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在5月下旬发表声明说,由俄罗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当天在俄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佩韦克市投入商业运营。
“罗蒙诺索夫院士”核电站是俄罗斯第11座核电站,也是全球首个民用海上核能平台。由一艘长144米、宽30米的驳船,以及驳船上搭载的两座35兆瓦核反应堆组成,可提供高达70兆瓦的电力或300兆瓦的热量,供20万人使用。
除了核电设施,这个巨型浮式核电站上的海水淡化设备还可每天提供24万立方米的淡水。建造厂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表示,该船的安全标准不亚于陆地上的核电站,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能在海啸等自然灾害情况下,保证反应堆的安全,寿命可达35至40年。
海上浮动核电站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依靠小型反应堆为偏远海岛供给能源将是海洋强国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海岛的淡水与电力困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海洋是国家生存发展新的空间,海洋开发也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我国是世界上海岛较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有海岛上万个,其中面积在500m²以上的岛屿就有7000多个,其中有人居住的海岛近500个。
然而对于大部分海岛,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缺水、缺电的情况,这严重制约着深远海、边远海岛的居民生活、资源开发、旅游发展、军事活动等。
淡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保证。在我国分布众多的海岛中,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海岛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91%左右。我国的海岛大多远离大陆、分散偏僻,无法引水。而采用船舰补给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如海洋上恶劣的天气,或者受到干扰。
另外,我国海岛大多面积较小(面积为500m²~5km²的海岛约占我国海岛总数的98%),开发本地水资源的能力有限。随着国家海防建设的需要,如何确保海岛供水安全已迫在眉睫。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增量技术,具有占地少、水质好、供给稳定、规模灵活和水安全保障度高等优势,在国内外一些海岛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保障海岛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远海岛屿淡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启动海水淡化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高度电气化、自动化的当今时代,电力困境会导致大量装备处处受限,光是日常生活就有诸多不便。
目前海岛供电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联网,一种是离网。对于距离大陆较近的中大型群岛,因为需求量大,多采用联网供电的方式,主要使用海底电缆,如果距离不远的话也会使用架空大跨越运输电力。这类供电模式供电量大且可靠性高,但是建设费用高,维护技术难。
而对于我国诸多边远海岛,则采用离网供电方式,目前主要采用柴油发电机、风能、太阳能等方式发电。柴油发电成本较高,补给十分困难,尤其是在恶劣海况下补给尤为艰难。虽然海岛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其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给系统运行调度带来很大困难。
电力、淡水供应平台—海上浮动核电站
电力、淡水短缺是抑制边远海岛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提到,“小型反应堆将是未来核电发展的方向。其中,海上浮动堆、核动力平台对于海岸线漫长的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海上浮动核电站指利用浮动平台建造可移动的核电站,能够自由的将电力运输到人烟稀少的远海地区,形象的来说,海上浮动核电站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海上充电宝”。
最先提出海上浮动核电站概念的国家是美国。1972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提出了放置在大型驳船上的核电厂方案,为美国东部沿岸城镇输送电力,由于投资不够而终止。
2007年,俄罗斯开始建造浮式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成为最先进行海上浮动核电站建造的国家,目前该核电站已投入商业运营。此外,法国和韩国目前也正积极研发下沉式和重力基础结构式海上浮动核电站。
海上浮动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热电联产,将热量进一步利用到海水淡化工艺中,可以实现远海岛屿的电力与淡水的双供应,从根本上解决远海岛屿的电力供应与淡水需求,实属一举两得。海上浮动核电站由于其移动性,能够减少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陆地上居民的影响,也没有陆地核电站因为地震而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风险。即使在极端条件下,浮动核电站也可以就地取材,将海水引入船体,避免发生反应堆堆芯熔化的情况。
此外,海运的运输能力比陆地运输要强得多,可以自由地从我国的渤海跨越到南海群岛,甚至能够跨越洲际,作为海洋上能移动的供电供淡水平台,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以自由的到达水电急需的区域。在将来具有成熟的海上浮动核电站平台后,还可以凭借运输的灵活性,去到电力紧张的沿海国家与地区进行电力出口,满足市场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作为灵活和稳定的电力、淡水供应平台,海上浮动核电站工程能给遥远的海岛、石油钻井平台或科研考察活动提供支援,具有重大的经济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对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工程的研发与建设迫在眉睫。
颠覆与创新
