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LG化学:Q3电池收入历史新高,动力电池拆分获批
规模化效应,Q3电池板块利润创历史新高。20Q3LG化学电池板块收入约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11.4%,增量主要来自欧洲新车型的订单增量/中国的圆柱动力电池订单;电池业务单季度营业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8%,单季度利润实现历史新高。单季度营业利润率5.4%,环比基本维持,因Q2的成本管控已经明显加强,Q3基本盈利能力稳定。整体20年前三季度电池板块收入约492亿元,同比增长125%,20Q1-3营业利润16.3亿,同比增长199%。
电池业务21/24年收入目标1100/1800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逐步提升至接近10%。我们预计LG化学电池业务20年收入700-750亿元,同比增长40-50%,其中动力电池业务预计全年4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0+%。公司预期电池业务21年收入约1100亿元,增速50%左右,24年电池业务收入超过1800亿。利润方面,公司Q3电池业务营业利润率5.4%。公司预计21年营业利润率基本维持5%上下,往后逐年提升,预计24年接近10%。
20Q1-3装机预计20gwh,同比+110%,全年预计销量有望达到40-45gwh左右。1-9月LG化学装机接近20gwh(实际出货预计更高),同比增长110%,其中国产特斯拉贡献约4.7gwh需求。20Q3单季度装机约9gwh,环比增长60%,其中特斯拉贡献2.2gwh。我们预计LG全年动力电池销量40-45gwh,翻倍以上增长,21年销量80-90gwh,同比翻番。
中国与欧洲产线爬坡顺利,23年产能规划再升级。公司20Q3电池板块资本开支约30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5%,公司预期20年全年电池板块资本开支180亿人民币(目前看实际开支预计更低),同比下滑23%,因19年提前支出55亿用于动力电池产线自动化升级。上半年全球产能利用率受疫情影响偏低,但5月开始,产能利用率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波兰和中国工厂的产能爬坡均好于预期,Q2开始稳定生产,下半年新增产线调试加速。公司计划在欧洲、美国工厂再扩产能,计划从20年底的120gwh扩至23年底的260gwh。
电池业务将分拆上市,在手订单、技术储备、产业链整合能力支撑公司全球成为龙头。10月30日将最终决定电池业务的拆分上市议案,公司借此公布电池业务中长期战略。1)客户方面,动力、储能、消费并行推进,分别设计适配产品定向开发。公司称目前动力电池在手订单约9000亿人民币,同时再扩产能满足客户需求。2)技术,公司20多年来累积技术优势将逐步体现,NCMA技术(20年底将量产)、大圆柱电池(容量提升6倍、能量密度提升5倍)、锂硫电池(24-25年量产应用小众市场)、纯固态电池(28-30年商业化)。3)原材料方面,公司自产正极目前4万吨,25年产能达到17万吨,同时积极布局回收线,目标25年实现完全的原材料循环。
研发费用率继续下滑:20Q3LG化学电池板块研发投入约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3.2%;研发费用率3.3%,同环比小幅下滑,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18.6亿人民币。
二、三星SDI:动力Q3首次营业利润转正,Q4欧洲需求持续放量
动力首次营业利润转正;消费电池需求恢复:三星SDI锂电池业务20Q3电池板块营收约187亿人民币,同比+20.2%,环比+20.7%。营业利润预计实现盈利约16.2亿元,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157%,主要因储能去年大幅计提拉低基数。营业利润率5.7%,同比-2.3pct,环比+2.7pct。
中大型电池(动力+储能)20Q3同环比高增长:20Q3中大型电池收入约70亿,同比+32%,环比+22%;营业利润约0.1亿元,首次转正,去年同期为-2.2亿。Q3增量主要来自欧洲销量增长,而储能出口订单在Q3小幅下滑。
Q3动力电池装机预计超过1gwh。根据配套车型的装机数据来看,三星20Q1-3累计装机2.7gwh,同比增长26%。其中20Q3装机电量约1.1gwh(实际出货更高),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68%,主要配套宝马多款插电车型及大众欧洲部分老款车型。公司预计20年动力出货的增速维持在70-80%,预计全年装机达到3.5-4gwh左右。
动力资本开支不变,Gen5电池21年推出。公司认为全年整体资本开支将会根据疫情的影响灵活调整,但是动力的部分因客户需求不变,扩产计划不变,目前匈牙利工厂建设进度顺利进行。整体产能19年底公司中大型电池产能20gwh(动力+储能),后续仍有扩产计划主要是在匈牙利工厂,20年底预计达到28gwh。另Gen5电池预计21年量产,电池能量密度将比原来的高20%,对应车型续航可达600km,且单WH电池成本降低20%以上。
小型电池:需求季节性回升,Q4基本维持。20Q3消费电池的收入约74亿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8%;营业利润约8.1亿,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00%,营业利润率20Q3回升至10.9%,同比增长0.3pct,环比增长3.9pct,三季度新机发布潮以及电动工具的需求恢复,带动小型电池业绩大幅提升,预计Q4小型电池需求环比微降。其中TWS电池的需求,公司预计20年全年做到翻倍增长,21年增速维持50%左右。
三、松下:产能持续扩张,圆柱动力利润增长
Q3需求环比大幅恢复,控制成本提升盈利:公司公布3Q20年动力电池实现营收约74亿元,同比增长2%,环比提升56%。利润方面,公司仅公布汽车动力板块利润,包含汽车事业部和动力电池事业部,汽车动力板块3Q20营业利润3.2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业务Q3利润贡献明显增长。
