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技术是运用 先进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实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不同容 量等级与并网方式下安全、高效、灵活运行的综 合技术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可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两 种运行方式。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构建新 能源基地和场站集群,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 开发、集中式并网与远距离外送,有效解决我国可 再生能源分布与负荷中心不匹配的问题,适应我国 电网未来发展建设格局;但面临故障穿越、并网稳 定性、灵活运行控制、高效外送消纳与电网预测调 度等突出技术挑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 分布式发电单元、逆变器或直流变换器等装置,实 现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转换接入与本地化消纳利 用,具有经济、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但同时 存在与配电系统协调控制、故障定位保护、系统稳 定性等技术难点。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开发规模与并网形式,实 现各类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与高效率消纳利用, 同时有效克服其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对电力系 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实现一次能源结构升 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能源系统,是 相关领域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技术方向。 当前前沿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直流 外送系统的稳定控制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 主动配电网等电力系统新形态的融合技术;高比例 分布式发电直流并网消纳技术;多种可再生能源发 电系统联合优化调度与智能控制;面向安全稳定并 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内电力电子设备集群协调 运行控制技术。
(7)先进反应堆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先进反应堆技术及设备研发发展,国际“第 四代核能国际论坛”于2002 年提出了第四代核电 的 6 种研究开发的堆型(包括各自的燃料循环)和 研究开发“路线图”;国际“全球核能合作伙伴” 致力于推动安全、可持续发展、经济和防止核扩散 的先进核能技术联合研发;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起国际项目致力于发展可持续的革新核能系统。第四代 核电站开发的目标:具有固有安全性,充分利用核 资源,提高热效率,开发核能制氢、冶金、化工等 多种用途,处置核废料,防止核扩散、反恐。目前 国际上遴选出了 6 种最具前景的反应堆系统,分别 是钠冷快堆(SFR)、超高温反应堆(VHTR)、 气冷快堆(GFR)、铅冷或铅– 铋共熔物冷却的快 堆( LFR)、熔盐堆( MSR)和超临界水堆(SCWR)。 第四代堆选择快谱反应堆是因为其具备核燃料增殖 的能力,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和熔盐堆 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 并能够嬗变以实现废物最小化。而超高温气冷堆的 作用是能够实现高温制氢、提高核电厂的发电效率, 同时其高温热可以在工业领域进一步拓展核能的应 用。美国针对本国核能特点推出行波堆,中美开展 合作共同开发。行波堆是快中子堆的一种特殊设计, 利用高性能燃料和材料技术,通过长寿命和深燃耗 使占天然铀中绝大部分的 238U 在堆内实现原位增殖 和焚烧,降低对乏燃料后处理需求。
(8)矿产和地热宽谱段遥感勘查
矿产和地热宽谱段遥感勘查主要与国家需求 相关。随着资源勘查程度的增加,寻找新矿难度 也在逐步增加,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从过去 几十年来的发展来看,遥感逐步发展成为资源勘 查评价方法的常用的技术手段,世界各国争先发 射各种勘查卫星,包括可见光–短波红外、热红外、 微波等宽谱段。目前来说,虽然干旱区– 半干旱 区和浅覆盖区的遥感资源勘查方法相对成熟且已 经具有很大成效,但是,其一,世界范围内陆地 绝大部分被植被所覆盖,给目前勘查技术手段带 来很大困难,而遥感作为一种新技术需要突破植 被覆盖区找矿,可以利用植被抑制和光谱层析剥 离技术来实现;其二,备受国际社会追捧的清洁 资源——地热可供使用的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 热红外识别温度场和微波识别构造一定程度上揭 示了隐伏区下的深部信息,所采用的技术需要增强和提取有用信息并且抑制和减弱干扰信息,从 而有效地指导勘查,提供资源预测的准确性和有 效性。总之,矿产和地热宽谱段遥感勘查,其技 术本质就是通过较宽电磁波谱段范围内的各类不 同作用的遥感数据,有效地增强和提取与矿产和 地热资源勘查有关的信息,抑制和减弱干扰信息, 最终目的是指导勘查,满足资源勘查开发中有效 靶区选取的生产需求,实现资源找矿突破。
(9)石油工程新工具新材料
随着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复杂程度日益加深,为 应对井下高温高压等复杂工况,迫切需要研制石油 工程新工具新材料,以实现井眼顺利钻进与油气高 效开采,推动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进程。其中石油 工程新工具主要涉及钻井、完井、生产等方面,新 材料则用于提高石油工具、钻井液、压裂液、支撑 剂等的性能。 目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由浅层向深层, 由浅海向深水,由常规向非常规进一步拓展,日趋 复杂的地质环境为石油工程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 战略的 引领下,为了提升油气勘探开发规模和效益,开展 石油工程中工具材料创新研究是必然趋势。当前, 石油工程新工具的研究前沿包括:智能导向工具, 旋转导向工具、智能同井注采工具、智能分层注水 工具等。而前沿材料有:纳米颗粒材料、功能梯度 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可以用于显著改善工具 性能。此外纳米减阻剂、纳米智能驱油剂、自愈性 聚合物材料等在提高钻井液、压裂液与支撑剂等性 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0)绿色采矿技术(煤、油、气、矿)
