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高重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众多和锂离子相关的表征手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其中就包括许多原位表征技术,如原位X射线衍射(in situ XRD)、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in situ TEM)、原位拉曼光谱(in situ Raman)、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in situ SEM)等。今天,小编简单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原位表征手段是CT技术,英文名为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来源:微信公众号 材料人 ID:icailiaoren 作者:小乐老师)
01CT技术简介
提到CT技术,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医学影像学。的确,CT的发明与医学有很多关系。CT的发明,是医学影响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雷登(J. Radon)提出可通过从各方向的投影,并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一幅二维或三维的重建图像的理论。后来,考迈克于1967年完成了CT图像重建相关的数学问题。亨斯菲尔德在英国EMI实验中心进行了相关的计算机和重建技术的研究,重建出图像。1971年诞生了第一台CT装置。
CT是用X射线束对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对于材料学领域,CT的成像原理是根据待测样品内部不同相和成分的密度以及原子系数的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有强有弱从而造成成像的明暗差别,进行不同组分的分析。CT机结构包括X射线发生部分(高压发生器、X线管、冷却系统、准直器和楔形滤过器/板)、X线检测部分(探测器,模数、数模转换器)、机械运动部分(扫描机架、滑环)、计算机部分(主机及阵列处理器)及图像显示和存储部分(监视器、存储器)、工作站等。
02CT的应用领域
CT的应用领域广泛。如上所述,CT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领域。安检领域也随处可见CT的影子,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不断发生, 爆炸物检测领域正在成为CT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此外,CT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进行问题侦查、不合格分析、复杂结构的组装检测、高级物料研究等。近些年,CT也在新能源领域,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固态电池方面,正逐渐开辟它的应用新天地。
03CT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锂离子正负极材料及电极的微观结构显著影响电池的性能发挥。借助高分辨CT,我们能更深入理解材料或电池内部结构,探知界面区域的变化。
3.1 CT技术用于表征磷酸铁锂/碳正极材料孔隙
焦等人借助纳米CT技术,探究了磷酸铁锂/碳正极材料孔隙三维形貌,实现对材料内部的直观性观察。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精细样品制备、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等。通过软件ImageJ,Avizo处理,实现对孔隙含量的定量计算。借助三维渲染分布图,得知内部存在少量独立孔隙,此类孔隙对电池容量无贡献。
不同压实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极片,其电化学性能也不相同。鉴于此,研究人员对四种不同压实密度对磷酸铁锂/碳电极片进行CT表征,研究其孔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较大压实密度下,电极内部孔隙分布更均匀。均匀的孔隙分布有利于电解液在材料内部的顺利传输,可以充分的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增大压实,孔隙率逐渐减小,较小孔径的孔隙数量占比增多。
3.2 CT技术研究硅碳核桃结构
焦等人采用纳米CT技术研究了硅碳核桃结构。使用阈值分割方法,抠选得到Si材料。使用Avizo内嵌的连续平滑算法,得到美观的三维渲染效果图。使用Extract Subvolume功能,得到内部Si的直观分布图。其中蓝色部分为材料Si。可见硅是颗粒中以散乱的状态分布在颗粒的心部以及外表面,且以外部包覆为主。通过Material Statistices进行统计计算,得到Si占单个颗粒的体积百分比为30%。
3.3 CT技术研究含硅合金负极的软包电池容量衰减机理
Berckmans借助X射线CT技术,研究了含硅合金负极的软包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原因,发现电极层之间出现明显的机械变形。推测主要是因为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FEC分解产生了较多的CO2气体。FEC与电解液反应,生成LiF,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SEI膜,能增加循环稳定性,但是同时会产生CO2气体。CO2气体会阻碍锂离子的传输,造成活性表面积损失,电池容量降低。产气量过大,使用FEC的负效应超过正效应。
随后作者试图采用外加压力的方式降低FEC的分解速率,发现放电容量增加19%。此外,测试结束后没有看到电池出现鼓胀现象,表明施加外压能降低FEC的消耗速率。因此,在设计含硅材料的电池时,外压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之一。
3.4 CT技术用于区分锂离子电池中的活性相和非活性相
Litster等采用纳米X射线CT技术,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构建三维图像,区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孔的独立体积。从三维重构图中得知添加剂和活性材料的形态参数,包括两者接触面积的分布。采用该方法,能更好理解电极的电流分布和结构完整性。
3.5 CT技术用于分析电池老化
