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后发追赶型国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我国人均收入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虽说缩小这些差距的前途是光明的,然而,我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路还很长。因此,从后发优势和追赶型经济角度展望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论。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ID:zgdlqygl 作者:薛万磊等)
No.1
站在辉煌路口向前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绩,更是为世人瞩目。受益于持续的市场化改革和不断加深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总体制度成本逐步降低,各领域的市场激励逐渐理顺,以及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快车道,经济实现了“挤压式增长”。1978~2018年GDP年均增速高达9.4%,分别高于同期世界和OECD国家年均增速7.0和6.5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至9608美元,已经处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
与此同时,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从2498亿千瓦时增加至6844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8.6%,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分别达到4905千瓦时/人、694千瓦时/人,占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比重分别超过60%和30%。其中,“十三五”前三年,全社会用电量实现超预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7.2%,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大概率超过7.2万亿千瓦时。
当前,“十四五”电力规划工作已经提上日程,过去三年电力较快增长的势头能否延续,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增长趋势如何变化,整个能源电力行业都十分关注,亟需我们加快开展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
No.2
追赶效应下的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电力要适当超前布局,要提前预测和规划,反过来,经济增长预测是电力需求预测和电力规划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确定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增长的边界,必定要回到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分析预测上来。
当前,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关键的窗口机遇期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国际上反全球化愈演愈烈、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测工作的难度显著增加。然而,我们应当拔除繁芜,剔除那些次要的、枝节性、临时的因素,专注于影响经济增长趋势性的“慢变量”,才能拨云见日,看见远处的经济前景。
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预测,最主要的“慢变量”是追赶效应依然存在。改革开放40年,“改革”的是制度政策,“开放”的是市场,最终充分释放了追赶效应下的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快慢与后发优势强弱密切相关,一个经济体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差距越大,后发优势就越强,经济增长率潜力就越大。
以实际购买力水平看(2011年美元不变价),2017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占美国的23.4%,相当于日本1957年、韩国1985年的同美国人均GDP差距。在这个差距水平上,日本、韩国在后续的30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8%、6.2%,而年度增速水平呈现逐级回落的态势。由此来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仍然存在较大的潜力。
考虑我国人口转变特点,尤其人口抚养比上升、就业人口比重见顶回落的时间早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经济体,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经济增长率=劳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率。其中,劳均GDP增长率主要体现追赶效应,通过“中国劳均GDP增长率=μ×(美国上一年度劳均GDP/中国上一年度劳均GDP)θ”(μ和θ两个参数通过日本1957年、韩国1985年、中国台湾1973年以来数据估计得到)和麦迪逊数据库与宾州大学世界表(PWT9.1)得到我国2017年以后劳均GDP增长率,预计2021~2025年年均增速为6.96%,而后2026~2030年、2031~2035年、2036~2040年、2041~2045年、2046~2050年陆续降至5.74%、4.97%、4.44%、4.05%、3.75%。
此外,人口增长率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计算得到,其中上述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率分别为0.20%、0.03%、-0.11%、-0.22%、-0.33%、-0.43%。
综合对以上三个因素的预测,预计上述各阶段我国经济的增长率潜力分别为7.07%、5.50%、4.02%、3.06%、3.09%、2.41%。当然,这种潜力的释放,需要我国继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继续优化调整配套制度和政策,深化市场化进程和保持对外开放等约束条件。笔者认为,近年来改革开放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重要政策正在加快推进实施,我国将大概率能够满足上述这些条件。未来不同年份实际经济增长率将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尤其短期内经济增长率仍将可能处在潜在增长率水平以下。
No.3
电量未来增长
经济是马达,气温是助力
电力是经济的先行官、风向标,而经济是电力增长的核心“马达”。从经济增长预测到电力需求增长预测,有很多种方法,从总量的角度,经济总量(即GDP)与全社会用电量相关性是非常高的,1978年以来,我国GDP(1978年价)与全社会用电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97,而同期两者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522。从国际比较看,1970年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GDP与全社会用电量的相关系数均高达0.98左右;日本1960年、韩国1985年以来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由此可见,经济总量与用电量的关系是非常稳定的,可以通过经济总量推算电力需求总量。
2008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从线性函数型向对数函数型转变的迹象,而且对数函数趋势线拟合优度高达0.98以上。从国际规律看,197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等全社会用电量与GDP之间的关系都是对数函数型的,成功追赶型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转型发展以后也呈现对数函数关系。因此,基于对数函数关系,从经济总量推算全国全社会用电需求是合理的。
通过测算,预计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51万亿千瓦时,超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测上限0.31万亿千瓦时;2020~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加至10.97万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035~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加至12.65万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从目前长期电力需求展望研究看,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在10~14万亿千瓦时之间。
此外,考虑气温变化因素后,中长期全社会用电量要更高一些。近年来,夏季气温总体偏高,带动降温负荷快速增长,最大降温负荷占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的比重不断提高,根据测算,2015~2018年降温电量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国外有研究指出,巴黎气候协议限制温升1.5摄氏度的目标难以实现,未来15年即将打破这个限制,未来30年左右温升2摄氏度的限制也将被突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模型预测,相对于1986~2005年,未来高温日数增加较多的地区集中在中东部,而中东部地区将一直是全国用电负荷中心,从而高温天数增多将继续带动降温负荷电量增长。综合考虑空调普及、人们对气温敏感性提高以及降温负荷基数已经很高等因素,如果按照年均新增拉动0.05个百分点计算,2035、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11.80万亿千瓦时、13.63万亿千瓦时;如果按照年均新增拉动0.01个百分点计算,2035、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11.13万亿千瓦时、12.84万亿千瓦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分析中所使用的方程参数值,虽然总体上比较稳定(如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但是随着样本量的调整会略有变化,从而导致未来预测的结果会发生一定变化。所以,需要滚动计算和调整预测结果,并结合其他方法预测结论用于实际电力规划。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12期,作者薛万磊、徐楠供职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王向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在许多国家的电力系统中占比持续攀升。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利用率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选取了美国加州与德国两个地区,分析梳理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一般规律;其次回溯了中国新能源消纳历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21时52分,广西电网电力负荷达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据了解,入夏以来,南宁、柳州、钦州、防城港、贵港、来宾、玉林、北海共8个地市电力负荷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钦州、防城港、来宾、玉林出现多次电力负荷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1284.3亿千瓦时,同比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发布2025年6月江苏电力运行情况通报。详情如下:一、全省发电情况截至6月底,全省装机容量22816.93万千瓦,含统调电厂14961.82万千瓦,非统调电厂7855.11万千瓦。6月份,全省发电量56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6%,年累计发电量3215.02亿千瓦时,同比
