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2月的江苏,气温不断走低,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通GIL(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综合管廊隧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却依旧火热,施工人员在管廊内紧张地开展电气设备安装。这条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廊”的综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代表着我国在特高压电网建设方面的创新探索。
回首40年前,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各行各业活力迸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此过程中,电力工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电网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孤立到互联互通的蜕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持续推动下,一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坚强智能的交直流互联大电网逐渐形成,在提供电力保障、优化配置资源、助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电网规模和技术跨越发展——实现全国联网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有电的国家之一,电力工业发展起步于1882年,至今已有100多年。但因历史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电网整体还较薄弱、分散。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330千伏已是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主要以相对孤立的省级电网、城市电网为主,相互联系很少,并且很多地区没有电网覆盖,落后于世界电网发展进程。
20世纪被称为电气时代,电力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电力工业亟须发展升级。
1978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奋进的新征程。40年来,神州大地变化天翻地覆,改革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世纪80年代,全国开始大规模建电厂,一批大型水电站、坑口火电站及核电站陆续兴建。电网作为重要的传输环节,需要同步升级。
走联网道路——1979年5月,中国电力工业会议明确了电力工业的发展思路。
联网的好处,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浙江温州,可以窥见一斑。
温州在全国率先掀起创业潮,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迅速成长,可谓“户户办工厂,家家无闲人”。温州的第一次电力建设高潮也随之到来。
1983年,温州第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慈湖变电所和台—临—温输电线路建成,温州电网并入华东电网。原温州电力局副局长任德豹曾任慈湖变电所所长,他说:“慈湖变是温州电网与华东电网连接的枢纽变电所,而220千伏台—临—温输变电工程的投产,对缓解温州电力紧缺局面起了关键作用。”
之后,全国开始经济腾飞,电网发展也随之提速。
从1981年的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到1990年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拉开跨区联网帷幕,再到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线路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联结成一个同步大电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网逐步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输电能力从弱到强、电网结构从孤立到互联的升级。
2011年12月,青藏联网工程投运,标志着除台湾省外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感慨:“这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工程。如果你现在到西藏,在夜晚,拉萨的巴廓街灯火通明,和内地的大城市没有什么两样。”3年后,川藏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
2018年11月,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投运,雪域高原又多了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实现了青藏联网工程与川藏联网工程互联、藏中电网与全国主网统一互联,西藏电网的电压等级由220千伏升级至500千伏,形成较为坚强的超高压等级骨干电网,不仅能充分满足西藏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对当地清洁能源外送和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用上了充足电,西藏波密县扎木镇通木村村民培罗布说:“我家过去做饭烧柴火,但森林要保护,不能随便砍树。现在电好用了,我买了电锅,就不用木柴。磨糌粑的水磨换成了电磨,省出力气可以干别的活。”
40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努力下,我国电网整体水平实现了由“追赶”到“引领”。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直流互联电网,拥有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线路,且近20年没有发生过像美洲、欧洲电网曾经发生过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跨区跨省输电能力不断提升——高效配置资源
进入21世纪,我们迈入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互联共享是这一时代的核心特征,人们足不出户即知天下事。电力网络也需要像互联网一样,更高效快捷地调配资源,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大范围跨区输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3年,全国大部分区域都遭遇了缺电,“重发轻供”的问题充分凸显,电网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这种矛盾体现得非常明显。当时浙江的企业一周“停三开四”,有的企业选择外迁,有的企业干脆关门。用电紧张,根源在于电力需求旺盛,而本地一次能源极度匮乏,依靠省内电力建设远远不够。不单单是浙江,电力需求和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自然禀赋,让全国大范围面临缺电困局。
在寻求如何破局的过程中,特高压应运而生。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提出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充分发挥其远距离、大容量送电的优势,将西北部各类大型能源基地与中东部主要负荷中心相互连接,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
我国第一条特高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于2006年开工,2009年1月建成。该工程的起点山西是煤炭大省,每年输出煤炭4亿吨以上。以往的输煤方式并没有让山西实现煤炭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转变煤炭消费模式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课题。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后,华北的火电得以送往华中,而丰水期时华中地区的水电也可以送往华北,能源互济作用显著。“发展特高压既符合国家能源战略需要,又符合山西转型跨越实际,利国利民,意义重大。”2011年,时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申联彬表示。
