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是国内燃料电池行业举办的国际一流的年度行业盛会,聚集全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专家、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氢能燃料电池领域投资者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者,携手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本文以第四届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内容为基础,结合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对未来燃料电池汽车与氢能关键技术趋势进行了阐述。
2 上游制氢技术趋势
2.1 制氢的主要途径及技术对比
制氢的主要途径有热化学重整、电解水和光解水3 类。目前主要以石化燃料化学重整为主,但消耗储量有限的化石燃料并不能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电解水制氢低碳、可持续,但效率只有50~70%,并且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电能,高电价抬高制氢成本,但在电价下降将逐步扩大规模。光解水是理论上最理想的制氢技术,但当前仍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生物制氢法是以生物活性酶催化为主要机理来分解有机物和生物质制氢,其主要优势是来源广且没有污染,反应环境是常温常压,生产费用低,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能源的生产过程。主要制氢技术的对比结果见表2。
2.2 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突破
对于重整制氢来说,制氢的过程也会消耗大量能源,破解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尤其是将本来弃掉的风电、光伏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最为经济。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气的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可再生能源制氢研究成果及示范项目也在不断涌现,如表3所示。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导致弃风、弃水、弃光现象十分严重,通过将风电和光电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不仅可解决弃电问题,还能反过来利用氢气再发电增强电网的协调性和可靠性。
2.3 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制氢成本角度上看,煤气化制氢成本最低,其次是天然气制氢,而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最高。目前,相比于石油价格,煤气化和天然气制氢的市场已有利润空间,但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成本大于收益,仍需要政府补贴。从绿色发展角度分析,煤气化和天然气制氢碳排放量较高。利用弃水、风、光、核等可再生能源来电解水制氢,更符合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未来制氢方式的发展趋势主要受技术可用性、成本可控性、绿色可循环性这三大因素驱动。
煤气化制氢技术成熟,适合大规模制备,成本低,空间布局广泛,煤炭资源丰富,但是能耗高、不环保、碳排放高。在未来10~20年内,煤气化制氢仍会是是制氢的主要方式,并通过CCS(通过碳捕捉技术,将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CCUS(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技术降低碳排放污染[4]。
可再生能源制氢能耗低、环保、碳排放低,但是全生命周期内成本较高、可用于制氢的风能、光能、水能等资源无法稳定供给。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氢气成本可能下降30%[3]。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在《可再生能源制氢经济性》报告中表示,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维持在2.5~6.8美元/kg,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有望降至1.4美元/kg。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则可能降至0.8美元/kg。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解水设备成本的迅速下降,预计2030年后将逐步替代煤气化制氢的地位。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将成为主流制氢技术。
3 中游氢气储运技术趋势
3.1 主要氢气储运技术
氢气体积能量密度极低,且极易燃爆,如何将分散在各地的氢气高效配送到加氢站,提高储运效率和氢气品质是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大瓶颈。安全、高效、廉价的氢气储运技术将成为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储运氢材料与技术有高压储氢、液体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有机氢化物储氢等。
选择何种运输方式,需基于以下4点综合考虑:运输过程的能量效率、氢的运输量、运输过程氢的损耗和运输里程。主要储、运氢技术的对比见表4、表5。
3.2 氢气储运技术发展趋势
总体看来,目前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相对成熟,但实现大规模、长距离储运技术的商用化前需要攻克几大关键技术难题。
(1)解决氢脆问题的技术。氢气本身活跃性较高,容易和钢材、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当涉及管道掺氢和地下地质储氢时,应做好不同掺氢比例对现有管道影响的研究,测试氢气与管材的相容性,确定安全掺氢比例范围。
(2)液态储氢技术。液态储氢技术主要是采用液体有机化学储氢,如日本LOHC 技术是使用甲苯作为载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结合形成有机氢化物进行储氢[6],该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加载氢和卸载氢反应温度较高,因此该技术较适合应用于长距离、大规模的氢气储运场景。
