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售电服务政策正文

甘肃: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将对延长营业时间的营业场所执行谷段电价

2020-05-08 08:50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电价电力市场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创新完善旅游服务。以市辖区、县城为重点,改造提升夜间消费街区、文旅商业步行街区、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大“中华名小吃”、餐饮“中华老字号”、餐饮“甘肃老字号”规模,打造陇菜老字号品牌。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沿线加油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服务功能,发展与自驾游、休闲度假相适应的汽车租赁等服务。推进文物景区道路联通建设。拓展“一部手机游甘肃”,打造线上甘肃旅游体验馆。(责任单位: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三)千企万店让利促销行动。

8.鼓励企业开展促销。鼓励家电龙头企业、家具品牌企业开展家电家具下乡、以旧换新、让利优惠、发放消费补贴等促销活动。支持商贸、餐饮等企业开展折扣优惠活动,发放电子消费券。鼓励大型商场、综合超市在周末、假日依托步行街等周边开阔区域开展促销活动,场地租赁备案后免费或低收费提供。依法足额按时划拨、代收和保障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鼓励工会会员消费。(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总工会,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9.组织开展节会促销。加大会展业扶持力度,推动会展场馆建设,完善场馆周边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指导会展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培育壮大会展业市场主体。办好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节等国家级、省级有关商务会展、文体赛事、主题展会、文化节、旅游节等活动,充分发挥省内国家级品牌节会平台优势,提升会展经济效益。(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四)消费扶贫深化拓展行动。

10.提升农产品质量。鼓励引导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示范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知名度。发挥省内大型企业专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营销的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辨识度,助推农产品走品牌化道路。(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府国资委,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11.党政机关带头消费扶贫。组织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力度。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在组织会员开展春游、秋游、疗休养、拓展训练、主题实践、文化体育活动时,优先将目的地安排在深度贫困地区,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深入开展“农校对接”,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食堂和学校、医院。(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12.深化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巩固深化东部4市和我省58个贫困县扶贫协作机制,提升天津“甘南馆”、厦门“临夏馆”、青岛“陇南馆”、福州“定西馆”等电商体验馆运营成效,扩大我省农产品销售规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13.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倡导行业协会商会、慈善组织等利用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消费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动大型酒店、餐饮、商超等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责任单位:省工商联、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五)商品消费扩容提质行动。

14.稳定成品油消费。搭建成品油与重大工程项目对接平台,促进成品油流通骨干企业与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直供合作关系,稳定扩大地方油品经营企业销量。搭建加油站非油品销售平台,促进加油站与农产品骨干企业合作,在加油站便利店增设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专柜,扩大非油品销售。搭建汽车成品油与银保联合促销平台,促进成品油经营企业与金融、保险、汽车经销商开展“组合优惠、联合促销”活动。持续开展“商务—石油石化联手行”促消费活动,鼓励开展加油卡电子抵扣券、微信绑卡会员加油享优惠等各项优惠让利措施,同时鼓励成品油经营企业在乡镇及以下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加油站、加气站等,建站可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扩大油气消费。(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中石化甘肃分公司)

15.大力促进汽车消费。落实延长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减征二手车销售增值税、支持老旧柴油货车淘汰等新政策新措施。加大报废汽车整治力度,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加大公交、出租等公共领域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汽车工作力度。鼓励汽车销售企业通过降价促销、买车送交强险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加快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积极扩大进口汽车消费。鼓励开展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扩大汽车消费总量。(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商务厅、省公安厅,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六)夜间消费培育升级行动。

16.鼓励延长营业时间。鼓励县市区营造开放、有序、活跃的夜间经济环境,主要商业消费区可延长营业时间,在休息日、休假日、店庆日期间开展夜间促销活动。对延长营业时间的商场、景区、娱乐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执行谷段电价。加强夜间重点区域出租车、网约车辆调配,优化共享单车投放管理。(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17.丰富夜间消费产品。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夜间开放。继续做好“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活动,放大敦煌系列、黄河系列、长城系列、民俗系列演艺效应。培育夜间游览产品和夜间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服务,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鼓励特色商业街区举办“深夜食堂”、灯光秀等夜间主题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开展“夜间消费券发放行动”试点。(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七)信息消费提速行动。

18.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和产品供给。强化“互联网+新型技术”推广应用,夯实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广,积极推进商品溯源、工业互联网、文化产品上链,逐步形成全省区块链产业生态,促进我省实体经济转型和数据信息产业整体跃升。(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科技厅、省文旅厅,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19.有效激发信息消费活力。大力扶持陇货精品电子商务展示销售平台,5月底前开通“陇上味道”淘宝板块。鼓励网红“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开通“中国甘肃”抖音直播号,采取“一把手带货”的形式,线上代销“甘肃出品”。鼓励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零售、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以全民数字消费为主题,在5月举办全民信息(数字)消费节活动,开展信息消费商圈行、社区行、校园行、企业行等体验展销,促进信息产品消费升级。(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八)服务消费壮大行动。

