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全球水能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从技术可开发量分布来看,亚洲占比为50%,南美洲18%,北美洲14%,非洲9%、欧洲8%和大洋洲1%。据IHA2020年报告,截至2019年底,全球水电装机容量1308吉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58吉瓦,全年发电量4306太瓦时。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15.6吉瓦,新增发电量106太瓦时,其中,亚洲的中国、老挝、巴基斯坦,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欧洲的土耳其等国的新增贡献最大。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新闻网” ID:zgdlxww 作者: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周建平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杜效鹄 周兴波)
全球水电开发程度按照年均发电量计算,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27.3%。分地区看,欧洲、北美洲国家水电开发程度较高,增长潜力有限。非洲、除中国之外的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水电开发程度较低,开发潜力大。南美洲基本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总体而言,全球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水电开发不会止步不前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对水与电力的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也为河流水电开发创造了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后,2015年9月联合国又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同年,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一带一路”倡议行动愿景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占全球的2/3,而GDP不足全球1/3;大多数国家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尚处于相当贫困状态,基础设施条件差,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没有保障,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全球缺电人口仍超10亿,缺电最严重的正是亚洲和非洲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发展空间较大,对电力的需求尤为迫切。
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已经明确将继续发展水电。受洪水、干旱、电力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的困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将水资源和水电开发作为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水电开发仍然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一些国际组织、咨询机构和电力企业基于各国经济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的需要,对全球水电发展进行了多目标场景的预测和分析。综合各研究机构的成果,以2018年为基准略偏保守估计,2050年全球水电技术可开发利用程度将达50%,届时年发电量约为7890太瓦时。
预计到2035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50吉瓦,年发电量6100太瓦时。全球新增水电装机约480吉瓦,开发率达38.6%;205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达2050吉瓦,2035~2050年,新增装机容量300吉瓦。要实现2050年的目标,水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估计将达到2.0%。在2015~2019年的五年里,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1%,而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2%。然而,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需要数年施工的大型水电项目何时投产。尽管如此,这凸显出在未来1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全球水电开发仍将大有可为。
截至2019年底,全球在建水电规模约150吉瓦。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中国国内水电开发增速放缓,与过去同期比较,预计全球未来水电装机容量的增速将有所减少。2030年之前,全球年均投产规模为20吉瓦左右。2030年之后,年均投产规模约为15吉瓦。预计2030年之前的水电装机容量的增量,除中国外,增加最大的区域排名依次为拉美地区、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
从水电技术可开发资源潜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源电力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分析,未来水电开发重点开发的河流(包括界河或国际河流)涉及印度河(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尼罗河(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赞比西河(赞比亚、莫桑比克等国),尼日尔河(尼日尔、贝宁、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喀麦隆和乍得等国),刚果河(赞比亚、扎伊尔、中非、刚果、喀麦隆、安哥拉),东南亚国家的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中国、缅甸、泰国等)和澜沧江—湄公河(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加快开发要促进广泛共识
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开发水电也不例外。除发电、防洪、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对生态有利的影响之外,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包括水库淹没、移民安置、河流泥沙、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尤其是筑坝修库对洄游性鱼类生境产生不利影响。加快水电开发,需要增强认知,促进更广泛的共识和获得政策支持。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对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作用显著;多功能水库大坝(高坝大库)在防范洪旱灾害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和优化水库运行调度管理,有助于减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与洪水不断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强盛与它所能利用的资源总量是密切相关的。每一次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提升,都是一次文明的进步。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越来越依赖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因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也必须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虽然可燃冰、核聚变、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均可以期待,但是,地球淡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加上水库淤积、大坝老化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建设具有调节功能的水库大坝。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秘鲁等国具有后发优势,已纷纷制定高坝大库发展计划;美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正在研究对已有大坝的加高,以增加库容、弥补泥沙淤积损失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根据规划,未来中国西南诸河上游及其支流还需兴建一些龙头水库和控制性水库,水库大坝的高度在100米以上,有的超过200米。预计未来15年,全球规划建设100米及以上高坝200余座,200米及以上特高坝20余座。
让利益相关者分享开发成果
即便在达成开发水电共识的基础上,水电开发方案和利益分配机制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还存在较大差异。水电开发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并获得预期效益,取决于能否在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取决于能否在土地、资源、环保、价格、成本和效益等方面具有竞争性。水电开发涉及诸多不同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分配分享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土地所有者、移民、开发商、融资机构、电力公司,还包括设计者、承包商、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建设管理者和运行管理者,以及受水电开发影响的渔业、农业、种植业和环境保护机构等等。从更加宏观的时空角度来看,水电开发的影响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受益区和受损区等等。协调各方立场,获得对开发水电的支持,需要开展深入调查和方案研究论证,确保“水电开发利大于弊”。水电开发不仅要让受到不利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从水电开发中得到应有的补偿,而且也应该使其分享水电开发的利益。河流水电开发要以问题、市场、效益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特点,制定河流开发计划和方案,让水电开发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利益相关者。