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电力市场由中长期交易市场和现货交易市场组成。大部分电能交易都可以通过中长期市场以双边为主的方式进行,但对发电厂与用户来说,这些中长期电能交易在实际交割时,不可避免地面临不平衡问题。为了弥补中长期电能市场的不足,解决在实际电能交割时的负荷与发电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管理的现货市场。这个必要性应该是当初建立电力现货市场的主要理由,体现时间和位置特性的电能量商品价格是电力现货市场的另一重要功能。随着边际成本极低的可再生能源的进入与增长,现货市场被更加重视并寄予更多的期望,但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担忧。相比中长期双边交易,现货(实时)市场均采用,也只能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少了“自由”多了“约束”,无论传统的计划调度还是电力市场化平衡机制,系统电力的实时平衡都必须遵守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SCED)程序,这也正是电力市场的特殊性,不然电力市场建设也就不那么“伤神”了。发电厂与用户在现货市场中的策略和玩法与中长期市场完全不同,相关的决策责任和压力也会不同。
有一种以系统边际价格(SMP)出清的方式被用于电力现货集中竞争市场。经济学理论表明,在完全市场中,系统边际成本定价的结论是竞争市场电价等于系统边际成本。由此,我们需要先去了解一下边际成本(MC)。
理论上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这个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由此得出边际成本的表达公式:MC(Q)=△TC(Q)/△Q,△TC 表示总成本(TC)的变化量,△Q表示对应的产量变化量。
边际成本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即单位产量售价也叫边际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大于0,是划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显然一般不会有人在竞争市场中报一个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学者们进一步分析认为,集中竞争市场中竞价者都有按边际成本报价的动机,因为如果报价高于边际成本会导致竞价不成功,如果这时出清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就会带来利润损失;如果报价低于边际成本会导致竞价成功,这时市场出清价格低于边际成本,也会带来利润损失。选择按边际成本报价是完全竞争市场上各参与者的最佳竞价策略。这一理论提高了边际成本在电力市场中的重要性。这种设计的合理或者精妙之处在于:一是与传统经济调度成本最小原则吻合,二是对诚实投标者予以激励以防止市场博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按边际成本报价能够收回固定成本。这显然让人们难以信服,从长期的角度看,只有生产达到一定量及以上时,边际成本才大于平均成本,这时以此边际成本价出清,企业才不会亏损,才能够收回固定成本。再如,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虽然煤电机组的上网电价都大于其边际成本,但发电厂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这说明发电厂的经营状况由成本、电价、电量等共同决定。
事实上,不按边际成本报价是一个普遍现象。
理由一:如果都按边际成本报价是最佳竞价策略的话,这种不用动脑子的市场是不是让人觉得“尴尬”?既然大家都按边际成本报价,那么,采用传统经济调度方式调度,并计算出一个体现时间和位置特性的电能量商品价格,不更加省事吗?
