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纤维状电池研究进展
2.1纤维状电池发展时间表
2.2纤维状锂硫离子电池
2.3纤维状钠基电池
2.4纤维状锌基电池
2.5纤维状锂空气电池
2.6纤维状锌空气电池
3.多功能化与集成系统
3.1防水/火型纤维状电池
3.2形状记忆型与自愈合型纤维状电池
3.3.可打印的纤维状电池
3.4纤维状电池集成化系统
4.从纤维状电池到织物电池
4.2梭织/针织织物电池
以上内容主要介绍了纤维形状电池的设计基础,包括典型的电极、电解质、器件结构和相应的制作方法。然后,详细讨论了不同纤维状电池系统的电极制备、电池组装、电化学性能和柔性评价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各个步骤的关键成果。多功能性、可扩展性和与其他能源整合的前瞻性探索方向。
此外,文章作者也讨论了纤维形状电池在未来可穿戴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且为所需改进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一些见解。其主要见解如下:作者认为对于纤维形状电池的未来应用,一个有希望的方向是携带一种可充电(微型)电池簇,例如能放置口袋中驱动智能纺织品的结构材料电池系统,因为它们体积小、便携性和适应性强。另一个方向是可穿戴储能纺织品。未来智能织物电池在储能纺织品、结构材料电池或其他替代系统中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和要求。尽管纤维形状电池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这些基本的可穿戴设备实际可用之前,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随着储能纺织品的日益普及,除了电化学性能外,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耐久性等将成为其他主要考虑因素。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解决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技术问题对于将来将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1. 细长结构引起的高内阻
这种细长结构的纤维状电池的第一个问题是其内阻。据报道,大多数纤维状的器件都是厘米级的,很少有报道提到它们的电阻。然而,随着电池纤维长度的增加,尤其是当放大纤维在变形状态下工作时,电阻越高对电化学性能的不利影响越明显。电池内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纤维电极的导电性、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和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
2. 制造困难
与平面电池相比,纤维状电池的制造工艺要求更为严格和复杂。主要问题在于一维几何结构与分立元件的有限自由运动之间的复杂相互依赖性,特别是考虑到电池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性能的协调时。此外,还应仔细考虑其他挑战,如活性物质溶解、组件间粘附力、电解质泄漏和沉降等。
3. 隔膜设置困难
柔性储能器件通常需要安置隔膜,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电极接触造成短路的风险很大。使用隔膜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有效策略。但是,与夹层结构的平面电池不同,如何在纤维状结构的电池器件中安置隔膜仍然是个巨大挑战。在实验室研究中,大多数报导的纤维状电池使用聚合物凝胶电解质作为隔膜,但聚合物电解质有限的机械强度仍不足以满足实际要求,尤其是在施加较大变形时,凝胶状的电解质往往难以承受。对于未来的可穿戴应用,安置有效的隔膜能有效保证电池的长期的稳定性,但考虑到纤维状电池的细长结构,如何优化隔膜与其他内层组件间的适应性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变形仍然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4. 封装困难
在纤维状电池的实际应用中,有效的封装是必不可少的。与平面器件相比,对于具有高曲率界面的一维纤维状器件而言,尤其是那些必须将空气电极暴露在空气中以进行气体扩散的空气电池来说,封装过程更具挑战性。在封装材料方面,热缩管、聚酯薄膜、硅橡胶等聚合物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柔性封装层,但其对于水蒸气和氧气屏障功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此外,在纤维状电池集成到穿戴布料或纺织品中之后,它们必须能够经受长期的水洗和汗液渗透。然而,金属负极(例如锂和钠金属线)和有机电解质通常都需要严格的疏水性封装来防止水的侵入,有些文献报道已经尝试了一些封装技术,但没有实施严格而全面的防水性能测试。此外,封装材料极大地增加了纤维状电池的直径,会对灵活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目前需要更有效的封装策略来实现能像普通衣服那样可清洗的理想的纤维状电池。
5. 尺寸最小化困难
纤维状电池的柔韧性和柔软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器件的直径。然而,目前报道的纤维状电池的尺寸远不令人满意,因为其复杂的结构由几个必不可少的组件组成,包括电极、电解质和隔膜/封装层,它们的叠加效应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电池的体积和厚度。此外,器件构型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由于同轴型纤维状电池的多层结构,其电池直径往往大于2 mm,相比起来,平行和扭曲结构的纤维状形状电池通常具有相对较薄的直径(约1-2 mm)。尽管如此,与一般直径仅为200-300 μm的织物中的天然/合成纱线相比,现有的纤维形状电池的直径实在太大,远远无法满足大规模梭织/针织的需求,当前技术仍然难以实现能想纯天然/合成织物一样质地致密而柔软的储能纺织品。
6. 机械强度低
目前,对于使用机器的制造工艺研究很少,大多数纤维状器件都是手工制备和编织成纺织品的。基于现有的技术,如何实现纤维状电池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如何采用机器梭织/针织方法简便地将纤维状电池编织成透气的储能纺织品,还是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梭织/针织技术方面,CCI剑杆梭织机和Stoll针织机通常对纱线施加400-800 MPa的拉伸应力。虽然应力不是很高,但产生的摩擦力也不能忽略。此外,在纤维状电池的研究中,应重视每个纤维状组件的力学性能。对于大多数报道的由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基纤维基底制成的纤维状电池,其机械强度(10-2-10-3MPa)远不足能够进行工业化梭织/针织的要求。如果采用高强度的导电金属丝作为纤维集流体,其极差的柔韧性会给编织过程带来很大的困难,金属丝的光滑表面也会导致储能纺织品的内部组件滑移。另外,在梭织/针织过程中,当纤维状电池单元的原始形状不可避免地发生严重变形时,如何保持其电化学性能更是一个重大挑战。
7. 纱线质感难以实现
纤维是制造纺织品的基础单位。成束的长丝或稳定的纤维同轴旋转缠绕一起所形成的线,称为“纱线”,纱线可以进一步梭织/针织成纺织物产品。当纱线的直径不大于10μm时,就会呈现柔软的质地,让穿着的人获得舒适的感受。然而,基于目前的制造技术,要使纤维状电池与天然/合成纤维一样柔软是不可能的,因为纤维状电池通常被凝胶电解质和/或弹性体涂层所覆盖达到封装的目的。现有的纤维状电池的质感更像是塑料线而不是纱线。
8. 缺乏评估机械性能的测试标准
