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以下为会议实录:”
储能在需求侧管理及综合能源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俞振华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感谢主办方,我觉得今天一个是分享储能技术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非常好的机会,就是探讨储能在综合能源领域的模式应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刚开始还是跟大家讲一下背景,因为储能目前情况也是技术种类繁多,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子储能各种的,这里只是举了几个代表,我们定义了13类。但是基本来说目前现在把储能看成三个跑道:
第一个跑道是能源型锂电,能量型的储能应用,包括锂电,包括铅炭,包括钠离子电池,都是能量级的应用,大家比的都是成本。
第二个跑道是工艺型和混合型储能应用,像调频各种短时间的应用。这里面是储能技术,但是基本来说也是围绕着供应型锂电作为一个标杆,也是形成一个跑道,更多是围绕应用,不是储能技术本身。
第三个跑道我们说的是储氢,储热就不算了,包括空气燃料电池,是构建另外一个生态系统。
这三个跑道可以作为一个标杆,但是标杆基本来说把锂电还有燃料电池作为参照标准。
这也是一个行业背景,是全球储能市场规模,这是到2018年底16.47GW总装机,647个GW里面2018年是超一半的新项目都是2018年的建,3.544GW,可见发展是在加速的。
全球所有的储能项目里面也是用户侧最多的32%,右边是各类的技术,大家可以看到离子电池,这个应该也是受益于电动汽车这块,动力电池带动离子电池大规模的产能扩张,然后产品下降,所以锂离子电池成为各位应用的标杆技术,其他技术都是在具体应用在里面进行比较。
这是中国的,这是到去年底的冲击数据,到2018年底中国总共储能31.2GW,抽水需能是96%,这也在逐年在下降,因为前几年都是98%、99%,现在已经96%。在之外电化学储能是最多的,以锂电为主,整个电化学储能装机去年到年底首次超过1个GW。去年的这1个GW有超过600兆瓦都是2018年新建项目,明显是一个在增速。这个跟全球有点类似,超过一半都是去年新车。
国内各个应用领域是用户侧是项目最多47%,这个其实也是跟我们目前中国特色,中国是电力市场这块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电力系统没有建立起来,现在主要是依靠差价,支撑的用户侧的储能项目。其他几类都是在伴随着电力市场辅助服务、电网侧和发电侧在成长。
这个就是回到具体项目应用,我们待会儿去分享一下。在储能应用领域,大家关注比较高的,发电侧火电侧、电源侧的调峰,辅助服务侧的调频,电网侧作为基础设施扩容和解决节点堵塞。新能源电网侧还是限电国家储能项目,解决限电存储。
其他有综合的效益,实际上在具体的项目里面收益这块并不能被充分体现,刚才提到几块是能体现的点。最后是用户侧,用户侧实际上最主要的价值还是在分时电价,本身也能提供一个收益来源。
在综合能源里面实际就是用户侧的,回到用户侧,这个是用户侧细分领域的统计。用户侧到2018年也是一个小高潮,2018年的投运规模到479兆瓦,比2017年翻倍,增长99%,没有其他的电网侧增长快。
用户侧是有区域特点的,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因为这几个地方差价相对地区来说是高,只有这几个地方出现了用户侧立项,其他地方很困难。
用户侧另外技术这块锂电跟谦铅蓄这两种技术,锂电是43%,铅蓄56%。因为在2018年之前铅蓄单纯从度电成本投资来说,还是一个优势的。
用户侧实际上是一个模式,这儿把光伏+储能,因为目前光伏+储能,从光伏端你是看不到这种效益的,就是在分布式里面储能会独立存在的模式。现在大家能够被普遍认可就是分母差价,这列了一些差价,然后提高光伏发电的收益,减少停电损失,提高电能收益质量。
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种综合效益被用户认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说绝大多数用户侧的项目,或者99%的用户侧的项目还是依靠分母差价。如果能够同时认可两种收益,这就是优质项目,但实际过程中来说很困难的。
在单一收益情况下,它的投资回报期是过长的,7-9年,待会儿有一个项目的简单分享。收益从一个新技术来说,变化中的新技术有存在技术风险的阶段来说,收益回报其实是太长。但是这么长的收益回报期为什么大家还是愿意去投?原因是在潜力盈利点,包括参与需求相应。这些收益点,大家认为是未来迟早会被确认,这是现在为什么收益比较差的情况,大家还是愿意在这边做进一步的投入。
这是用户侧的收益的模型,这个不细讲就是定量分析的东西,后面举一个具体项目可能更清晰的。这是北京的一个项目2.5兆瓦的电池,北京电价比较好,在北京的情况下,平时一天一次,夏季的时候因为空调产生两次尖峰,所以电池掉两次,在这个场景下比单纯做一个要好。
因为这个项目,实际项目投资实际是600万,大家想象的如果从比如说一块三每瓦时系统投资算肯定比这个高,最终项目不是单纯的设备投资,还包括一些现场的施工,项目开发方面的。这是做一个调节修整421万之后,这个是实际的情况。
所以说结论就是在用户侧的项目,收益能够建立这种模式,但是这个收益目标并不高,所以过去的发展模式都是投资加运营,参与运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做担保,这样的话能够接受8-10用户侧的汇报,这个东西应该说在技术发展过程中,这是很难支撑新技术的回报点。但是未来这个机会在哪?因为未来的话长期肯定是要看电力市场,电力市场作为一个能够提供电力市场辅助业务优质服务的设备和资源的话,是能够享受到额外收益的。
短期这个是电力市场很长,还是比较漫长的,慢慢发展过程中,短期看到的点就是电力需求侧的补偿还有地方补贴,现在的一些项目,用户侧项目落地的点。然后这个需求侧,这是联盟当时有一个项目,2015年的项目,在北京,北京2015年当时搞过一个电力需求侧的试点,有一个北京市的补偿政策,根据他的符合,然后是按着千瓦一百块钱每年去调,根据出现夏季空调用电尖峰或者雾霾去调。
做完一年之后发现效果不太明确,因为一百块钱每千瓦对储能项目会有额外收益,但是这个效益我们当时的评价,是项目的刺激程度是不够的,原因就是一百块钱每千瓦,基于这种项目不用做投资,直接做符合调整,比如说节能,这是最效益明显,投资少,对于储能项目的话和做技改的项目,当时联盟计算过一个数字,说是375每千瓦,只能产生一个正向的效果。
当时原因也是这个,因为储能本身这个需求侧的选取是有关系的,储能是永远符合转移的装置,而且在需求侧里面是优质,主动的快速的准确的优质的需求侧管理资源,但是目前这个需求侧一些,很多地方没有需求侧补偿的,如果有需求侧补偿的话,是不是体现出储能优质资源特点,这是未来要体现的,能够对他有比较好的方向。
我们再回到政策这块,刚才讲行业一些痛点和问题,政策2017年10月出台储能指导意见,这个10月正式发文的,这个应该是未来5-10年,十三五、十四五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现在看得很多产业布局都可以往这个文件上套,是从各个方面,从五个领域具体项目,包括定义是做一个系统的阐述。
