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G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将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而5G与行业融合,需要依靠5G专网,即为每个行业建设一个独立、安全、高速率、低时延的专属5G网络。建设5G专网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运营商已经建设好的公共网络,利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为不同行业用户分割5G虚拟专网;另一种是企业申请专属的5G频段,自己独立建设5G物理专网。那么,行业用户该如何正确选择5G专网建设模式?如果行业用户选择自主建网,是不是意味着运营商将痛失行业市场“半壁江山”?
近日,一则“5G不再依赖运营商,50家企业已获批自建专网”的消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5G时代,行业客户将自主建设5G专网,运营商将被“抢饭碗”吗?
从1G、2G、3G到4G时代,建设、运维无线通信网络,一直都是运营商安身立命的“饭碗”,在4G时代之前,普通消费者作为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用户,也是运营商的主要服务对象。进入5G时代,5G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等特性决定了5G网络的主要用户不再只是普通消费者,更多将聚焦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
在5G网络下,工厂里的机械臂能够快速反应,网络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提升生产效率。为了保证5G网络绝对安全、可靠,企业必须拥有一张5G专网,这条只专属企业内部的“路线”,能够保证网络的高速率和低时延,避免与消费者共用5G公网的拥挤、不可控。
实际上,5G专网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企业申请频谱,自建5G基站、传输等设备,建设不同程度独立的5G专网;另一个是依靠运营商建好的公网,利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切”出5G虚拟专网。目前,5G专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领先国家也在积极进行技术、商业模式的探索。德国、日本已经允许企业自建网络,并有企业开始自建5G专网,而我国尚未为企业分配专属频段,但运营商正积极与各行各业合作建设虚拟5G专网。
可以预见,5G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无论以何种方式建设5G专网,都会给通信企业、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市场红利。“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企业也必将对5G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正因为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多样化的企业需求,两种企业专网部署模式应该都有机会得到广泛应用。”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服务总监杨光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5G专网如何建?两条路径互为补充
“5G服务于千行百业,是5G建设和发展最为重要的方向;5G专网产品,是最能充分体现5G优势的所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肯定了5G专网的价值。
5G专网的“专”是相对于5G公共网络的“公”而言的。5G公网是普通消费者每天都用的5G网络,是个集合的“大网”,每个用户的上网、通话、短信等信息都会承载在5G公网上,因此偶尔会出现网络拥挤、没信号等问题;5G专网是针对企业用户建设的一张高速率、低时延、覆盖良好、绝对安全、自主可控的5G网络,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从应用创新还是商业价值来看,5G服务于用户显然难以带来显著提升。而5G服务于行业才能实现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智能电网等提升社会智能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的应用。
目前,业界一般将5G专网建设大致分为企业独立建设和运营商公网“切分”两大模式,两条路径特点、优势差异明显,可以互为补充。
第一种模式由运营商主导,依靠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将公网“切分”成服务于不同企业的虚拟的或是本地化与虚拟化结合的专用网络。“这种模式能使企业更充分地依托公众网络庞大的市场规模,实现规模效益、降低部署成本,并且对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要求也更低。”杨光表示。
但依靠运营商公网建设5G专网的模式,企业的数据信息还要部分依靠运营商公网,不能做到完全的安全可靠、独立、自主可控。
因此,企业可以选择第二种模式,即自建5G专网。自建5G专网的前提是企业拥有专用的5G频谱。杨光表示,如果企业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经过简单快捷的程序即可获得专用频谱资源,那么企业自建专网对于那些希望快速灵活部署网络并完全控制网络运行和数据处理的企业,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然,这也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进行相应的规划、集成和运行维护。
两种建网模式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从国际经验看,有意愿并且有能力采用自建专网模式的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如德国的奔驰、宝马、汉莎航空及日本的富士通等,而依靠运营商建设5G虚拟专网可能更适用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杨光表示。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企业市场的多样性和长尾化特点,在企业自建和运营商建设这两大模式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细分部署模式,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行业客户、通信企业、运营商来合作优化。
运营商被“抢饭碗”?不存在!
