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综合表中情况可以看出,稀缺定价机制虽然在高度市场化、对电力资源响应性需求极高的单一能量市场中适用,但它可能带来用户成本的显著增加,这与我国推行的居民用电普惠政策背道而驰。而容量市场机制在国外主要是为了响应容量需求而设立,适用于电能量市场化已经相对完善的地区,并且对于系统预测、市场管控等要求较高,而我国现阶段主要目标更侧重于回收火电投资成本,这与国外机制的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部分技术条件在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中尚未成熟,因此容量市场可以作为我国未来容量补偿机制的发展方向。
战略备用机制的核心在于利用老旧火电机组在负荷高峰时段发电以满足电力需求,但这与我国当前积极推动的“双碳”政策目标不相符。然而,容量市场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火电的退市步伐,确保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平衡。鉴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容量市场的起步阶段,适用于这一过渡期的机制应为容量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是通过财务反算,以保证煤电基本收益为原则,形成类似标杆容量补偿电价的机制。容量电价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一种方式,价格通过政府核定,避免了电能量价格的大幅波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降低了政策的实施难度;同时容量电价适用于电力市场的初期阶段,这正与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相适应。因此,容量电价制度是与我国国情及市场设计兼容性最强、实施效率更高、风险和成本最低的一种机制,是实现统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确保稳价保供目标的最合适方式,最有利于我国能源行业的长期稳定运行。
当前容量电价机制面临的问题
容量补偿机制自执行以来已近半年,笔者在对国内主要地区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容量电价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未能覆盖煤电全部成本。《通知》旨在建立两部制电价分别回收煤电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但容量补偿部分未覆盖全部容量,而是按全国统一标准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最高为50%。未覆盖全部成本容易导致以下问题:利好低成本机组;仅考虑容量,忽略其他因素如机组类型、服役年限等影响;忽略容量补偿对煤电上网电价的影响。
以国内某火电集团现阶段财务测算为例,若按现行全国统一补偿基准每年每千瓦330元执行,该标准仅能覆盖该公司煤电机组固定成本的70%(含财务费用)/80%(不含财务费用),而若按《通知》中约定的2024-2025年按30%即每年每千瓦100元测算(部分地区按50%比例计),则相应覆盖比例则为21%/24%,实际执行标准偏低。2026年以后,若实际执行比例不低于50%,则相应覆盖比例为35%/40%,煤电企业固定成本回收仍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同省“一刀切”,省间差异大。当前容量电价补偿省内采取统一标准,忽视机组个体差异,难以体现公平性。而不同省份间,补偿价格水平相差可高达20%;各省的电源结构以及火电与新能源比例关系差异较大,统一成本、固定比例的补偿方式难以体现固定成本回收的合理性及多省电源结构的差异。
三是跨省跨区送电容量补偿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通知》未明确跨省跨区送电容量补偿方式和标准,仅提出送受双方需在中长期合同中约定相关内容,导致跨省跨区煤电容量电费的补偿及分摊机制还不够明确。
以我国某以火电为主的外送省份为例,华北、华东等地区对该省均有较高的购电需求,2023年全年该省火电外送交易规模高达493亿千瓦时,在我国省间电力传输比例和规模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现行省间中长期交易中仍尚未明确容量补偿费用、价格等计算方式或标准,给两部制条件下省间电力交易的双方带来较大困扰,建立相关机制已迫在眉睫,从而减少省间电力交易相关纠纷风险。
四是缺乏相关配套机制。相较于新型储能已拥有配套容量市场机制并开展局部试点,煤电容量电价补偿制度缺乏类似支持措施。如山东、新疆等地已开始实行基于容量价值的补偿或减免机制,补偿考虑其出力可靠性、持续时间、响应速率等要素,山东市场甚至豁免新型储能深谷时段部分市场分摊费用。不同省份煤电的市场费用分摊制度各异,若建立并完善煤电容量价值的分摊机制,将有助于煤电成本回收,与现有的容量电价补偿制度也更契合。
五是在实际执行层面,不同省份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26号)和《通知》相关要求,系统运行费单独列支,煤电容量电费纳入系统运行费用,每月由工商业用户按当月用电量比例分摊,由电网企业按月发布、滚动清算。部分省份公布的系统运行费里会列出相关明细(辅助服务费用、抽水蓄能容量电费、煤电容量电费等),也有部分省份仅给出系统运行费的总额,并没有列出具体明细,还有部分省虽然没有列出明细,但标出了煤电容量电价的具体折算价格。
此外,个别省份甚至还出现了煤电企业因综合度电结算均价(即考虑电能量和容量补偿费用后)超出本省煤电基准价1.2倍后,超出部分被回收的情况,此举也缺乏相关明确政策依据。
我国容量电价机制展望与建议
我国容量电价机制发展展望
我国当前通过容量电价补偿帮助煤电回收固定成本,未来转向容量市场机制则需要根据对容量与电力负荷需求的供需关系分析来判断。若容量供应充足,则借助市场机制配置电力资源,若容量供应紧张,则可以考虑引入备用机制、用户侧负荷响应等手段。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火电装机13.9亿千瓦,水电4.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风电4.4亿千瓦,分别占装机容量的47.62%、14.44%、20.88%、15.12%。中电联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燃煤发电发电量占比接近全社会用电量六成,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结合历年用电趋势、增速及新能源装机增长情况,尽管我国用电增速放缓,新能源装机显著提升,现有火电容量在充分调动情况下仍足以确保电网安全。
然而,鉴于当前能源政策的低碳倾向,预计未来新能源装机将继续大幅提升,最大剩余负荷持续减小,仍需容量市场促使老旧火电机组有序退出,以呼应“双碳”目标。至于煤电容量在经历价格补偿与市场化运作后,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引入更为复杂的可靠性期权机制,还需要综合考量市场化进程、市场活跃度、政策配套等因素。
图1 2013-2023年全社会用电情况(亿度)
注:数据来自中电联、中国电力知库
图2 2013-2023年太阳能装机情况
注:数据来自中电联、中国电力知库
图3 2013-2023年风电装机情况
注:数据来自中电联、中国电力知库
过渡期容量补偿机制完善建议
