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2 Top3 工程研究前沿重点解读
1.2.1 先进核能技术:聚变 - 裂变混合堆技术
(1)概念阐述和关键技术
聚变– 裂变混合堆(简称混合堆)是一种结合 聚变和裂变的优点、克服二者缺点的核能技术。混 合堆与纯聚变堆的主要区别是包层内含有裂变燃 料,裂变燃料比 Be 或者 Pb 有更好的中子增殖能力 和能量放大能力,有利于降低聚变工程的难度。从 氚循环来看,有利于实现氚自持、减少初始投氚量; 从能量平衡看,可以降低聚变功率,减少高能中子 对材料的辐照损伤。与裂变堆相比,混合堆是聚变 中子源驱动的深度次临界系统,安全性能突出,在 能量输出的同时可以很好解决裂变燃料增殖和超铀 元素嬗变问题。混合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驱动器技术(含托卡马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Z 箍缩 惯性约束聚变等技术方向),次临界堆技术(含产 氚、增殖、嬗变、能源供应等技术方向),高增益 聚变靶设计技术(对惯性约束聚变而言)等。混合 堆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近期可实现的聚变参数并借 鉴成熟的裂变堆技术,促进聚变能的提前应用,探 索解决裂变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混合堆的研究涉及聚变、裂变两大核能领域, 立足于近期可实现的聚变技术和成熟的裂变技术, 推动聚变能提前应用和裂变能的可持续发展。 聚变领域又分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磁 约束聚变方面,托卡马克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 国正式参加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的建设和研究;同时作为ITER 装置与聚变示范堆 (DEMO)之间的桥梁,我国正在自主设计、研发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在惯性约束聚变 (ICF)方面,Z 箍缩作为能源更具潜力,有可能 发展成具有竞争力的聚变–裂变混合能源(Z-FFR)。 Z-FFR 由 Z 箍缩驱动器、能源靶、次临界能源包层 构成。以下重点对Z-FFR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 行说明。 Z箍缩惯性约束聚变涵盖了磁流体力学、辐射输 运、原子物理、等离子体微观不稳定性、强脉冲磁场 下的输运机制等多物理过程和复杂物理效应。我国 已重点开展了Z箍缩等离子体内爆动力学及其辐射 源物理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Z-FFR 总体 概念设计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对电流前沿与 Z 箍缩负载参数和内爆动力学的关系、Z箍缩等离子体 辐射源定标律和Z箍缩动态黑腔辐射场(温度)定 标律,以及Z箍缩惯性约束聚变过程中几个重要物 理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等关键问题,研究甚少。 超强脉冲磁场是 Z 箍缩过程最显著的特征,在 此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形成、磁瑞利– 泰勒MRT 不 稳定性发展对内爆过程及内爆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由于在强非线性过程中,负载区的电磁能、Z 箍缩等离子体内能以及辐射能之间的能量交换非常 复杂。Spitzer 电阻率不能准确描述Z 箍缩等离子 体电阻率特性,其反常机制还不清楚。如何描述和 解释辐射源的产生过程及物理机制极为重要。大电 流装置可以为开展 Z 箍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提 供更宽的参数范围。 典型的Z箍缩过程具有柱形内爆特征,而聚变 靶为球形内爆,设计合适的黑腔构型,使得负载等 离子体Z箍缩过程与靶内爆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有 效分离,这是 Z箍缩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的核心问题。 在目前我国已有的装置上没有条件开展此项实验研 究。相对于激光聚变,Z箍缩辐射源时间尺度较长, 空间尺度较大,难以对波形进行精密调节,需要进 行新的聚变靶设计以便有效压缩燃料,获得较高能 量增益。 建造新一代大电流的脉冲功率实验平台,有利 于开展Z 箍缩辐射源、黑腔以及靶内爆等Z 箍缩 驱动惯性约束聚变部分关键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 和验证。建议国家层面支持2018—2025 年建设峰 值电流为50~70 MA 的 Z 箍缩驱动器,尽快实现 聚变点火。一旦点火目标实现,下一步便可开始建 设 Z-FFR。Z-FFR 配备大型超高功率重复频率驱动 器,首选快脉冲直线变压驱动器(LTD),电容器标称储能≤ 100 MJ,峰值电流为 60~70 MA,上升 前沿为150~300 ns,运行频率为0.1 Hz;采用“局 部整体点火”理念,设计高增益聚变靶丸,能量增 益 Q ≥ 100;设计天然铀裂变包层,实现氚自持、 能量放大 10~20 倍、裂变燃料增殖。
(3)重点研究国家/ 地区和机构以及之间的对比及合作情况分析
根据表 1.2.1 可知,该研究方向的核心论文产 出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 本、意大利和中国。其中,美国占据第一位,核心 论文比例超过 50%,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 大利和中国的核心论文比例均超过 10%。 由表 1.2.2 可知,该研究方向的核心论文产 出数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Lawrence Livermore Natl Lab、Univ Rochester、Los Alamos Natl Lab、 MIT、Gen Atom Co、Ist Nazl Fis Nucl、Sandia Natl Labs、Univ Oxford、Chinese Acad Sci,核心论文产 出数均超过 20 篇。 根据图 1.2.1 可知,较为注重该领域国家或地 区间合作的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 国。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多,主要是与美国、日 本、德国、法国、英国和俄罗斯进行合作发表。 根据图 1.2.2 可 知,Lawrence Livermore Natl Lab、MIT、Gen. Atom Co.、Los Alamos Natl Lab、Univ. Rochester 有合作。 表 1.2.3 中,施引核心论文产生最多的国家是 美国,施引核心论文比例达到29.75%,中国达到 16.81%,德国的施引核心论文比例超过 10%。 表 1.2.4 中,施引核心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 是 Chinese Acad Sci,施引核心论文比例达到将近 20%。Lawrence Livermore Natl Lab 的施引核心论文 比例超过 1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美国和中国在聚变– 裂变混合堆的核心论文产出及施引数量处在世界前 列,中国内地机构的施引核心论文数量较多。
1.2.2 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及储能、节能环保技术