绿色开采就是使开采对矿区环境的扰动量小于 区域环境容量,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优化和生态环 境影响最小化,在开采过程中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 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 境可控制的范围内。煤、油、气、矿绿色开采技术, 是从开采的角度认识和对待煤、油、气、矿、瓦斯、水、土地、矸石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能源资源,防止 或尽可能减轻开采能源资源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 良影响,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最佳的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 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是针对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的 环境问题提出的,仍然是资源环境领域科学研究的 重点,应从采煤方法的源头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 加强伴生资源共同开采和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技术 和装备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保水开采技术、土地 与建筑物保护与生态重建技术、煤与瓦斯协调开采 技术、减沉开采、矸石减排、瓦斯浓缩利用技术、 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矿产资源清洁开发与加工技 术、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矿产开发效益效果 评价、矿区资源环境安全与监测预警等。金属非金 属矿山绿色开采的重点是采选一体化技术、无废开 采技术,突破机械连续切割掘进、采矿技术,创新 高压水射流、激光和等离子破岩掘进与采矿技术。 绿色油田开采是一个系统整体的概念,它以追 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目标,可持续发 展为模式。通过现代技术科技的生态化研究开发生态 产品,形成清洁采油甚至无废物污染生产技术系统, 并使其转化为可在市场上销售的环保产品,改变以往 采油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高消耗发展模式,建立起 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技术创新主要 包括提高注水水质处理技术、注入水精细过滤技术, 创新生产流程中的关键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 新生产流程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11)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测井识别
非常规油气藏是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产 能、需用新技术改善储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等才能 经济开采的油气藏,常规测井方法在非常规油气藏 中适用性很差,需要进行测井解释模型的重新探索, 利用新型测井技术,形成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测井识 别技术。目前主要技术包括:ECS 测井( 元素能谱 测井仪)、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特殊测井技术, 以及测井曲线重叠图像快速识别、自然伽马和三孔隙度测井识别,电磁电阻率和电阻率–流体性质法, 页岩油气有效裂缝层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 高识别精度和速度,通过确定有效储层和非储层连 续识别深度范围,提高非常规油气藏有效储集层预 测准确性,满足非常规油气藏有效储层勘探开发中 压裂有效层段的生产需求。未来非常规储层测井识 别仍是难点和前沿,将会在采集技术、岩石物理研 究、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以及储层评价等系列技术 方面提升优化,预计未来数字岩石物理技术将在测 井评价与分析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测井解 释评价软件向多学科一体化方向发展,更重视油气 藏综合评价,测井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力度加大,分 析技术与手段更为丰富。
(12)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虚拟 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 析与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图形可视 化等工具结合起来,并用于地质分析的技术。数据 源包括钻孔数据、剖面数据、三维地震资料和其他 地质数据等。建模方法包括相控地质建模、沉积微 相约束的岩相建模和孔、渗、饱等参数建模。克里 金方法、随机建模方法、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双模 迭代技术、沉积相耦合岩石物理类型建模、井震协 同建模技术、三维储层参数建模、四维地震技术等 成为研究前沿。未来三维地震建模软件将更加成熟, 应用更为广泛;由早期的注重形态建模向形态与物 性并重的方向发展;与地震、测井、电法、重、磁 等物探数据和钻井、地质认识等资料结合更加紧密; 与各种专业模型(矿藏描述、成藏模拟、重磁场三 维反演、沉积环境分析等)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 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IT 主流技术将成 为主要手段。
(13)先进核燃料技术研发