为什么说纲领文件,在政策出台之间,实际上是有课题,包括政策收尾,发展路线,技术经济性还有商业模式,电力行业的一些特点,做支撑政策然后出台的一个依托。但是这个政策实际上核心的观点,并没有补贴,但是核心观点是支持电力市场和一些电力市场机制的试点,去支持储能在发电侧,在电网侧,在用电侧的发展。
新能源的侧的储能,接入电网的话电网是不能拒绝的,而这个补偿机制是一定要有的,各地要去股息做,所以很多储能项目给了背书,大家如果要去考虑一些新模式,其实可以从政策中找到依据去做推动。
国家级政策虽然没有给补偿政策,实际上指导意见是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的情况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包括江西,包括大连,包括江苏跟北京都出台了具体的政策。
北京实际上是基本的思想,还是围绕三个点,一个点是电力市场构建,第二点是消纳,第三点是电力需求侧,在考虑储能补贴和相关政策的时候,从这三个点和三个维度衡量综合价值,然后去设定这种,包括地标现在也在出,包括支撑力度,跟这个相关。
这是国外的情况,国外是这个,分享两个国外的例子,也不能说太多,因为时间有限。Solar City它的最大意义,美国光伏+储能的商业模式。我觉得最大意义是应该是行业的先驱,把储能作为电力资产,然后做资产的研发。
当然,它的依托是美国有电力市场,美国在光伏金融有很成熟的模式。所以说在模式创新这块是从项目公司、合资公司进到那块资源,然后创建的一个模式。
这是欧洲的Sonnen公司,实际上也是跟光伏相关,因为国外的用户侧项目最大的推动力还是分布式光伏推动用户侧储能的发展,所以说基本上跟光伏相关。Sonnen公司有两个产品,一个是Sonnen Flat对个人用户的,还有一个Sonnen Community是一个储能的平台。
通过配合光伏+储能,去增加光伏和用户电费节省两块效益,在当地的电力市场情况下,当然这种推动点和这个点也是在有电力市场,然后用户电价真实反映能源真实价格,这样储能效率能提上来。
Sonnen Community实际上平台的效益,用户通过平台的固定费用然后参与到平台里面,这个平台能为用户在分布式光伏之外可以用户之间相互购电。咱们国内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它能够提供比电网偏离25%的电力价格,给平台的用户,这都是未来可以看到比较远的。
联盟每年都会更新一次的行业预测,2019年联盟预计电化学的装机会到1.92GW,年增速89%,2021年电化学储能市场延续超过70%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一直在增长,还是会延续。2020年储能市场累计的装机容量是45.16GW,电化学会占比到7.3%不断增加电化学的占比比例。
2022年的电化学储能的容量会超过10个GW,当然这个的预测也是根据行业很多专家包括厂商在一起,也算是共同观点。
对来目前来看光伏跟储能是高度紧密结合的,光伏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储能的进入。刚才预测实际上有一个不确定的点,未来的全面市场化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市场化如果是提前的话,实际上储能的速度会明显的增加,就是电力系统带能储能的快速发展。
所以说在现有的政策市场上能看到还是依靠地方的少量补贴和系统效益,或者当地地方性的政策,短期还是跟这个有关系。到中期基本上来说大家能够算准综合效应,包括供电领域性,增值配售的服务增值。这些会把储能的可知性模式支撑起来,长期就是全面市场化。
发言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嘉宾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5月8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再添里程碑!海德利森自主研发的液驱压缩机正式启程发往澳大利亚,这是中国液驱压缩技术首次进入大洋洲市场,为澳大利亚提供更高效、低碳的综合加氢解决方案!海德利森最“大”集成设计实现技术突破海德利森交付澳大利亚项目压缩机撬本次交付的氢气压缩机集成设备为海德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6日,京城股份宣布全资附属公司天海氢能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投资者,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并提升市场竞争力。此次增资扩股的预挂牌信息仅为披露,尚未构成实际交易,具体的交易对方、增资金额及股权比例等仍未确定。天海氢能2024年度资产总额8.07亿元,负债总额4.19亿元,净
5月8日,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ThesmarterEEurope)期间,远景科技集团面向全球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下称《报告》),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提前一年达成RE100承诺,彰显出其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的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河南省孟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孟州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支持科技创新,对投资超过5亿元的氢能产业项目,以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普惠性政策方式给予不高于5000万元的研发补贴。支持项目招引,聚焦制氢装备、储存装备、运输装备、加注装备、燃料电池核
5月8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在集团总部与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维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央地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叶向东对孟庆维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包头市委、市政府给予中国华电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叶向东表示,中国华电始终把包头市作为重要投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6日,由陕西化建承建的内蒙古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气化装置首台转化炉在框架内安装就位,此次1#转化炉的成功吊装,为后续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吊装的转化炉作为项目汽化装置的重要设备之一,单体重150余吨,安装标高27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0日,贵州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盛大举行。