(1)概念阐述和关键技术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是解决世界范围内 的能源利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能 源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和有效措施。 以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为核心,可再生能 源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等领域快速发展,在世界范 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发电最为现实,前景广阔。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可分为单一能源发电系 统和混合能源发电系统。其中单一能源发电系统与 其他系统相对独立,较易受到可再生能源自身局限 性的影响。混合能源发电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利用风、光、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互补结合,克 服单一种类的可再生能源在使用时不连续、不稳定 的缺陷。另一类是将可再生能源与现有的化石能源 (天然气、沼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进行结合 的混合发电系统。 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连续、稳定的输出 电力,并确保供电质量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目前的主要技术前沿包括:能源系统构成设 计和动态模型建立、混合系统热力循环特性,区 域内可再生能源就地利用最大化、天然气使用最 小化和全范围多能源供需平衡、能量管理和调度 控制系统等。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构建风、光、水、火、 储多能互补系统,开发面向用户电、热、冷、气等 多种用能需求的终端一体化集成系统。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已经开始在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国电力系统中投入应用。
先进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通过在电力需求低时储电、在电力需求高时放电的方式帮助电网更好地融合风电、水 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技术。广义的 电力储能技术可定义为实现电力与热能、化学能、 机械能等能量之间的单向或双向存储设备。 按照储存介质的不同,储能技术可以分为机械 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 类储能等。机械类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 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电气类储能主要包括超级电 容器储能和超导储能等;电化学类储能主要包括各 类电池,例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 液流电池等;热储能将热能储存在隔热容器的媒质 (如相变材料)中,需要时可以被转化为电能,也 可直接利用热能而不再转化为电能;化学类储能主 要是指利用氢或合成天然气作为二次能源的载体, 例如通过电解水合成氢气和天然气进行二次利用。 目前抽水蓄能是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技 术,占全球总储能容量的 98%。而压缩空气储能、 铅酸电池、锂电池等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 范围内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储能技术。 其关键技术包括:大容量储能的规划及与可再 生能源发电的协同调度技术、基于储能的能量流优 化和能量调度技术、储能与能量转换装置的集成设 计和协调配置等。 (2)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根据21 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 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 2018》,2017 年可 再生能源发电占到全球发电量净增加值的70%,这 是现代历史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最大的一年。 目前全球对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已超过 对新增化石燃料和核能发电投资总和的两倍以上。 由于成本竞争力的提高,2017 年可再生能源投资 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同时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的份额仍将会继续上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7 年我国可再生能 源发电量为1.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0 亿千 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 同比上升0.7 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11 945 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1.7%;风电为3057 亿千瓦时,同 比增长26.3%;光伏发电为1182 亿千瓦时,同比 增长78.6%;生物质发电为794 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 22.7%。全年弃水电量为515 亿千瓦时,在来水 好于去年的情况下,水能利用率达到96% 左右; 弃风电量为 419 亿千瓦时,弃风率为 12%,同比下 降 5.2 个百分点;弃光电量为73 亿千瓦时,弃光 率为6%,同比下降4.3 个百分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上升。
目前可再生能源最新技术领域有可再生能源先 进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多 能互补技术三个方向。 在可再生能源先进发电技术方面,由于光伏发 电输出功率的随机性,保证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 率点的跟踪是其研究重点,由于最大功率点跟踪对 跟踪的准确性、快速性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实现有功输出的有效调节是目前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 变速恒频发电技术可最大限度的捕捉、利用风能, 并且转速运行范围相对宽松,调节系统更加灵活, 是目前主流的风力发电新技术。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方面,可再生资源 受环境温度、天气因素的影响,具有比较大的波动 性和间歇性,很容易导致电网电压出现闪变或波动, 因此并网消纳是将可再生能源接入现有能源体系的 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①先进逆变器技术。逆 变器具有可拓展通信功能、可以对无功和有功进行 控制、可以降低有功变化率、实现谐波补偿等,保证电能输出质量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并具有 可以达到智能电网要求的网源互动技术。②可再生能源并网需要更加的精确、快速的电网电压信号锁定技术,能够在大功率并网时不对称运行情况下和 电压采样波动情况下完成精确锁相。③系统抗干扰 技术。集中式风光电站要在变换器控制的基础上实 现低电压穿越,孤岛指令和检测利用输变电系统能 量进行管理实现;分布式风光电站要通过控制达到 孤岛检测的目的,并利用基于配电网的能量管理系 统来发出低电压穿越信号指令。 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技术方面,可再生能源 多能互补系统相对于传统发电技术而言,其复杂程 度和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①在系统规划方面, 主要针对可再生能源进行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析。 确定性分析主要是结合风、光等可再生资源情况 与负荷需求等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分析;不确定性 分析是基于概率统计理论对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 变化特性进行建模,同时考虑自然环境、用户冷 热电负荷等因素。