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超7万中国储能出海企业“全球突围战”:既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斩获数十GWh订单的辉煌,也有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与信任危机。
2025年1月,比亚迪斩获沙特12.5GWh订单、宁德时代斩获19GWh阿联酋的RTC储能项目的消息震动业界。
截至2025年初,中国储能相关企业总数超过26万家,其中约30%-40%(即7万-9万家)尝试出海,形成了一幅复杂的产业图景。
这其中:既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斩获数十GWh订单的辉煌,也有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与信任危机。
这场“出海大潮”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储能产业的活力与阵痛。
2024年,欧洲出台《电池法案》,要求2030年所有储能项目碳足迹需低于58kgCO2/kWh,这对依赖国内供应链的企业构成新挑战。
“我们在匈牙利建厂时,发现本地工人效率只有国内的70%,但绿电比例高,反而能降低碳关税成本。”阳光电源欧洲负责人表示。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商业模式迭代。早期出海企业多采用EPC总包,如今正向“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升级。2024年末,比亚迪与巴西能源公司合作建设南美首条储能产线,将自动化率大幅提升。
“他们不仅要产品,更想复制中国制造体系。”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截至2025年2月,中国储能企业已拿下全球75%的储能订单,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订单规模超150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0%。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特斯拉的Megapack正在用AI调度系统反攻,韩国厂商靠高镍电池抢占高端市场。我们的优势是速度和成本,但下一程要比拼技术生态。”
中国储能出海“军团”
2025年开年,中国储能企业以“技术+资本+生态”组合拳,在中东、欧美、新兴市场多点开花,勾勒出全球能源版图中的“中国力量”。
老牌军团: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全球化突围
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老牌出海军团,已经是储能领域一股不容忽视的引领力量。
作为中国储能出海第一梯队,阳光电源凭借“本地铁三角团队”(销售、技术、售后)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2024年,阳光电源相继斩获中东7.8GWh,欧洲4GWh以及澳大利亚区域最大订单,成为中国储能系统出货全球榜首。
全球市占率35%的宁德时代,通过“电芯+系统”双轮驱动构建护城河。其美国电芯市占率达40%-50%,单价较二线厂商高30%。为特斯拉Megapack独家供应电芯,锁定美国最大光储项目Gemini(1.416GWh)。
比亚迪以“CTS电芯直连系统”技术颠覆行业规则,2025年初斩获沙特12.5GWh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改写行业纪录。MC Cube-T新一代魔方系统的单电芯能量和单魔方能量均实现最大提升11%;单系统能量最大提升35.8%;典型布局单元等效占地最大降低24.7%。
光伏军团:天合、阿特斯、晶科的“光储一体化”远征
光伏企业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首先源于其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天然优势。光伏与储能在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及供应链上高度协同。
天合光能作为中国储能出海的领军企业,凭借光伏产业协同优势与全球化布局,正以“光储融合+全栈自研+本地化服务”模式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4年底,其储能业务出货量突破10GWh,海外营收占比超50%,稳居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一梯队。
阿特斯储能(e-STORAGE)作为中国储能出海的标杆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技术优势,2024年实现储能业务出货量6.5GWh,同比暴增505.28%,2025年预计进一步攀升至11-13GWh。
晶科能源也是出海老将之一,其在东南亚布局“储能+微电网”项目,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推出储能融资租赁模式,IRR大幅提升。针对菲律宾、印尼等缺电国家,提供离网储能解决方案。
电池军团: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海辰储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的“电芯突围”
中国企业占据全球超90%的储能电池出货量,技术代差与成本优势构筑了竞争壁垒。在宁德时代的带领下,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中创新航、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中国军团稳步走向海外。
亿纬锂能作为中国锂电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将储能业务打造为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其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5.73GWh(前三季度数据),同比增长115.57%,超越比亚迪跃居全球第二。
作为中国储能行业“逆周期”崛起的标杆,海辰储能自2019年成立以来,仅用五年时间便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2024年市占率持续攀升,成为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之后的“全球第三”,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爆发力与战略定力。
中创新航凭借旗下规模化电力、工商业、户用储能及船用储能等多项储能应用场景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进入全球及国内多家机构的一级储能厂商榜单Tier1名单。作为全球最早实现314Ah储能电芯量产的企业,2024年中创新航314Ah储能电芯单月出货量已突破3GWh。
远景动力(AESC)是全球最早发布、最早交付300Ah+储能电芯的企业,引领行业迈入大电芯时代。截至2024年12月底,远景动力累计交付超30GWh的300+Ah储能大电芯,交付量与安全表现领先行业。2024年,远景动力推出全新一代700+Ah储能电芯,预计将于2026年量产。