(3)化学固体储氢技术。化学固体储氢的突出优点在于安全,氢是处于低压下与另一种物质(储氢化学固体)结合成准化合物态而存在,不需要高压和低温。储氢化学固体主要包括储氢合金 (LaNi5),轻质金属氢化物(MgH2)[7],配位氢化物(NaAlH4),非金属氢化物(NH3·BH3)等材料。
4 下游加氢技术趋势
4.1 世界各国加氢站总体概况
加氢站作为氢能源产业或者氢能源下游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球氢能产业建设布局的重点。据H2 stations统计,截至2018年欧美国家的加氢站供应链已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球加氢站数目达到369座(图1),其中欧洲地区拥有加氢站152座,位居第一;亚洲 136 座、北美 78 座,其他地区仅3 座。
在全部 369 座加氢站中,有 273 座对外开放。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图2),日本凭借102座加氢站位居第一,德国和美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但与日本差距较大。日、德、美三个国家加氢站共有204座,占全球总数的55%,显示出三国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前沿地位。此外中国加氢站数量为23座,位居全球第四位。
4.2 美国加氢站分布
美国为调整能源结构,构建低碳社会,对氢能的发展进行了大力的扶持。美国加州陆续出台了零排放汽车法规和低碳积分等激励政策,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促进了加氢站的建设,发达的加氢网络又保障了燃料电池汽车的自由出行。截至 2018 年 12 月 25 日,美国加氢站已达37座,且大部分位于加州地区。加州地区的加氢站全部对外开放,供应规模在 100~350 kg/天,并可实现 35 MPa/70 MPa 双压力加注。加州发达的加氢网络主要得益于精准的布局模型、完善的商业模式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其布局依据加州大学STREET 模型,基于市场分析、土地利用、交通路网和驾驶可达性等基本要素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加氢站位置和数量,精准布局加氢站网络,美国加州加氢站布局见图3。
而商业模式方面,美国则采取“以站促车”的方式,通过适度超前建立完善的加氢站网络,解决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需求,来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截至 2018 年 12 月 1 日,在美国销售与租赁的燃料电池汽车共有 5 658 辆。政府不仅在政策上支持,发布了加氢站许可指南,为加氢站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审批速度;同时也在资金上进行激励,加州政府将提供加氢站 70%的投资资金,并在前三年每年提供10万美元的运行资金支持,并确立每年10月8日为国家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日。
4.3 德国加氢站分布
德国为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于 2016 年 11 月发布《德国 2050 年气候行动计划》,政府将通过严格的措施降低尾气排放。同时,德国还出台了《氢燃料电池技术政府计划 2016-2026》,计划将拨款 2.5 亿欧元支持氢燃料汽车量产,激活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奔驰、宝马等车企也在积极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分别开发出奔驰 GLC F-CELL、宝马 i8 等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德国已得到了长足发展。加氢站在德国主要城市及其连接走廊上进行了布局,截至2018 年 12 月 25 日,德国已建成加氢站 58 座、立项规划 4 座、正在审批 11 座、正在建设 11 座、调试阶段 10座,基本覆盖德国 7 大都市区范围,运营加氢站均能实现 70 MPa 的压力加注,并能实现全天对外运营,德国加氢站布局见图 4。同时,由 Air Liquide、Daimler等 6 大股东为主成立了联合机构 H2Mobility,负责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成立专项运行基金。
图4 德国加氢站布局[9]
H2Mobility计划在汉堡、柏林、鲁尔、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慕尼黑6大都市圈的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上建成100座加氢站,其中以上6大城市圈各布局10座,其余40座布局在相邻城市之间,作为加氢站网络的连接站和目的地站形成环网状氢能高速公路。
4.4 日本加氢站分布
日本受限于大部分化石能源依赖于进口的现状,极其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并将氢能列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能源。同时日本认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实现3E(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有力方式。日本是全球加氢站建设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2月,已达102座,其中39座移动加氢站,63座固定加氢站,加氢站可在70 MPa压力标准下,3 min左右加注 5 kg 氢气。加氢站主要围绕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4大都市区而建,并由大城市向周围地区辐射,形成了区域联动加氢网络。其中部分加氢站采取分时开放模式,以确保商业运营经济性。日本加氢站布局见图5。
为实现加氢站规模化商业应用,2018 年 3 月,在日本政府的授权许可下,6 家加氢基础设施开发商、3家汽车制造商以及 2 家金融机构等企业联合成立了JapanH2Mobility(JHyM)公司,并统一对其管理的加氢站进行投资部署、建设运营以及商业模式探索。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了加氢站补贴计划,包括建设、运营补贴等,并且设定了在 2030 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到80万辆的目标;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联合相关企业正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加氢站关键技术。
4.5 中国加氢站问题探究及发展建议