虽然人们已经在电池性能和器件构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如何公平地比较不同纤维状电池的“柔韧性”和“耐磨性”仍是一个问题。与平面储能器件不同的是,这种长而细的结构在进行机械性能测试时很容易导致纤维状电池和测试夹具之间的滑移。此外,对于传统的电子拉伸机,由于纤维形状电池的机械强度较低,需要更灵敏的应力传感探头。由于这些局限性,大多数报道的工作通常采用简单的弯曲、扭转和拉伸试验来测定纤维状电池的机械柔韧性和耐久性,而并没有获得与模量、拉伸强度等有关的定量数据,这种简单评估显得有些随意。在这里,作者呼吁能够建立一系列系统的标准去评估纤维状电池的机械灵活性和耐久性。
9.安全性问题
在实际的可穿戴应用中,纤维状电池与人体的直接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确保这些电池绝对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个主要的安全问题是有害物质泄漏和毒性问题。例如,一些腐蚀性或易燃的电解质可能会从电池装置中泄漏出来,一些重金属,如含钴电极材料或催化剂,也会对人体有害。因此,目前已经开发出无毒的电极材料和温和的水性电解质以解决这类问题。此外,采用聚合物凝胶或固体电解质代替传统的有机电解质也被认为是避免电解质泄漏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研究人员还应该注意开发一些防泄漏的封装技术。众所周知,热失控问题一直是大功率非质子系电池的常见问题,特别是在超快速充放电过程或危险条件下(如短路和过充电)容易发生。因此,开发有效的散热机制以避免过热是很重要的,同时还应避免短路问题。
10. 多功能和集成化
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系统对于扩大纤维状电池的应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就多功能化而言,电致变色,光响应,热响应和低温防冻性能,都已经成功在平面电池或纤维状超电容中实现和优化,但具有这些特殊功能的纤维状电池却缺乏相关报导。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电池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在导电性、透明性、机械强度等相关材料的选择标准对于制备电池来说比超级电容器更为严格。此外,在制造过程中,装配一维纤维状器件比装配二维夹层结构器件要困难得多,因此,大多数改进式尝试都是首先在平面器件上进行的。在未来的研究中,期待人们下一步能够将已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引入到多功能化纤维状电池的领域当中。另外,纤维状电池与其他系统(如能量转换器件,自供电发电机和传感器)的集成是未来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与通过简单的连接实现储能与集能的切换功能的集成装置相比,将一维储能组件与集能组件集成在一个器件内,可同时实现双重功能。然而,构建这样一个一体化器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研究者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相互交叉的工作机制,还需要对于器件组装、组件兼容性和能源管理的精心设计。
【小结】
综上所述,纤维形状储能电池领域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实际的可穿戴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因此,该综述论文从电极制备、新颖的结构设计、电化学性能和柔性评价等方面综述了至今为止纤维状电池系统所取得的关键性进展。研究者们将继续致力于追求更高的电化学性能,探索新材料、有效的制备策略和降低其生产成本。此外,从普通纤维状电池到实现具有高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穿着舒适性储能纺织品的大规模生产化,对可穿戴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型智能功能材料的优化,将其与基本纤维状结构的巧妙配合,可以实现器件的多功能化,从而有效地拓宽这些一维纤维状电池的应用范围。当然,特殊功能和电化学性能有时可能不能同时在一个器件中得到最佳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两者间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纤维状电池与其他系统(如光电转换系统、纳米发电机和医疗传感器等)的集成化,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的应用价值,并可能在未来的研究领域带来技术性革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充电宝安全问题频登热搜,背后是行业监管与产业模式的双重震荡。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披露,6月28日实施的3C禁令已拦截多起充电宝风险,该政策源于全球民航今年15起充电宝起火事故的严峻现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充电宝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43.6%,罗马仕、安
在全球储能行业安全要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瑞浦兰钧以一场“极限生存测试”刷新产品安全包线#x2014;#x2014;近期,在CSA、美国消防工程审核专家和国际客户的三方见证下,其Powtrix#xAE;5MWh储能电池舱完成并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在满电状态下持续燃烧14小时,成功阻止热失控向周边设备蔓延。这一测试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积极推动锂电、纳电、全钒液流等储能电池技术科技创新,助力多元储能电池本体商业应用,支撑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鼓励龙头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3日消息,内蒙古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正式量产。建亨奥能三期项目总投资35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系统集成装配一体化项目,总产能300MWh,可实现产值10亿元/年;二期投资12亿元,建设陶瓷电芯及全产业链项目,形成1.5GWh规模生产能力,累计可
2025年7月2日至4日,第21届泰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展在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作为东南亚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盛会,豪鹏科技携多款储能电芯、电池模组及家用储能电池包等创新产品解决方案重磅登场,充分展现了企业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本地化服务承诺。多元储能产品,满足泰国市场多样化需求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4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内蒙古鄂尔多斯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总投资112亿元,占地面积约1100亩,
