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LG化学:Q3电池收入历史新高,动力电池拆分获批
规模化效应,Q3电池板块利润创历史新高。20Q3LG化学电池板块收入约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11.4%,增量主要来自欧洲新车型的订单增量/中国的圆柱动力电池订单;电池业务单季度营业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8%,单季度利润实现历史新高。单季度营业利润率5.4%,环比基本维持,因Q2的成本管控已经明显加强,Q3基本盈利能力稳定。整体20年前三季度电池板块收入约492亿元,同比增长125%,20Q1-3营业利润16.3亿,同比增长199%。
电池业务21/24年收入目标1100/1800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逐步提升至接近10%。我们预计LG化学电池业务20年收入700-750亿元,同比增长40-50%,其中动力电池业务预计全年4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0+%。公司预期电池业务21年收入约1100亿元,增速50%左右,24年电池业务收入超过1800亿。利润方面,公司Q3电池业务营业利润率5.4%。公司预计21年营业利润率基本维持5%上下,往后逐年提升,预计24年接近10%。
20Q1-3装机预计20gwh,同比+110%,全年预计销量有望达到40-45gwh左右。1-9月LG化学装机接近20gwh(实际出货预计更高),同比增长110%,其中国产特斯拉贡献约4.7gwh需求。20Q3单季度装机约9gwh,环比增长60%,其中特斯拉贡献2.2gwh。我们预计LG全年动力电池销量40-45gwh,翻倍以上增长,21年销量80-90gwh,同比翻番。
中国与欧洲产线爬坡顺利,23年产能规划再升级。公司20Q3电池板块资本开支约30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5%,公司预期20年全年电池板块资本开支180亿人民币(目前看实际开支预计更低),同比下滑23%,因19年提前支出55亿用于动力电池产线自动化升级。上半年全球产能利用率受疫情影响偏低,但5月开始,产能利用率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波兰和中国工厂的产能爬坡均好于预期,Q2开始稳定生产,下半年新增产线调试加速。公司计划在欧洲、美国工厂再扩产能,计划从20年底的120gwh扩至23年底的260gwh。
电池业务将分拆上市,在手订单、技术储备、产业链整合能力支撑公司全球成为龙头。10月30日将最终决定电池业务的拆分上市议案,公司借此公布电池业务中长期战略。1)客户方面,动力、储能、消费并行推进,分别设计适配产品定向开发。公司称目前动力电池在手订单约9000亿人民币,同时再扩产能满足客户需求。2)技术,公司20多年来累积技术优势将逐步体现,NCMA技术(20年底将量产)、大圆柱电池(容量提升6倍、能量密度提升5倍)、锂硫电池(24-25年量产应用小众市场)、纯固态电池(28-30年商业化)。3)原材料方面,公司自产正极目前4万吨,25年产能达到17万吨,同时积极布局回收线,目标25年实现完全的原材料循环。
研发费用率继续下滑:20Q3LG化学电池板块研发投入约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3.2%;研发费用率3.3%,同环比小幅下滑,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18.6亿人民币。
二、三星SDI:动力Q3首次营业利润转正,Q4欧洲需求持续放量
动力首次营业利润转正;消费电池需求恢复:三星SDI锂电池业务20Q3电池板块营收约187亿人民币,同比+20.2%,环比+20.7%。营业利润预计实现盈利约16.2亿元,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157%,主要因储能去年大幅计提拉低基数。营业利润率5.7%,同比-2.3pct,环比+2.7pct。
中大型电池(动力+储能)20Q3同环比高增长:20Q3中大型电池收入约70亿,同比+32%,环比+22%;营业利润约0.1亿元,首次转正,去年同期为-2.2亿。Q3增量主要来自欧洲销量增长,而储能出口订单在Q3小幅下滑。
Q3动力电池装机预计超过1gwh。根据配套车型的装机数据来看,三星20Q1-3累计装机2.7gwh,同比增长26%。其中20Q3装机电量约1.1gwh(实际出货更高),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68%,主要配套宝马多款插电车型及大众欧洲部分老款车型。公司预计20年动力出货的增速维持在70-80%,预计全年装机达到3.5-4gwh左右。
动力资本开支不变,Gen5电池21年推出。公司认为全年整体资本开支将会根据疫情的影响灵活调整,但是动力的部分因客户需求不变,扩产计划不变,目前匈牙利工厂建设进度顺利进行。整体产能19年底公司中大型电池产能20gwh(动力+储能),后续仍有扩产计划主要是在匈牙利工厂,20年底预计达到28gwh。另Gen5电池预计21年量产,电池能量密度将比原来的高20%,对应车型续航可达600km,且单WH电池成本降低20%以上。
小型电池:需求季节性回升,Q4基本维持。20Q3消费电池的收入约74亿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8%;营业利润约8.1亿,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00%,营业利润率20Q3回升至10.9%,同比增长0.3pct,环比增长3.9pct,三季度新机发布潮以及电动工具的需求恢复,带动小型电池业绩大幅提升,预计Q4小型电池需求环比微降。其中TWS电池的需求,公司预计20年全年做到翻倍增长,21年增速维持50%左右。
三、松下:产能持续扩张,圆柱动力利润增长
Q3需求环比大幅恢复,控制成本提升盈利:公司公布3Q20年动力电池实现营收约74亿元,同比增长2%,环比提升56%。利润方面,公司仅公布汽车动力板块利润,包含汽车事业部和动力电池事业部,汽车动力板块3Q20营业利润3.2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业务Q3利润贡献明显增长。
我们预计20Q3松下装机8gwh,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80%。公司主要客户为特斯拉和丰田,特斯拉20Q3销量13.9万辆(其中中国销量3.4万辆均由LG化学配套),对应松下配套电池约7.5gwh;丰田普锐斯Q3销量0.5万辆,贡献装机有限。总体看预计松下20Q3装机电量约7.5-8gwh,同比微增,环比增长80%;20Q1-3累计装机17-18gwh,同比持平。
四、SKI:首次公布收入情况,出货规模持续高增长
收入规模持续增长,较高费用拖累利润,21年目标收入70%增长。20Q3动力电池收入约30亿,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44%。营业利润约-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0%,环比缩窄13%。20年Q1-3累计收入67亿,同比增长139%,但累计亏损19亿,海外的工厂仍处初期有较高的费用成本。关于20年全年收入目标,此前公司提出动力业务营收目标110亿元。根据收入判断装机情况,SKI 20年Q1-3的动力电池出货在6gwh左右,其中Q3单季度装机在2-2.5gwh,远高于行业装机数据。公司目标20全年动力电池收入110亿人民币,预计动力电池出货在9-10ghw,主要客户为现代、起亚、戴姆勒等。21年公司目标收入180亿元,同比维持70%左右增长。
