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

2019-04-11 16:35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能源评论关键词:煤炭煤价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1月29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到2018年年底,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确定的钢铁去产能1.4亿至1.5亿吨的上限指标。有个别省“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目标没有完成,总量达2000万吨左右,工信部将督促支持这些地方继续推进去产能工作。

接下来,如何处置那些启动难、实施难以及人员安置难等问题,成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大难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ID:CEO_ER)

城市转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约束,而人口因素是最不容忽视的基础性条件。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可以短时间聚集大量的外来年轻人口,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因资源衰竭,导致年轻人口的大量外流,高端人才大面积流失,加重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短期阻碍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但如果能采取合理措施,则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老龄化“加速度”

但是,资源型城市和地区,通常是以“加速度”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在辽宁省和山东的枣庄、东营等资源型城市和地区,老龄人口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再以山西省为例,通过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山西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530万人,占总人口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1%。而且,山西省自从2003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03年至2015年的12年间,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增加了96万左右。同时,山西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未来25年将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再聚焦山西大同。根据山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同市总人口338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近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突出。2010年以后,解放初的大规模新生人口进入老龄人口行列,大同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老龄人口的比例,都要大大高于全国水平。预计到2040年,大同市老年人口将突破百万,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也就是说,老龄人口将成为城市的主流人口。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效应是多重的,而资源型城市需要承受更多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不仅会塑造整个地区的经济特征和产业形态,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对政府的政策支持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成也资源,败也资源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度”,背后所反映出的是资源型城市最为典型的发展轨迹,即成也资源,败也资源,吸引人口的是资源,对人口造成驱逐效应的,也是资源。新中国初期,大同市非农业人口仅有11.17万人。“一五”、“二五”期间,随着大批厂矿相继投产,数十万产业工人及其家属陆续来到大同,随后又产生了成倍的新生人口,到上世纪60年代末,城市人口已增长至40.44万人。

人口的增长与产业的繁荣是同步的。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同市的工业经济长足发展,总体格局呈现出百业俱兴、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成为山西省能源中心、重要工业城市。尤其煤炭产业“一枝独秀”,1993年煤炭产值达到48亿元,原煤产量达倒833万吨,居全国产煤城市之首。与此同时,同为能源产业支柱的电力产业也凸现优势,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年发电量78.9亿千瓦时,占全省的18.9%,占全国的0.9%,年外输电量70多亿千瓦时。强大的工业经济为城市位次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同因之成为1984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名列全省第二大城市。

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大同市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除煤、电之外,全市工业门类曾发展到32个,并且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都领先于周边地市。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国家的经济繁荣刺激了对煤炭的大规模需求,煤价攀升,山西也迎来了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当“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形成后,大同地区对其他非煤产业越来越缺乏重视,充满暴利的煤炭产业将人力和资源牢牢吸附其中,其他行业被忽视,使得产业发展不平衡,城市建设滞后。

大同过分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后期“一煤独大”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导致高素质人才与大量年轻人口大面积流出到少数大城市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剧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化程度加剧后,适龄劳动力比重就会减少,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是负效应。创造社会财富的人的比重在减少,消耗社会财富的人的比重增加,社会保障的负担大大加剧,阻碍了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突围之道

关于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这一话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阻碍作用,因为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与之匹配的人口结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源(5.740,0.00,0.00%)泉。但中国的现实是: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日益老龄化,另一方面现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与技能水平又普遍偏低,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其主要理由是随着低劳动力成本的丧失,人口老龄化会促使企业通过更多的研发投人来提升竞争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资金供给面的紧张有利于未来有限的储蓄进入到优势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人口老龄化会催生与老龄人口需求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也就是说,如果进行主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独特的机遇。

首先,资源型城市应抓住老龄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机遇。未来二、三十年,庞大的老年群体将形成日益增长的潜在消费市场,会为老龄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老龄化,结合丰富的资源环境,康养产业将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选择。

其次,资源型城市应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现存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口跨地区迁移的综合影响,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因地制宜,形成符合区域特点的比较优势和适应人口结构的产业梯度。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在我国各区域间存在差异,中西部要强于东部地区。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有助于中西部地区追赶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步伐,西部资源(4.700,-0.03,-0.63%)城市应充分利用中国的大国经济优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梯度差异,推动产业的区域转移和升级。

最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撬动”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表明,区域创新的杠杆作用是显著的,提升创新能力能削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促进人口老龄化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因此,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地方政府要为创新主体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创新环境,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人员的补助津贴,设立科研奖励基金,激励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减免税收或加大研发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

需要注意到,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创新的杠杆作用是非线性的,过度的创新投入以及创新关注度甚至会对消费型服务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不利于人口老龄化通过驱动消费性服务业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要因地制宜实施政策组合,既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来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又要充分关注老龄化对消费型服务业的驱动作用,为老年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将创新的杠杆作用发挥到最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