2018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月产量达465辆,但是加氢站布局发展体系尚未成形,对标国外加氢站布局发展情况,正视我国加氢站布局发展现状,从立项审批、布局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发展环节出发,全视角剖析加氢站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国加氢站建设中监管体系待完善、审批流程不明晰、商业模式不成熟、核心技术未突破4大主要问题。立足问题根源,破解发展困局,有利于加快我国加氢站发展体系成形,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正视我国加氢站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加氢站先进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为我国加氢站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使加氢站朝着布局规模化、技术自主化、设备国产化、流程安全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业内认为加氢站建设正进入商业化早期,单位燃料的建设成本和氢气成本均可大幅度下降。现有每个加氢站的加氢能力为160 kg/天,可以满足300辆燃料电池轿车加氢;进入商业化早期后加氢能力可以提高到 450 kg/天,利用率将提高到 74%,建设成本预期提高 5.7%。按每个加氢站每天加注450 kg 氢气计算,相应氢气成本为 5.9 美元/kg;大规模运行阶段氢气的成本将下降到 3.49 美元/kg,成本降幅超过40%。加氢站运营呈现集成化、模块化发展的新趋势,混合站数量逐渐增长,混合形式从独立式加氢站、加油站并设加氢站,发展到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三站合一,以及与便利店并设或与充电桩并设的加氢站。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5 结束语
氢能是未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载体,其开发与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短缺国家。氢能对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本次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全世界氢能关键技术的专家、制造商、投资者和政府政策及标准的制定者齐聚一堂,携手促进氢能的市场化及商业化发展。大会通过促进氢能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展示与合作,实现产业推进和升级并达到共赢,为人类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新时代能源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再次期待未来氢能领域有更多新的声音。
参 考 文 献
[1] Hydrogen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hydrogen energy in Germany[C]//2018 23rd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Bonn, Germany,Sep 4, 2018.
[2] China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hydrogen energy standardization. China's hydrogen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blue book 2016 in China[C]//2016 China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Industry Summit Forum, Yunfu, China, Oct 28, 2016.
[3] Jiangsu Center of China Economic Information Society.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on Hydrog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C]// 2019 4th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 Congress, Rugao, China,Oct26-28,2019.
[4] MIAO Ping. Analysis of China's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Hydrogen Industry Chain[C]// 2019 4th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 Congress, Rugao, China,Oct26-28,2019.
[5] China hydrogen energy alliance. China's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industry white paper 2019[C]// 2019 Press conference of China's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industry white paper (2019 version), Weifang, China, Jun 26,2019.
[6] KOIKEDA Kira.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LOHC in China[C]// 2019 4th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 Congress, Rugao, China, Oct26-28,2019.
[7] ZHOU Jianan.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Magnesium- based Solid Hydrogen Storage in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C]//2019 4th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 Congress, Rugao, China, Oct26-28,2019.
[8] Ludwig bölkow systemtechnik,TüV SüD. The 11th global hydrogenation station statistical report [EB/OL].[2019-2-15]. https://h2stationmaps.com/.