2010年7月,±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那年夏季,华东地区经历持续高温,上海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天数累计达30天。这条特高压送来了西南清洁水电,为华东地区平稳度夏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郑直流、宾金直流、宁浙直流、锡泰直流、扎青直流等一系列特高压重点工程投产,跨省跨区送电能力显著提升,全国电力联网进一步加强。全国形成了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配置格局。
目前,我国已建成“八交十三直”21项特高压输电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1.4亿千瓦。其中,公司建成“八交十直”18项特高压工程。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经营区内的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9000亿千瓦时。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特高压电网正不断变得更完善。2016年开工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投运在即,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北京西—石家庄、山东—河北环网、蒙西—晋中等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也相继于今年开工。交直流互联大电网的建设如同打通了能源传输的“任督二脉”,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加速建设——助力绿色发展
今年11月7日,又一条“西电东送”电力大动脉——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输电大通道。该工程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让更多人用上远方来的绿色电能。
经历40年不断升级发展的过程,我国目前已建成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不仅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还在输送清洁能源、助力污染防治多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
特高压并没有在国外大规模建设发展,其在我国发展之初,安全性、经济性曾受到一定质疑。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一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节约线路走廊、降低损耗、节省工程投资、提高系统稳定性等优点。”2011年,我国高电压领域专家、时任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说,特高压的性能经过了专家团队的严密论证。武汉高压研究院从1985年起就开始研究特高压技术,经过20多年的基础研究,特高压才进入工业化实验阶段。
近10年过去,我国大电网从未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也印证了当初专家团队的论证。“我们先后研制了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和大电网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等,目前我们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调度运行方面的应用软件都实现了自主可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在接受采访时说。
如今,大电网不仅实现了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资源优化配置,在推动清洁能源消纳、助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效用。
2005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位居世界第一,三者合计在总体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超过35%。可再生能源资源最丰富的“三北”地区,目前新能源装机合计超过1.7亿千瓦,仅靠本地无法消纳。
加紧建设外送通道至关重要。依靠大电网把西部、北部大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的电能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不仅能降低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的损失,也将大大减少负荷中心的本地燃煤排放。
2014年1月投运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实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有效推动了西北煤电、风电、太阳能的集约化开发。
新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受益的发电企业之一。2016年12月,该公司220千伏国电景峡东风电二场投运并网。副场长冯文新提起“电力援疆”时说:“这下新疆的富余新能源又有了不小的市场,我们的电能可以更多地送往全国各地了。”
数据显示,2016年,“电力援疆”让全疆13个地州的27家火电企业和337家新能源企业受益,提升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94小时、新能源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27小时。
今年10月初,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境内的±800千伏伊克昭换流站正式投入运行,内蒙古的“三交三直”6个特高压工程全部投运。内蒙古境内建有大型火电、风电基地,自2014年起,公司在内蒙古投资303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三交三直”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内蒙古电力外送能力提高至7000万千瓦,提高了发电企业的收入,也有力缓解了东北地区电力供大于求的压力。
特高压为西部、北部地区发电企业带来了效益,也为东中部地区送去了清洁电能,助力区域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近年来,中东部地区频受雾霾之扰。2013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其中包括“四交五直”共9条特高压线路。
落点在用电大省江苏的±800千伏锡盟—泰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是其中一条输电通道。该工程于2017年9月投运,每年可从内蒙古向华东负荷中心输送550亿千瓦时的电力,减少燃煤运输2520万吨,减排烟尘2.0万吨、二氧化碳4950万吨、氮氧化物13.1万吨。如今,江苏使用的每4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是来自西部的清洁电。
特高压大电网的发展完善,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永不止步。预计到2020年、2025年、2035年,公司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5亿、3.6亿和6亿千瓦,满足清洁能源装机6.5亿、9亿和15亿千瓦发展需要。
40年来,我国电网每一步的升级发展都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电网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未来将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不断迈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链接】
特高压技术实现“中国引领”
在我国电网升级发展的历程中,特高压技术无疑至关重要和备受关注。自2004年年底提出发展特高压以来,我国跨越式地走过了国外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国际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和有力推动者。
●我国已经全面攻克了特高压交、直流两大前沿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在理论研究、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试验能力、标准制定等各方面都走在国际前列。
●为全力支撑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发展,我国建成了世界上功能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试验研究平台。