Figgemeier等采用纳米X射线CT技术,对新电池和老化电池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循环后的结果变化。X射线CT成像表明,有机残留物和沉积物是老化电池负极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正极一侧观察到颗粒粉碎和集流体腐蚀现象。以上现象,可能是导致电池容量降低和阻抗增加的原因。锂离子分布的量化分析表明,电池容量衰减归因于可循环锂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的锂富集在负极的表面。
老化正极的集流体厚度变大。由于在负极侧已经检测到微米级的Al颗粒存在,考虑到微米级的颗粒较难通过隔膜,因此推测溶解的铝离子从正极上迁移到负极,在降低电化学电位下还原成金属Al。
总之,作者借助X射线CT方法考察了电极的结构变化,发现正极侧的颗粒裂纹不会影响电池容量。在负极,发现孔被覆盖层不均匀地填充。电极表面的覆盖层会增加循环过程的电极厚度。在电极多孔结构内部,还观察到电极沉积层。覆盖层的生长过程高度不均匀,导致孔阻塞,孔数量降低。此外,还发现正极集流体腐蚀的现象。基于以上现象,作者提出在电极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铝集流体应该实施保护措施,以免被腐蚀,可能的办法包括包覆碳或者添加特殊电解液添加剂;(2)进一步增加正极材料颗粒的强度,因为裂纹会增加电池的体积,造成电流不均匀分布;(3)负极侧强健、均匀的SEI层,有利于电池的长循环。
3.6 CT技术用于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Finegan等采用X射线CT技术,结合热学和电化学测试技术,考察了商业锂离子软包电池过充导致的热失控机理。该电池以LiCoO2为正极,石墨为负极。电池在100% SOC(4.2V)下,以3A(18.75C)过充直至失效。
热失控软包电池出现分段的Al相,分别在电极层顶部和底部团聚。LiCoO2和电解质分解产气,气体可从内层扩散到外层,很可能把熔融的Al送至卷针的末端。电池两端出现Al液滴的多孔结构,证明气体对于熔融金属的扩散起到重要作用。产气不均匀,会导致贴合紧密的伤口层(wound layer)出现蠕动效应,使熔融Al扩散至两端。使用CT,对图19(b)中的A区域取样,发现表面存在Co。而在图19(b)中的B区域取样,颗粒表面不存在Co。可能是因为外部区域的局部温度更低(由于增强的排热),或者是电解液不足,导致Co的还原反应无法发生。
热失控后的Al集流体呈现高度多孔形貌,LiCoO2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变远,有助于热失控过程的气体逃逸。Al的高比热和热导性,能增加热失控之前和热失控期间的局部放热反应的热扩散。
解剖的 LiCoO2颗粒的CT图显示严重的微观结构降解现象。在电极颗粒中存在Co金属表面层。半透明三维渲染图显示颗粒表面存在Co,颗粒内部存在Co通道。Co金属的密度是 LiCoO2的2倍左右,Co层从本体颗粒上发生层离。在热失控期间,层离导致材料表面进一步暴露,发生更多的放热反应。
新鲜状态的LiCoO2颗粒的粒径分布集中在3.87um,热失控后的颗粒平均粒径分别降低至1.99um和1.97um,粒径分布宽度明显不同。内部样品的粒径分布在2um以下出现单峰,归因于相转变过程的颗粒收缩以及明显的碎片(包含破裂的颗粒和层离的Co)。外部样品的粒径分布出现双峰,大部分分布在更小的颗粒直径范围。直径1um以下的颗粒显示更高频率分布,而第二个峰可能是破裂的大颗粒的小碎片。
04小结
X射线CT技术在研究电极材料或者电池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相比于破坏性手段,使用CT手段能获得更多的材料或电极结构变化信息。CT手段有助于研究人员以更高效、精确的方式设计和分析材料与电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9月11日消息,9月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基于本次战略合作,亿纬锂能将与电子标准院一道,持续推动锂/钠电池标准制定、实施,重
前言:在电池研究领域,锂-氧电池颇具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其理论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材料的储能容量,当电芯发生电化学反应后,其能量将储存在电池电芯中。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滑铁卢大学LindaNazar教授宣布,其研究团队首次实现四电子转换(four-electronconversion),该技术将实现锂-氧电池(lithi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2日,锂电正极材料厂商中伟股份宣布启动港股IPO准备工作,为深入推进公司“发展全球化”战略部署,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助力全球产业布局持续升维,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
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求》等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5年3月14日。标准编号:SJ/T12001-2025标准名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
“节后国内碳酸锂期货价格连续2天小幅收跌,现货价格也略有松动。”这一方面是受到有关宁德时代3个江西工厂计划复产传闻的影响(目前核实有2家会复产),另一方面则是受到1月份智利碳酸锂出口增长的影响(对中国出口环比增长43%至1.9万吨),市场预期碳酸锂供应量可能将有所放大,对短线形成一定压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6日,德方纳米在与投资者活动中披露,公司与AmsterdamFertilizer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增资ICLBM,S.L.,在西班牙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据了解,工厂的初始投资为2.85亿欧元,德方纳米将持有20%的股份,而ICL将控股剩余的80%。西班牙《国家报》称
近日,武汉钠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武汉钠新材料”)在甘肃设立二大生产基地,2025年2月,万吨聚阴离子产线落成并逐步投入生产。据悉,2024年10月,武汉钠新材料全资子公司高能钠新(甘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关键正极材料项目,主要产品为钠电池正极材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2月2日,锂源科技旗下印尼锂源二期项目在印尼三宝垄肯达尔经济特区盛大开工,印尼锂源负责人冯总、主要部门领导以及中建安装项目主要成员出席开工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在正式开工前,印尼锂源安全和综合管理部门向相关团队详细宣贯了安全管理制度和现场管理制度,强调安全在项目推进中的重