7月18日,大唐发电公布2025年半年度上网电量完成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3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0%,其中:大唐发电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截至6月底,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7日,大唐发电发布公告称,上半年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大唐发电表示,本公司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整体超同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深圳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5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2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2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居民生活用电量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2025年1-6月,深圳工业用电量2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制造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大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答复文件明确,一是开展绿电直连。为支持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更好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
7月20日下午3时58分,华电望亭发电厂二期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宣告实现商运。试运行期间,主辅设备运行稳定,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性能指标优良。电站集团为该项目提供燃气轮机、汽轮机、发电机以及凝汽器设备。相较于传统火力发电设备,重型燃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启动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为积极推动省级节约用电助力电力保供支持政策落地,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推动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级机关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迎峰度夏节约用电助力电力保供的通知》,共绘节电保供的美好蓝图。此政策方案精准聚焦工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等重点领域,打出了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2025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来源:微信公众号“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相比于之前各地建设的零碳园区,这次是从中央政府层面顶层规划和推动,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细则,比如申报条件,核算方法等。这
作者:樊慧敏1彭浩鸿1孟辉1唐梦宏1易昊昊1丁静1刘金成1徐成善2冯旭宁2单位:1.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2.清华大学引用本文:樊慧敏,彭浩鸿,孟辉,等.储能电池模组膨胀力特性研究及仿真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488-249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210本文亮点:1.对模组全SOC的
新一代火电厂,“新”在哪里?——探访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七月的常州暑气灼人,“苏超”赛事带火了商圈消费,也让全市文旅商业用电量激增5%,电网最高负荷更是冲破1199.1万千瓦,四创新高。恰逢“苏超”赛事与迎峰度夏关键期,中能传媒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以下简称“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印发《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明确,邀约型削峰补偿价格上限为2.0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邀约型填谷补偿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实时型削峰、实时填谷补偿价格上限分别按照邀约型削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政策解读。交易价格机制能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方案明确,邀约型削峰价格上限为2元/千瓦时,即市场主体在实施削峰需求响应时段减少用电负荷,每少用1度电最高可获得2元补偿;邀约型填谷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新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四川电力市场2025年备选保底售电公司名单的公示》。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对四川电力市场2025年保底售电公司进行了征集,共收到20家售电公司申请。20家售电公司均符合遴选条件,现予以公示。名单如下(按综合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公示期为自本公示发
7月21日,呼伦贝尔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呼伦贝尔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7月18日,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宣城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继敢,双方围绕加快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协作进行座谈交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参加会见。王树东对邓继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重点介绍了中国中煤以“两个联营+”“两个对冲”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25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答复文件明确,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参与市场存在的困难,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明确提出分布式电源可直
7月16日-19日,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领导深入辖区内企业大客户进行走访调研,征求企业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建议。走访期间,该公司领导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征求供电服务意见建议,感谢企业对供电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向企业大客户宣传了当前的电费电价政策以及供电形势,感谢大客户对供电公司各项工作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大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答复文件明确,一是开展绿电直连。为支持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更好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
7月20日下午3时58分,华电望亭发电厂二期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宣告实现商运。试运行期间,主辅设备运行稳定,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性能指标优良。电站集团为该项目提供燃气轮机、汽轮机、发电机以及凝汽器设备。相较于传统火力发电设备,重型燃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启动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通知》),从政策层面打通发用两侧“点对点”绿色电力供应的通道,明确了绿电直连的责任界面、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和结算机制,创新了“物理直连+市场化”的直连定义,拓
2025年1-6月全国发电设备生产完成情况:一、发电设备产量根据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统计,2025年1-6月全国发电设备生产完成15313.3万千瓦,同比增长67.0%。水电机组:795.5万千瓦,同比增长26.4%。其中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687.3万千瓦,占水电机组产量的86.4%;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机组108.2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