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我国首套应用于南极地区的完整风光燃储互补智能微电网发电系统建成,并在南极泰山站投入运营。这也成为我国第35次南极科考的主要成果之一。
从燃油到新能源
日前,南极泰山站新能源微网供电系统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并网运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从以燃油作为能量来源,向就地取材、循环利用的新能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保护南极提供了中国的系统性能源解决方案。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冰层平均厚度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泰山站所在区域具有典型的内陆气候,风大,吹雪严重,气候环境极其恶劣:海拔高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最低温度达-64℃,最高温度零下8℃;年均风速:6.5m/s,最大风速60m/s。如此恶劣的天气,对于科考站和科考工作者来说,必须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很长时间以来,南极考察基本依靠燃油作为保障。每个考察站都配备多台柴油发电机组,轮流发电和检修,保障考察站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各国对南极科考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目前,共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目前有5个科考站在运行。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柴油发电所需,长城站和中山站每年至少需要补给高标柴油350吨,还需要少量的汽油、液化气等。2008~2009年度的内陆队考察和昆仑站建设共配备160吨航空煤油。这些燃料主要用于发电、取暖、运输机械等。因为南极地区使用的柴油必须靠油轮到几千米以外的霍巴特购买,加上运输费用耗资巨大,并且每次运送的数量也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在南极建设新能源考察站。
由于柴油发电噪音大,并且不利于环境保护,容易污染极为脆弱敏感的南极地区。因此,在南极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已迫在眉睫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南极的“风”与“光”开始为科考工作者所关注。
为了摆脱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形成有效的新能源利用机制,助力极地科考事业发展。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多年来也在不断尝试新能源的应用。所以,在泰山站建站之初,中国极地中心就确立了大幅减少燃油的消耗,因地制宜,加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比重,实现能源就地取材、循环利用,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绿色供电系统,使之成为南极考察站中高科技与环境保护的示范站。
定制化创新
南极地区尤其是泰山站建设地,太阳能、风能充足,充分利用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互补特性,柴油发电和新能源系统并网运行,搭建风光柴储多能互补智能微电网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提供的电能正常情况下(包括极夜期间)可以完全满足科考站内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储存到储能系统中,作为备用电源。极端情况下,在新能源供电系统发电量或储能系统电量不足时,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发电,待新能源发电系统发电满足供电状态时,再次自动无缝切换到新能源系统供电,同时关闭柴油发电机供电。通过智能化管理,适时调配能源供应,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考察站的科学观测设备均可以获得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该套新能源微网供电系统针对南极泰山站极寒、大风、高海拔、低气压等特殊环境,采用定制化风机、光伏和储能电池,并通过控制终端对整套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在夏季泰山站有人值守期间,新能源微网供电系统可以与泰山站的柴油发电机并网共同使用;在冬季泰山站无人值守期间,新能源微网供电系统还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实现离网无人值守自主运行,为无人值守期间泰山站的科研仪器和站区配套设备进行供电。
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将供配电系统、融雪系统、新风加热采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整合在集装箱模块内,实现快速安装,缩短南极现场施工周期。同时,创造性地采用雪下建筑的形式,变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南极建筑被风雪掩埋的难题,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地形的影响,保证站区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雪下建筑采用定制集装箱模块拼装和双层密封防水方式,有效解决极寒环境中雪下建筑的保温及防水密封。经测试,泰山站雪下建筑室内外温差达80摄氏度以上,雪下建筑的集装箱拼缝没有出现渗漏现象,集装箱外也没有出现融雪现象,为雪下建筑内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2018年11月出征,
2019年2月1日胜利安装、调试并网运行
2019年3月12日凯旋。
项目组的吕冬翔博士和郑光恒工程师
优势互补群策群力
据悉,南极泰山站电能源项目由中电力神子集团抓总,依托中电力神子集团18所高效能源系统设计经验,发挥蓝天太阳公司高原离网系统搭建能力,采用上海微系统所研发的高效率双面SHJ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青岛安华公司的风电系统、及力神电池公司优质的储能电池产品,中国宝武集团总承包并设计、中冶集团负责施工的泰山站雪下建筑,宝钢工程承接建设安装等任务,优势互补,通力协作,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所需全套绿色能源系统研制部署工作。
当前,泰山站新能源微电网系统已建设完成。经运行测试,最大标称功率10kW的光伏发电分系统在泰山站极昼期间实际最大发电功率达到10.5kW,而国内同等功率的光伏发电系统在夏季太阳光照最好时最大发电功率一般也不会超过7kW;最大标称功率5kW的风力发电分系统在泰山站大风时实际最大发电功率5.2kW,也充分达到了设计目标。
此外,在本次科考过程中,由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极地移动电源”将能够很好地解决能源问题。它可以通过能量转换,为泰山站提供全年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移动电源为整个装置和天文观测仪器设备提供电力支持。移动电源位于发电舱内,舱内有6台德国HATZ lB40发电机,发电舱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储油箱.上层安装了发电机组以及各种辅助设备。机组重要辅件有超级电容、润滑油箱以及油泵。这样一套系统可以进行持续供电。以柴油或者航空煤油为能源,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可以稳定输出交直流电,再经过一定的配送进行供电。考虑到发电机可能存在故障或者需要切换的情况存在,因此发电机发出的电一部分用于对外供电,另一部分输入蓄电池中进行储能。
