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监控中心大屏上,可以看到电缆隧道内的场景
▶负责输送电能的电缆线路,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考验。如何保证电缆安全?靠工人去现场观察、巡检吗?连日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郑州市区35千伏以上的地下电缆,目前的运维手段已经由传统巡检向泛在物联、全面感知、无人巡检、人机交互转变,让人脑洞大开。
盛夏确保电缆安全,咱有先进的技术手段
如今,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来了,城市是否能够正常供电,千家万户的光明能否保证,电缆安全被摆在突出的位置。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35千伏以上线路是城市供电的主干线路,确保这些线路的可靠运行非常关键。于郑州而言,35千伏以上线路有个大管家——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很多市民以为,线路都埋在地下。对此,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靳巍笑了。“以前,城区线路直埋的很多。如今,直接埋到地下的方法早就淘汰了。”靳巍透露,目前郑州市35千伏以上线路电缆长度507公里,隧道80余公里,排管长度120公里。即便如此,这一数据还在快速增长,每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如何破解电缆快速增长与运维人员紧缺的矛盾?如何确保电缆的绝对安全?靳巍说,郑州供电公司抓住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上马无人巡检系统,其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生产效率、故障处置率和巡检质量,运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记者实地探访,揭开无人巡检系统“神秘面纱”
5月28日下午5时许,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来到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监控中心,中心大屏上,可以随时切换电缆隧道内的场景。
“请切换南三环电缆隧道,机器人进行巡检。”随着一声指令,南三环隧道内的场景随着无人巡检系统的移动而不停地移动,犹如巡检人员置身其中。
记者还发现,隧道内的温度、湿度、氧气、液位(水位)、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指标,均出现在大屏上,实时显示。
隧道内那么多指标,这些信息究竟是如何采集的?6月4日下午,记者跟随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的工作人员,来到西站路电缆隧道,一探究竟。
在郑州市西站路上,记者进入路边的一个小屋,然后沿着台阶往下走10多米,就是电缆隧道了。这条隧道就像地铁隧道一样,采用盾构法施工,高大宽敞。走在隧道内,记者发现,黑色的电缆线上附着一根红色的细线。原来,它是一根光纤。
“一个隧道内,有很多根电缆。假如有一根电缆出现故障发热,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了这根光纤,可以做到适时测温,并即时传到监控中心。而以前采用测温仪,需要运维人员下到隧道里,每走几步测一下。”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电缆运检班班长闫迎胜说,现在实现了24小时监测,还不用上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像电缆隧道内的积水井,如今都实现了自动监控,水位到了一定程度,便会自动报警,随时可将积水抽出地面。
隧道内,除了随处可见的监控设施之外,记者还发现了四个橙色设备,大小犹如水表。
“这四个小物件可不简单。”闫迎胜说,它们四个是传感器,分别检测隧道内的含氧量、一氧化碳含量、甲烷含量、硫化氢含量。以前,需要运维人员背着气体检测设备深入隧道内检测,每次至少需要两人。如今,通过这一系列高科技设备,信息实时传输,能以最少的人力成本完成公司标准化任务,大幅提升运维水平。
靳巍说,无人巡检系统利用各类先进的前端采集设备替代人的感官,用智能分析平台替代人的大脑,分析判断电缆隧道内各类设备和数据的具体情况,具有全视野、全覆盖、全智能的特点,让人工智能替代人工作业成为可能。
“当然,无人巡检系统再先进,也离不开人。”靳巍说,当电缆隧道内的温度、湿度、安防、水位、气体等情况发生显著变化时,该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运检人员进行确认和处理。这就相当于在电缆隧道内安排了一位永远在岗的“巡检员”。
靳巍说,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状态全面感知、信息交叉处理,建设电力泛在物联网是数字革命在能源电力领域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纵深推进,类似无人巡检系统的“新一代电力工人”,必将在越来越多的作业领域出现,并深刻改变运维管理形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各地方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陆续发布,其中披露了2025年能源电力方面的重点规划,梳理如下:1、北京市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月11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小锋,总经理雷喜鸣带队前往陕西省水电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座谈交流,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沟通洽谈。水电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鹏,副总经理曹驰、张继光参加座谈。座谈会上,李海鹏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区域发展全局出发,深入剖析新能源行业趋势,系统阐述了水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自2022年内蒙古阿拉善建设投运了国内首个低短路容量、泛电压等级、源荷双向互动的“源网荷储”微电网一体化示范项目以来,已成功离网运行3次,累计运行时长86.49小时,供电量150.46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455.89吨。在春节期间,“源网荷储”构网型储能电站SOC(电池电量的百分比