在 2011 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各国开 始加速以耐事故燃料(简称 ATF)为代表的先进核燃料的研发工作。相比传统燃料,ATF 燃料通过增 强燃料包容裂变产物和包壳材料抗氧化的能力来提 高反应堆和乏燃料水池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性,提 供更长的事故应对时间,并因此潜在的通过主动 或被动方式缓解事故后果,实现更深的燃耗,并 提高燃料的经济性。ATF 可以在新建和在役核电 站应用,因此ATF 燃料的研发对于核电的安全发 展具有重大意义。研发方向均着眼于包括革新的 包壳和新型燃料,可分为三个方向:提高锆合金 包壳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及强度;具有高强度和抗 氧化能力的非锆合金;比UO2 具有更好性能和裂 变产物滞留能力的新型燃料。扩展的ATF 还应包 括几何形状的变化,如环形燃料。研究包括材料、 工艺和检测、验证技术。
(14)矿业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技术与装备
矿业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技术与装备是指基于透 明空间地球物理和多物理场耦合,以智能感知、智 能控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作支撑,具有 风险判识、监控预警等处置功能,能够实现时空上 准确安全可靠的智能少人(无人)安全精准开采的 新模式新方法新装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具 有透视功能的地球物理科学,智能新型感知与多网 融合传输方法与技术装备,动态复杂多场多参量信 息挖掘分析与融合处理技术,基于大数据云技术的 精准开采理论模型,多场耦合复合灾害预警,远程 可控的少人(无人)精准开采技术与装备,救灾通 信、人员定位及灾情侦测技术与装备和基于云技术 的智能矿山建设,这些研究方向为实现“互联网+” 科学开采的未来少人(无人)采矿提出了技术路径。 聚焦矿业智能少人(无人)安全开采,进一步加大 矿业科技创新力度,力争2020 年矿业安全智能精 准开采取得阶段性突破,2035 年基本实现矿业安 全智能精准开采,到2050 年全面实现矿业精准开 采,以矿业开采全面实现高科技产业改造升级,助 推中国能源科技强国梦。
领域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组长:翁史烈 倪维斗 彭苏萍 专家组组长:袁士义 课题组副组长:黄 震 巨永林 刘 静 能源与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组: 组 长:翁史烈 罗 安
秘书长:巨永林 徐千鸣 参加人(按照拼音排序): 蔡 旭 代彦军 丁小益 韩 东 韩敏芳 何晋伟 江 亿 李争起 上官文峰 沈水云 沈文忠 盛宏至 史进渊 汪洪亮 王 俊 王 睿 翁一武 杨 林 余晴春 章俊良 赵长颖 钟文兴 朱 淼
核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组: 组 长:叶奇蓁 李建刚 秘书长:苏 罡 高 翔 参加人(按照拼音排序): 郭 晴 郭英华 胡 古 李思凡 刘少帅 师学明 杨 勇 地质资源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组: 组 长:毛景文 赵文智 秘书长:张国生 刘 敏 参加人(按照拼音排序): 曹 宏 陈志勇 董世泰 侯连华 黄金亮 李潮流 李厚民 李建忠 李 欣 梁 坤 王淑芳 王晓梅 魏国齐 吴 颖 徐兆辉 杨建民 杨 涛 姚佛军 张朝军 张水昌 张 研 周灿灿
矿业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组: 组 长:袁 亮 李根生 秘书长:张 农 宋先知 周福宝 吴爱祥 参加人(按照拼音排序): 安衍培 江丙友 阚甲广 钱德雨 时国庆 薛 生 尹升华 文献情报专家:陈天天 李 婷 工作组办公室: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办公室: 宗玉生 张 宁 王浩闻 《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编辑部: 刘瑞芹 黄冬苹
(本文节选自《全球工程前沿2018》)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0日,备受瞩目的2025北京国际储能峰会暨展览会(ESIE)在北京盛大启幕。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上能电气以创新之姿闪耀亮相,重磅推出全新一代430kW液冷组串式PCS及覆盖全场景应用的构网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现了企业在储能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卓越的创新实力。「大」革命:真液冷大容量本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琏升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正筹划一项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该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以及天津琏升科技有限公司的少数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天津琏升是琏升科技持股33.69%的控股子公司,负责光伏产业平台和天津产业园运
在上文《矢量图中的“源网荷储”》一文中,我们以电压矢量为参考标准,把微电网四要素“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以及“网侧功率”的电流矢量统一画在了一幅矢量图中。在电力系统分析中,除了这种电压电流矢量图外,我们还有波形图以及四象限图等思考工具。(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
2025年4月1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召开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创新发展大会上,海尔新能源重磅发布了全新的星擎261工商业储能系统。本次发布环节邀请了环保领域行业专家、资方合作伙伴、EPC合作方及高耗能企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海尔新能源展区)此次大会以“
4月11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支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高质量发展第一批政策措施的通知(南府规〔2025〕4号)。其中明确支持智算算力建设。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智算中心为南A中心提供算力服务,对规模达到100PFlops以上的新建项目,在用地保障、项目审批、资金申报、用能需求
记者近日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获悉,该公司在2024年已投资125.29亿元实施云南省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的基础上,2025年将投资96.78亿元加快推进现代化农村电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据介绍,云南电网2024年对农村电网共投产6238项建设项目,全省配电自动化线路故