虽然,企业在申请频谱之后,有权自建5G专网,但并不意味着运营商将丧失5G行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方面,5G自诞生之日起,运营商、通信企业就为支持长尾化的垂直行业应用做了准备,利用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积极与各行各业合作。另一方面,因为运营商在网络规划、网络运营、互联互通、公网覆盖以及设备议价和网络升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5G专属频谱的企业,也会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建设5G专网。
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表示,拥有自有频谱资源的宝马汽车公司宣布和德国电信合作来建设5G行业专网,支持VR/AR、机器视觉、自动化物流和工业制造等业务;拥有自有频谱的汉莎航空也选择与运营商Vodafone合作建设独立组网的5G行业专网,边缘计算和安全都是他们考虑的重要部分。
无疑,5G专网将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爱立信在近日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5G带来的全球数字化转型经济收入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面向运营商的5G数字化收入有望达到7000亿美元。
“随着独立组网技术的逐步成熟,目前全球60%的运营商都在部署或者考虑部署5G行业专网,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刘鸿表示。
日前,韩国运营商KT宣布推出5G企业专网服务,并表示已经完成5G企业专网网络切片技术开发及商用服务前的技术验证;中国移动在今年第二季度进行5G行业专网端到端规范的制定和行业虚拟专网测试规范制定,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5G能力开放等方面具备商用能力。
可见,企业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建设5G专网,运营商都可以成为重要“玩家”。
如何做大5G专网蛋糕?合力是关键
目前,5G与行业的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各方合力,共同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千行百业的合作,做大市场蛋糕。“我国市场空间足够大,各种部署模式都可能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国内5G行业专网发展还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杨光表示。
首先是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和成本需优化。目前5G的服务对象仍主要是以公众网络为主,对企业市场的特点考虑较少,且成本偏高,针对企业用户的方案相对较少。未来还需要通信行业更为深入地理解企业市场需求,引入创新型解决方案,实现与企业IT基础设施更紧密的融合,同时加快市场反应速度,使产品方案和业务模式能够适应企业市场的特点。
其次是商业模式还需探索。如何处理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提供商、行业专用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云服务提供商等多方的利益关系,构建多方共赢的价值链条,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解决方案,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最后是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5G只是一种通信技术手段,部署5G专网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企业乃至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提升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
5G专网建设,关乎5G与行业融合、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只有各行各业、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等产业链形成合力,开拓5G与行业融合场景,探索特色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打造新商业蓝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9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实施的项目共51个,装机405.295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41个、装机容量321.17万千瓦,风电项目10个、装机容量84.125万千瓦。按照装机的1
11月20日,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光伏逆变器设备框架集采发布,分为3个包件,共计分为5个标段,合计容量1050万千瓦。详情如下:包件1:组串式300kW及以上(备选:组串式150kW以上且300kW以下)分为两个标段: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吉林、天津、北京、河南;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黑
华能山西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六六”发展战略和“3855”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中国华能战略愿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开展新能源开发储备工作,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企业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拾级而上,装机容量实现大幅提升,达到630.5万千瓦,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0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本次拟竞配“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场址范围为上海市海域已建和在建海上风电场址,申报规模上限合计350万千瓦。日前,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开发建设方
11月20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本次拟竞配“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场址范围为上海市海域已建和在建海上风电场址,申报规模上限合计350万千瓦。全文如下: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2024年度“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
2024年11月18日,为应对美国法规的变化,中国光伏企业无锡云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云程光伏SunovaSolar)旗下美国子公司ThornovaSolar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亚启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制造业务,以继续为美国市场的客户提供经济实惠、高效可靠的太阳能产品,这两条生产线各自的额定产能均为2.5GW。据悉,该电池
11月19日,新能源云平台公布2024年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报告指出,此次纳入2024年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8个,核准/备案容量1247.3兆瓦。原文如下:关于公布2024年第十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
11月18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江门普乐开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超高效N型光伏电池片制造项目一期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原文如下:广东省能源局关于江门普乐开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超高效N型光伏电池片制造项目一期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粤能许可〔2024〕87号江门普乐开瑞太阳能科
11月15日,中国华电发布新疆华电昌吉木垒凯升1050MW风光储大基地项目构网型储能电站EPC招标,该项目分两个区域,风电区域装机容量800MW及储能容量112.5MW/450MWh,光伏区域装机容量250MW及储能容量150MW/600MWh。招标范围包括勘察设计、乙供设备材料、储能区土建工程、储能区安装工程、储能变流器土建
11月15日,华能集团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招标中标候结果公布,9家企业中标: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阳集团(阳泉)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安
1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新能源项目回收指标再分配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对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支撑作用,推动2024年新能源回收指标更好发挥稳预期、稳增长作用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参照外省区做法并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研究决定对2024年新能