为此,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保、综合开发、利益分享,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水电开发方案才能得到绝大多数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在国际河流开发和境外水电工程开发中,水电开发企业尤其需要广泛听取意见、畅通协商管道、遵守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遵循“为项目所在国创造财富、与合作方共同发展”的理念,与利益相关者形成全面广泛的国际合作和紧密关系,共同促进水电开发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一带一路”为依托,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能源电力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全面合作和共同发展,打造国际能源电力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未来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水电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电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就水资源和电力供应短缺的一些国家而言,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急迫的情况下,难免出现“又快又省”的“大跃进”发展模式;对于刚刚“走出去”谋求海外发展的中国电力企业而言,也难免出现追求“超额利润”的冲动和做法。确保水电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成本电价适当,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课题。在水电开发中,工程安全首当其冲。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有可持续的发展,安全是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由于内外部因素影响,最近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些事故(大坝开裂、漏水、溢洪道破坏、溃坝、洪水、地震、地质灾害等)突显了水库大坝安全隐患,尤其是溃坝事故。大坝事故不仅会损害水电设施及当地环境,更会造成对下游区域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对此,所有与水电开发相关的企业和机构,都必须深植安全意识,专业和规范地组织开展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建设、运维等工作,防范人为失误和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全生命期的风险评估和应对处置。
其次是水电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包括发电、防洪、灌溉和供水等功能的正常发挥,确保实现设计预期的发电效益及其他综合利用效益。通常而言,开发条件好的坝址往往早已开发或已经开发,剩下的坝址或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或远离负荷中心,输电成本较高,导致水电建设成本增加或电价缺乏竞争力,投资效益降低。加强流域梯级联合运行调度,有助于提高工程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
降低水电开发的成本,关键是选择“好”的项目,并将项目做“好”。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和水资源的需求,基于河流水电开发规划,选择“好”的项目;要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通过规划、勘测、设计,充分论证开发规模、开发方式和合理时机,规避投资风险;要吸取类似工程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优化技术方案;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过程管控,确保按计划有序推进工程进度,按期投产发电。
总之,促进水电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流域水资源水能资源特点和工程具体情况,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在建设过程中解决好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协调性问题。在工程运行中,要通过梯级联合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作用,取得预期的工程效益。加强安全监测评估、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解决好水库泥沙淤积、大坝健康状态诊断及消缺补强修复,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永续利用。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制约水电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长期、系统、全过程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行可能带来的影响,积累相应的数据资料,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数据共享和应用的智慧平台,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支撑。在当前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和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水电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电力和具有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和生态保护功能的水电工程,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仍将需要大力开发,大有作为。近些年,中国水电新增开工规模放缓,但不会止步不前,且未来开发潜力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一带一路”沿线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其他一些国家将加快水电开发,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际河流或界河,或将成为水电集中开发的重点。这为中国水电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和境外业务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开发水电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如果没有国家及其政府层面的坚定支持和协调管理,水电开发过程中难免遭遇许多波折,造成非技术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导致工程停工下马。水电开发企业开发水电要选择“好”的项目,把项目做“好”;要遵循“价值创造”理念,为社会创造财富,与合作方共同发展,让水电开发成果惠及所有利益相关者;要进一步促进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调度管理,优化方案,降低成本,让水电发挥更大作用,并保障其永续利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0日,拉萨市风电+储能项目(二次)竞争性配置中选结果公示。根据公示,第一中选候选人为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华能集团子公司),得分为103.43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藏自治区拉萨市。风电200MW,配置20%全容量、时长4小时构网型储能。共1个标段,按照“整体竞配、统筹实施”方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拉萨市风电+储能项目(二次)竞争性配置中选结果公告发布,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第二、三中标候选人分别为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风电规模200MW,配置20%全容
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拉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拉清洁能源合作迎来更
5月15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江西南昌拜会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双方围绕深化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珠峰,省委常委、秘书长陈敏,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胜亮出席。尹弘、叶建春向三峡
在“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已然成为能源转型进程中的核心攻坚任务。六大发电集团作为能源行业的先锋力量,近年加大了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的开发建设。据初步统计,目前六大发电集团牵头的新能源基地,总规模约400GW,北极星整理如下:华能集团华能集团牵头的新能源基地,总规
5月10日,随着3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四川绰斯甲水电站3台主机组转子全部吊装完成,标志着电站大件设备吊装任务进入收官阶段,为早日实现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绰斯甲水电站是集团公司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和金川县境内,为绰斯甲河干流(曾克寺~麦斯卡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古浪县人民政府发布如何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政策问答·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原文如下:如何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政策问答·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的《政府
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重要装备,以及融入电力“源网荷储”和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环节,储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在运装机规模达5869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7日,双柏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六合村项目市场化竞争配置评审结果公示;4月16日,云南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宣威市海德村项目选择社会投资人(二次)中标候选人公示;4月11日,姚安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山坡村项目市场化竞争配置评审结果公示。上述3个云南省”千乡万村
4月17日,记者从青海官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4年,青海省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均创历史新高。青海作为中国清洁能源大省,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太阳能、水能、风能资源位居中国前列。截至去年底,青海省电力总装机已突破71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70