②在系统综合建模方面,需要 针对多能互补的各个子系统的动态特性时间尺度 相差悬殊进行研究,例如电力网络功率瞬间平衡, 其动态需由微分– 代数方程描述;而冷热的转换 过程最为缓慢,通常以分、时来表述动态过程。 ③在优化设计方面,基于牛顿– 拉夫逊法的微网 潮流算法、电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多目标优 化策略的混沌量子遗传算法等。以实现能源最佳 利用和系统长期经济可靠运行为目标,进行科学 合理的系统集成和能量管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规划的重点是按照宏观政策指引,以可控成本合理部署各类电力资源来保障长期的电力安全,权衡“低碳、经济、安全”三元目标。过去以常规电源为主、用电负荷平稳增长的电力系统在开展规划时,主要考虑电力电量的供需平衡、各类电力资源的可开发潜力和技术特性、应急备用能力及环境政策要求等约束条件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交易代码3750),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基石投资者,领投入股宁德时代,本次出资是双方此前签署的《产业和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宣布“万站换电、人民基建”后,又一重要资本运作举措将助力双方携手推动,我国换电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
近日,融捷能源(YoungyEnergy)400kWh液冷户外柜、32kWh高压堆叠户储系统获得全球最知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UL美华认证公司(ULSolutions)颁发的UL1973认证证书,标志着融捷能源液冷户外柜、户储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融捷能源400kWh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南京市首个公共机构全场景微电网项目正式投运。据悉,该项目实施地点为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在管委会户外,南京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场站已经建成,站内设置了4台V2G充放电一体充电桩,用来开展车网互动实用运营模式验证。在管委会大楼内,新能源项目覆盖总面积约3810平方米,总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液氢储运及氢能发电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晓北教授出席见证。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液氢-氢能发电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氢内燃机低温
近日,天合光能公司总部园区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电网示范站正式建成投运。该示范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微网控制系统,集成光伏发电、储能调峰、双向充放电等核心模块,构建起光储充放四位一体的清洁能源智慧生态系统,标志着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实现全栈式技术创新。该项目以多能协同为核心,实现清洁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盛会上,由科林电气承建的“北庄智能微电网零碳示范村”项目凭借其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助力国网石家庄公司成功斩获中国能源行业“绿能星”乡村能源实践示范奖项。北庄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78年前,一首《团结
5月20日,科大智能正式接入上海市虚拟电厂系统,成为上海市第40家虚拟电厂运营商。这不仅标志着科大智能在能源数字化领域的战略布局再开新篇,也致力于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能。上海作为用电规模大、负荷密度高、源侧资源少的超大城市,面临外来电依存度高、峰谷差显著的双重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5月16日,由高特电子主办的“数据聚合,服务无限”数据服务发布会暨生态伙伴发展大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活动汇聚电网、储能系统集成商、投资人、运营商等行业精英150余人,共同探讨微网数智化的未来路径,见证高特电子从“系统专家”向“数据服务领航者”的战略升级。围绕电网数智化转型、AI算法重构能源
5月17日,黑龙江举行“算电融合智启未来”人工智能与算电融合招商推介会,活动旨在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推介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和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对接合作。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袁锋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紧把握人工智能快速演进的新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企查查信息显示,2025年4月23日,自贡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宋海英,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郑州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SHIFANG师方,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
近日,中电建南方、华东新华、青岛城投、广东建晟、水发绿色多个新能源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新能源集团)成立于2021年12月,是大型央企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的重要子企业,主要从事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
宝光股份3月25日公告,公司收到直接控股股东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宝光集团持有的宝光股份99,060,484股股份(持股比例30.00%)无偿划转至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划转完成后,宝光集团将不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控制权不会发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0日消息,近日,中广核广智(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晶,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温州市能
万胜智能发布公告,预计2024年度业绩将出现同向下降的情况。根据预告,归母净利润预计在1.1亿元至1.4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的2.5亿元下降44.02%至56.0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在1.05亿元至1.35亿元之间,同比下降44.22%至56.67%。公告中提到,尽管公司参与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公司的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22日,四川省政协委员、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川渝地区也在努力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智能输配电、微电网、充电网、虚拟电厂,包括光伏、风、电、氢能、抽水蓄能、固态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能源新兴领域的产业提升和发展。他
