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我国部分氢能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多数停留在实验室和样品阶段。因此,亟待加强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技术转化,加快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批量制备技术,全面实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与批量生产。
“国外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售价约在四五十万元人民币,我们购买一套燃料电池电堆就要花这么多钱。关键设备和材料的瓶颈不破,产业发展将大大受限。”
“目前,我们所用的燃料电池电堆是从加拿大直接采购,产品售价高、购买周期长。若能实现国产化且质量有保障,肯定愿意优先考虑国内厂家。”
“在建设加氢站时,我们不是没有试过国产装备,但第一批用完,还是决定改用进口。成本虽高,但毕竟用起来更放心。”
……
近日在走访中,多家企业主动向记者提及氢能装备国产化的问题。其中,既涵盖上游的储氢、加氢及运输等环节,也包括中游的燃料电池生产、下游的整车制造等企业。一边承受着高昂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一边不得不依赖进口,即便国内已有产品,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不是一家企业的“烦恼”。多位业内专家证实,我国现已初步掌握氢能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及整车生产的主要技术,但关键装备的工业化、本土化亟待加速,这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氢能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国产装备可靠性不足
生产企业偏少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版)》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氢能自主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以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燃料电池为例,《白皮书》表示,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依然滞后。具体而言,“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等,已具备国产化的能力,但生产规模较小;电堆产业发展较好,但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系统及整车产业发展较好,配套厂家较多且生产规模较大,但大多采用国外进口零部件,对外依赖度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称,我国在整车、系统等方面早有布局,但零部件企业相对较少,尤其是核心部件、材料及其配套工艺迟迟未能突破。“像质子交换膜、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设备,国内虽有企业介入,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可靠性、耐久性仍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无形中增加成本。”
对企业而言,“成本”表现得更为直接。一位不便具名的整车制造商告诉记者,其使用的电堆等核心部件,目前为加拿大进口,国内尚无产品可满足要求。“进口成本高、周期长,售后服务也相对麻烦。若有质量可靠的国内产品,我们肯定愿意优先考虑。”
类似情况,还发生在加氢站建设等其他环节。广东国联氢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新表示,早期建站时,国产装备曾被作为首选。“但一批产品用完后,我们还是决定改为进口。并非国产设备一定不行,而是在使用中发现,有的批次质量好,有的则差一些。进口装备的成本能高出百分之七八十,但质量稳定、有保障。”
“不过,采购成本虽高,进口设备的维修频率低、使用周期长。看起来一次性投资贵,如果按照全生命周期折算下来,进口设备其实更划算。至少目前,国产装备还需要一定的成熟期。”王德新直言。
量产工艺受限
缺乏反馈机制
国产装备到底差在哪儿?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助理主任何广利认为,目前在碱性电解水、氢气纯化等制氢环节,装备国产化率较高,基本不存在“卡脖子”现象。而在产业链中下游,依赖进口的情况相对突出。“准确地说,国内企业不是完全做不出,但要实现批量化生产,一致性、可靠性还面临较大挑战。”
“比如催化剂、加氢枪、高压阀门等,除了技术和材料因素外,批量化的生产工艺技术也非常重要。实验室产品的性能或许可以,连续化的生产工艺却不一定过关。”何广利表示,技术攻关仅仅是第一步,进入产品阶段,如何真正将技术转化为生产,且保证设备的性能好、成本优,可靠性及寿命达标才是难点所在。“说白了,大多数设备不是卡在实验室阶段,关键在于能不能实现稳定量产,也就是难在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受限,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与下游市场也息息相关。“由于起步晚、经验少,国内装备的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氢能技术研发主管雷灵龙坦言,在氢能产业兴起之前,很多配套装备并无太大市场,国内需求少,厂家自然不愿过多投入。久而久之,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外,即便已实现投用的装备,目前也未形成“反馈机制”。以加氢站为例,何广利表示,美国、日本等地,均已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收集及分析系统。一单出现问题,可及时反馈给技术开发方,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对此重视不足,更多还在采用‘土办法’,设备坏了就更换,没有深究到底为何坏了,是产品本身问题还是工况不合理,从而缺乏示范阶段的反馈数据,反过来难以促进装备水平再提升。”
多位企业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由于国产化装备的标准、规范尚不健全,企业更多只能自行摸索与选择。“如何评定一套设备的优劣?在缺乏具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上述未具名的企业负责人称。
加快国产化进程
建立装备自主化长效机制
“应该看到,我国的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的商业化产品,但多数停留在实验室和样品阶段,还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技术。因此,亟待加强上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技术转化,加快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批量制备技术和建立产品生产线,全面实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与批量生产。”结合现状,衣宝廉呼吁。
衣宝廉还指出,目前,从部件到系统的评价检测体系仍不健全,导致氢能产业全链条下的产品推广严重受限。对此,亟待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完整、有效的材料、部件、系统等检测体系,为产品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比如在日本、美国,目前都有大型涉氢装备的国家级测试中心,从安全到性能测试,涵盖制氢、储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等各个环节、各类设备。但在我国,这类专业中心少之又少。”何广利进一步表示,对于氢能装备而言,进入示范阶段的批量生产是薄弱环节、共性问题。“如何做出来、能工作,还要保持长期良好运转、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是实现国产化的根本所在。”
对此,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也称,整体来看,进口装备已经或更接近于完成示范应用、验证、改进完善的过程,在稳定性、一致性、系统匹配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要看到,国产装备的售后更便利、价格更低廉,提高国产化率是降成本的必然选择。为破除氢能产业发展“重技术、轻装备”的局限,一方面要持续支持技术创新,加快国产化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国产装备的应用推广。“任何一种技术或装备的成熟,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示范应用、验证、改进完善,逐步发展成熟,这一过程需要供需两方齐心协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区属公交、出租服务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计划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456辆,2025年底基本实现营运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逐步推进货运车辆、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8日,无锡蠡湖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蠡湖股份”)发布关于对控股子公司增资的公告,蠡湖股份控股子公司海大清能船舶(大连)有限公司(简称“海大清能”)基于业务发展需要,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海大清能注册资本变更为3,000万元,海大清能经营范围包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7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二〇二五年度第二批招标招标公告,招标范围为国氢科技燃料电池巡检器和国氢科技燃料电池集流板采购,项目地点位于宁波、武汉、北京,投标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DNYZC-2025-04-01-581-01】国氢科技燃料电池
为应对钢铁、化工等行业的需求,德国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柱。根据该国氢能战略,2030年德国绿氢产能需要达到10吉瓦,可替代全国12%的工业用天然气。目前,德国政府已投入90亿欧元支持62个氢能项目,包括全球首条氢基直接还原铁生产线,即萨尔茨吉特钢铁厂项目,每年可减少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电气”)自主研发的IGBT制氢电源设备累计交付突破100台,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装备制造企业。自2022年3月以来,中车时代电气顺利完成中石化组织的IGBT制氢电源“揭榜挂帅”实证测试项目,依托其在“轨道交通+新能源
