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从本世纪中叶起到现在,人们都在严肃地谈论着“脱碳”的问题。也许现在是时候,以一种与“真相”和解、以一种向前推进的方式,而不是以往“喊口号”的形式,或是各自为阵、相互攻击的姿态,来严肃地谈谈核电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ID:zgdlqygl 作者:陈敏曦 编译)
如果核电在能源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它将在未来能源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将如何确保电站建设的经济性、建成的及时性以及投资的准确性?对于核能领域新技术发展的假设是什么?对于核废料的长远计划又是什么?
如果核电彻底退出,那么将以何种电源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不仅是目前的居民用电需求,还有电气化运输、供暖和工业所需的电力。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由美国众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 Cortez)和参议员埃德·马基(Ed Markey)共同提出,并由92名众议员、12名参议员和数十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共同发起的绿色新政中,并没有提及核能发电。那么,核电究竟是维持或是退出?新建还是停滞?是否继续投资于下一代核电技术?从目前来看都未可知。
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核电的出路问题。无论你是终身反核运动者,还是新科技的狂热粉丝。
面临的挑战
首当其冲,是如何应对“脱碳”挑战。
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去年10月的报告表明,要使全球“脱碳”经济保持在与巴黎协定中“2摄氏度”的目标运行在一致的轨道上,到2030年全球必须减少20%的碳排放,而如果将目标设定在“1.5摄氏度”,则需要减少45%的碳排放。而在过去的18年里,全球能源领域的碳排放量增长了40%以上。
电力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2%,而且其中“逃逸甲烷”的占比可能更大。因此,到下一个十年末的碳减排计划,都需要以电力领域的“脱碳”为中心阵地。因为其不仅是最大的排放源,而且也是最适合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的领域。
2018年,全球电力领域的总发电量超过26000太瓦时。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数据,核电在其中的占比约为10%;化石燃料占比63%,其中煤电是最大的基础能源,占比37%;其次是天然气,占比23%。可再生能源提供了26%的发电份额,其中最大的贡献者是水电,占比16%;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分别占比4.8%和2.2%,仅占总发电量的7%。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占比总发电量仅为7%,但对于全球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来说,已经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从世纪之交开始受到关注,这些新能源发电技术克服了巨大的初始成本劣势,并推动了技术标准和市场结构的全面改革。
但是反过来想想,近20年的非凡增长,以及近3万亿美元的投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仍然只占比7%,仅仅满足了3%的终端能源需求。所以,当我们谈到2030年全球能源系统“脱碳”目标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可能还并不是一个特别令人信服的“跳板”。
因此,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如果计划在电力行业依靠新能源发电技术实现20%或45%的碳减排目标,那么在未来十年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需要增加2至4倍的产能,也就是过去20年产能总和的2至4倍。
BNEF最近发布的“2019年新能源展望”(NewEnergyOutlook,2019)指出,“凭借现有的技术,虽然我们有望达到温度控制区间的下限,但在目前的发展轨道上,我们极有可能达不到这一区间的上限。”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情况总是与想象脱节。因为电力领域的碳排放只占整个能源系统排放的42%,而在供暖、运输和工业领域,碳减排的路径也是依赖于电力领域来实现,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通过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抑或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电气化来实现。
如果将整个能源系统20%~45%的脱碳目标全部转化为电力领域的目标,也就意味着在2030年之前,电力领域需要实现30%或90%的减排,才能分别保持在“2摄氏度”或“1.5摄氏度”的运行轨道中。这也意味着要再建造10~15倍于目前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能源效率的提高,正如国际能源署(IEA)刚刚成立了能源效率紧急行动全球委员会。尽管我们可以假设,在未来十年里,全球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能源强度将减少四分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任何主要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期,我们所期待的上述的改善速度还从未出现过。
所以,我们可能仍需要寄希望于5~10倍于现有产能的累积,但事实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如此迅猛的增速,极有可能会伴随着未来一定程度上的产能削减。
核电再审视
2018年,EON在巴伐利亚的Isar-2核电站生产了11.5太瓦时的电能。这座核电站始建于1988年,是世界上发电量第二大的核电站。相比之下,丹麦全境所有6100台风电机组在2018年生产了13.9太瓦时电能。也就是说,一台核电机组的“零碳”发电量是丹麦所有风电机组发电量的83%。
如果Isar-2的运行寿命能够安全运行至60年,也就是延续到2048年,它将持续生产大量的“零碳”电力,但可惜的是,它将于2022年关闭。
