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市场新能源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转型十大趋势:储能决定能源及电力系统转型的进程和形态

2019-01-03 08:51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王志轩关键词:能源转型储能需求侧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由规模弱小、电力供应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逐步发展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水平先进、供应能力充足的现代电力系统。2017年底,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电力工业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转型成为新的历史使命。以党的十九精神为指引,以现代电力系统为基础,以科技发展为引领,以方兴未艾的能源转型大潮为背景,对能源电力转型提出十大趋势性判断。

作者:王志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

1能源电力转型的特点和判断趋势的基本依据

能源电力转型的特点

历史经验证明,能源转型既是推进能源结构形态、运行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也是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世界范围兴起的能源电力转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体现了人类总是不断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基本规律。

当前,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进步为基础,以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化发展和应用不断深化为依托,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能源电力转型的技术基础。

② 体现了改变人类命运的共同追求。

受百年以来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影响,气候变暖持续严重,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现实和潜在的重大影响,迫切需要减排温室气体成为全人类共同推动能源电力转型的强大动力。

③ 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价值规律。

如果能源电力转型所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太大,不仅难以推动而且难以持续,正是由于科技进步使能源大规模转型有了可预见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④ 本次能源转型是以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力和终端能源应用的电力化为核心内容,因此将其称为能源电力转型。

判断中国能源电力转型趋势基本依据

①十九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及中国经济、资源、能源转型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百年目标是能源电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同时,十九大明确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的资源利用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②能源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导向。

能源价值观由能源安全、绿色、经济三个要素构成。其中,能源安全是核心,绿色(包括清洁、低碳、生态良好)和经济性是两个重要约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同时,不论从各国的能源战略看,还是从能源发展历史看,能源转型价值观的核心都是以保障能源安全为最大目的。

但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能源安全如果没有绿色和经济性约束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能源发展的方法论就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通过生产革命实现能源供给侧的绿色、经济和多元化,通过消费革命实现能源节约,而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的主要支撑是科技革命、体制革命与国际合作。

③根据中国国情,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关系,就是要解决好能源电力系统优化问题,

即在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方面做好时间、空间、品种上的优化,以达到能源、经济、环境多目标博弈的最好结果。

2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趋势判断的条件和方法

在时间段上主要以2035年前为主,不超过2050年。在内容上主要针对具有一定争议性或者条件不确定的重大趋势进行判断。在方法上主要以经验法进行定性分析判断为主。

判断1:在能源供给侧,非水新能源快速发展,条件较好的项目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相比,经过5-10年具有经济上和应用上的竞争力,如果将碳价考虑在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能源转型将会改变以油气替代煤炭的传统替代阶段,加速进入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石油阶段。预计在2035年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电量的50%。

判断2:电力工业的功能性质已经由传统的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水平提高对电力供应的量、质要求(公用性、基础性),拓展为促进能源系统绿色化,进一步成为能源工业的主体和循环经济的核心。

20190103_084559_000.jpg

▲电力工业性质转变图(王志轩2009年提出)

判断3:在能源侧及电力需求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持续提高,预计到2035年比重将接近40%,2050年超过50%,成为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

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与我国持平,且我国还略高于英国等发达国家。这种现象使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不会再提高。笔者认为,发达国家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约为25%左右,而我国在7%左右,我国计划在2020年才力争达到10%,2030年达到15%左右,制约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价格以及低碳(相对于可再生能源)特性。要提高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清洁化,需要同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及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0190103_084559_001.jpg

▲2005-2015年电力转化能源及电能消费占比

判断4:随着新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能需求还有较大空间。我们既要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面临的电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要满足完成工业化对电力的需要,还要满足未来能源消费以电力为主体的需要,电力在较长时期还要较快速发展。

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全社会用电量增速/GDP增速)来看,1年的弹性系数值在0~2之间,且年际间波动较大,体现不出电力消费是经济增长“晴雨表”的稳定关系;但10年滑动平均弹性系数曲线在0.8~1.2之间,且呈现出较规律性的波动,既反映出了“晴雨表”特性,也反映出弹性系数的周期性变化。

虽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弹性系数将稍小于1,但我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虽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会持续下降,但在中长期应当维持在约50%左右。同时考虑到未来能源使用的电能化以及智能设备大发展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能应用将还会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当电能与能源、物质反向转换时,电量增长空间更大。

原标题:深度好文丨中电联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