海上浮动核电站采用成熟的浮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岛屿陆域面积的占用。在我国98%海岛都是500m²~5km²的小型岛屿的现状条件下,海上浮动核电站工程具有颠覆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设计的反应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在防核扩散、反恐怖袭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海上浮动核电站采用三代、四代或者更加先进的核电反应堆,燃料元件的性能、非能动安全性以及负反应性温度系数共同确保了其安全特性,具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安全等级。
2. 设计的反应堆不需要设置应急计划区,因此特别适合于浮动平台与海水淡化。
现行核电站的压水堆,需要遵照我国国家标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确定应急计划区。对于先进的三代、四代或者更加先进核电反应堆,由于具有固有安全特性,参照美国MG-HTR不需要设置应急计划区。不设置应急计划区,意味着浮动平台可以靠近岛屿停放,使输送系统大大简化。而且海水淡化技术需要靠近用户中心,不设置应急计划将有利于满足要求。
3. 设计的反应堆的燃料装卸系统可实现不停堆的换料或者一次性转料终身使用,实现了电力与淡水的连续供应,具备保障岛屿特种装置与设备连续、稳定运行的优势。
新燃料元件从反应堆顶部装入堆芯,从堆芯底部卸料管可卸出燃料元件,卸出的燃料元件如果未达到预定的燃耗深度,则再送回堆内使用,使每个燃料元件的燃耗深度基本一致,实现装卸料的自动化,从而达到电力与淡水的连续供应。
4. 设计的反应堆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简化的设计结构,因此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反应堆的发电效率可达到40%,如果采用更为先进冷却剂系统作为冷却剂,效率能达到50%以上。而一般压水堆一般为33~35%。
5. 设计的反应堆与海水淡化可以实现完美匹配。
先进反应堆蒸汽压力品质更高,如反应堆高压缸蒸汽温度为161℃,压力0.6MPa,温度与热法海水淡化完美匹配(压水堆高压缸蒸汽很高,为370℃左右,需要处理后才能与海水淡化装置匹配),同时产生的乏汽(70℃)也与海水淡化理想的工艺热匹配(对于压水堆,废热的温度范围太低,不能用于海水淡化)。
海上浮动核电站研究方案
海上浮动核电站采用驳船为主体,主要分为控制室、核反应堆、燃料堆放区、居住区等部分,工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设计的反应堆应用于浮动核电站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对浮动式核电站载体进行设计,对浮动式反应堆用于电力供应与海水淡化的耦合方案进行研究。总体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
海上浮动核电站使用的三代、四代或者更为先进核电反应堆,采用优异的陶瓷包覆的球形燃料元件,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然而浮动平台与静止的陆地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反应堆用于建造浮动核电站仍需要评估。可以通过调研不同远海岛屿海域的风、浪、流、冰等海洋环境条件以及反应堆的设计强度,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通过浮动平台的调研,确定其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
浮动式核电站载体应保障浮动式核电站设计、建造、服役、退役的全寿命周期下的安全性,即除了保障核反应堆自身的固有安全外,作为核反应堆装置的载体,其系统的安全性、成熟性、适应性对核反应装置的安全运行亦至关重要。因此与核安全的相关的载体的总布置、破舱稳性、碰撞保护、防火分隔、堆舱通风、消防救生、与应急备用电源等均为设计的重点。
本着能源节约原则,核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充分利用核电厂既生产热能,又生产电能的优势,采用“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为主和“膜法”海水淡化技术为辅的方式(MED-RO),开展大规模的海水淡化生产。淡化后的水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条件下,还需要调节其水硬度与氟浓度等,避免因为缺氟导致的氟斑牙以及因为长期缺乏矿物质而引发的系列疾病,使其可以满足人长期饮用。研究思路如图3所示。
发展建议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电为主,占到60%左右,在能源难再生以及带来的雾霾等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开发核能发电有利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能源结构调整。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拥有约300km²的海域,面积在500m²以上的岛屿多达7000多个。近年来随着南海问题的升温,我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加,如何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维护海洋主权将是一项长久的议题。
海上浮动核电站作为核电工程和海洋工程的结合,能够为深远海、偏远岛屿提供电力和淡水资源,保障周边岛民日常需求、旅游开发、石油开采、军事演习等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可以对外出口电力资源。可以说海上浮动核电站一旦投入商业化运营,将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随着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营,可以看出海上浮动核电站工程的可行性与发展潜力。
我国需要关注和借鉴美俄等其他国家对于浮动式核电站的经验和研究,深化国际合作,为国内的海上浮动核电站工程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结合海上浮动平台的特点与自身发展需求,细化工程的具体实施策略。海上浮动核电站的热电联产与海水淡化耦合模式,是解决大陆资源短缺、发展海洋经济、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与国防价值,加快海上浮动核电站工程的研发与建设刻不容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南华早报报道:在可能重塑印度尼西亚能源格局的举措中,总统普拉博沃提倡发展核能作为解决印尼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方案。虽然支持者将这一倡议誉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转型步骤,但批评者对放射性废物和高成本发出警报。(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普拉博沃的兄弟和高级顾问哈希姆在11
中国核电10月10日发布2024年三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复了关于核电站利润、储备项目、民营资本、未来规划等多个热点问题,详情如下:1、问:请问三门核电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答:三门核电去年有一个主泵的赔款,同时开始计提乏燃料后处理费,导致三门本期净利润下降。2、问:请问福清核电上