届时,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100辆氢能重卡以及4辆氢能公交车将集体亮相,并陆续投入运营。这些氢能交通工具所使用的氢气,主要源自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9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4月份各产品产销数据快报,快报显示,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新能源汽车4月份销量为8193辆,2025年累计33755辆,累计同比增长180.66%;4月份产量为9205辆,2025年累计36443辆,累计同比增长151.09%。详情请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发布绿电制绿氢规划设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采购公告,公告显示,质量上要求满足采购文件、技术规格书、国家、行业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三峡集团云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基于绿氢零碳生活圈研究及示范运用项目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云南丽江,以丽江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为基础,为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为主要目的,通过开发基于绿氢的零碳生活圈,一是开发基于绿氢的零碳数字化智慧文旅小镇,打造“氢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发布2025年来宾市基站“氢光储”发电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比选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拟采购2套甲醇氢能发电机设备(包括甲醇氢能发电机MPT-2S、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电池机柜及光伏发电等设备)及针对发电设备为期5年的维保服务(包含安装,日常运行,巡检及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盖房子用的水泥能用来发电,还能当成“电池”储能。东南大学9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该校科研人员研发出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将高能耗的水泥变为“绿色能量体”,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助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
固态钠电池兼具资源丰富、安全性高、比能量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然而,固态钠电池中在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Na金属负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固-固接触导致高界面电阻和Na枝晶的形成,降低了Na的利用率,并损害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商业化制造的钠箔的厚度一般在50m以上,较
江苏常州,茅山春意盎然,千米地下深处,盐穴正悄然“变身”。六年前,中国华能在此打造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盐穴里的“充电宝”一战成名。而今,华能再闯盐穴储能“无人区”,向建设世界单机功率最大、总容量最大、综合效率最高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发起挑战。今年一季度,在建设团队的日夜
IntersolarEurope2025展会期间,思格新能源在慕尼黑BrainlabTower举办盛大发布会,展示其在人工智能、电力电子与能源数字化方面的最新成果。活动现场汇聚了全球500余位合作伙伴、媒体与行业专家,共同见证思格新品与未来战略的发布。思格新能源董事长、CEO许映童在发布会上致辞,回顾了公司快速成长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青岛瑞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瑞智投等在山西阳泉市城区签订鑫能晋合独立混合储能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为200MW/101.1MWh新型储能调频项目,预计总投资约8亿元,拟采用飞轮储能技术实施。
2024年工商储项目投运规模达到3.74GW/8.2GWh,同比增速72%,持续保持高增态势,预计2025年工商储装机将达到12.5GWh。设备价格方面,一线品牌商工商储一体柜从2023年中近1.5元/Wh最终降至2025年初0.6-0.7元/Wh并趋于稳定,进一步推动投资方的投资热情;市场空间方面,2024年工商储项目共计投运1370个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天越储能电站项目举行送电投运仪式。该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承建,为规模100MW/50.43MWh的独立混合储能电站。项目依托“绿电+储能”协同优势,采用飞轮储能系统+磷酸铁锂电池组合技术,参与山西电网一次调频辅助服务,包括50MW/0.43MWh的飞轮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郑州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SHIFANG师方,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
5月7日-9日,2025欧洲智慧能源展(IntersolarEurope)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作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盛会,IntersolarEurope汇聚了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制造商、供应商和专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在此期间,远东储能发布业内首个-45°C超低温设计的PowerSTROM7000E液冷储能集装箱,还
