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在过渡期,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国家发改委根据市场发展适时对基准价和浮动幅度范围进行调整。这是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来源:国家发改委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张粒子)
一、“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
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厂网分开后至开展大规模电力直接交易之前的十余年间,有效地促进了发电企业降低成本、发电价格管制规范化,以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基础的核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以及跨区送电价格体系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疏导了煤电价格矛盾。在没有电力现货市场机制的情况下,起到了保障绝大部分发电容量成本回收的作用。在实行有序放开发用电和电力中长期市场建设后,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还被视为市场参考价格。
但是,作为政府定价及其价格调整机制,“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存在不能及时、有效反映市场供需的弊端。目前,大约50%的燃煤发电上网电量电价都已经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形成,原有核定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的基础参数都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放开发用电计划改革的深化,在尚未建立电力现货市场的情况下,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或代理其购电的售电公司,以下同)进入市场化后采用与大工业电力用户同样的电价形成机制,会引起新的交叉补贴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迫切需要对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和煤电联动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为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设计开辟新的路径。
二、建立“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有助于促进电力乃至能源市场体系建设
实行“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有别于原有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实质在于,上下浮动幅度是由市场机制形成的,不是政府调价行为,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不仅能有效反映电力生产成本,还能有效反映电力需求弹性,而且时效性强,有助于促进电力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市场机制的协同和完善。
用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取代了以煤电联动为基础的电价调整机制,不再执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更有利于促进电力上下游产业及其市场的协同发展,促进我国现代能源市场体系的构建、发展和完善。同时,考虑到平稳过渡以及其他电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稳定,基准价在过渡期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水平确定,原先各类电源参考当地燃煤标杆电价确定上网电价的,改为参考基准价。
三、现有电力市场体系下“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可促进发用电计划放开、加快电力市场建设
目前,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尚未建立,大工业用户的用电价格,普遍是通过中长期市场化交易形成。在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前,仍然是电力市场化的过渡阶段,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价格不能反映不同用户(特别是大工业用户和一般工商业用户)用电特性所致的用电成本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工业用户和一般工商业用户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市场中采用同样的价格机制,就会是同样的价格水平,那么,一方面会造成新的电价交叉补贴问题,另一方面,在全国电量供需相对宽松、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低于正常水平的形势下,就会造成已经进入市场的大工业用户的用电价格上升,或者煤电企业无法回收容量成本、严重亏损。对于一般工商业实行“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可以使一般工商业用户与发电企业之间的电力中长期交易价格在相对合理范围(即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超过15%),防止价格大幅度波动,落实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有利于与交易体系较完善的电力市场价格机制有机衔接,促进电力市场平稳、可持续发展。
四、“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包含多种具体的合同价格形式或合同定价公式
“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是一种灵活的、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机制,可以演化为很多具体的合同价格形式。对于场内中长期交易,这个机制相当于限定了市场交易价格的上限和下限。对于双边合同交易,浮动价格可以通过合同约定为固定值,也可以是与场内中长期交易价格挂钩的浮动公式,或者是与上下游产品市场价格(指数)挂钩等定价公式。实际上,在签订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时,利用灵活的“基准价+上下浮动”合同价格机制,发电企业可以降低因上游煤炭市场价格上涨造成履约合同而亏损的风险,电力用户可以在自身产品市场形势不佳时提升一定的竞争力,等等。
五、“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的执行范围和形式应因地制宜
“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主要是针对上网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通过场外双边交易或场内集中竞价(含挂牌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形成的电力中长期合同;具体执行范围和形式,应因地制宜。以下两种情况对应的燃煤发电电量,仍执行基准价:一是暂不具备市场交易条件或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用电对应的燃煤发电电量;二是居民、农业用户用电对应的燃煤发电电量。各地、各市场主体还可根据本地、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合同价格形式或合同定价公式。
六、配套改革政策明确
“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取代“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是针对市场化燃煤发电上网电量的价格机制改革,但我国发电环保电价政策、各类型电源的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跨省跨区送电价格形成机制、销售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交叉补贴调整机制等,都是在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机制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障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机制改革具有可实施性,具体包括:
对环保电价,《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执行“基准价+上下浮动”价格机制的燃煤发电上网电量,基准价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仍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的电量,在执行基准价的基础上,继续执行现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燃煤发电上网电量和电价完全放开由市场形成的,基准价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
对各类型电源的发电上网电价和跨省跨区送电价格形成机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出当地基准价的部分,按程序申请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其余部分,由省级电网结算。核电、燃气发电和跨省跨区送电价格形成机制,参考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的,改为参考基准价。
对电力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燃煤机组参与的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等辅助服务,要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价格,以补偿燃煤机组合理成本。对于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严重偏低的省份,可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
对销售电价形成机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销售电价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上网电价(即通过市场机制购电)的工商业用户的用电价格,由市场化方式形成的上网电价(即购买电能量的价格)、输配电价(含交叉补贴和线损)、政府性基金,不再执行目录电价。二是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的用户用电价格,继续执行各地目录电价,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基本稳定。