产能扩张激进,20年底产能20gwh,22/23年目标扩至60/80gwh。公司每年资本开支60%用于动力电池和隔膜业务,主要基地的规划:1)匈牙利基地(17gwh),一号工厂于19Q4完工,20年已经开始出货,二号工厂19Q1开始建设,预计2022年一季度开始出货。2)中国常州基地(7.5gwh),19Q4完工,计划20年二季度开始出货。3)中国盐湖基地(27gwh),19Q3开始建设,21Q1开始出货。4)美国佐治亚州基地(9.8gwh),19Q1开始建设,预计2022年一季度开始出货;二号工厂11gwh产能,20Q3开始建设,23Q1投产。
隔膜业务费用增加+汇率下行,Q3利润环比下降:20Q3公司材料业务营业利润1.8亿人民币,环比下降32%。产能规划方面:1)韩国工厂总产能5.3亿平;2)中国工厂,总规划产能6.8亿平,其中一期计划3.4亿平,计划20Q4投产;二期1.7亿平,计划1Q21投产;三期1.7亿平,计划2Q22投产。3)波兰工厂规划产能6.8亿平,一期产能3.4亿平,计划20Q3投产,二期3.4亿平计划23Q1投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近日,通用汽车与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Materials达成合作,将为其提供新旧动力电池,后者则将这些电池重新用于储能系统。此前,通用汽车的动力电池已成功应用于Redwood位于内华达州斯帕克斯总部的12MW/63MWh微电网项目中,为附近拥有2000个GPU的数据中心供电。今年6月,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7月15日消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华自科技披露,今年锂电业务增速明显,自去年12月以来,锂电新增订单近十亿元,主要客户包括宁德、赣锋、欣旺达、鹏辉等头部锂电厂商。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的固态产线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有固态电池量产线落地。公司子公司精实机电一直在推进固态电池技术更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征求《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的意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构建全域覆盖、技术多元、标准统一、服务可靠的路侧基础设施体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冠盛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合作伙伴吉林东驰核心技术团队是以谢海明教授带领的锂电研发团队为依托,拥有教育部“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和国家发改委“动力电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资源。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是唯一由政府主导的固态电池创新联合体,率先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根据方案,到2027年,全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初步建成西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在矿山运输这一效率、成本和可靠性至上的“战场”,重载上坡场景下的动力解决方案直接影响运营效益。蜂巢能源在年初电池日上已提前布局,推出商用车远路专用电池解决方案,近日,该方案搭载长城纯电动宽体车GT105E长续航版,以开创性的技术应用为严苛工况树立效能与可靠性的新标杆。蜂巢能源商用车远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小鹏汇天官方消息,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将用于确保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陆地航母”量产进程正全面提速。小鹏汇天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经封顶,正进行设备调试,并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竣工,“陆地航母”也将在2026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通用汽车公司表示,基于2021年宣布的23亿美元投资计划,其与韩国LG新能源合资建立的企业——UltiumCells的美国田纳西州SpringHill电池工厂将转向LFP磷酸铁锂电池生产。通用汽车表示,除当前量产的镍钴锰铝(NCMA)软包电池外,该工厂还将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其LFP电池生产线
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7月15日消息
退役锂电池,特别是退役动力锂电池,正在从“环境负担”蜕变为战略资源。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退役锂电池这座“城市金矿”,正引发各国在回收网络、技术标准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激烈博弈。不过,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一个普遍困境:合规企业守规矩却难赚钱,不合
6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锂电池资源回收公司Li-CycleHoldingsCorp.宣布,已根据《加拿大公司债权人安排法》向安大略省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保护其自身及其北美子公司。三个月前还在吹捧新融资的“北美电池回收之王”,转眼就躺进资本ICU。资料显示,Li-Cycle是2016年由两名前Hatch公司工程师在加拿大
在“双碳”战略重塑全球工业格局的背景下,蒸发结晶圈龙头“抱团”齐聚,全方位呈现蒸发与结晶技术设备产业链前沿成果,汇聚世界500强、央企、大型上市公司,还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蒸发结晶圈智能化、节能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2024年,由于此前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未解决,锂电产业产能建设进入“理性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放缓,产能扩张减速。进入2025年一季度,各领域的产能投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态势不减,更多的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削减项目,回笼资金。四巨头“悬崖勒马”去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吉利控股集团淦家阅宣布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正式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据悉,吉利汽车早已开始布局电池上下游产业。2018年,吉利和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2019年,吉利又