瑞浦兰钧凭借在大电芯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出了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成为储能市场的“佼佼者”。基于280Ah电芯“71173”规格,瑞浦兰钧研发了314Ah,并进一步推出了345Ah、392Ah电芯以及587Ah、625Ah大电芯,将产品质量、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
鹏辉能源的定位是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鹏辉能源是中国第一家推出锂铁电池的企业,是较早进入储能电池领域的企业。创新是鹏辉的基因,内部是工程师文化,利用第一性原理,追求简单高效。凭借24年电池技术创新,鹏辉能源持续攻克电芯性能瓶颈。
多元势力:科陆电子、南都电源、华自科技的差异化路径
科陆电子在巴西中标百兆瓦级储能项目,以“建设-运营-转让”(BOT)模式规避当地电网接入难题。国内200+储能项目经验平移至海外,联合中资银行提供项目贷,利率较当地低3个百分点。
南都电源在德国建立退役电池回收中心,通过“以旧换新”模式绑定客户,2024年海外回收业务毛利率达45%。创新点:梯次利用:将动力电池重组为储能系统,成本下降40%;碳足迹管理:为欧洲客户提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报告。
华自科技聚焦东南亚岛国微电网项目,2024年交付50+个离网储能系统,单项目规模0.5-5MWh。实现7*24小时远程运维支持,故障修复时间<4小时;并搭配柴油发电机与光伏,提供“油改电”过渡方案。
细分领域巨头及中小企业:亿兰科、思格新能源、派能科技、特隆美、华宝新能、乐亿通等抓住“缝隙市场”。
亿兰科与泰国Engiga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本地化服务网络覆盖东南亚市场。在南非布局备件仓储,强化售后服务响应能力。针对非洲矿区电力不稳定痛点,推出“中压无缝保电系统”,实现10ms级电网切换,解决矿区停电风险。2024年南非项目累计交付超500MWh,工商业储能订单增长显著。
思格新能源主攻欧洲及东南亚户储市场,推出全球首款可堆叠式光储充一体机,以“全球首款AI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为核心产品,仅用不到三年时间便跻身全球储能市场第一梯队,成为冲击港股IPO市场备受瞩目的“行业新秀”。
派能科技在北美、欧洲设立实体公司,构建本地销售团队,推出Force-H3X家储、Powercube-M7工商业储能等新品。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球工单可视化流转,客户服务响应效率提升40%。UL2580认证电池覆盖24V-80V全电压场景,防冻电池(-40℃)在澳大利亚冷链物流市场获小松等头部客户采用。
特隆美针对非洲矿区开发“SPS中压无缝保电系统”,保障矿企连续供电。在东南亚通过华侨网络切入封闭市场。计划在墨西哥建厂辐射南美,规避关税并贴近需求。取得多项国际安全认证,欧洲户储产品本土化率达60%,满足欧盟新规。
华宝新能推出“全场景家庭绿电”解决方案,包括DIY小型系统与美学曲面光伏瓦,适配欧美历史建筑政策。与Costco、Walmart等超万家零售渠道合作,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46%,欧洲市场贡献超65%。
乐亿通与瑞云服务云共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备件全球调拨与工单实时追踪,客户满意度提升30%。2024年投资自动化生产线,产能提升50%,支持韩国、澳大利亚等地订单交付。
全球储能市场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技术+服务+生态”的综合较量,中国企业需持续强化本地化运营与合规能力以巩固优势。
7万中国储能企业出海逻辑
时间倒回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正经历着惨烈的价格战。国内储能系统报价从年初的1.8元/Wh暴跌至年末的0.9元/Wh,毛利率仅剩4%-8%,“带血的合同”成为行业常态。
彼时刚加入某储能企业海外事业部的王磊(化名),亲历了国内市场的“内卷”:“同一个项目,30家企业竞标,报价能差出30%。有些公司甚至亏本接单,只为维持生产线运转。”
出海成为众多企业寻求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2023年初,比亚迪在交付了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全球最大光储项目——Grenergy公司的1.1GWh订单。
“当地开发商点名要‘刀片电池+CTS技术’的魔方系统,因为度电成本能降30%。”一位亲历者回忆道。这种直接集成电芯到系统的创新,让中国产品在极端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稳定性。
出海并非坦途。2024年,中国厂商北美市场时遭遇“认证风暴”。“加州的消防标准要求气溶胶加水方案,和国内的全氟己酮体系完全不同。我们不得不重建实验室,三个月烧掉2000万研发经费。”
更棘手的是文化壁垒,美国金融机构对供应链审核严苛,“宁德时代的电芯能让融资利率降2%,但二线厂商连投标资格都没有”。
阳光电源的破局之道提供了范本。这家早在2007年就布局海外的企业,通过“铁三角”模式(销售、技术、售后本地化)拿下北美绝对性市场份额。其德国团队甚至能根据欧洲电网频率特性,定制化调整PCS(变流器)参数。
从巨头的路径来看,能够成功出海的企业一方面是布局较早,另一方面已经在一些领域形成无可替代的优势。
一是技术适配:从“中国标准”到“全球定制”。阳光电源为加州项目重构消防系统,兼容气溶胶+水方案;比亚迪魔方MCCube通过沙特50℃高温认证。
二是成本碾压:供应链效率构筑护城河。中国储能系统价格较欧美低2/3;宁德时代美国工厂人力成本占比仅12%,较本土企业低18个百分点。
三是政策套利:补贴驱动与地缘捆绑。利用美国IRA法案补贴,项目收益率提升10%;绑定中东“石油转型”战略,换取长期订单。
四是生态进化:从“产品出口”到“能力输出”。比如远景能源向欧洲客户输出储能产线设计与自动化方案;天合光能在德国设立储能研究院,本地化研发人员占比超60%。
而对于更多中小企业来说,巨头的打法不可复制。亿兰科、特隆美、乐亿通等中小企业也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出海“三板斧”。
首先,认证先行,CE、UL等认证是进入欧美市场的关键门槛。其次,加强 本地化深耕,比如设立分支机构、本地团队及仓储,缩短服务半径。 场景定制也是中小企业快速出海的“捷径”,比如针对矿区、户用、冷链等细分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
在超7万出海军团里,每一个企业都在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出海挑战:红海竞争与壁垒升级
当宁德时代以技术标准定义沙特红海项目,当阳光电源用液冷系统征服欧洲电网,中国储能正从“低价倾销”迈向“价值输出”。
然而,如何让7万中小企业避免重蹈“一哄而散”的覆辙,如何在全球规则制定中掌握话语权,仍是这场能源革命的终极命题。
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出海不是逃难,而是有序竞争的新起点。”