新疆电力国电电力巴州发电有限公司抽水蓄能配套335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公开招标项目(第2次)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国能信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4680.156254万元,折合单价0.438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5745万元,折合单价0.470元/Wh。国能巴州抽水蓄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今年以来,储能行业政策利好不断,企业上市融资动作明显加快,市场越来越热闹。近期有包括高特电子、麦田能源、亿纬锂能等多家储能企业申请IPO,又掀起了一波上市小高潮。欣旺达7月1日晚间,欣旺达公告,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综合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不仅象征着中泰两国“亲如一家”的深厚友谊,也为两国在能源、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创维光伏于7月2日至4日亮相在曼谷举办的(ASEANSustainableEnergyWeek2025),携多款核心产品及智能光储解决方案精彩登场,以技术实力回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3日,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GW/4GWh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的电池舱、变流升压系统采购公告,根据项目实际规模采购。公告要求投标人须提供自2022年1月1日至报价截止日(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至少一份单个项目容量不少于80MWh的磷酸铁锂电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日,浙江省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关于拟对浙江启蓝电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GWh宽温域钠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浙江启蓝电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GWh宽温域钠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包括电池设计、电芯组装、电池测试等。为迎合新型储能产业风向,
作者:汪红辉1,3李嘉鑫1,3储德韧1,2,3李彦仪1,3许铤2,3单位:1.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3.工信部工业(电池)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上海实验室引用本文:汪红辉,李嘉鑫,储德韧,等.磷酸铁锂电池存储失效机理及热安全性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97-1805.DOI:10.1
当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逐步向主体电源演进,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远距离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新时代电力发展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电力供需平衡压力叠加系统安全稳定风险,电网转型发展问题亟待破解。新时代电网发展要统筹把握好网架结构与支撑电源、新能源与传统机组、交流
当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逐步向主体电源演进,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远距离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新时代电力发展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电力供需平衡压力叠加系统安全稳定风险,电网转型发展问题亟待破解。新时代电网发展要统筹把握好网架结构与支撑电源、新能源与传统机组、交流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作者:刘通1,3杨瑰婷1毕辉4梅悦旎1刘硕1宫勇吉3罗文雷2单位:1.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2.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引用:刘通,杨瑰婷,毕辉,等.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郑州研究院常云飞教授、王大伟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在基体中引入二维铋层状铁电微晶以及构建复合物双层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法,突破了聚合物基介电材料在储能性能提升方面的限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聚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表示,“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但从当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随着量产技术工艺逐渐成熟,2027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企业急需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推动技术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型储能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型储能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兴起以及全球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
“磷酸铁锂电池#x2B;超级电容器”新型混合储能技术调频项目运行7个月以来,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发电公司”AGC调频累计收益3069万元,而此前,该公司的AGC调频收益不足10万元/月。作为南方区域首个将“磷酸铁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的项目,其投运既促进发电机机组节能
据武汉理工大学消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一类初层溶剂化壳层不含有机溶剂分子的复合水系电解液,克服了传统复合水系电解液在低温下脱溶剂化动力学缓慢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的子刊《Chem》上发表。论文通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7日,广东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1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提出,目前,我市集聚了一批储能上下游企业,集群初见规模。全市在运营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应用项目40余个,总功率超过200兆瓦。原文如下: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