20.发展教育消费。鼓励共享教育平台发展,推广知识付费、微课、云课堂等互联网培训新模式,开发网上慕课等教育服务创新产品,促进教育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积极推行研学实践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发展终身教育消费,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引导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试点,鼓励市县发放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培训券”,扩大继续教育培训规模。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安全有序恢复线下培训活动,落实激励政策,尽快复工运转。(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21.促进康养消费。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远程医疗、在线诊断、远程健康咨询等发展。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依托城镇周边良好生态环境,每个地级市至少打造1个康养休闲消费核心圈和目的地,重点开展养老康复、休闲疗养、自驾骑行、垂钓休闲、农林体验等康养项目,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养老等新业态发展,激发区域消费活力。(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旅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22.培育体育消费。全面开放全省各类室外公共体育场所,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原则有序开放室内运动健身场所,延长夜间开放时间。鼓励市县统筹现有资金,采取线上平台发放与个人消费配套使用的形式,每周向注册用户发放体育消费券,扩大健身人群规模,激活居民体育消费。(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23.扩大养老托育消费。新(改)建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改造提升敬老院,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发展。支持推动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推动课后、午间学生托管服务,支持“小饭桌”寄宿点标准化、规范化。(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24.做大家政消费。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开展家政师资素质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家政服务重点企业(基地)。探索推行家政服务业“红名单”制度,保障消费者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努力打响“陇原妹”巾帼家政服务品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妇联、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促进消费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作用,加大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加强消费市场运行监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要坚持条块结合、各尽其职,加强行业指导,切实抓好本领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各项工作。

(二)狠抓任务落实。各地要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推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实化量化工作任务,制定落实路线图和时间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实做细行业消费促进活动,不折不扣抓好重点任务落实。

(三)强化督促督导。建立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督查重要内容,对要紧任务、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盯住不放、一督到底,对搞形式主义、工作落实不力,致使政策打折落空的,依规严肃问责;对落实政策措施工作力度大、促进消费效果好的,及时予以表扬激励,通过督查倒逼工作抓实见效。

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稳定市场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指示精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力拓展存量、创造增量,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挖掘城乡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水平,千方百计打造各层面消费新热点,形成消费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

通过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促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消费加速增长,全面活跃商贸流通,繁荣各类市场,稳定消费预期,稳定社会生活秩序。具体开展八项促消费行动,努力实现二季度正增长、三季度不欠账、四季度保目标,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三、开展八项行动

(一)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行动。

1.加快实现商贸流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加大力度落实各项政策,突出帮困纾困,力促达标达产,推动所有批零住餐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开张开市。加大对小餐饮、小住宿、小电商、小批发、小零售、小加工等企业支持力度,给予少抵押、无抵押或信用担保贷款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需求者在落实信用担保的前提下,安排5—10万元授信额度,促其开门营业。今年6月底前,以市州为单位,实现登记注册所有商贸企业100%复工复产复市。(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金融监管局、甘肃银保监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2.活跃农村市场。督促市县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指导近年建设的10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5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170个乡镇农贸市场全面引入线上线下融合交易机制,今年5月底前全面复市,6月底前全省所有农村市场实现交易正常化。(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二)节假日促销行动。

3.开展“五一”、端午、中秋、国庆促销活动。在全省所有商超全面启动“五一·端午亲友、亲子、敬老购物节,全城打折季”活动,在所有餐饮企业开展“打折献爱心”活动。围绕中秋、国庆“双节”,以庆团圆、颂祖国华诞为主题,全面推行批零住餐让利活动。以兰州市、市州政府所在地、县城所在地、重点镇为依托,选择大型商超、大型街区、大型广场打造网红带货直销和实体现货直销相融合的系列促销平台,拉动区域消费快速提升。(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4.开展“农民丰收节·农商优惠展销周”活动。以县市区为单位,围绕农民增收、脱贫收官主题等,提前谋划农民丰收节农商对接活动,突出农业合作社的基础支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各类市场的纽带连接、线上线下的同促共销,丰富农民丰收节农产品促销内容,联合家电、家具、餐饮、服装、百货等展示展销,进一步激发城乡消费热点,推动消费需求不断扩容提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5.开展重点赛事会展消费融合活动。按照兰洽会、药博会和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陇越骑联2020穿越丝绸之路国际山地自行车多日赛”和第一届丝绸之路中国·兰州“黄河对决”国际武术节等重大展会赛事线上线下举办的要求,以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企业联盟等为重点,加大政府协调、市场化对接,及时跟进我省特色农产品、地方名餐饮展示促销活动,通过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通过名人网红效应促进消费潜力释放。(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