2018年,可再生能源为德国电力消费者提供了36%的电能需求,同样,可再生能源也满足了英国34%的电力需求。英国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的同时,还维持了其核电的发电能力,使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一半至222gCO2/kWh,但德国选择关闭其核电站,使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到490gCO2/kWh,是英国碳排放强度的两倍多。
尽管德国关闭了大部分燃煤发电厂,但到目前为止,德国电力系统的碳排放强度仍然会超过300gCO2/kWh。在法国的电力系统中,72%的电量依赖核能,众所周知,该国的碳排放强度低于100gCO2/kWh。
按照去年煤炭委员会的提议,直到2038年德国的煤电才能完全退出,这与“2摄氏度”的协定轨迹是不完全一致的。同时,德国并没有显示出意愿恢复其已经关闭的核电站。
这将导致一场气候“悲剧”,正如德国的反核活动人士也将与化石燃料促进者一样,被历史划定在同一战线之上。但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德国其余7座核电站将无法被“挽救”,但其他国家并没有效仿德国的做法——关闭现有高性能、安全的核电站。
目前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核电的安全性。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核电是目前最为安全的能源发电技术之一。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每太瓦时燃煤发电的过程中,约导致224人死亡,其中包括采矿、道路事故、空气和水污染,死亡人数是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核能发电的2000多倍。
除了安全性以外,民间反核人士的论据还有核电的经济性。如果单就这一点来说,理由成立的条件并不针对所有的核电机组。据美国核能研究所估算表明,2018年美国现有核电机组的平均电力成本仅为每兆瓦时33.50美元。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表了一份题为《清洁能源系统中的核电》的报告,其中提到,即使在现有成本中加上每十年一次的深度安全评估和必要的升级改造,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折合入电力成本也仅为每兆瓦时 40~55美元。很简单,对于大量的可调零碳电力来说,核电仍然是具有强大经济性的。
关于核电站退役
世界上现有的452座核电站都将面临退役的“潜在职责”。正如英国政府估计,在未来120年内,该国将花费2340亿英镑(约2970亿美元),用于拆除17座旧核电站及核反应堆的清理工作。
其中75%的站址都位于塞拉菲尔德(Sellafield),这是核能和核武器工业的重要聚集地点。如果排除塞拉菲尔德(Sellafield),剩余其他站点的退役清理费用为298亿英镑。
同样,德国提供了380亿欧元用于17座核反应堆的退役,折合每个反应堆22亿欧元,这一数字与英国的估算类似。然而,法国预估其退役费用却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仅为每吉瓦3亿欧元,法国电力公司(EDF)仅提供了230亿欧元用于其58个现有反应堆的退役,但业内认为这一数字并不可信。
最后,我们必须谈谈核废料。在一个很容易被情绪化的问题面前,我们要保持正确的态度。
全球核工业,包括医疗、工业试验、食品处理和其他用途所产生的核废料,每年约有3.4万立方米的高等级核废料产生,如果等量化估算,它可以被装进一个足球场面积的两层楼建筑物中。近50年来,高等级核废料均被安置在内华达州的特斯拉吉加弗多利核废料工厂中。
显然,将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留给子孙后代来管理,似乎并不明智。
切勿将现有核电站退役
与新建核电站混为一谈
很明显,要想保持“2摄氏度”、甚至是“1.5摄氏度”的能源发展轨迹,我们必须尽量维持现有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并尽量延长它们的寿命。
显然,从逻辑上说,维持现有核电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绝对优于以同样的技术再新建一座核电站。
在2014年时,核电曾信心满满的规划了一条“复兴”之路,但由于福岛核事故的余波未平,核电的发展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通过新建核电站来证明其安全可信赖程度。
位于南卡罗莱纳州的两座新建西屋AP1000机组,最初投资预算为115亿美元,计划于2017年投入运营,但直到投资达到90亿美元,仍未完成总工程量的一半,最终该项目被放弃建设。
位于格鲁吉亚的两台发电机组也计划在2017年开始运营,预计成本为147亿美元。但截止到发稿前,其预定的调试日期改为2022年,预计总投资将超过270亿美元。这两个项目的失败引发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破产,也几乎使其所有者——东芝(Toshiba)公司濒临倒闭。
同样,在欧洲的情况也并不乐观。EDF承诺在2010年前完成芬兰的1.6吉瓦OlkiluotoEPR发电项目,总投资成本为35亿美元,但从目前情况看来,已经花费了大约100亿美元,直到在2020年才能投入运行。位于EDF公司附近的Flamanville核电站最初计划成本投入为38亿美元,在2012年完工。但这些计划完全被反应堆容器故障所打乱,从而也导致了成本上升至126亿美元,运行时间推迟到今年年内。
就在上个月,法国核安全监管机构拒绝了EDF关于先投运、后修复故障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作为EDF的旗舰项目,将很难实现在2022年底前投运的目标,同时,其最终成本仍然是个未知数。
在英国,欣克利C项目曾被EDF的前首席执行官承诺,到2007年被作为英国的“圣诞礼物”投运,但现在看来像至少在2027年才能投入运行。当时,英国人曾被承诺,将从2012年开始的35年内,以每兆瓦时92.50英镑的价格享受该电站的电力,但是从目前看来,这个价格至少要抬升至106.40英镑(134美元)每兆瓦时。同时,英国财政部还为高达170亿英镑的建设投资提供了贷款担保。
虽然容量为3.2吉瓦的欣克利C项目总投资“仅为”203亿英镑(257亿美元),但在其35年保证价格期间生产的电力总成本将超过1000亿英镑(1260亿美元)。英国国家审计署估算,该项目的补贴成本将低于300亿英镑(380亿美元)。
或许将会有人质疑,如果有这300亿英镑的补贴,可以为英国的电力用户提供3.2吉瓦的效率改善和能效提升;或者可以建造足够的陆上或海上风力发电场,以及所需的互联线路,并向全英国提供3.2吉瓦的可调度电力;甚至是3.2吉瓦的天然气发电容量,配备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抑或是在北非建造3.2吉瓦的可调度太阳能发电,配有海底高压直流电缆送至英国。