在出海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面临日益激烈的红海竞争,还需应对贸易壁垒升级、技术标准差异等多重挑战。如何在这场全球储能竞赛中突围,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储能作为平衡电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需求持续增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欧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对储能的需求尤为迫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管理方面处于全球前列。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整合使中国储能产品具备显著的成本竞争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储能电芯和系统产能充足,能够满足大规模出口需求。
特斯拉、LG新能源、三星SDI等国际巨头在品牌、技术和渠道方面占据优势,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企业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欧美、日韩等地的本土储能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凭借政策支持和本地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例如,美国的Fluence、德国的Sonnen等企业在各自区域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
随着参与者增多,储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频发,利润率受到挤压。技术迭代加速,企业需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部分国家对进口储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中国企业成本压力。一些国家要求储能产品在本土生产或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地零部件,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部分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能源政策频繁调整,增加了市场风险。
各国对储能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认证和环保要求各不相同,中国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适配和认证。
例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认证等,都是进入当地市场的必要门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难以与国际巨头抗衡。文化差异和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市场拓展效果。
尽管面临红海竞争与壁垒升级的双重挑战,中国储能企业依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通过技术创新、本土化战略和多元化布局,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中国储能出海既是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征程,也是一次技术与实力的全面考验。这场远征背后,既有供应链效率的碾压式优势,也有对地缘政治的精准拿捏,更暗含技术路线的话语权争夺。
唯有持续创新者,方能在这场“全球能源重构”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在136号文与394号文政策叠加影响下面临结构性变革。年初的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量入市,敦促储能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4月发布的394号文又明确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则意味着新能源和储能都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调整,未来收益到底增还是减,将取决于储能产品的运营
近日,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加快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及负荷聚合商等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经营主体是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其中,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分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据公开平台显示,铁铬液流储能企业中海储能完成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君恒投资、北京昌平中小企业成长投资基金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大。历史投资人为清流资本和红杉中国、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据了解,中海储能成立于2020年,瞄准规模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据宁夏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宁夏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4133.20万千瓦,占比57.84%。宁夏电网独立储能并网容量471.89万千瓦/944.12万千瓦时。注册独立储能电站32家。据介绍,独立储能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配建储能通过技术改造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准
截至2025年4月30日,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50816家,其中发电企业1927家,售电公司232家,分布式聚合商34家,独立储能企业46家,虚拟电厂21家,电力用户148556家(一类用户41家,二类用户148515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安徽世嘉合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建设项目研发楼顺利封顶,该项目占地128亩,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经济开发区。据了解,世嘉合利年产5GWh锂电池储能系统生产线项目位于安徽淮南,计划总投资13.6亿元,规划用地约128亩。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GWh锂电池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消息,卧龙新能披露重组报告书,公司拟向间接控股股东卧龙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卧龙舜禹转让卧龙矿业(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矿业”)90%股权,交易价格2.21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上海矿业股权。本次交易前,卧龙新能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矿产贸易业务和
