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外媒报道称,加拿大科技公司Nano One正在推进该公司最新的锂镍锰钴(NMC)创新技术,旨在使高能锂离子电池更安全、更耐用。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 ID:weixin-gg-lbte 作者:魏文柱)
Nano One首席技术官坎贝尔表示,Nano的最新创新技术通过保护NMC正极免受重复充电的压力,从而提升NMC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我们能够在单个颗粒上形成保护涂层,这明显不同于在较大颗粒簇上开发其他涂层。避免重复充电的应力导致大的涂覆簇破裂,从而为高镍NMC电池提供额外保护。”
当前,主机厂和电池厂正在积极提升锂电池中的镍含量,降低钴含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然而高镍电池却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风险,而Nano One的技术旨在减轻这些风险。目前,Nano One已经申请了与该涂层技术相关的专利保护。
“这些新型材料和涂层有可能实现稳定、低成本,快速充电和能量密集的正极材料量产,是电动汽车和其他高能量密度应用的理想选择。” 坎贝尔博士说。
今年6月,Nano One和一家未透露名字的国际OEM签署了一份价值550000加元(约人民币286万元人民币)合同,合作内容为开发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和新型正极材料,提高用于电动汽车的富镍正极原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此前,Nano One宣布获得了500万美元的“扩展高级电池材料”项目资助,Pulead Technology和Saint-Gobain也参与了该项目。与此同时,Nano One透露“大众汽车集团研究中心将加入我们的财团作为项目成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高镍电池作为国内外主机厂高端车型的主流选择,2022年高镍电动车迎来集中上市的产品大年。(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作者:高工关注)中高端电动车高镍化趋势确定,高镍电池渗透提速。3月底,宝马首款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i3正式上市,配备电量为70KWh的高镍三元锂电池组,由宁
随着主机厂对高镍电池配套需求的提升,从镍钴矿企业到正极材料企业再到电池厂商,也在加快新型高镍产品的研发量产,并开启产能扩产模式。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高镍动力电池市场渗透提速。在应用端,海外电动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三元电池占据主流地位,中高端车型多采用高镍技术路线,带动包括宁德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与电池能量密度挂钩的背景下,曾经811电池也可谓是辉煌无限,是车企与动力电池厂也争相布局的“香饽饽”。但2020年以来,发生多起电动汽车自燃事故,811电池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车企甚至换下811电池,重新装上523/622或者磷酸铁锂电池。
2020年,在成本、安全、续航的多方博弈下,磷酸铁锂、高镍技术路线都在相应市场和领域受到关注,且频频成为业界竞相讨论的焦点。貌似中镍三元有点不受待见了,实则非然。中镍三元材料正在以另一种“形貌”出现,并大有反攻之势。那就是单晶中镍三元体系。从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来看,2020年宁德时代、欣旺
最近,韩国电池三大电动车动力电池巨头(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和SKInnovation)利好不断。种种迹象表明,韩国电池产业或将迎来高光时刻,该国三大电动车电池巨头(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和SKInnovation)最近利好不断。(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联盟;ID:zgcbcu;作者:子蕊)业绩稳步上升在2020年
经过十年的培育,中国已经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在锂电材料领域诞生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进入下一个产业发展十年,中国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积极出海,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为国际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与此同时,动力电池性能提升和降成本需要,也对锂电材料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过去10年,动力电池性能提升了3倍,主流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或超过250Wh/kg,其配套车型续航里程也已经迈入500km门槛。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于车辆续航、耗电的需求仍然在增加。诚然,这种需求也在倒逼电池生产企业努力继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三元材料从最初的NCM111,到目前主
在动力电池高镍电池的导入上,无论是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还是国际车企,都在紧锣密鼓的给出应用时间表。(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ID:weixin-gg-lbte作者:赵冲)在国内自主品牌上,已有包括吉利、广汽、蔚来等多家车企的数十款车型宣布将应用高镍体系电池。而在高镍配套上,上述车企的
2018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锂电产业链深度纵向整合和广度横向整合正处于进行时,行业整合正在加速,市场对产业链内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炒作热情较高,相关股价表现偏强(当升科技、新宙邦等),对与动力电池有关联的镍金属而言,也带动了镍价上涨。2018年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
在政策红利和补贴优势的助力下,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宁德时代在2017年坐上了动力电池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超越日本、韩国。动力电池行业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技术仍然在不断地更新迭代,行业远没有达到成熟稳定的阶段。在动力电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2日,锂电正极材料厂商中伟股份宣布启动港股IPO准备工作,为深入推进公司“发展全球化”战略部署,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助力全球产业布局持续升维,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
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求》等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5年3月14日。标准编号:SJ/T12001-2025标准名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
“节后国内碳酸锂期货价格连续2天小幅收跌,现货价格也略有松动。”这一方面是受到有关宁德时代3个江西工厂计划复产传闻的影响(目前核实有2家会复产),另一方面则是受到1月份智利碳酸锂出口增长的影响(对中国出口环比增长43%至1.9万吨),市场预期碳酸锂供应量可能将有所放大,对短线形成一定压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6日,德方纳米在与投资者活动中披露,公司与AmsterdamFertilizer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增资ICLBM,S.L.,在西班牙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据了解,工厂的初始投资为2.85亿欧元,德方纳米将持有20%的股份,而ICL将控股剩余的80%。西班牙《国家报》称
近日,武汉钠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武汉钠新材料”)在甘肃设立二大生产基地,2025年2月,万吨聚阴离子产线落成并逐步投入生产。据悉,2024年10月,武汉钠新材料全资子公司高能钠新(甘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关键正极材料项目,主要产品为钠电池正极材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2月2日,锂源科技旗下印尼锂源二期项目在印尼三宝垄肯达尔经济特区盛大开工,印尼锂源负责人冯总、主要部门领导以及中建安装项目主要成员出席开工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在正式开工前,印尼锂源安全和综合管理部门向相关团队详细宣贯了安全管理制度和现场管理制度,强调安全在项目推进中的重
行业对磷酸锰铁锂的研发投入持续火热。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近期不少企业都申请了磷酸锰铁锂相关专利。其中,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镁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的专利。该制备方法的制备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便捷,且制得的镁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龙蟠科技公告显示,1月17日与宁德时代再次签订正极材料年度采购协议,本次2025年度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将向龙蟠科技供应所需锂云母等碳酸锂原材料,采购上限为13.2亿元。根据采购协议,龙蟠科技将向宁德时代及相关单位销售龙蟠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正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