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售电服务评论正文

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 需重视供电线损问题

2020-03-02 09:05来源:先思录作者:尹明关键词:电价电力用户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先思录”推送的《高耗能行业都有哪些?》引起了 “能圈”“电圈”很多朋友的议论和反响。有必要进一步谈谈对“高耗能行业”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来源:微信公众号“先思录” ID:foresight-thinking 作者:尹明)

一、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

如果不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估计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很多人也只停留在“炼钢、炼铝”的层面。正好有这样一个“热点”蹭一蹭,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有必要“补补课”,算是“问题导向”吧。用中电联发布的全社会用电分类数据做依据,应该算是比较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了。

作者认为,高耗能行业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时代不同、随着地方不同,高耗能行业的内容是在变化的。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近些年,随着生态、资源条件变化和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高一低”行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约束。“高耗能行业”成了行政审批、行业监管的“重点对象”,负面色彩日益浓厚。在很多地方和文件中,“高耗能行业”与“限制”“禁止”这类词成了“固定搭配”。

然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发展和社会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电能消耗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高耗能体”“高耗电体”,而且对能源、对电能的依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这种趋势和规律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先思录”《高耗能行业都有哪些?》从耗能量维度筛选出的“高耗能行业”,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都是国家经济的“顶梁柱”。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高耗能”或“高载能”只是一种行业存在形态、一种物理属性。存在即合理。行业管理、经济管理应更加关注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后的产出及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够仅仅因为某个行业能耗高,就对其有偏见。“吃得多,干得多”,也是好的。同时,不能忽视“高耗能”可能带来的环境、生态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二、“能效”是行业管理、经济管理的关键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能源会浪费掉,称为“无效能耗”;另一部分全用于产品生产中,称为“有效能耗”。两者构成了企业能耗。“有效能耗”占“能耗”的比例就是“能效”(Energy Efficiency,EE),是一个经济性概念,表示了企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是企业生产经济性指标之一。能效提高,减少了“无效能耗”,也就减少了能源消耗量,实现节约能源。“能效是第一能源”应该有这层含义。

在同等生产工艺和标准水平下,企业的用能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的能效越高,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减少中间环节能耗、延长产业链条、采取产业组团、产业集聚等措施,都助于提高企业效益。

因此,能效是连通社会能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桥梁,是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经济管理的关键。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应该形成推动重视能效、促进能效提升的合力,减少“无效能耗”,减少能源浪费,增强企业效益。

“高耗能行业”可以采用国内、国外的对标进行评价。国内的“高耗能行业”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不宜限制、禁止。对于国内同一行业中的众多企业个体,可以通过能耗对标进行评价。

近些年,出台和实施的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政策、能效“领跑者”计划、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都发挥了很好的引导、推动效果。地方能源消费强度管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行业市场化程度影响行业能耗水平改善

绝大多数制造行业都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激烈,高耗能制造企业的电能成本直接决定了其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力,与企业营收与生死紧密相关。市场的力量和生存的本能驱动着很多企业提高能效管理,进而不断改善行业的能耗水平。行业周期对企业改善能耗水平的投入意愿有一定影响,但多是暂时性和阶段性,不会改变市场竞争倒逼企业降耗提效。

垄断行业,多采用政府定价,企业主动降耗提效的动力不足。以供电行业为例,由于在输配电价定价过程中,电能损耗造成的成本可通过输配电价从用户电费中回收,由用户分摊,所以很多供电企业缺乏降耗提效内在动力,需要严格监管倒逼供电企业改进。

四、重视供电线损问题

供电本身就是要消耗电能的,主要以发热的形式,是物理规律的必然,但物理规律的必然性不应该成为阻碍行业持续降耗提效的借口。

影响电供能耗的因素很多,包括电力设备性能、网络拓扑合理性、检修维护水平等,很多都与人相关、与管理相关。特别是当前,我国还有很多用户侧配电网、转供电区域未真正纳入电力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用电损耗问题很严重(“配售电商业研究”公号,《规范转供电机制的改革思路》),应该重视。

因此,供电中的线损率问题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线损率是指电力网络中损耗的电能相对于向电力网络供应电能的百分数。线损率是供电行业一项重要的能效指标,是电网运行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微信公号“配售电商业研究”推送的《电改五大问题之二—如何全面理解和降低企业的电力成本?》,初步分析了线损对电价的影响。下文以此展开分析。

供电量=用户有效用电量/(1-线损率)=线损折价系数*用户有效用电量

公式两边都乘以用户缴纳的电价(称为“名义电价”),就是其缴纳的电费。线损折价系数与名义电价的乘积,是用户为其有效用电量实质缴纳的电价(称为“实质电价”),如下公式所示。可见,线损折价系数就是用户“名义电价”的放大系数,进而影响了用户电费支出。

用户电费=供电量*名义电价==(线损折价系数*名义电价)*用户有效用电量

=实质电价*用户有效用电量

线损折价系数与线损率的关系如下图。

5.png

图1.线损率与线损折价系数的关系

可见,线损率越大,用户承担的额外电费越高,线损率高低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线损率的高低与多重因素相关,改进的空间和改进的措施总是有的。

表1给出了除浙江、黑龙江和西藏外(因未获得相关公开数据),其它地方2018年定价线损率和实际线损情况(忽略个别地方多价区差异)。“线损电量差”表示的是由定价线损率计算的线损电量,与由实际线损率计算的线损电量之差。正值表示电网公司获得了超额收益。

表1各地定价线损率、2018年实际线损率及线损电量差情况

经计算,除河南和贵州外的各省份电网企业获得了585.8亿千瓦时的超额线损电量(占相关省总用电量的1.01%);河南与贵州两省电网企业亏损151.0亿千瓦时线损电量(占两省总用电量的3.08%)。即使仅考虑市场化交易电量部分,由定价线损率与实际线损率偏差造成的线损电量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可见线损率对于用户利益、电网利益影响巨大。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电网线损率监管机制。

2.建立线损在线监测机制,加强信息披露。

3.开展事前电网公司承诺制,事中“两随机、一公开”监查,事后评估的综合监管。

4.引入独立第三方线损率监审机制。

5.提高电价调整灵活性与及时性,切实保障用户与电网企业合法利益。

原标题: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价查看更多>电力用户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