北极星将长峡电能、浙江新能、通威太阳能、广东电力新疆、扬州阿特斯招聘合集整理见下:长峡电能(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批准,由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诚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祥电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成立的混
4月12日,山东在泰安召开2025工业绿色微电网创新发展推进会,会议聚焦工业绿色微电网创新发展,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分享工业绿色微电网先进成果和优秀解决方案。推进会上,泰安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泰开集团与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山
福建莆田赤山岛是一个远离内陆的小岛,长期以来,因为缺电,萦绕在岛民耳边的除了天风海涛,还有一台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村民方玉清的家距离发电机不足十米,对于这个“老邻居”,他又爱又恨。因为没有它,做不了饭、看不了电视,有了它,自己每晚都要戴着耳塞入睡。方玉清说,在每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AI的能源悖论——是“耗电巨兽”还是“转型利器”?过去两年,ChatGPT和DeepSeek的爆火让全球见证了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潜力。但鲜少有人意识到,每一次AI对话、视频生成或自动驾驶的背后,都是海量电力在支撑。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特别报告首次全面揭示:AI既是能源消耗
近年来,我国风光新能源高速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虚拟电厂作为聚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4月7日~4月11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黑龙江绥棱变电站3月31日,黑龙江省首座新型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绥棱变电站投运,该站的投运结束了绥棱县电网没有220千伏电源点的历史,缩短了当地66千伏网架供电半径,减轻了周边变电站的供电压力,提升了地区电网运行安全水平。作为国家电
2024年,我国电网投资额创下新高,历史性突破6000亿元,同时国家电网建成投运3项特高压工程,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同时据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我国电网总投资将再创新高,预计突破8000亿元。上下滑动查看全部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以及一系列政策加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网、供水设施、能源体系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王伟)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夯实“三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显示,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4月10日接受上市委审议,拟登陆创业板,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作为电力系统智能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山大电力主营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业务,其故障录波监测装置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深交所官网显
4月7日,南方电网在粤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陈敏,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毅出席会议。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主持会议。王伟中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对项目
4月7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在粤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获悉,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仍将保持在粤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全力支撑广东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作为服务经济大省的能源“顶梁柱”,南方电网公司当前正以“三加快”战略布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建设,加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山西电网配网智能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长治黎城10千伏532古城线、上党10千伏585城西I回线等4条重点线路完成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升级改造,标志着山西10千伏电网正式迈入“秒级”故障自愈新阶段。据了解,此次在10千伏线路加装的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是一种全新的智能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3月31日~4月3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山东山东500千伏弥河输变电工程3月24日,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的500千伏弥河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作为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的送出工程,弥河输变电工程的投运拉开了国网山东电力以高电压等级、大容量方式服务新能源项目并