[9] Zhao J., Chen Y., Fang H., Liu Y.,et al.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ydrogenation Station Network Layout in China for Fuel Cell Vehicles [J].Jour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19(06):201-208.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上午,由宁夏嘉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绿氢醇航油化工联产项目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化工园区正式开工。据了解,绿氢醇航油化工联产项目主要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料,经发酵生产绿色乙醇,催化合成绿色航油。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产绿色甲醇45万吨、绿色乙醇15万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金顶”)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引入投资人增资扩股暨公司放弃优先认购权的公告,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工绿氢”)拟引入投资人四川兴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兴雍基金”)进行增资,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东方希望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发布“新塑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煤化工专项组碱水电解制氢装置招标公告”,采购1套规格为333.33m/min95℃的电解槽(20000Nm/h电解槽),招标人为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据了解,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为上海东方希望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据此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昌黎县氢能示范一期项目投资人招标招标计划》,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招标项目概况:昌黎县氢能示范一期项目购置150辆49吨氢能源重载半挂牵引车卡车,并在县域内向主要钢铁企业投放,引导企业使用氢能源汽车运输,实现绿色运输场景,配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关于九江公交氢能源电池公交车采购项目的公告,计划采购15辆氢燃料公交车,预算金额2775万元,最高限价2636.25万元。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研制典型储运氢特种设备关键测试技术与基本安全要求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490万元人民币。相关链接:国家出手!氢能产品标准研制全面启动该项目技术需求及服务要求为搭建固态储氢气瓶安全性能测试装置,开展固态储氢气瓶系统性安全性能测试,建立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2日,质子汽车与绿动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举行首批20辆氢燃料电池牵引车交车暨氢能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交付的帝江Re系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具有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管理智能、维护便利等多重优势,特别是长续航能力可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其搭载的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大检集团”)举行国产首台直管结构70MPa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验收暨新品发布会,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氢能计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以加氢站为核心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IPO企业辅导公告发布关于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未来材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一期)。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对未来材料的上市辅导工作仍在进行中。相关链接:东岳氢能变更上市辅导机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4月1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集团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运载火箭大推力发动机试验区、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姿轨控发动机试验区三大试验区近日并行推进试验任务,均获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圆满完成YF-75D氢氧发动机高模校准试验任务。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3月20日,广州钜晨氢能有限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控股股东为肇庆市诚安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氢能技术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能建氢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氢能人发挥我们的特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快速转型、技术迭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氢能的工程应用方面,可以说我们的经验领先全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试运行、国内首个百千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广东佛山听音湖氢能游船投放仪式在南海区西樵镇听音湖畔举行。据悉,该游船采用“零排放、低噪音、高智能”氢能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零碳出行的重要实践,标志着南海在氢能应用领域再进一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8日,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鹭岛氢能”)代表团一行到访东岳未来氢能公司,双方围绕氢能核心材料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与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为
海洋氢能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海上可再生能源等)生产、储存或利用氢能的技术路线与产业体系。近年来,海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新前沿,正成为全球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支柱。日前,由中国氢能联盟主办的CIHC2025国际氢能大会分论坛——海洋氢能开发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召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发布有关于太阳能制氢/储氢一体化系统的科研成果。该项目在太阳能制氢储氢一体化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特点鲜明,拥有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催化活性,实现了制氢与储氢的无缝对接。在主要技术参数方面,系统具有稳定的光电转化效率,催化剂表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牛氢能”)与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利森”)在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加氢站建设、氢气销售、物流场景应用、氢能车辆检测等业务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零碳产业生态建设,为全球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东北首个氢能产业园区——大连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园并投产。开园当日,大检集团氢能检测中心二期等8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绿氢示范应用、氢能装备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氢能产业延链、固链、强链发展,将有力带动大连氢能产业向“新”发力、逐“质”而行。在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河北沧州炼化氢能加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单机排量最大,加供中心采用全国单机排量最大的双压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单机排量可达1500标立每小时,关键设备由中国石化氢能机械有限公司提供,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全部为中国石化系统内企业。加供中心投用后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关于九江公交氢能源电池公交车采购项目的公告,计划采购15辆氢燃料公交车,预算金额2775万元,最高限价2636.25万元。详情如下: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2日,质子汽车与绿动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举行首批20辆氢燃料电池牵引车交车暨氢能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交付的帝江Re系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具有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管理智能、维护便利等多重优势,特别是长续航能力可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其搭载的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车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该暂行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内加氢站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管理,有效期2年。该暂行办法所称加氢站,是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供氢装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由上汽集团牵头、捷氢科技参与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基于先进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立起燃料电池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制造能力,圆满完成“商乘并举”应用推广1000辆任务目标。该项目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海马汽车携旗下氢燃料电池汽车7X-H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该车由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具有动力强、续航长、补能快、零排放、高安全等特点,搭载了全球领先的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的公告。其中氢能项目包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和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原文如下: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根据《市发展改革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