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随着首个国家级深远海融合示范风电场项目取得新进展的消息传来,我国已正式加入海上风电制氢朋友圈。
6月29日下午,青岛蓝谷召开重点在谈项目调度会。会上透露出,作为首个国家级深远海融合示范风电场项目,青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取得新进展。
青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风电部分直接投资300亿元以上,可拉动风电场与海洋牧场一体化融合产业、风电制氢、风能海水淡化和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合计投资500亿元以上。项目实施地点距离蓝谷海岸线外海70公里,水深约30米,总建设容量为200万千瓦,达产后可年产风电60亿度,实现年产值30亿元。
据了解,今年4月23日,蓝谷管理局、中能融合公司、电建集团西北院在青岛蓝谷签订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项目拟分两期开发,一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实现达产。一期开发海上风电场规模约100万千瓦,重点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漂浮式风机基础、远距离海上送电、余电制氢和海水淡化等进行试验示范,开展新型风电首台套装备试验研究。
二期开发约100万千瓦,根据首期开发示范项目试验成果和经验,稳妥推进创新型浮体式海上风电机组在深、远海海域的示范应用,全面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应用和新型技术装备等应用,推动海上风电+波浪发电、海上风电+制氢储氢、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海洋化工、海上风电+海洋科学研究等多样化融合试验与示范应用,打造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融合项目的示范基地。
除了中国以外,目前还有5个国家正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制氢。
荷 兰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
荷兰PosHYdon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建设该试点项目,目的是验证海上风电制氢的可行性,以及能源系统一体化运行情况。
2019年7月初,荷兰海王星能源公司( Neptune Energy)的 Q13a-A海上平台被选为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试验点,项目名为PosHYdon,将把北海海域的三种能源形式:海上风能、海上天然气和氢能,有机统一到一起。该试验由Nexstep、荷兰退役和再利用协会(DADR)以及TNO三家机构,联合一些荷兰的能源行业企业共同发起。项目将于2021年底之前正式生产。
Q13a是荷兰北海的第一个完全电气化的平台,位于Scheveningen海岸约13公里处。
2020年4月21日,能源基础设施公司Gasunie加入项目。Gasunie在荷兰和德国北部管理和维护大规模运输和储存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此前,在北海拥有大型天然气运输管道的NOGAT BV和Noordgastransport BV两家公司,也加入了PosHYdon项目。作为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司,Gasunie也在努力加快能源转型,包括在陆上进行了多个制氢试验。新加入的三家海上管道基础设施公司,是氢能产业和能源一体化的合作代表,共同推动PosHYdon项目的发展,有助于将荷兰大量的海上风电资源,转换为能源,传输给工业和居民使用。
2020年5月份,比利时能源服务公司DEME Offshore以及荷兰和比利时能源转型领导者Eneco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加入到PosHYdon试点项目,DEME将以提供风能专家顾问服务的形式加入项目,Eneco将以其Luchterduinen海上风电场的模拟数据来支持海上制氢示范项目的发展。
另有消息称,荷兰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已宣布启动欧洲最大、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的绿色氢气项目的计划。
项目名称为NortH2,即北海的制氢项目,由荷兰壳牌公司,荷兰天然气网运营商Gasunie和格罗宁根港联合开发。该项目计划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GW的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完全用于制造绿色氢气,并在荷兰北部沿岸的埃姆斯哈文或者近海区域建造一座大型电解制氢站。项目预计在2027年实现首次送电,并计划到2040年在区域达成10GW海上风电装机、年产80万吨绿色氢气的目标,项目规模堪称全球第一。
到2030年,荷兰的海上风电目标是11.5GW,按计划下一轮700MW海上风电竞标将于今年4月份举行。如果NortH2项目按计划得以实现,那么到2030年荷兰地区三分之一以上海上风电将专门用于绿色氢气生产。
项目初期的计划是将氢气输送给荷兰以及西北欧更远的工业用户。Gasunie已经安装了1兆瓦的电解槽,并正在与SkyNRG合作在附近的Delfzijl拟建20兆瓦的电解槽。
英 国
世界最大海上风电场制氢
英国政府表示,Ørsted的1.4GW Hornsea 2海上风电场将与Gigastack项目连接生产绿色氢气,为英格兰东北部的一家石油和天然气精炼厂提供动力。该风电场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产,将取代1.2GW Hornsea 1,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另一个绿色氢项目Dolphyn也获得了英国政府提供的312万英镑的资助。计划在北海开发一个4GW的浮式风电场,采用10MW机型,在每台风机上都安装一个制氢子单元,最后通过管道外送,预计总投资超过12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088亿元)。根据计划,样机工程的最终投资决策将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在2023年投运,2026年前实现在10MW机型上制氢。2019年9月,由ITMPower 牵头,Ørsted 和Element Energy参与,三家企业组成联合体负责的Gigastack项目,旨在通过5MW电解器输送绿色氢,在去年结束的Gigastack项目的第一阶段,ITM开发了5MW电解器模块的设计,并研究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
2020年2月18日,Gigastack 氢能项目获得来自英国政府的750 万英镑财政补贴。该项目是英国旨在减少工业和家庭碳排放的9000万英镑一揽子激励计划中的一部分,一同获得补贴的4 个低碳制氢示范项目还有Dolphyn、HyNet—low carbonhydrogen plant、Acorn Hydrogen Project、Bulk Hydrogen Production by Sorbent Enhanced Steam Reforming,而Gigastack项目拿到了最多的补贴。
比利时
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投运商业化海上风电制氢项目
日前,比利时发布了一个名为“Hyport Oostende”的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的规划,根据其进度时间表,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投运的商业化海上风电制氢项目。该项目由海工巨擘DEME、投资机构PMV和比利时Ostend港共同开发,在Ostend港实施。项目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开发一个50MW的示范项目,第二阶段,开发一个规模更大的商业化项目,并在2025年前完成。
到2020年底,比利时大约会有400台海上风机投运,总装机容量2.26GW。根据比利时新的海域规划,还将新增1.75GW,总量达到4GW,大约可以供应全国一半的电力。
法 国
能源巨头道达尔也玩“花活儿”
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法国公司Lhyfe已开发出一种在不连接电网的情况下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生产氢气的方案,并已经筹集了800万欧元,将于几个月内在法国西北部建立法国第一座风电制氢示范工厂。同时,该企业计划在2025年前将其概念部署到海上风电项目中。
此外,近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发起了一个研究项目,旨在探索综合利用浮式海上风电、波浪能、氢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为海洋油气平台供电的模式。