为促进天津市新型储能健康发展,推动形成新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格局,按照《天津市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津发改能源[2023]209号)文件要求,现将已在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登记的独立共享储能企业信息公布如下,供天津市新能源企业参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安徽合肥发布征集合肥高新区创新应用场景机会和场景能力的通知,提到,围绕高新区“5+2”产业体系,鼓励下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产业头部企业释放场景机会。原文如下:关于征集合肥高新区创新应用场景机会和场景能力的通知区内各单位:为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公示拟参与山西电力市场储能企业(2025年第二批)名单,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朔州市平鲁区中电储能有限公司1家储能企业的省内交易入市申请,并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核验,现将企业名单及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05月21日至2025年05月27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广西平果市举行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果市300MW/600MWh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建设的300MW/600MWh储能电站,不仅是平果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更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保障电力安全稳定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平果市电网调峰能力,促进可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消息,总投资6.2亿元的宁夏首个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目前已在苏银产业园启动115MW光伏建设,并配套30MW/60MWh储能电站,计划年底并网。该项目将提升园区绿电比例至40%左右,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据测算,该项目115MW光伏年发电量约2.2亿kWh,绿电到户电
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电力系统几近崩溃,近500万人陷入无电可用的困境。这场灾难暴露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在中国西北的风光资源富集区,另一类矛盾同样尖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的风光发电利用率在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云南能投曲靖发电有限公司小塘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实现并网投产,装机规模达100MW/200MWh。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配备20套5MW/10MWh储能单元,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扩建的100MVA主变35kV侧母线,经升压后借助原火电送出通道将电能输送至电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三峡能源吉木萨尔20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新型储能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储能时长5小时,是新疆储能时间最长的液流新型储能电站,单次最大能储存100万度电,大约能满足390户三口之家的一年用电需求。2024年3月,该项目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
5月27日,中国能建首席专家,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工程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万明忠与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厅长级)张彤举行座谈,并见证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万明忠介绍了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优势与实践成果,重点介绍了已成功建成的“能储一号”湖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苏尼特左旗100MW/400MWh压缩空气储能1号示范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铁一院以报价80159.637万元,折合单价2.004元/Wh预中标。中标候选人报价范围为2.004-2.129元/Wh。根据招标公告显示,招标人为苏尼特左旗元储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于苏尼特左旗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LG新能源旗下美国储能子公司LGEnergySolutionVertech与OCIEnergyLLC、CPSEnergy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美国德州AlamoCity储能系统项目。AlamoCity储能项目规模120MW/480MWh,项目位于德克萨斯州Bexar县,投运后可提升德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电网应对用电高峰的能力,增强电