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1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政府更新了《国家氢能战略》,将设立一项总额达40亿欧元的支持机制,在未来15年内保障低碳氢相较于化石燃料制氢的市场竞争力。公报说,尽管初步结果显示法国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但通过氢能手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仍需时间,同时氢能产业也面临诸多结
4月16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表示,随着中国南极秦岭站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发布等,中国技术和理念正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如何在南极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全球科学界的重要议题。”孙宏斌在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集邦储能获悉,摩洛哥国家电力水力局(ONEE)电力分公司近日发布招标意向书(AMI),计划招募BESS集成商(可与EPC公司联合投标),负责1600MWh-AC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设备供应、施工、测试、调试及长期运维,项目将分为多个标段并在多个站点实施,计划于2025年底至2026年年中投运。此次招标不仅是摩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煤气”)于3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绿氢供应、液氢应用、城燃掺氢及绿色甲醇生产展开深度协作,以香港与内地多区域市场为支点,共同拓展氢能商业化路径,为国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1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成立张家口菱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料显示,法定代表人为张国强,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张家口市,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煤气”)于3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绿氢供应、液氢应用、城燃掺氢及绿色甲醇生产展开深度协作,以香港与内地多区域市场为支点,共同拓展氢能商业化路径,为国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4月1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集团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运载火箭大推力发动机试验区、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姿轨控发动机试验区三大试验区近日并行推进试验任务,均获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圆满完成YF-75D氢氧发动机高模校准试验任务。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3月20日,广州钜晨氢能有限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控股股东为肇庆市诚安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氢能技术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能建氢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氢能人发挥我们的特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快速转型、技术迭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氢能的工程应用方面,可以说我们的经验领先全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试运行、国内首个百千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广东佛山听音湖氢能游船投放仪式在南海区西樵镇听音湖畔举行。据悉,该游船采用“零排放、低噪音、高智能”氢能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零碳出行的重要实践,标志着南海在氢能应用领域再进一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8日,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鹭岛氢能”)代表团一行到访东岳未来氢能公司,双方围绕氢能核心材料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与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为
海洋氢能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海上可再生能源等)生产、储存或利用氢能的技术路线与产业体系。近年来,海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新前沿,正成为全球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支柱。日前,由中国氢能联盟主办的CIHC2025国际氢能大会分论坛——海洋氢能开发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召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发布有关于太阳能制氢/储氢一体化系统的科研成果。该项目在太阳能制氢储氢一体化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特点鲜明,拥有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催化活性,实现了制氢与储氢的无缝对接。在主要技术参数方面,系统具有稳定的光电转化效率,催化剂表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牛氢能”)与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利森”)在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加氢站建设、氢气销售、物流场景应用、氢能车辆检测等业务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零碳产业生态建设,为全球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7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二〇二五年度第二批招标招标公告,招标范围为国氢科技燃料电池巡检器和国氢科技燃料电池集流板采购,项目地点位于宁波、武汉、北京,投标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DNYZC-2025-04-01-581-01】国氢科技燃料电池
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1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政府更新了《国家氢能战略》,将设立一项总额达40亿欧元的支持机制,在未来15年内保障低碳氢相较于化石燃料制氢的市场竞争力。公报说,尽管初步结果显示法国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但通过氢能手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仍需时间,同时氢能产业也面临诸多结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1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成立张家口菱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料显示,法定代表人为张国强,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张家口市,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6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能源北海绿电制氢研究示范项目EPC总承包项目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依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海服务区开展建设,北海服务区距北海市15公里,总占地面积142亩。由三峡新能源天峨发电有限公司招标,该项目由分布式光储新能源供电系统(以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重点支持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氢能产业中包含原材料(电解催化剂、电堆组件等)、制氢装备(电解槽、制氢站等)、氢储运装备、氢利用装备(加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进美丽丰台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显示,在蓝天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中,加快重点行业车新能源化,年底前完成研究制定快递车辆、轻型商超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工作方案。新增和更新的快递轻型配送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首批氢能环卫车在伊金霍洛旗正式投入示范运营。本次投运的氢能环卫车,采用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装置,实现环卫作业与环保理念的融合。相较于传统车型,该批氢能环卫车具有显著优势:仅需4-8分钟即可完成加氢,且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高、功率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在“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上,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骥翀氢能”)与儋州市人民政府签署《骥翀氢能产业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依托儋州洋浦丰富的海上风电、陆地光伏资源及应用场景,协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打造“绿电制绿氢-储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