11月19日,西藏山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清洁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送审稿),其中指出,支持输配电网建设、电网老旧设备更新,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电网接入新能源的能力。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建立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要求,“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制定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三年行动”“深化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成果应用”。本刊记者围绕配电网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夯实配电网供电保障的技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1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试行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市监质函[2024]492号),其中指出要求申报单位具备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所需的设施、设备、资金、人力等相关资源;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科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配电网发展要求,聚焦首都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北京市配电网发展实际,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利主持召开会议,着重围绕如何提升首都电网韧性、防灾抗灾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专题研究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有
11月14日,广东江门17个新能源项目签约动工运营。活动中,恩平沙湖陶瓷城屋顶光伏项目是当天集中动工的6个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今年广东规模最大的陶瓷厂商工商业光伏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装机容量约44兆瓦,安装屋顶光伏面积约35万平方米。项目每年预计可为厂区降低传统能源能耗约24
G225乐东至三亚段(国道G225乐东至三亚段改扩建工程“五网合一”示范段)作为全国首个公路“五网合一”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将于11月中旬进场建设。该项目起点位于国道G225海榆西线乐东与东方交界处,终点位于三亚市塔岭村,路线全长89公里,将原二级公路提升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同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将绿色低碳工业制造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成效显著,为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工业经济稳健增长,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工业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10月电网项目动态。10月有多个特高压工程投运。包括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两项特高压工程都在10月底陆续投运。10月29日,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始试运行。历经七年规划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双环网建设终于
11月7日,山西省灵石县拟招商引资智能电网中低压输配电设备智能制造项目。规划建设的产品包括配电变压器(含非晶合金变压器、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等)、智能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中低压产品核心部件(含断路器等)、变压器智能组件、能效管理系统等,本项目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预计项目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与新发展理念的论述,从全局性、战略性着眼,对企业数字化转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3日,广东惠州公布惠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第一批数字化产品清单的通知。其中包括新型储能数字化产品清单。清单一共91项,涉及生产制造、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类等。其中包括由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作为牵引单位,使用的运营管理类华为云SparkPack企业ERP产品,服务商
11月17日,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暨全球光储创新技术大会隆重举行。众多国际嘉宾、重要领导、院士专家、行业领袖、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全球光储技术迭代与创新、中国光储企业“出海”、光储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等核心话题进行深入研讨、思想碰撞。大会现场会上,吉尔吉斯共和国能源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计算’,智能计算是人工智能改变电力行业的一大关键词,但是从目前来看,‘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是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三大难题。”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供给量增质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nbsp;作者:王伟特约撰稿人陈光贾雪枫)如今,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8月公
10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川办发〔2024〕43号)。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累计打造300个省级以上“智改数转”标杆项目,培育200家智能制造先进工厂和10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中小企业广泛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更好理解和执行《方案》,回应社会关切,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电力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质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工信部制定并发布了《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7年,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超过75%、90%。二是标杆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建成15个
近日,远光软件新一代企业数字核心系统远光达普(YG-DAP)、远光全球司库管理系统、基于智能物联的资金支付U盾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24中国信通院“铸基计划”《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集》。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未来市场环境、提升竞争力的关键。2021年,中国信通院推出“铸基计划-高质
10月12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粤工信工业互联网函〔2024〕67号)。围绕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园区、地方政府等方面,“点线面”征集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示范效应良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方向包括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发展历程中,电力工业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就推动能源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作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输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的基本组成单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核心问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根据十余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