行业对磷酸锰铁锂的研发投入持续火热。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近期不少企业都申请了磷酸锰铁锂相关专利。其中,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镁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的专利。该制备方法的制备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便捷,且制得的镁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龙蟠科技公告显示,1月17日与宁德时代再次签订正极材料年度采购协议,本次2025年度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将向龙蟠科技供应所需锂云母等碳酸锂原材料,采购上限为13.2亿元。根据采购协议,龙蟠科技将向宁德时代及相关单位销售龙蟠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正极
8月16日,“2024TOPCon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研讨会”于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光伏电力设计院,与光伏企业代表一起,深入分析TOPCon技术发展趋势及路径,进一步推动电池技术的原始创新和应用。晶澳科技首席技术官欧阳子博士应邀出席会议,与多
2024年7月31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太阳能材料分会、云南大学和北京大学主办的“2024太阳能科学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会议邀请到中国太阳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李永舫院士及欧洲科学院唐军旺院士出席大会并作大会开场报告。随后,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SEMI中国标
当前,在电动汽车激烈的价格竞争背景下,降本已成为车企提高其车型竞争力的一项重任;另一方面,凭借“性能优、造得快、降成本”等优势,曾经引发热议的滑板底盘、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近期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月18日,北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下一代纯电动平台CIIC滑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14日,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飞凡汽车重磅发布飞凡三电技术体系,并宣布推出车电分离换电模式,同时飞凡首个合作换电站也在北京正式上线运营。发布会当日,飞凡汽车推出了行业首创的CTP(CellToPack)双层躺式电芯布局,电芯两两一组分布在格槽内,电芯间接触面积减少70%,可
近日,宁德时代与泰国ArunPlus有限公司(ArunPlus)达成CTP(高效成组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满足当地电动车生产需求,助力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生产中心。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向ArunPlus提供CTP电池包生产线,分享CTP电池包生产技术等。
产品介绍SEEPEX西派克SCT灵巧输送技术,不仅延长泵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产量,对于所有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所有整泵用户来说低维护成本尤其重要。SEEPEX西派克SCT型泵是所有行业经济成效显著的解决方案。产品优势高能效相比传统型泵,SCT灵巧输送型泵以优异的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与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大发”)宣布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电池供应及电池技术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日本电动化转型。大发是小型车领域的领导者,也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汽车生产商之一。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为大发的电动车型提供稳
8月31日至9月5日,以“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举办。展会现场,绿色低碳科技成为热点之一,众多科技成果引人关注。北京凯德兴光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德兴光电”)展示了一款边缘碳数据计算网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据目前碳市场痛点,该网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比亚迪举办CTB技术暨海豹预售发布会。会上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介绍,比亚迪最新海豹车型使用CTB技术和高压充电系统,并搭载新一代刀片快充电池,充电15分钟,可行驶300Km。比亚迪CTB技术和传统CTP技术相比,从电池“三明治”结构变成了整车“三明治”结构,将车
近日,零跑汽车发布了智能电动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并宣布零跑C01车型将率先应用这一技术,成为全球首款无独立电池包的电动汽车。据了解,CTC是指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简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减少冗余结构和零部件数量,达到更高的结构效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CTC正成为行业风口,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