LG新能源周一宣布,已正式退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价值142万亿印尼盾(617亿人民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条完整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LG新能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市场条件和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我们同意正式退出印尼GrandPackage项目。不过,我们将继续以印尼电池合资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LG化学宣布在韩国首次实现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加速布局新一代电池材料市场。据了解,LG化学的LPF正极材料不需要单独制造前驱体,将定制设计的金属直接烧制形成正极材料,采用该方式生产的正极材料可改善低温功率等性能,能够大幅减少开发新前驱体所需的时间成本。LG化
据韩媒TheElec报道,现代汽车集团对其位于韩国安城的工厂生产线进行调整,在原计划生产的软包电池基础上,新增了方形电池的生产能力。报道称,现代汽车安城工厂现有的四条生产线中,两条用于生产方形电池,另两条继续生产软包电池。四条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GWh,每种电池类型各占0.5GWh。虽然产能只有1
杜邦水处理签约第26届中国环博会膜届龙头2025齐聚上海作为全球水处理膜产品领域的领军企业,“杜邦水处理”已正式确认参展即将于2025年4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26届中国环博会。凭借其在水处理膜产品领域的深厚技术底蕴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杜邦水处理的每一个动作都吸引着业界的目光。
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7月15日消息
SKOn将以北美储能系统市场为目标,加速其磷酸铁锂电池业务,努力建立一个可靠的供应链来支持其最新的合资企业。7月15日,SKOn宣布,公司近日与LF就向北美市场供应LFP阴极材料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SKOn看来,与总部位于韩国的主要电池材料制造商LF合作,积极应对美国对LFP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旨在加强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高倍率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高倍率电池出货量41.5亿只,同比增长30.9%。EVTank指出,高倍率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手持吸尘器、无人机、eVTOL、高速电摩、汽车启停、航模、储能调频、混动汽车、UPS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了公开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星源材质成立于2003年,是电池隔膜龙头代表企业。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陈秀峰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在2023年9月获委任为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授,为期三年。招股书显示,是业内首家实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今年以来,储能行业政策利好不断,企业上市融资动作明显加快,市场越来越热闹。近期有包括高特电子、麦田能源、亿纬锂能等多家储能企业申请IPO,又掀起了一波上市小高潮。欣旺达7月1日晚间,欣旺达公告,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综合
在全固态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极片和固态电解质膜的制造工艺占据着重要地位。据外媒报道,今年6月三星SDI正在韩国天安工厂建设的试验生产线“DryEV”上,启动基于干法电极的电池验证工作。该报道称,三星SDI正在考虑将干法电极技术应用于全固态电池,计划将其作为降低制造成本、提升设备效率和量产速度的
废旧电池是一座“城市矿山”。废旧电池通过正规回收处理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对保障动力电池生产原材料供给、降低原矿资源需求、保障动力电池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退役规模的快速增长,相关利好政策已不断落地。就在不久前,广州市工信局发布关于2025年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
图/三星SDI据外媒消息显示,近日,三星SDI正在天安工厂建设的试验生产线“DryEV”上启动特斯拉倡导的基于干法电极的电池验证工作。此举旨在降低制造成本,以应对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成本障碍。据悉,2024年,三星SDI宣布计划开发并准备量产能量密度为900Wh/L的全固态电池,与目前量产的方形
自汽车形成工业,价格战的硝烟从未真正褪去。1908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上市,售价850美元,是同期汽车售价的一半。数年内,福特开启大规模降价,1913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将T型车价格压低至265美元,将汽车从贵族阶层的玩具,变成了普通工人的代步工具。彼时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一场由价格战
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征途中,硫化物路线技术突破不断提速。近期,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完成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百MWh的中试线预计在2025年投入运行。该公司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及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
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锂电电池、材料海外产能开始释放、供应链协同效应显现,日韩电池企业亦在加速其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的调整。两种趋势的交汇,正开启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新一轮竞争。一个关键变化发生在2024年。根据公开数据,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非中国)的占有率首次超过了韩国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