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综合市场正文

能源服务转型 智慧节能为首都“添绿”

2019-04-10 08:5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卢彬关键词:综合能源服务储能泛在电力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言: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近年来成为能源企业广泛讨论的“热词”。但早在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便建设了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

作为首都,北京的能源电力供应永远是“稳”字当头。但除了保障首都用能的安全、稳定,能源企业在北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城市整体的用能形势不断变化考验着电网的坚强程度,能源供应、销售商需要针对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新形势下,能源企业急需实现从“供应商”到“服务商”的转型,对现有能源电力的调度优化、对用户消费需求与习惯的引导,不仅关系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直接影响各类终端用户的用电感受,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空间由此而生。

筑牢基础 保障能源供应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近年来成为能源企业广泛讨论的“热词”。但早在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便建设了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在天安门广场7米以下的地下,这条宽4米、高3米、长1公里的管廊收容了电力、电信、暖气等市政管线——正是这些深埋地下的城市信息、能源“生命线”,保障着城市能源稳定安全供应。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能源服务类型之一,综合管廊类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而对于新建小镇、园区以及具体项目的冷、热、电项目实施,综合管廊可有效降低项目总体投资,提升项目经济性,有效促进市政能源供给实现,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从中关村到未来科技城,从CBD核心区到王府井,从冬奥会延庆赛区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下综合管廊遍布首都关键区域,管线类型囊括电、热、燃气、生活用水、再生水、电信、有线电视等,源源不断地为重要项目与城市区域输送着“养料”。据了解,到2020年,北京市将结合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和城市新区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50至200公里。

走进校园 落实节能降耗

春意正浓,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满是端着相机的游客与学子。当他们欣赏春日美景,穿行在校舍楼宇之间,并不会意识到这座学校正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树立绿色校园的典范。

近年来,大量能源密集型企业陆续从北京迁往相邻省市,甩掉重工业的“包袱”,高校用能成为北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环。许多学校的新校园建设和老校区改造,都需要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在建设中探索能耗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的路径。

2014年,北京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走进北京大学,为其建成了能效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北京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团队在北京大学选取了10栋建筑,共安装了148个采集监测点,对水、电、气、热等各项能耗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管理,并对两栋教学楼进行分时分温控制,实现了按需供热。

“当年学校对于这种节能服务的需求比较简单,主要是落实国家节能要求、降低学校运营成本、完善节能体系。”北京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一位曾参与该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泛在电力物联网等新概念层出不穷,简单的监测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优化用能的需求。”

要实现真正的综合能源服务,在实时收集用能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出用能特征及用能规律,对异常、故障等进行报警。实际降低用能能耗的同时,还能打通高校自身的行政、后勤、财务及其他信息,整体提升校园信息化程度,降低内部专业壁垒损耗,创新商业模式。

借助能效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北京大学每年可节约用电量约116万千瓦时,节约热量约1425吉焦,节水约2.25万吨。学校通过节能降低了运行成本,减轻了管理压力,学生的节能意识也在这种变化中得到了增强。

放眼未来 建设智慧城市

“大云物移智”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快速发展,使得综合能源服务拥有了更多的展现方式,综合能源管控也逐渐自动化、智能化。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中,北京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在区域高可靠智能配电网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调度了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智能巡检系统、智慧能源管家等系统功能,打造“两网融合”示范区域。而在运行维护中,该公司项目团队深入融合日常巡视、检修维护、应急抢修、政治供电等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实现了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的结合。

北京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建设智慧能源管家平台,在线量测感知用户设备运行情况,共享电网技术资源和运维资源,针对政府、部队、医疗、教育等重要客户,满足客户能效管理和设备运维等需求,提升客户用能品质和用能安全;开展用电负荷精准控制和用能服务,针对公共楼宇等商业用户,实现楼宇制冷等用电负荷精准控制,引导用户参与调峰错峰。

“此外,我们还将研发客户侧智能网关、能源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协议和IP化设计,构建客户用能的第一入口,使之成为客户所有用能设备信息的集散中心。开展智能化边缘计算,对客户的用电和发电设备进行控制,以达到最优的用电策略。建设电力社区智慧用能平台,发挥平台引流作用,代理所有客户的可中断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吸引家电企业、设备商、集成商等多方参与,形成利益共享的综合能源服务新型业态。”上述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智慧节能为首都“添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综合能源服务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泛在电力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