截至5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在运储能电站达10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7兆瓦时,标志着该公司在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青海公司储能项目呈现“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储能电站集群。其中,海西公司充分发挥区域光伏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光储协同”的智慧能源系统;海南公司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云南省楚雄市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全容量一次并网成功,该项目是西南地区首个采用“共享模式”的大型储能电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该储能电站位于云南楚雄市吕合镇,由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承建,装机规模200MW/400MWh。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安装8
传统储能电站安全防护技术多基于气体、温感和烟感等传感器进行被动监测和事后消防处置,难以应对电池仓内部锂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电弧放电和绝缘材料高温老化等突发性隐患。采日能源凭借在储能领域的技术沉淀,创新推出“微粒子主动安全预警技术”,以“防患于未然”的科技理念,为储能电站构筑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消息,总投资6.2亿元的宁夏首个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目前已在苏银产业园启动115MW光伏建设,并配套30MW/60MWh储能电站,计划年底并网。该项目将提升园区绿电比例至40%左右,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据测算,该项目115MW光伏年发电量约2.2亿kWh,绿电到户电
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电力系统几近崩溃,近500万人陷入无电可用的困境。这场灾难暴露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在中国西北的风光资源富集区,另一类矛盾同样尖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的风光发电利用率在9
如今,随着分时电价调整、电力市场化推进,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市场所面临的营收能力考验全面升级。而这类政策调整的背后,进一步揭示了工商业“源网荷储”的真正内涵和迫切需求。华为再一次站在行业前列,在江苏地区给出了样板方案,让工商业源网荷储真正实现场景落地。收益迎挑战,“源网荷储”成
5月26日,“中国成都#x2014;德国智能制造产业供需合作会议”在德国法兰克福隆重举行。作为2025成都工业企业出海拓市场、促交流、抢订单的重要活动之一,会议以“数字赋能#xB7;智链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成都与德国在技术、产业、资本等多维度的对接平台,促进双方企业精准匹配需求,共同推动智能制造
文/武魏楠2025年5月26日,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6月份集中竞价交易结果:此次交易总成交量为48.83亿千瓦时,成交价格为312.8元/兆瓦时。以江苏0.391元/兆瓦时的燃煤基准电价计算,312.8元/兆瓦时的价格已经触及1439号文中规定的中长期价格浮动下限(下浮20%)。该成交价格与2025年5月相比,环比降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政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第九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共53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42个、增量配电网类2个、农村地区类3个、其他类6个。规模总计335.29MW,光伏219.09MW,风电116.2MW。通知要求,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消息,江苏常州市将继续拓展园区及工业企业等一批微电网示范场景建设,年内再建成示范项目20个。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微电网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供能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4200万千瓦时,共建设1.61兆瓦分布式光伏、6035千瓦/10660千瓦时储能,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在136号文与394号文政策叠加影响下面临结构性变革。年初的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量入市,敦促储能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4月发布的394号文又明确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则意味着新能源和储能都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调整,未来收益到底增还是减,将取决于储能产品的运营
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创新模式,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两部门近期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对《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
2025年2月,阿根廷能源秘书处正式启动总投资额达5亿美元的AlmaGBA储能项目招标,旨在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都市区(AMBA)引入500MW电池储能系统(BESS)。为规范项目流程、提高执行效率,阿根廷批发电力市场管理公司(CAMMESA)近期发布了《储能发电合同模板》,通过精细化的商业框架与制度创新,为南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当地时间24日上午10时,法国东南部滨海阿尔卑斯省西部发生大规模停电,戛纳等多个城市电力供应中断,导致正举行的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会场也受到影响,委会启动独立供电系统后,闭幕式等各项活动和影片放映才正常进行。此次停电疑似是人为破坏,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一座变电站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