“看见有困难的人,就想上去帮一把。”帮助失忆老人回家、资助10多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坚持30多年收集衣物捐献给边远山区的孩子……在渭河项目部,谈到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初衷,邢进真切地说。一副眼镜、一身工服,一脸腼腆的笑容,朴实、憨厚是邢进给人的第一印象。但略显含蓄的他,身上却挂满了
“霞子、侠子、匣子”是一个人的绰号,到底是哪一个呢?经过求证,“霞子”应该是对的,但经过了解,好像三个都对,暂且我们先对号“霞子”。“霞子”真名殷荣霞,赵石畔项目部电气专业检修工,一个地道的陕北姑娘,1米6左右,梳个大辫子,大眼睛,两腮略带一点风沙红,肤色看着很健康,用含蓄一点的词
创意融合舞蹈《秧BOT》、歌曲《世界赠予我的》、魔术《画蛇添足》……2025年除夕夜,当家家户户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节目之时,在电力运营渭河项目部汽机主机班,一台别样的“春晚”也悄然上演……小品:生产现场抢修忙“#5-1供热循环水泵故障,请尽快处理!”1月28日20:05,值班小组正在#6机12.6米
近期,华东能源监管局总结梳理2024年华东区域能源电力运行情况,分析研判2025年供需形势,为华东区域各省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2024年,华东区域电力消费延续强劲增长态势,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电力供应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速,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首次超越煤电;长三角电
2月8日上午,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上海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旭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吴磊对国网上海电力长期以来给予上海电气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上海电气近期经营情况。他表示,上海电
2月6日,电力运营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会,正式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集团公司、陕西能源关于“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公司“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各业务单元、各部门要全面参与,
2月7日上午,湖南2025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其中多个项目涉及能源。包括全场景氢能重卡研发、电网主配微协同调控技术及装备研发、宽温域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研发等项目。1.基于北斗导航的精密管道轨控卫星平台研发依托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基于北斗导航的精密管
岁末年初,聚能焕新。2024年,电力运营深入贯彻落实“微观三治”理念,不断练内功、抢订单,在做大规模、树立品牌中谋得了新发展,累计实现安全生产2548天,圆满完成集团下达挑战值,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围绕中心,啃下市场开拓“硬骨头”冬日暖阳下,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电力运
“你有一条消缺任务待确认。”8月7日,在浙江宁波镇海110千伏殿澥线8号电缆终端塔现场,刚刚结束鸟巢处理任务的宁波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运检二班工作人员贾观峰,从手持移动巡检终端(PDA)收到消缺信息。这个消缺指令由高压电缆精益化管理综合平台分析研判在线监测装置传送而来的各类信息后,直接下
2月12日早晨,浙江杭州供电公司员工姚广元一个人来到位于杭州城西的电缆运检综合监控中心,打开墙壁上的电子大屏,戴上VR头盔,一键启动巡检按钮。远在20千米外的湘湖电缆隧道,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离开玻璃房,沿着通道来到长达1.2千米、深不见底的隧道。湘湖电缆隧道内共有4条220千伏电缆,是浙江省疾
“这里的井盖怎么换了?车子过去不再咚咚响,看起来更结实了,听说还装了传感器。”家住南京鼓楼的孙先生给记者指了指井盖上的字,“智能井盖系统,也不知怎么个智能法?”烟雾感知、防盗防坠、自主定位……近期,南京市启用了50套智能电力井盖。据介绍,这批由国家电网南京供电公司研发的新井盖,搭载
电力电缆入地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随着电缆线路日益增多和运行年限增长,电缆故障也逐渐增加,电缆运行中发生的电缆本体、电缆附件、电缆附属设备等故障也明显增多。根据笔者多年运行维护的检修实践,电缆故障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绝缘、附件和外护层。1、绝缘故障原因分析1.1绝缘故障-电缆的绝