一是进一步细化容量电价补偿标准,实现煤电容量精准化补偿。一方面,不同地区电源结构、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的相对比例、煤电在该地区的调节性地位、煤电与所在地区/送电地区间的调度关系等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煤电机组间,机组类型、运行年限、设备性能、投资规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以上因素均会对煤电机组为所在地区提供的“容量价值”产生影响且无法忽略,因此未来针对煤电机组容量补偿应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逐步建立并完善煤电“容量价值”评估和补偿指标体系,从而实现煤电容量价值的精准化补偿。
二是进一步完善煤电容量电价补偿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当前各地煤电容量补偿披露信息在内容、维度、颗粒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在《通知》的基础上,出台相关补充办法,在参考我国电力市场相关信息披露法规、规则的基础上,明确煤电容量电价费用,乃至于系统运行费用的信息披露标准,提升市场透明度。
三是引入相关配套机制,提升煤电企业对发电容量“保值”的积极性。一方面,建议引入相关激励机制,针对长期保持甚至提升“容量价值”的高可靠性发电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或分摊、考核费用减免;另一方面,在新的“两部制”煤电企业补偿机制的条件下,煤电企业的电能量收益和容量收益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相关收益上限约束条件等问题还需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机组延寿改造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天津国能盘山电厂1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实现整体更新延寿3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近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5年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相关事宜》(后称相关事宜),这是继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的通知》(后称通知)后又一利好当地工商业储能开发的政策。(来源:黄师傅说电)在全国多数省份工商业储能建设运营萎靡的当下,四川省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适宜之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成了国内首个多省区、全主体参与、统一出清的现货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突破省级行政区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大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是电力市场化改革
煤电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压舱石”,尽管新能源装机常规性超过煤电,但煤电仍提供了全国55%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近80%的调节能力。煤电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动着行业神经,也注定成为“十五五”能源规划中最具关注的议题之一。(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回顾‘十四五’,煤电企业在巨大
6月23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2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其中提到,加快推动分布式储能发展。合理布局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出力曲线与负荷特性相匹配。针对电网接入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在电网台区建设分布式储能电站,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决定推进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实现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为实现新能源入市的同时市场平稳过渡,文件明确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售
6月5日,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2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支持曲靖市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省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工作,支持曲靖市按照申报条件,组织项目申报试点,先行先试,建设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电网网架建设。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通知》对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实施范围、电价水平的确定、容量电费分摊和考核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煤电容量电价机制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16日,华能集团举行集体业绩说明会。华能国际董事长王葵表示:2025年一季度华能国际采购原煤价格为594.03元/吨,同比下降11%。截至目前,华能国际境内煤机装机容量约9300万千瓦。2024年全年,公司煤机获得容量电费90.77亿元。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将煤电单一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4月上海电网煤电容量电费相关结果公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明确煤电容量电价适用范围有关事项的暂行通知》(国能综通电力〔2023〕141号)和《