理由二:教科书上,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增。而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这对于整个系统发电供给曲线是近似的、可成立的,但具体到一个发电厂则会完全不同,煤电机组的边际成本曲线就不是一条递增向上的曲线,故而不太支持边际成本递增条件下采用的“非递减的电力报价组合”。
理由三:采用多段非递减的阶梯式报价,“元/兆瓦时、兆瓦”作为量价组合投标单位,意思是1兆瓦时值多少钱时,就提供多少兆瓦的电力,而且价格越高、提供的电力也越高。这种报价与成本的背离反而会使得煤电机组发电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报价的投机上,而这个“多段”其实就是给煤电机组进行博弈而“预留”的口子,更多的段数对想博弈的煤电机组更加有利。为了更好地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变化,最好采用全天24小时多时段非递减的阶梯式报价,负荷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小变化共同影响市场定价的高低。
理由四:煤电机组的边际成本基本就是变动成本,包括燃料成本、水费等,如果市场结构中没有边际成本高的峰荷机组,而是靠煤电机组顶峰,按边际成本报价根本不可能收回固定成本。特别是面对需求弹性小的电力市场,博弈必然存在。
理由五:不管是中长期市场还是现货市场,不管是双边交易还是集中竞价,供需决定价格是颠覆不破的市场真理,对量和价的平衡与取舍有如市场的灵魂,如果成本决定价格,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亏损存在了,博弈无处不在。
电力现货市场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竞价机制,就是让你要么做一个价格接受者,要么充当一个策略成员。策略成员不会安安分分的按照边际成本进行报价,而是根据供需等市场情况进行博弈。但是,中长期合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现货市场博弈的手脚。两难是博弈的常态,底线是不能把在中长期市场上圈到的银子给弄丢了。其实,电力市场的主战场在中长期,现货市场主要是完成对中长期的交割,中长期战场失手的或者没有攻下的,一般休想在现货市场撞大运、赚大钱。
价格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的核心。发现电力价格、实现电力平衡是电力市场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通过市场发现价格功能以及价格对供需的反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好电力供需平衡问题,规避电力过剩与短缺的轮回现象,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是电力市场的根本使命。
在电力供给富余情况下,集中竞价模式是否会导致现货价格低于中长期价格;反之,在电力供给紧缺情况下,是否会导致现货价格高于中长期价格;如果是这样,现货市场在价格上会在中长期价格产生一个同向的加力,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出现问题。有人提出,要注意市场结构对市场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间歇性发电并入电网,不仅会拉低现货市场的批发价格,出现零电价甚至负电价,对煤电机组产生挤出效应,还可能会使中长期交易合同成交量减少。这种情况有别于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电力市场,由此带来的挑战需要认真对待。
系统边际价格出清方式被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用于电力现货集中竞争市场,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质疑声音,并且大有推广之势。在供求关系相对稳定、市场结构良好,以及体系与规则相对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边际成本理论及这种竞价方法似乎闪烁着光芒,而光芒的背后是否遮隐了某种不易察觉的漏洞或不足?如果将系统边际价格出清方式用于“新能源高占比+弃风弃光严重+区域电力过剩”的市场,会不会真的出问题?或者说问题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即便如此,现货市场及系统边际价格出清方式是不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不管怎样,理论与方法的生搬硬套显然不成。
世上原本就没有完美的市场。电力市场建设唯有不忘初心,围绕价格形成机制这一核心建设,解决供需与价格矛盾这一基本问题,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使命。
版权声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07期,作者就职于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版权所有,如需转载、使用或翻译成其他语言,需经本刊同意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结算试运行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结算试运行2025年修订版)》提到,参与现货市场申报的电源类型可为燃煤、燃气、风光新能源、生物质发电及其它新型主体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结算试运行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提到,本次结算试运行时间拟定于2025年5月7日至6月7日,5月7日为首个申报日,5月8日至6月7日为运行日。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的工作提示函,第三次结算试运行时间为2025年5月7日至6月7日,5月7日为首个申报日,5月8日至6月7日为运行日。详情如下:
4月30日,江苏分时电价新政颁布。靴子落地,一时让整个工商业储能圈躁动。最大争论在于,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从下游“到户电价”调整为上游“用户购电价”,尽管浮动比例提高,但峰谷/平谷价差缩小,进而削弱了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虽然有征求意见稿“打预防针”,但正式落地让“收回成命”的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简称“机制电价”),实行“多退少补”场外结算。(来源:微信公众号“鄂电价格”)根据136号文件,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将按照现行价格政策执行,各
储能后市场时代正在到来,产业链企业准备好了吗?储能“后市场”时代正在到来。何为储能后市场时代,业界普遍认为,以新能源全面入市的“136号文”为重要节点,以储能运营、运维等为特征的后市场加速到来。从运营角度看,136号文之后,储能项目的收益从依赖“容量租赁费+行政补贴”转向市场化交易,包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在多方位统筹布局,其中碳市场作为控排减碳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对于电力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于2021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虽然全国碳市场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流动性偏低,但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排放交易-核查
一、市场供需情况1、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装机占比接近一半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不含新型储能)23652.55万千瓦,其中水电406.86万千瓦,占比1.72%;火电12094.18万千瓦,占比51.13%;核电418.40万千瓦,占比1.77%;风电2668.78万千瓦,占比11.26%;太阳能发电8064.33万千瓦,占比34.0