项目名为“O/G Decarb创新工程”,除道达尔外,参与的公司或机构包括丹麦海洋能源公司Floating Power Plant A/S、丹麦碳氢研究与技术中心、全球最大的风能公共研究中心丹麦DTU Wind Energy、氢能研究机构Hydrogen Valley、丹麦天然气技术中心等。项目得到了欧洲区域发展基金的支持。
德国
最新海上风电制氢战略,投入20亿欧元
根据一份德国经济与能源部正在起草的氢能发展战略,德国正在考虑在海上风电竞标中,指定部分海上风电场专门用于生产绿色氢气。对于德国国内氢能市场,草案建议在2030年前开发至少3GW的电解制氢容量,绿色氢气占氢气总供应量的20%。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目标。德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为7.5GW,这是通过过去整整10年建立起来的。
提出了34条氢能发展的具体措施,目前这份草案正由其他政府部门审议中。草案中的举措还包括总额达数十亿欧元的财政支持,并强调,德国应尽快建立绿色氢气市场,走在世界的前列。氢能战略是德国能源改革——从核能和化石能源转型为可再生能源——的组成部分。中长期,德国计划将原本难以脱碳的行业,如交通运输、重工业、取暖等,改由氢气作为能源。
Engie旗下的两家公司Tractebel Engineering和Tractebel Overdick也将在德国建设一座400MW的海上风电制氢站。
来源:综合整理自:欧洲海上风电、风能专委会CWEA、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知乎、Rege、《风能》、青岛蓝谷、半岛官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7日上午,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发展对接推介活动在兰举办。本次推介会共签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75个,签约总额1298.12亿元;签约贸易合同项目1个,签约金额2.5亿美元。据悉,兰州市新能源客户服务数据中心项目、天水市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张掖市电网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兴蓝风电自主研发的3.4MW永磁直驱直流风力发电机组基于高效柔性绿化氢基的整体解决方案已连续稳定运行超三年。作为国内首例直流微网风光储互补制氢系统的核心装备,该机组不仅为崇礼大规模风光储多能互补制氢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持续输送稳定绿色能源,更凭借其独特优势,成功助
6月7日,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完成第三季度养殖示范投苗。此次成功投苗标志着“明渔一号”将再启新征程,开展高附加值鱼种探索,搭建高端品牌营销产业链,为“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创新模式进一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本示范。作为全球风渔融合
6月11日,被誉为全球光伏行业“风向标”的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智慧与顶尖科技的能源盛会上,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代表上海电气,以“光、储、氢”全场景装备与解决方案矩阵重磅亮相,不仅生动展现了对未来能源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有序建设“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弱并网、离网制氢新模式发展,探索工业
六月长风起,市场佳讯传,东方电气中标一批重点项目,扬帆起航赴新程。中标大唐南电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主机设备近日,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成功中标大唐南电二期2×745兆瓦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商业机组设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H/J级燃气轮机自主化进程,提升我国重大装备制造水平,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6月7日,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完成第三季度养殖示范投苗。此次成功投苗标志着“明渔一号”将再启新征程,开展高附加值鱼种探索,搭建高端品牌营销产业链,为“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创新模式进一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本示范。作为全球风渔融合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有序建设“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弱并网、离网制氢新模式发展,探索工业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发展耐心资本。中央企业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当前,电力行业承担着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为能源企业利用海洋能推动低碳转型指明方向,在氢能端,企业正积极布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冯勤就能源企业如何利用海洋能(如绿电制氢、海上碳封存)推动传统业务低碳转型,以及是否有相关技术路线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四川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专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本办法规定的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具体安排标准如下:(一)节能增效项目、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低碳项目:单个项目安排资金不超过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432号建议办理答复意见的函。答复文件明确,近年来,四川依托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聚焦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精心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发展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孚高科)发布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公告。公告称,威孚高科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了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议案》。经公司总经理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通过,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薛亮先生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4月28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称,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6月18日,能源电力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成果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由内蒙古电力集团牵头组建,其他70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能源电力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能源电力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深入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内蒙古以“起跑就领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围”快进键,锚定稀土、储能、氢能、乳业、空天计量等战略领域,以“非常之举”在重点点位上精准落子,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与“最大增量”。这里既有“工业维生素”稀土的“精密蜕变”,也有绿电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