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394号文(《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犹如两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道路,吹响了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新能源电价机制从“计划电”向“市场电”迈出了最关键的两步,预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郑袁鸿提到,通过推进煤电容量电价、工商业分时电价、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机制改革,一季度全省工商业电价同比下降1.2分/千瓦时,市场主体获得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上海电网煤电容量电费相关结果公示。详情如下:2025年3月上海电网煤电容量电费相关结果公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明确煤电容量电价适用范围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市场总体运行情况。2024年,省内发电侧共结算上网电量3504.0亿千瓦时,总结算均价453.51元/兆瓦时(含市场化容量补偿电价、煤电容量电价、抽水蓄能容量电价、两个细则);省内用电侧总结算电量4235.64亿千瓦时,最终结算均价426.63元/兆瓦时(含市场化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合理体现煤电机组高效调节价值和环境价值。《方
2024年12月15日,德国EPEXSPOT电力市场电价跌至-150欧元/兆瓦时,这是该国第37次出现负电价。与此同时,中国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连续21小时电价低于-0.08元/千瓦时,创国内纪录。当光伏电站在正午时分“倒贴钱发电”,微电网运营商在电价低谷期“反向盈利”,一场由负电价引发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发电收费、用电付费”,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但企业发电您听过报出负电价吗?今年,浙江在个别时段出现-0.2元/千瓦时的电价。山西、山东、广东、甘肃等地此前也出现过零电价或负电价,引发一些讨论,比如“电白送,是电力市场设计失灵了吗”“是不是新能源发展过快导致电力供过于求”“新能源发电,
6月27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今年1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这1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包括山东泰安西特高压直流500千伏送出工程、弥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临淄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等。12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后,可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444万千伏安,将进一步完善山东电网局部网架结构
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架构,正加速从政策蓝图迈向实践落地。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运行逻辑,通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要素的深度协同与互动,构建起能源高效利用的闭环体系。然而,在各地项目批复数量持续增长的繁荣表象下,实际落地进度却呈
深圳能源6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妈湾公司拟投资建设妈湾电厂升级改造煤电环保替代一期工程项目,项目装机规模为2×660兆瓦,项目总投资63.32亿元,自有资金为13.05亿元,由妈湾公司自筹,其余投资款拟通过融资解决。
五省联动、全主体参与的区域电力市场改革试验,在我国南方区域率先落地。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这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云南的水电、贵州的风电、广西的光伏、海南的核电以及广东的虚拟电厂,这些分散在百万平方公里内的能源,正打
新一轮电改开启十年来,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正经历从安全验证向机制优化的深刻转型。在市场起步阶段,“安全”是市场建设的核心关切,即如何在新的市场框架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这是一种偏重于技术验证和保障系统可靠性的思路。“工程师思维”让我国长期保持着特大规模电网安全运行的世界纪录,各试点
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会在广州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南方电网公司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
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成了国内首个多省区、全主体参与、统一出清的现货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突破省级行政区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大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是电力市场化改革
当Agent网络、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结合的时候,我认为最值得讨论的,是一种新的电力经济模式。(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了上百年,作为工业2.0的产物,与钢铁、石油、铁路、传统汽车制造一样,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秉承了戴明质量管理和福特生产模式。小米Yu7的发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山东2025年分时电价政策(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五段式)完成关键性调整#x2014;冬季储能“两充两放”运行策略正式落地,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显著提升。然而,不同购电模式下储能的收益逻辑和风险差异显著。下面,电工时代从代理购电与零售购电两种模式切入,分析山
据安吉城管发布消息,安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改扩建项目目前场地平整进度已完成40%,待场地平整完成后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计划于2026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改(扩)建工程总投资50046万元,建设单位为安吉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项目。项目建设1×750t/d机械炉排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决定推进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实现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为实现新能源入市的同时市场平稳过渡,文件明确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