核能是净能源效率、原材料效率最高的能源,能源投入回报率可能是煤、天然气或水力发电的两倍或更多。以每兆瓦时的死亡人数来衡量,核能的安全程度也最高。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核能在全球电力中只占相对较小的份额,并且由于核电的建设跟不上全球电力需求的增长,核电的份额一直在下降。燃料与技术方面,
全球主要核工业国家目前将模块化小堆技术视为未来核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制高点,大力支持本国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研发,迄今已推出80多种小堆设计。美国积极推动小堆在民用和国防领域的应用,准备完成5种小堆的首堆建设。俄罗斯已建成全球首座小堆电厂,启动小型铅冷快堆首堆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另外3座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能源供应进入无核时代。德国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的决定要追溯到2000年,这一年是德国能源转型的元年。当时执政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绿党在议会通过相应法案,开启了德国的能源转型之门,使德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启动能源转型的工业大国。上述通过的法案中包括原子能
加拿大Prodigy清洁能源公司与美国NuScale电力公司自2018年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来一直在合作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海上核电技术。两家公司已公开一款基于小型堆(SMR)技术的海上核电厂概念设计,该电厂可以为全球沿海地区输送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据介绍,该海上核电厂能够装备1~12个NuScale小型堆模块。国
9月14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拥有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555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核能科技创新继续取得新进
在俄芬边境的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起点——俄罗斯波尔托瓦亚压气站,一个伸向天空的巨大橙色火炬自6月以来一直在熊熊燃烧。根据RystadEnergy的分析,这里每天要白白烧掉434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折合价值约1000多万美元。(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陶光远)这在欧洲引发了轩然大波。在欧洲民众和工商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目前已经实现并网发电,正在进行提升功率试验。我国60万千瓦商用高温气冷堆已经启动工程项目筹备和选址工作。高温气冷堆发电效率高,堆芯出口温度高,适合发电和热能的阶梯利用,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5月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访问英格兰哈特尔普尔核电站时说:“我们将每年建造一座,而不是每10年建造一座核电站,用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为家庭供电。”在叠加俄乌战争和疫情等因素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局势下,为提高能源独立性,英国政府在4月份发布了一项以发展核能为重头戏的能源安全
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开发减少碳足迹的技术,紧凑型浮动核电站正在成为新的竞争技术。为此,三星重工(SHI)和Seaborg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在Seaborg的紧凑型熔盐反应堆(CompactMoltenSaltReactor,CMSR)的基础上开发浮动核电站,准备停泊在工业港口,并与陆上电网相连。该协议包括开发氢气生产工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大陆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信息。截至2025年3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台、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3台;共有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17座、在建民用研究堆2座、正在退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3座。其中,运行核电机组和在役
4月6日4点6分,由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汽轮发动机首次冲转至1500转/分并稳定运行,标志着非核冲转试验圆满完成,为后续机组核蒸汽冲转和并网发电奠定坚实的基础!2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在冲转过程中利用反应堆冷却剂泵和稳压器电加热器的能量使一回路升压升温,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产生饱和蒸
2025年4月2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第一台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顺利吊装就位,正式吹响三门核电二期主泵安装攻坚冲锋号!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每台机组共有4台主泵,单台设备重达72吨,属于核1级、抗震等级1级、质保等级1级的重大设备。作为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主泵承担着为反应堆冷却剂系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2日公布,2024年广东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617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68%。该年度广东电力市场为广东省内工商业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约35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5年中国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其中,改革重点之一即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实行市场开放准入,引入竞争,放开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日上午10时45分许,位于日本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附近的电源室发生火灾,冒出浓烟。据管理该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称,当时,核电站员工正在对3号机组的变压器防灾装置进行例行试验,由于电动阀门未能正常工作,员工在检查故障时发现火焰和烟雾冒出。