有了这个移动电源做辅助,南极科考的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的数据就可以实时的传回来进行分析。可以在设备无人时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同时进行实时数据回传,为我们的科考做服务。
数据显示,泰山站新能源微网发电系统在南极工作稳定、运行良好,整体发电效果突出。在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离开泰山站之后,新能源系统仍然持续为泰山站内某科研设备供电,并通过微电网系统内部的铱星通讯网络可以将系统的运行状态时时发送到国内,保证了系统运行正常。
众所周知,能源是制约我国在南极进行科学探索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前,我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全部以燃油作为能量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在南极建设新能源考察站,并已有少数发达国家已成功在南极建设了新能源发电站,部分实现了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料能源的目的。今后,实现能源就地取材、循环利用是南极能源发展和使用的必经之路。
“实现能源就地取材、循环利用是南极能源发展和使用的必经之路。如今,随着南极泰山站新能源微网供电系统的正式建成,中国南极科考的能源利用将变得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吕冬翔说。
本文来源:新华社、中电力神、青岛安华、东南大学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对于“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的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广东韶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文件明确,积极拓宽光伏多元化应用场景。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光伏与道路交通、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积极发展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的微电网、直流配电网,扩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同期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天合储能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全球化市场布局,强势入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榜单”,成为本届峰会最受瞩目的新能源企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4日至16日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在海南海口举行。大会期间,海南三个市县签约了储能项目,合计签约规模1.8GWh。三个项目分别为海南屯昌恒能世纪新能源200MW/8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国家电投海南昌江零碳一号100MW/400MWh新型储能项目、江东新区智能微
4月16日,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继续支持各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有序开发建设工作,综合屋顶资源产权归属、开发难易度、项目成熟度等情况,统筹推进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6日,广东韶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文件明确,积极拓宽光伏多元化应用场景。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光伏与道路交通、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积极发展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的微电网、直流配电网,扩
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4月12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作为储能主动安全的领创者,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维度创新成果亮相展会,以技术实力与行业洞察,为储能安全与行业发展注入新
微电网与虚拟电厂被我视为硬币的两面,在一个工商业主体内部,分布式电源、储能、用电负荷和网侧功率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微电网(虚拟电厂)的四要素,也就是源网荷储。而通过对电源、负荷和储能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对于网侧功率的控制。当网侧功率为正,即用户从电网取电时,源网荷储呈现微电网形态,主打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4月1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2025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集中攻关新一代光伏高效率太阳电池、新型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核心部件技术,研发示范一批海上和陆上可再生能源新型系统技术,锻造产业链上的器件、装备、系统、软件、测试等关键
2025年4月14日,中比新能源宣布与康迪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美国分阶段规划建设两座锂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双方正在评估选址方案:首期将优先建设电池包组装工厂,后续将视市场条件适时推进电芯制造项目。两个项目将采用差异化的股权架构分别成立合资公司。此次合作标志中比新能源全球化战略进入全
沧州明珠4月15日发布公告,收到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函》,由于东塑集团和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能最终就本次交易方案所涉事项达成共识,目前双方已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交易事项。根据此前协议,东塑集团原计划转让11%股份并委托7.77%股份表决权,届时交控集团将成为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华阳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持续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高度重视钠离子固态电池这一领域。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系统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布局,为未来市场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6日,河南省鹤壁豫能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宝山增量配电网6MW/18MWh储能项目电化学储能集成系统采购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鹤壁豫能综合能源有限公司。鹤壁豫能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宝山增量配电网6MW/18MWh储能项目本项目位于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该项目距离107国道约16公里,通过