3月29日,南网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南网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
3月28日,煜邦电力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13.69万元,同比增长67.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32.38万元,同比增长195.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528.31万元,同比增长157.54%。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8.03亿元,为公司未来业绩
算电协同有望成为电力消费新增长点——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观察在宏观经济长期向好,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技术能级不断跃迁下,“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得到广泛认同。算力、电力协同有望成为电力消费的新增长点。3月26日,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举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第一百零九批列入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2025年3月11日至2025年4月10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对15家售电公司市场准入申请材料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交易中心受理了群众以实名书面形式对其中9家售电公司准入申请材料提出的异议
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储能领域国家队,中电装储能聚焦央企担当之硬核科技,赋能绿色未来,携13款硬核展品及三大主题演讲亮相展会,全面展现在储能技术、系统集成及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实力。本次大会开幕式前,国家
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盛大启幕。海辰储能全方位展示储能产品的创新实力,呈现从长时储能到极端环境、从工商业到户用等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矩阵,同时以产品发布、联合定义、技术赋能为主线,打造一场专业深度的储能盛宴,为与会者带来前沿的产品技术体验。海辰
4月10日,领航投资与德赛电池在长沙正式签署《2025年度200MWh储能系统合作采购协议》,领航投资董事长管华与德赛电池高级副总裁郭庆明代表双方公司郑重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两家行业领军企业迈入深度协同的新阶段,这不仅是双方战略互信的里程碑,更是以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为核心,推动工商业储能行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1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西江产业新城的万里扬高明独立储能项目举行动工仪式。该项目占地38亩,总投资8亿元,计划建设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项目由浙江万里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力调频调峰的重要枢纽。项目采用具备快速调频、无功补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盛大开幕。同期论坛,蜂巢能源储能产品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雪飞以“热复合飞叠+短刀电池:定义储能未来最优解”为主题,系统阐述了蜂巢能源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市场实践。王雪飞表示,蜂巢能源独创的“短刀电池+热复合飞叠技术”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开幕,本届峰会汇集全球储能一线品牌,齐聚政产学研领袖,共同探讨储能发展大势,以应对储能发展之变局。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能源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数字能源携电站、工商业智能光储解决方案亮相,全面展示在储能
4月12日,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广核(山西)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合作标志着国润储能与中国广核集团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深度携手,共同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动力。根据协议,三方将围绕风电、光伏及
4月12日,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欣旺达储能携全链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并发布10米级全球容量最大、行业首款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真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真机首发,定义移动储能新标杆跨越5000公里完成严苛路试的欣旺达10米级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成为全场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2025年4月10日晚,在备受瞩目的国际储能展同期“固德威之夜”晚宴上,固德威隆重发布三款储能产品——125kW储能PCS、215kW储能PCS及ICS升压变流一体机。此次发布吸引了能源行业精英、权威媒体及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标志着固德威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性跨越。125kW储能PCS:长效领航集成首选面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