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能源集团)是广州市大型国有企业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098)的全资子公司,主要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汽车充电、储能、生态农业等新能源及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截至2024年12月,集团拥有全资或控股公司108家、参股公司10家;新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眼查显示,长兴威阳电力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钱孟云,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含储能技术服务、电池零配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浙江超威电力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
11月18日,陕西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及优质服务供应商名单(2024年版)公示,共57家企业。其中包括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或技术为干式变压器、干式电抗器、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箱式变电站、一体化逆变并网装置、SVG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陕西华赛新能环保有限公司,主营产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19日-2025年5月23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800MWh!8种储能技术混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储能电站投产!5月16日,青海公司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科翡储能电站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功实现投产运行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用户之间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众多储能技术中,储能液流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202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全钒液流电池已开始逐步走向工程示范
2025年初,136号文件横空出世,我国的新能源行业随之进入了旨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能源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密集且深入的调整期。从政策过山车到市场马拉松,储能行业也正经历从"政策依赖"到"价值创造"的涅槃重生。这一过程不仅重构了储能行业底层逻辑,更催生了技术迭代、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融源河南新乡长垣市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长垣市融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最高投标控制价28360万元,折合0.709元/Wh。项目拟在新乡市长垣市区域建设,总占地约44亩。储能建设规模为200MW/400MWh,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电池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沃太能源西南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基于西南市场的庞大需求,沃太能源西南生产基地建筑规划面积超9.7万平方米,聚焦储能系统核心产线建设,重点布局固态电池与液流储能技术等前沿方向。该项目将投资建设PACK智能生产线、储能集装箱装配线、储能电池测试系统等核心设施,并
近日,由南方凯能(广东)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山市农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高性能高温超导材料及磁储能应用示范工程”在翠亨新区正式动工。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配套项目,该工程将建设全球容量最大的5MVA/10MJ超导磁储能装置,将高精尖产业的供电稳定性推向“毫秒级”时代,标志着我国在新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临泽板桥羊台山300MW1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及开标结果公布。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主要为临泽板桥羊台山300MW/1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0.499元/Wh;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3日,皖能新疆于田县200MW/800MWh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招标发布,招标人为安徽省皖能聚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投资金额为59298.0万元,折合单价0.74元/Wh。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以实际勘界为准),新建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1座,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电压等级为220kV/35kV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7日,中国电工技术协会发布《台区低压侧分布式储能系统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储能系统应具备削峰填谷、无功补偿、功率支撑及应急响应等功能,以适应台区内负荷的特性和波动需求。文件规定了台区低压侧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规划配置技术要求,内容涵盖储能系统的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水电十六局牵头与永福股份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电源侧电化学储能项目之一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00万千瓦/600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运维项目。该项目为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新型储能专项行动计划的核心项目,通过推动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国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