生态主义者则更热衷于讨论法国“零碳”核电为用户提供的经济性电力。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到,EDF无法支撑起其面临的巨大资金需求。现在的问题是,法国政府将以何种方式来救助法国电力公司。这也是继2016年,法国政府介入法国核电技术旗舰公司Areva(现为Framatome公司)破产及资本重组的又一案例。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再生能源推高了电力价格,并以德国为论据来印证其观点。但德国的现状是具有独特性的,并且德国在能源结构的发展中也走了“弯路”,正如德国关闭了其现有的核电站,失去了所有具有经济性的电源,这也是该国为其成为可再生能源先驱所付出的过多代价。同时,德国还将能源公司的全部电力成本疏导给了零售电力消费者——通过新增社会税收来补充公用事业账单。
但反过来看,在过去六年里,随着德国可再生能源普及率持续提升,其零售电价已经开始回落。
亚洲的核电又是何种情况?几年前,韩国以低于Areva公司竞标价格近半的优势赢得了阿联酋5.5吉瓦Barakah项目的建设权,该合同价格为186亿美元。此后,韩国一直被认为是核能“复兴”的典范。但随后发现,该国的旗舰产品APR1400之所以如此具有价格优势,是源于其安全特性的权重配比过轻,且依赖于未经认证的零部件。
在近期新建的10座核电站中,有8座位于中国。即便是这样的建设速度,该国的供应链依旧显示出了与建设速度相当的管理及供应能力。同时,该国刚刚取消了为期三年的新建核电的许可禁令。最近,该国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欧洲加压反应堆(EPR)——泰神的投产任务,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美元。
在过去的五年中,全球平均新增核电装机仅为7.5吉瓦。目前正在建设的核电站仅有54座,接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
小型核反应堆更应受到关注
虽然,目前一代的大规模、集中核电技术新建核电站,已经被测试到在经济性上的欠缺,但小型核反应堆(SMRs)看起来仍然很有希望。在2015年,智库研究推出的“第三条路径”(Third Way)中显示,仅在美国就有50多个SMR项目正在筹备。或许,现在是时候把资源聚焦于最具潜力的前6个项目上,快速推进它们的建设许可。
尽管每种设计都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才能完成系列化生产。但只有投入,才能验证其是否能兑现我们对于未来能源系统的希望。
SMRs的建设制造,可以提供更具经济性的低成本电力 (45美元/兆瓦时);同时他们的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并且一个小型反应堆的装载能力很有可能优于目前单个大型核电站。
尽管小型反应堆具有相当优势,但将SMRs推向市场的进展依然缓慢。在西方世界,一项采用加压水设计,可提供60兆瓦电力或200兆瓦热输出的NuScale项目,在技术层面仍在接受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的设计认证审查,美国正在进展的一些实验室项目,也将初投产计划设定在2020年左右。
目前,加拿大拥有19座在运核电站,以及一条基于国内 “坎杜(Candu)”加压重水设计的核供应链。
2017年11月,该国陆地能源公司(Terrestrial Energy)的整体熔盐反应堆(设计用于提供400兆瓦的热输出或190兆瓦的电力输出),完成了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监管许可预审查的第一阶段工作。该公司也同样致力于在2020年末交付其SMR的第一次运行。
中国已开始对其125兆瓦 ACP 100设计进行最后的监管审批,首个单元的投产目标日期为2025年。阿根廷则争取在2020年完成其第一座卡雷姆25兆瓦反应堆的建设。
在目前SMR的“竞赛”中,领先的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最近生产了三台核动力破冰船,目前正在安装世界上第一座定制式浮动核电站——阿卡德米克·洛蒙诺索夫(Akademik Lomonosov),该电站可以被移动到任何需要70兆瓦电力和300兆瓦热输出的地方。
最后,我们仍需要探讨核技术问题,可以说,在未来的25年内,我们将持续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当然,在我们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的基础上,近期在相关领域也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法国卡达拉赫地区规模宏大的ITER跨国项目,有望在2026年推出第一批等离子体,同时在模块化技术等方面,十余家初创企业已经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
同时,我们还应该将更多的研发资金投入到低能量核反应技术。虽然研究参与者并没有发现“净能量”产生的证据,但他们确实观察到了一些当前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对于核电的辩论将是长期且持续的,因为就目前的能源技术而言,单纯依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不足以满足短期内实现“脱碳”经济所需的“零碳”能源的;那么,当务之急则应该是保持现有核电站的运转。当涉及到新建核电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一代的核电厂设计及技术还不能够体现足够的经济性;也正因如此,或许我们更应关注小型反应堆(SMRs)的技术研发,直到其可以效仿,甚至是替代目前的核电技术。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08期,编译者系本刊记者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版权所有,如需转载、使用或翻译成其他语言,需经本刊同意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和一号”,是国家电投落实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在引进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工程项目平台实践和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是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作为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在官方网站宣布最新一批获评“灯塔工厂”企业名单,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投资控股的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在全球上千家候选工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核电行业首个入选企业,同时也是中核集团首家获评“灯塔工厂”称号的企业。“灯塔工厂”是全球“工业4.0技术应用
2024年9月30日15时58分,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太平岭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负责人取得安全壳打压试验(CTT)试验票,标志着安全壳打压试验正式开始。安全壳打压试验是验证第三道核安全屏障的关键性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安全壳的强度和密封性,确保其能够实现隔离与屏蔽的专