近日,公司收到国家档案局印发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档案验收意见,示范工程档案专项正式通过验收。专项验收工作于3月2日至5日开展,期间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验收组听取相关汇报、观看项目档案宣传片、现场查验档案材料并质询,认为示范工程档案收集比较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能够反映项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3月26日,中国广核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议案》《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的议案》和《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继续聘任高立刚先
近日,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标普全球2025CERAWeek会议上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旨在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装机容量提升三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亚马逊已在核技术方面投资超过1亿美元,并计划建设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加快核能发展对于满足未来能源需
核能发电具有经济性好、出力稳定性和碳排放低等优势,但目前仅有少数发电企业具备核电开发资质。普通发电企业如何参与核电项目呢?(来源:能源新媒文/陈愚)核电是能大规模开发的、稳定出力的低碳电源,且经济效益较好。2025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
12月5日,英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重新当选后发表的首次核电演讲中表示,建设新核电站对于英国能源系统脱碳“至关重要”,原子能的弊端“与我们面临的能源安全与气候威胁相比微不足道”。他坚称将纳税人的钱投资新建核电项目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回报”,尽管“这是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时期”,但政
据CNBC报道,GEVernova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在发达国家部署小型核电站,以求在这项新兴技术中占据领导地位。这项技术可能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中心作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GEVernova核能部门GE日立的首席商务官NicoleHolmes表示,该公司的小型模块化
国际能源研报(2024年8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01谷歌近期发布的年度环境报告指出,由于投入了大量人工智能应用,过去5年该公司碳排放量激增近50%。人工智能算力扩容需要大量电力,同时产生大量碳排放。随着算力对清洁电力需求的飙升,科技巨头们纷纷通过签订购电协议、
据CNBC报道,美国南方公司(SouthernCompany)首席执行官沃马克(ChrisWomack)表示,美国需要建造大量核电站,以满足激增的能源需求,同时实现气候目标(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沃马克日前在纽约举行的路透社全球能源转型会议上表示:“我们这个国家未来将需要更多的核电站。我认为我
乌兹别克斯坦报纸网6月5日消息,乌原子能机构表示,乌小型核电站首个反应堆计划五年内启动,但该项目成本仍属机密,未对外披露。核电站合同于2024年5月27日在普京访乌期间,由原子能机构下属核电站建设局与俄Atomstroyexport公司签订。项目地点在吉扎克法里什区图兹坎湖附近。核电站基于6座RITM-200N反
据Aljazeera网站报道,俄罗斯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建造一座小型核电站,这是后苏联时代中亚的第一个核电项目。普京在5月27日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表示,俄罗斯将向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投入4亿美元,为乌兹别克斯坦的项目提供资金。米尔济约耶夫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国家都在核能的帮助下确保其能源安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导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呈爆发式增长。随着在建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满足庞大用电需求成为数字化时代之问。当前,“核电站+数据中心”合作模式日渐走红,多个相关项目陆续问世,核电技术尤其是新一代先进核电技术,正被视为数据中心供能的可靠解决方案之一。■■算力扩张加
随着耗电的数据中心和清洁技术工厂在全美各地激增,美国大片地区面临着电力短缺的风险。公用事业公司和监管机构迫切需要制定可靠的计划来扩大美国脆弱的电网。(本文转载自:能源新媒ID:energymagazine)在佐治亚州,对工业电力的需求正在飙升至历史新高,预计未来十年的新增用电量将是现在的17倍。亚
据CNBC报道,多年来科技公司和硅谷亿万富翁一直在向核能投资,将可持续能源视为绿色转型的关键。现在,他们有另一个动机来推广核能:人工智能。(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尽管生成型人工智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增长,但核电项目受到严格监管,进展缓慢。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即核能的进步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