4月8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会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积极探索开展微风发电落地试点,启动前期测风等研究。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以整县户用光伏开发、绿电转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零碳乡村建设为
“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专访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挑战交织的关键时期,水电的战略价值日益成为国际焦点。5月19日,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EddieRich)在接受中能传媒专访时强调,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
当地时间5月15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承建的境外在建最高面板堆石坝巴基斯坦Mohmnad水电站启动大坝填筑,标志着这项巴基斯坦的旗舰工程进入大坝主体填筑阶段。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WAPDA)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表示,Mohmand水电站不仅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希望工程
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再添一支撑电源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5月15日,位于金沙江上游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华电金上巴塘水电站首台机组经过72小时试运行后,正式并网发电,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再添一重要
5月10日,随着3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四川绰斯甲水电站3台主机组转子全部吊装完成,标志着电站大件设备吊装任务进入收官阶段,为早日实现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绰斯甲水电站是集团公司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和金川县境内,为绰斯甲河干流(曾克寺~麦斯卡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GW/6GWh电源侧储能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运维开标,中国水利十六工程局与永福股份联合体以总额62.52亿元预中标。根据中标候选公示情况,第1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62520
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禁止在黄河茨哈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详情如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黄河茨哈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青政〔2025〕1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确保黄河茨哈峡水电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原文如下;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装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
近日,由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实现投产发电,该工程采用引水式开发,项目的投产运行将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矛盾,助力尼泊尔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三金考拉水电站工程位于尼泊尔巴格马蒂区西北部,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EPC总承包建设,成都院设计。工程是径流式电站,总装机
4月10日,中国电建海投公司塞尔维亚维特罗300MW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牵头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标。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地点:塞尔维亚潘切沃市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装机300MW,安装48台6.25MW机组。项目工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9日举行正式运营仪式。项目运营有助于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项目竣工暨正式运营仪式当天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尼泊尔电力局总经理希滕德拉·德夫·沙基亚致辞时说,三金考拉水电站并网投入运营对尼泊尔非常重要,有助于缩短工业区
甘肃电力市场自2024年9月5日转正式运行,是全国唯一一个允许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现货交易的市场。随着其现货市场的不断运行,其各个方面的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和成熟。2025年1到5月因市场主体持仓较低、市场供需偏紧导致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本文将对甘肃市场的2025年1月到5月以及2024年的同期各项
“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专访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挑战交织的关键时期,水电的战略价值日益成为国际焦点。5月19日,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埃迪·里奇(EddieRich)在接受中能传媒专访时强调,水电是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的“必选项”
多能互补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新范式——“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观察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水风光蓄一体化开发不仅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5月18日,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2025年4月,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323.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83%;年累计用电量1382.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3%。全省发电量284.3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54%;年累计发电量1219.7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8%。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4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284.3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54%。其中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8日,位于四川成都举行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进行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开发建设的探索与经验进行交流研讨。据相关报道,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已建成7座大型水电站、3大控制性水库和多个风光新能源项目,已投产清洁能
近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贵州电力市场年度报告》。其中指出,2024年,贵州电力市场累计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941.1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62.9%。绿电交易结算电量完成3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在南方区域各省交易机构中率先实现100%消费绿电绿证。报告显示,贵州电网继续保持以煤电为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电力行业持续向上生长。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电力板块74只个股中,26只获资本市场“国家队”持有,最新持仓市值529.5亿元,从其持股路径看,或为被“低估”的行业黑马。“国家队”一季度增持6股民营企业占得1席资本市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六大发电集团一季度报告日前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在利润规模与资产扩张方面延续领跑优势;国家电投凭借持续增长动能,营收排名上升1个位次;华能集团喜迎“开门红”,利润总额排在第2。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投营业收入超越华能集团,跻身六大发电集团第二位。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贵州电力市场年度报告》。其中指出,2024年,贵州电力市场累计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941.1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62.9%。绿电交易结算电量完成3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在南方区域各省交易机构中率先实现100%消费绿电绿证。贵州电网继续保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3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3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42.5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3%;年累计用电量1058.8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65%。全省发电量300.9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23%;年累计发电量935.3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42%。一、电力生产情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