4月30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收集《江苏省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V2.0版)》意见的公告,计划自5月份起,参考新版规则开展调电验证。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一类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根据国家政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其中,参与中长期交易的公用燃煤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出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落下“关键一子”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的关键“一子”,《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日前出台,标志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主要交易品种的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系统性突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浙江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监管内容涉及市场运营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情况、市场公平竞争情况、信息披露及报送情况以及其他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其中提到,重点关注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
4月30日,江苏分时电价新政颁布。靴子落地,一时让整个工商业储能圈躁动。最大争论在于,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从下游“到户电价”调整为上游“用户购电价”,尽管浮动比例提高,但峰谷/平谷价差缩小,进而削弱了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虽然有征求意见稿“打预防针”,但正式落地让“收回成命”的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TOPCon技术凭借低成本、高效率、高产业链配合度等多种优势,已明确成为未来5年的主流技术。得益于其高达90%的双面率,TOPCon在沙戈荒大基地等典型双面场景下比BC提高单瓦发电能力1.5%以上,具备更高的综合发电效率。TOPCon高双面率和优异的低辐照性能使得其在全球所有双面场景中,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浙江东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东阳市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政策》指出,全年新增光伏装机5万千瓦以上。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85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供应1.8亿方左右。新增公共充电设施300根以上。力争实现市场化电量46.4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自“双碳”目标确立以来,央国企凭借资金与资源优势,迅速成为新能源装机领域的中坚力量。然而,2024年起,国家电投、南方电网、三峡集团等央国企相继出售转让新能源资产,其中涉及多个光伏项目公司。北极星统计了2024年以来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广核、东方电气、中电建、中核、中煤、中国中车集团、
电力市场设计和运营涉及电气、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电力市场设计需要跨学科的创新,电力市场建设需要全行业的共识。为填补学科之间知识的鸿沟,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特开设“电力市场小课堂”,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来源:走进电力市场作者:华南理工大学荆朝霞)
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这也是邹磊履新后召开的第一个周期性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指出,国家能源集团要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优”的转变,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组7年半来对自身的一次重大审视和战略转向。重组巨擘诞生:从“合并”到“第一”的跨越2017年
为主动响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精准对接用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降低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江苏省近期创新推出优化版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苏发改价格发〔2025〕426号)。新政策以“市场导向、用户为本”为核心,通过动态电价机制引导供需双侧高效互动,既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更推动电力市场繁荣发展。此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五大发电2025年一季度会议陆续召开,部署了二季度重点工作。整理如下:国家能源集团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把握生产经营改
一、市场供需情况1、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装机占比接近一半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不含新型储能)23652.55万千瓦,其中水电406.86万千瓦,占比1.72%;火电12094.18万千瓦,占比51.13%;核电418.40万千瓦,占比1.77%;风电2668.78万千瓦,占比11.26%;太阳能发电8064.33万千瓦,占比34.0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合肥市新能源开发基础好和产业发展快等优势,加强统筹谋划和数字赋能,全面统筹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逐步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解读一、制定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叠加极端天气的不可预测性,成都用能呈现出“终端需求快速增长、电力供给整体偏
4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重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21日-4月25日)。政策篇山东:推动虚拟电厂示范可在受限区新装分布式光伏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天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丰和锐”)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正式获批启动。为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践行储能产业导向,海丰和锐在2024年已建成投运一期储能40MW/80MWh项目,运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海丰和锐拟在储
4月22日,广东东莞发布《东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8大重点任务,与交通业、建筑业、储能等进行高质量结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新型能源体系。《方案》表示,要通过实施园区全覆盖、公共机构和公共设施宜装尽装、重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光
4月23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3月底,浙江省内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达到5071.25万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加1474.29万千瓦,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比近三分之一。随着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光伏出力能力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4月15日,浙江光伏最大出力达到343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广东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印发《东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探索新型分布式光伏发展模式。开展“源网荷储、光伏+绿电、光伏+低碳”等新应用研究,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鼓励光伏项目开发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