对交叉补贴调整机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基本稳定,在实行“基准价+上下浮动”价格机制后,引起的电网企业新增损益,计入交叉补贴费用,在核定电网输配电价时统筹考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文件明确,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文件提出,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136号文件就市场体系、结算机制、政策协同三方面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136号文件以“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为总体思路,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截至20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华电国际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第一季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13.8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1%;完成上网电量480.1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0%。2025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公司所在区域电量供需宽松,新能源装机容
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近年来,我国引导新能源项目有序进入电力市场,以市场化手段扩大其消纳空间,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从保量保价的兜底保障,到不保量不保价的全市场化交易,我国新能源行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为我国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体系提供政策与路径参考,助力能源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监管范围是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各分部,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河北、内蒙古(蒙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What|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直连”在我国并非新概念,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提出的“新能源直供电”,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提出的“绿电直供”,再到《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上海电力公告,2025年1-3月,公司完成合并口径发电量193.7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59%,其中煤电完成127.2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0.51%,气电完成20.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71%,风电完成29.63亿千瓦时,同比上升0.16%,光伏发电完成15.9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1.75%;上网电量185.48亿千瓦
2015年电改9号文出台开启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历经十年,处于改革潮头的南方区域从独具特色的省级市场发展为创新融合的区域市场,走过了一条破冰、融合、发展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正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重温十年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来源:电联新媒作者: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0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本规则适用于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所有成员必须遵守本规则。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主体具体指新疆省调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0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新监能市场〔2022〕93号)第一章第四条修改为:规则所称电力中长期交易主要是指符合注册基本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甘肃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甘肃电投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常乐公司”)66.00%股权,主营业务新增火力发电业务,已发电控股装机容量达到753.97万千瓦,同比增加113%。同时,不断强化对电力中
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干字当头、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2024年,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市场化电量4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服务经营主体数量超过4万家。绿电交易电量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3月26日,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召开的公司“三会”上,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锋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时,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其蓬勃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据华北电力大学官微4月18日消息,近日,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拜会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快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新校区建设、推进燕赵电力实验室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深入交流。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认为,华北电力大学新校区建设意义重大
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干字当头、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华电科工公告,因职务变动原因,郭树旺先生辞去了公司董事职务。同意补选周云山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周云山,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男,1975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厂热能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曾任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
“十五五”推进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研究来源:中能源传媒研究院作者:赵云灏1王大为2龚钢军3陆俊3(1.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2.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
3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启钊,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见。温枢刚对汪庆华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华北电力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华能的关心和支持表
3月2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在总部与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友好交流。中国大唐董事、党组副书记余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谈。
3月24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在集团总部与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举行会谈。中国华电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敬凯,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曹海东;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谈。江毅对汪庆华、毕天姝一行到访表示欢迎。江毅表示,中国华电
2015年3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一场电力领域的深刻变革就此拉开帷幕。十年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探索到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起了崭新的电力市场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场化交易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