5月8日,中国能建研发投资建设的世界首台(套)甘肃酒泉敦煌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通过可研评审,标志着我国压气储能行业迈向单机功率600兆瓦级新时代。项目位于甘肃酒泉敦煌,是“敦煌全绿色电站基地”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用“中国能建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单机功率660兆瓦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和相互赋能,正在为能源电力行业带来深远变革。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能源系统运行与管理模式的进阶与转型,而精准挖掘用户需求,创造多方共赢的价值输出,才是更好地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作为专注于能源数字化领域的西安思安云
3月21日,在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2024年第六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北极星杯”综合能源服务影响力企业评选颁奖仪式隆重举行,近五十家企业荣获奖项。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中国能源机构转型按下加速键。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进行多元化拓展,针对用能侧
“要科学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能源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基于多能互补基础上的能源高效利用,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等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能源数据模型与算法,整合典型场景内电能、冷能、热能、天然气、氢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资源。”——国网
“十四五”时期,经济要保增长,能源要保供应,环境要控排放,“发展、安全、低碳”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点。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用能能效等优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及电力改革进程加快下,进入快速成长期。开展综合
“十四五”时期,经济要保增长,能源要保供应,环境要控排放,“发展、安全、低碳”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点。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用能能效等优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及电力改革进程加快下,进入快速成长期。开展综合
“十四五”时期,经济要保增长,能源要保供应,环境要控排放,“发展、安全、低碳”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点。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用能能效等优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及电力改革进程加快下,进入快速成长期。开展综合
2023年3月23-24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2023第五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近600行业同仁济济一堂,就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开展交流,会议中发布了《2023综合能源服务优秀项目案例集》并举办了颁奖典礼,近50家企业获得殊荣。北极星总裁周荃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召开的综合能
2023年3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2023第五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近600行业同仁济济一堂,就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开展交流。北极星总裁周荃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召开的综合能源服务大会,是我们举办的第五届大会。北极星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电力能源这一垂直领域,从传
3月23日,在由北极星电力网、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3第五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2023综合能源服务优秀项目案例集》正式发布并举办了颁奖典礼。百余综合能源服务案例收录综合能源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有许多创新性的技术及项目应用案例落地,为分享行业优秀经验及创
“十四五”时期,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市场投资总需求有望达到数万亿元的水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综合能源服务是更适应现代能源供应、需求和消费的方式。综合能源服务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源梯级利用,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的目标,对于降低用能企业的用能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级能源战略背景下,作为市场化手段推进多能源系统协同降碳的重要途径,综合能源服务正在持续获得市场和用户的双重肯定和重点关注。2022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两份文件均对综合能源服务有关任务进行部署——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