9月27日,“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再传捷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投资控股漳州核电二期工程4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至此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这是中核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三新一高”,坚持“整体·协同”,
9月24日19时08分,海阳核电2号机组第四次换料大修完成,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利用此次大修窗口,山东核电联合上海核工院、国核院、上海能传和中核五公司,完成了国内AP1000机组60Hz可长期满载运行的首台主泵变频器国产化替代改造,进一步提升了AP1000机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增强了自主可控能力,对于我
近日,国家电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即坚持四个均衡:规模增长和投资能力均衡匹配,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均衡优化,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国家电投官微从即日起开设“均衡增长”专栏,围绕
关于有效保障我国三代核电经济性的建议
近日,国核设备使用自主研发的全场景可移动式焊接机器人自动焊配套工艺正式在三门核电4号机组环吊梁产品制造中投产应用,实现了该产品90%以上整体焊缝的自动化焊接,一次性焊接合格率达到100%,标志着公司自动焊技术首次在核电站核级产品中成功应用,同时也填补了环吊梁自动焊设备及工艺的空白。环吊梁
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中流砥柱。(来源:“能源新媒”文/王建华李言瑞作者供职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电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之一。自1954年全球首座核电机组并网以来,核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并且现在仍是全球第二大清洁电力来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及示范取得重大成果。”他说,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日益凸显。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性提升已成为核电企业适应市场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核电对“双碳”战略目标支撑作用的重要基础性前提。(来源:《中国电力》作者:郭娟娟,沈迪,童朴,闫琨,
10月12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开展2024年第三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活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并讲话。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全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核安全技术水
近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下简称核安全中心)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组织召开核电自主软件验证试验方案专家评审会,来自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中核集团、国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以及有关高校的20多位专家,对中国核动力院、中广核研究院分别牵头承担的8个验证试验方案进行
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遴选结果公告,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遴选结果公告根据《政府采购法》等规定,经组织专家评审,现将国家能源局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遴选结果公告如下。一、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考核监督管理技术支持承担
欧洲核工业领导人最近发表了宣言,强调核能在为欧盟提供安全和负担得起的能源方面的关键作用。这份文件发布之际,欧盟公民已经选出了下一届欧洲议会的720名成员,新的委员会及其主席也将很快选出。宣言强调,该联盟计划到2050年将核能发电能力从目前的100吉瓦左右提高到150吉瓦。这一承诺符合去年11月
日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核电工程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度),详情如下:[$NewPage$][$NewPage$]
5月21日,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在中国核电科技馆发布了国内首份核电行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并在发布现场同步启动了首个“生物多样性+核能”双科普展览揭幕仪式。倡议表示,中国核电形成了“共治、共生、共荣”生物多样性保护“3C”理念和“合力、呵护、和谐”的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拟开展2024年度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截止时间2024年5月25日(以邮戳和电子邮件日期为准),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根据核电行业管理工作需要,为服务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依据财政
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中流砥柱。(来源:“能源新媒”文/王建华李言瑞作者供职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电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之一。自1954年全球首座核电机组并网以来,核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并且现在仍是全球第二大清洁电力来