●我国研制成功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容量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和特高压变压器、6英寸晶闸管和换流阀、套管、绝缘子等全套特高压关键设备和元器件。
●“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该项目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在电压控制、外绝缘配置、电磁环境控制、成套设备研制、系统集成、试验能力六大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通过特高压工程的实践,我国打造了特高压设备制造产业链,具备了生产和系统集成全套特高压直流关键设备的综合能力,实现了国内电工装备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的成功转型。
●我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体系,主导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简称IEC)高压直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5)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委员会(TC122),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声音】
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并快速发展的相关领域包括:最高电压、最高输送容量的特高压交流输电。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朱棣文
谈到特高压,IEC坚信,这种输电技术能够极大地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之所以这么说,关键在于它拥有大容量、高效率、长距离输电优势,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前副主席恩诺·里斯
在高压输电的领域,世界无人能撼动中国地位,中国现在有“三高”在世界上的顶尖地位是公认的、不可动摇的,那就是高拱坝、高铁和高电压。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
伴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我们的电网防御体系,不管是理念还是应用经验,在世界上均处于引领的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
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跟人家平起平坐,而且有些领域还超过了人家,特别是我们发展特高压以后,在输变电技术领域,可以说我们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0日,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专题研讨会上,电网头条记者采访了南非电力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提纳格兰·尚玛甘。提纳格兰·尚玛甘认为,全球变暖加剧使得能源转型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变得既紧迫又必要。对南非而言,降低碳排放与保障能源安全同等重要。南非也面临可再生能
5月11日9时40分,重庆首个特高压渝北换流站合上极Ⅰ低端换流变5063开关,标志着直流低端系统调试正式启动,为该站6月15日前投运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点,渝北±800千伏换流站是西南地区首座特高压受端换流站,该项特高压直
5月14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超高压”)顺利完成±800千伏锦苏直流线路湖北段停电检修工作。±800千伏锦苏直流始于四川锦屏换流站,止于江苏苏州换流站,全长2058千米,额定输送功率720万千瓦,是西电东送的“大动脉”。检修工作前期,湖北超高压对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共发现52处隐患
面对能源转型的时代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敢为人先,破壁攻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发布4项科技成果。今日刊发4项成果内容。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5月1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分析研
5月19日,1000千伏鄂岳Ⅰ、Ⅱ线由检修状态转为运行状态操作结束,标志着国网山西超高压变电公司完成1000千伏北岳变电站为期14天的年度综合检修工作。北岳变电站是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华北地区的枢纽变电站,承担着鄂尔多斯至山西、晋北至华中、山西至华北的大容量
5月16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山西送江苏的两个跨区输电通道——500千伏山西阳城至江苏淮安输变电工程、±800千伏雁门关至淮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江苏输送电量超6000亿千瓦时,达6028亿千瓦时。从20世纪末开始,江苏积极从区外引入电能,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199
5月16日,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境内,随着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工程(甘2标)跨越±800千伏天中直流提前跨越段最后一项缺陷消除,作业人员下塔,标志着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工程(甘肃段)首次跨越作业顺利完成,为“甘电入浙”工程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本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当前,中国正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比例的不断上升,其波动性、间歇性与电网安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抽水蓄能技术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在成
5月20日,由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主办的“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日立能源受邀出席此次活动,并与行业专家深入探讨驱动电网和能源低碳变革的关键路径。自2020年以来,国际能源电力转型论坛已举办四届。本届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
01迎峰度夏的背景和分析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呈现“冬夏双高峰”特征,夏季降温负荷占比达30%,部分省份甚至超过40%。2024年7月,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突破14.51亿千瓦,同比增加超1亿千瓦,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总结起来,根本矛盾可以归结为两方面: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空调负荷激增:住建部数据显示,
5月21日,辽宁省本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提出,积极鼓励光伏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持续提升光伏发电装机量,截至目前,光伏机组装机容量20.47万千瓦,同比提升7.88万千瓦,为本溪市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发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对于现代能源体系来说,传统电力系统好比一条条宽阔的“主动脉”,能源单向流动,稳定却稍显笨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设备故障,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大量风光分布式新能源涌入电网,从而导致传统电网“消化不良”,这就促使微电网应运而生,它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鄂尔多斯6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布9项前沿科技成果,其中,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张宇闻发布“iMEMS储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储能系统内部微电网的能量控制,对智能电网的能量实施正确、高效的能量自动分配和管理。鄂尔多斯