根据德国EUPDResearch与插拔式光储系统制造商Anker的最新联合研究揭示:阳台光伏+储能组合正成为德国家庭降低能源支出的高效解决方案。数据显示:一套2kW插拔式阳台光伏系统搭配2kWh储能电池,可减少64%的电网用电成本,投资回收期仅需4年。随着阳台光伏在德国市场的持续升温,配套储能电池的安装量呈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际,新政策如同一股清流,促使企业摒弃昔日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转而聚焦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高安全、长寿命的储能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4月12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作为储能主动安全的领创者,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维度创新成果亮相展会,以技术实力与行业洞察,为储能安全与行业发展注入新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给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储能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12月28日下达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1〕37号),计划代号(20214450-Q-339)正式
仅3个月,宁德时代收到800亿入账。4月14日晚间,全球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公布了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9%,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趋势;归母净利润13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9%;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达328.7亿元,同比增长15.91%;期末货币资金超3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0日,湖南创大钒钨有限公司年产2.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报批前信息公示。资料显示,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大浦工业园,总投资100000万元。项目总用地面积145863.6㎡(约218.8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6929㎡,本次新建建构物总建筑面积为30
如今,清洁能源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储能也在走入千行万业。但其实在用户端,储能还有更多的潜在市场机遇有待挖掘。ESIE2025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期间,欣旺达储能的移动储能车从广东惠州跋涉5000#x2B;公里亮相北京,掀起储能应用的新浪潮。在“移动”的支撑下,储能技术除了发挥以往削峰填谷
“喂!是供电所吗?我母亲用的吸氧机突然不能用了,能帮忙想想办法吗?”4月12日,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双滦区供电中心西地供电所值班员接到了家住承德市双滦区烧锅村东山头的李女士的求助电话。得知情况,西地供电所所长李建德立即同杨建军、冯云庆、赵鹏宇携带移动电源设备前往客户家中。“刚才突然吸氧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将出现大风天气,北方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暴雪天气,南方局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
当前,一场覆盖广、强度大的大风席卷冀北大地。面对呼啸狂风,电力人顶风而上,以责任与温情交出保电护网的民生答卷。让我们直击保电现场,聚焦极端天气中的坚守身影。深夜抢修逆风行4月11日21时37分,漆黑的窗外寒风呼啸,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宣化区供电中心应急抢修队伍及值守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时
4月11日上午,国网冀北电力全面启动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万余名干部职工到岗到位,迅速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国网冀北电力已集结主网应急抢修队伍55支、配网抢修队伍497支、应急救援基干分队56支,应急抢修人员5256人全员待命。同时,76台发电车、520台发电机、257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户用储能需求回暖,远东电池凭借全链路自主研发技术,持续深耕户用储能领域,升级PowerX系列全场景户用储能解决方案。同时产品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满足全球家庭及小型商业用户需求,助力能源自主化与零碳转型。Power3PLUS专为欧洲三相电标准地区设计,集成光伏逆变、储能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0日至11日,氢航科技联合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电科院,携大疆M350RTK氢电版(以下简称“M350氢电版”),历经两天时间,成功完成了广州市8条航线的飞行任务。此前,在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电科院领导的共同见证下,M350氢电版顺利完成飞行演示。如今,氢航科技再度开启飞行演示之旅
2月8日,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完成500千伏石雅Ⅱ线架空地线直流融冰工作。这是四川电网首次开展500千伏线路架空地线直流融冰工作。石雅Ⅱ线是四川电网重要的水电送出通道,途经雅安市荥经县泗坪乡重覆冰区。历年覆冰观测数据显示,该线路泗坪乡区段架空地线最大覆冰厚度超过设计值的60%。此前,架空地线
2月6日开始,2025年新一轮强冷空气携大风影响我国,这也是蛇年首场寒潮。中央气象台预计,南方大部降温4至6℃,部分地区7至8℃,局地可达10℃以上。南方电网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显示:截至2月7日18时,南方电网150条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出现覆冰,覆冰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昭通、曲靖,贵州毕节、六盘
由于寒潮带来冷空气+雨水“双重攻击”,广西电网2条110千伏及以上主线路出现覆冰。2月7日,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启动融冰,对110千伏蜜瑶线开展直流融冰,同时利用覆冰监测预警系统、“融冰管理”模块、无人机飞行等数字化手段加强灾害监测和应急处置,全力做好抗击寒潮、春运返程和开年复工复产保供电
2月5日记者获悉,春节假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加强重要线路、设备特巡特护,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供电可靠。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坚守岗位,全力做好优质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温暖亮堂过节。春节假期,国家电网总体运行平稳。来自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