“不用打开电缆井盖,就能知道井内线路的情况,这是电缆运检的一大突破。”4月2日,浙江省鄞州供电公司检修运检工区员工在数字化后台,对鄞州中心区新林变、铜盆变、茶亭变等13个变电所电缆的参数及井内数据进行排查,共排摸电缆796.313公里,未发生异常。目前鄞州中心城区800公里电缆及4000余个电力井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电缆数字化的基础上,鄞州供电公司还在宁波地区率先试点了RFID电子标签技术,使每个电力井都有了身份标识,运检人员不用到井下便可读取数字,实现了电缆管线的智能巡检。电缆数字化是以10千伏电缆及管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为支撑解决安徽省重要行业、重点产业的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和重大科学问题,2020年以来,省科技厅积极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及大型骨干企业等,组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截至目前,安徽省科技厅已与省水利厅、省气象局、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共
随着气温降低,烟台电网供暖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根据负荷增长趋势,预测今年冬季烟台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出现在12月至1月,全网最高负荷将达到830万千瓦,省调最高负荷将达到780万千瓦。为了确保烟台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国网烟台供电公司结合往年迎峰度冬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密切跟踪
“泛在电力物联网终端通讯技术导则(团标)启动仪式”在苏州浒墅关举行,旨在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和研发力量,建立相关标准,合力助推我国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顺应国家十四五规划、达成能源革命目标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也是数字革命在能源电力领域迅猛发展的产物。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一领
记者8日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广东、广西和海南电力负荷创今年以来新高,电力部门紧急调集机组发电并安排工程提前复电以增加电力供应,同时暂时取消线路检修增加送电能力。据南方电网公司介绍,截至7日17时,广东、广西和海南三地最高负荷分别达到1.07亿千瓦、2333万千瓦、504万千瓦,均比去年同期增长2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为满足成都市黄甲片区负荷发展需要,四川发改委核准批复了成都黄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项目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成都市双流区。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新建黄甲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3×240兆伏安,本期容量2×240兆伏安,220千伏出线10回,本期一次建
疫情发生以来,“不出门,少接触”是关键有效的防控举措,视频巡检、远程办工等电力信息化建设显出巨大作用。位于未来科学城内的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通过自身研发的“输电线路巡视图像智能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回传照片中可能存在的电力设备缺陷,省去了人工成本,还能避免漏查。4月26日,
近日,作为有效发挥泛在电力物联网复用价值,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精准管控能力的一项务实举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国网四川电科院政企战略合作协议》在蓉签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为进一步深化政企战略合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精准管控能力和水平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
日前,科技部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
4月20日,泛在电力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诚达”)宣布:已完成了千万级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次融资的领投方为中国科技开发院旗下的中孵资本,云悦资本担任此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润诚达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营运维于一体的泛在电力物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工作要求,4月14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湖南电力”)在长沙召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动员会,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党组书记、专员银车来,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姚英杰,省工
数字新基建风口,政策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乘风而上。自2019年11月来,政治局会议、工信部等先后6次就推动数字新基建做了相关表态。政策频发,促进下游需求释放。(来源:新时代证券作者:田杰华,李汉卿)[$NewPage$][$NewPage$][$NewPage$]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