5月12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自研的集中式站所终端和馈线终端两款产品,经国网电科院产品供应链溯源评估,国产化基准率达100%。山东电力创新采用软硬件解耦平台化技术,构建通用软件架构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国产化开发平台。研发团队突破配电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技术壁垒,完成了主控芯片、模数转换芯
旅游公路成双环,绝美山海景相连。自2024年底以来,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以下简称“环热旅游公路”)正式通车以来,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共同串起全岛双环结构旅游公路网,沿线设施及服务不断完善,促使海南自驾热度不断上升。“一张网”APP护航绿色出行畅游无忧在海南,每两辆车就有一辆新能
中德开绿色智慧能源港项目5月20日在沈阳市铁西区正式启动,未来3至5年内,将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布局超500座新能源充换电一体站,重点攻克寒冷地区充换电设备耐低温、快速响应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推动电动汽车在寒冷环境下的普及应用。为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而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土地面积,近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创新,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脉动。面对绿色发展目标和全球经济变化,长三角面
近日,广西顺利完成虚拟电厂调控平台与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分布式资源的实时调控技术验证,标志着广西首次实现虚拟电厂实时调控,为后续虚拟电厂纳入广西电网实时调度体系,助力清洁能源高水平消纳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实时调控技术认证选定了典型的3家分布式储能和1家分布式光伏企业,容量共计2.3兆瓦,
2025年5月15日,第十七届CIB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在这个全球电池行业的顶级盛会上,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企业,东驰新能源在此次展会上携其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及系列产品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成为了展会现场的焦点之一。展会
为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配电系统的构建,2025年5月15日,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联合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14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新型配电系统的打造和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建设进行了分享交流,共谋智能配电发展蓝图。北极星总裁周荃在致辞
5月21日,辽宁省本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提出,积极鼓励光伏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持续提升光伏发电装机量,截至目前,光伏机组装机容量20.47万千瓦,同比提升7.88万千瓦,为本溪市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发
5月21日,广东河源东源110千伏双江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双江镇及近区新能源上送需求,解决偏远山区供电半径长,线损高的问题,同时优化近区110千伏电网结构,提升资产利用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同意建设河源东源110千伏双江输变电工程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陕西省西咸新区琅樾府项目高低压配电工程开启施工招标。本项目电压为10kV,容量合计为6000kVA,其中:公变容量5000kVA,专变容量1000kVA;项目投资总额:944290000元,(其中本次招标工程估算24300000元)。琅樾府项目高低压配电工程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琅樾府项目高低压配
5月21日,福建龙岩一批电网工程项目获核准。为进一步加强网架结构,消除电网安全隐患,提高区域电网供电能力,近日,市发改委核准了一批电网工程项目,包含龙岩市辖区2025年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龙岩连城2025年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龙岩武平2025年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等七个电网工程项目,合计投
据悉,今年国网黑龙江电力安排电网基建投资71.59亿元,优化完善网架结构,加快各级电网建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截至4月末,该公司已相继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工程31项。目前,黑龙江已复工安北~黑河换流站500千伏线路等10项
5月19日,1000千伏鄂岳Ⅰ、Ⅱ线由检修状态转为运行状态操作结束,标志着国网山西超高压变电公司完成1000千伏北岳变电站为期14天的年度综合检修工作。北岳变电站是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华北地区的枢纽变电站,承担着鄂尔多斯至山西、晋北至华中、山西至华北的大容量
5月16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山西送江苏的两个跨区输电通道——500千伏山西阳城至江苏淮安输变电工程、±800千伏雁门关至淮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江苏输送电量超6000亿千瓦时,达6028亿千瓦时。从20世纪末开始,江苏积极从区外引入电能,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199
5月19日,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开启投运以来的首次双线检修作业。作为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跨海输电线路,国网浙江电力将组织检修人员首次在370米高空以双线同步走线方式开展检修作业,这也标志着我国超高压跨海输电线路运维技术迈向新高度。位于宁波凉帽山一侧的370米输电高塔张帆摄浙江舟
5月16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今年首个500千伏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程——新乡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显著优化新乡区域电网架构,提升新乡地区供电能力90万千瓦,为夏季用电高峰期社会经济和民生安全可靠供电增添保障,也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更好支撑。与此同时,河南电网主网工程进入投产高峰期。预
5月13日,河北沧州供电公司220千伏大白冢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新建220千伏大白冢变电站,架设112千米输电线路,为区域新能源电力送出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助力环渤海经济圈绿色低碳发展。沧州地处渤海沿岸,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态势强劲,近3年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作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并不断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