场(三期)优选投资开发主体配置通告》。《通告》显示,丘北县锦屏西风电场(三期)项目位于丘北县曰者镇、八道哨乡、腻脚乡、树皮乡,项目装机容量为175MW。根据《通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自愿不强制、竞争不垄断的原则及公开、公
10月23日,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会上,“一带一路”伙伴关系成员国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9)》(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未来五年伙伴关系成员国推进绿色能源合作确定了行动指南。据悉,该《行动计划》是在2021年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要求“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
7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左右;到2030年,新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方案》要求,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梳理新区范围内光伏可开发资源,按照“宜建尽建”原则,推动各新城在农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提升清洁电力消纳。持续完善供配电设施建设,推动实施西安西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送出、沣渭330千伏输变电和沣西二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送出等工程,保障区域内用电需求和清洁能源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部署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为推动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战略指
电力期货市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祝强唐惠珽吴凯)(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5月14日,华电内蒙古公司发布喜报,宣布公司取得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指标410万千瓦。5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关于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通知》,标志着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正式获批。该项目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开发实施,是该集
用电量数据价值实现的形势及新场景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一、当前用电量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用电量具有实时准确、覆盖广泛、应用灵活等突出优势,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温度计”。多年以来,用电量数据已应用到宏观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新动能、产业转移、复工复产、消费经济、外贸经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