6月24日,由中核二三承建的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临时转运平台,在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模块化施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了由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整体拆除、运输,并成功整体就位安装于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为后续主设备引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临时转运平台整体拆装新工艺为核电行业首
5月11日,作为“2023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之一,新华社、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浙江德清联合发布“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以238.10亿的品牌价值在能源化工领域名列第13位,彰显秦山核电品牌价值在核电行业的领先地位。据了解,
4月17日,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召开2022年度委员全体会议(年会),总结2022年标准化工作,提出2023年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3年度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立项建议》等四项文件。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兵作为标委会主任
2025年1月19日在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剑荣作关于江苏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多次提及能源电力相关内容: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9000万千瓦
2月10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主持召开党组会,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等,结合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党组副书记李向
2025年2月10日,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主控室全面施工完成,主仪控系统及配套设施同期投入使用,运行人员可入驻办公,具备整体可用条件。为确保主控室可用顺利实现,田湾项目部工程管理三部成立7号机组主控可用专项组,深入落实集团公司“追求卓越年”专项工作要求,密切协作、默契配合,统筹推进主控室各
2023年美国核电厂使用了3,200万磅进口铀精矿(U3O8),而本国生产的U3O8仅为5万磅。进口铀精矿占2023年美国核燃料生产中U3O8使用量的99%。外国生产商主导了美国核燃料供应链的上游,但美国联邦政府最近实施了一些政策,力图发展美国国内的核燃料供应链。美国能源部(DOE)最近获得了国会拨款的27亿美元
2月8日,浙江省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广核苍南三澳核电厂二期工程列入省集中开工项目清单。据悉,三澳核电二期项目位于苍南县霞关镇,总投资438亿元,前3年计划完成投资145亿元,建设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
近日,2025年全国31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山东、浙江、辽宁、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核电,并发布2025年核电项目建设规划,涉及石岛湾核电、三门核电、徐大堡核电等17个核电项目。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如下:山东2024年,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开工,招远核电一期获得国家批复,核
推动清洁能源创新融合高效发展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发展清洁能源是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就推动能源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
2月9日下午,秦山核电在秦二厂217大修中首次采用厂房开顶吊装方式,将秦二厂2号机组发电机定子成功更换就位,这也是全国核电厂中第一次更换发电机定子,为后续该机组提升功率打下坚实基础。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电)表示,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进行,一些储水罐已被排空,将从2月13日起开始拆除部分排空的储水罐。报道称,这将是自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开始后约一年半,首次开展空罐拆除作业。福岛第一核电站共有1000多个此类储水罐,东电公司计划
2月7日下午,哈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志安率队拜访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与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核电领域合作、携手促进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哈电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清勇、刘轶参加会谈。哈电股份副总裁邱希亮、王贵、陈冬石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在其中开展《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核能发电》标准文件起草和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工作,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是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