我们预计20Q3松下装机8gwh,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80%。公司主要客户为特斯拉和丰田,特斯拉20Q3销量13.9万辆(其中中国销量3.4万辆均由LG化学配套),对应松下配套电池约7.5gwh;丰田普锐斯Q3销量0.5万辆,贡献装机有限。总体看预计松下20Q3装机电量约7.5-8gwh,同比微增,环比增长80%;20Q1-3累计装机17-18gwh,同比持平。
四、SKI:首次公布收入情况,出货规模持续高增长
收入规模持续增长,较高费用拖累利润,21年目标收入70%增长。20Q3动力电池收入约30亿,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44%。营业利润约-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0%,环比缩窄13%。20年Q1-3累计收入67亿,同比增长139%,但累计亏损19亿,海外的工厂仍处初期有较高的费用成本。关于20年全年收入目标,此前公司提出动力业务营收目标110亿元。根据收入判断装机情况,SKI 20年Q1-3的动力电池出货在6gwh左右,其中Q3单季度装机在2-2.5gwh,远高于行业装机数据。公司目标20全年动力电池收入110亿人民币,预计动力电池出货在9-10ghw,主要客户为现代、起亚、戴姆勒等。21年公司目标收入180亿元,同比维持70%左右增长。
产能扩张激进,20年底产能20gwh,22/23年目标扩至60/80gwh。公司每年资本开支60%用于动力电池和隔膜业务,主要基地的规划:1)匈牙利基地(17gwh),一号工厂于19Q4完工,20年已经开始出货,二号工厂19Q1开始建设,预计2022年一季度开始出货。2)中国常州基地(7.5gwh),19Q4完工,计划20年二季度开始出货。3)中国盐湖基地(27gwh),19Q3开始建设,21Q1开始出货。4)美国佐治亚州基地(9.8gwh),19Q1开始建设,预计2022年一季度开始出货;二号工厂11gwh产能,20Q3开始建设,23Q1投产。
隔膜业务费用增加+汇率下行,Q3利润环比下降:20Q3公司材料业务营业利润1.8亿人民币,环比下降32%。产能规划方面:1)韩国工厂总产能5.3亿平;2)中国工厂,总规划产能6.8亿平,其中一期计划3.4亿平,计划20Q4投产;二期1.7亿平,计划1Q21投产;三期1.7亿平,计划2Q22投产。3)波兰工厂规划产能6.8亿平,一期产能3.4亿平,计划20Q3投产,二期3.4亿平计划23Q1投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动低空飞行领域开启“载人时代”,产业链企业正合力加速构建电动“飞天”大生态。近期,亿航智能及其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终于“集齐”了产品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和运营合格证(OC),也即“低空四证”。至此,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现代汽车因电动车海外需求走缓及美国加征进口车关税影响,计划再度暂停部分产线。据悉,该公司将自4月24日至30日,暂停位于蔚山厂区第1工厂第12产线的运作,该产线主要负责生产Ioniq5与Kona两款电动车。这是现代汽车今年以来第二次暂时停产电动车,先前2月已因全球EV需求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方正”)披露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购买福建省鹏鑫创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鑫创展”)持有的福建骏鹏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鹏通信”)60%股权。骏鹏通信由宁波方正实际控制人方永杰、王亚萍之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近日,在特朗普关税冲击下,碳酸锂价格一举跌破7万元/吨,其中碳酸锂期货LC2505价格最低跌至6.8万元/吨。此前,高工锂电对于碳酸锂价格走势有过分析,随着下游去库存调整,以及上游原材料产能释放,碳酸锂价格呈现的波动性逐步收窄,旺季带动的涨幅也逐渐缩小。相比于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阶段。围绕退役动力电池、废塑料等资源循环方向,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和工艺研发,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500万元项目支持;围绕绿色氢能、前沿储能、碳捕
近日,南充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南充锂电绿色经济循环综合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并对基本情况予以公示。项目位于四川南充经济开发区,占地66680.07m2。项目主要从退役锂离子电池中提取镍、钴、锰、锂等有价金属生产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碳酸锂、三元前驱体等高附加值产品。主要建设内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湖南中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嶒能源)在吉林公主岭轻量化产业园内隆重举行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年产5GWh钛锂高能动力电池项目”开工暨签约仪式。公主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克远,中嶒能源副总经理林鑫伟代表双方签署电池项目补充协议,计划新增建设年产3GWh钛锂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给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储能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12月28日下达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1〕37号),计划代号(20214450-Q-339)正式
4月15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制权发生重大变更。公告内容显示,按照孚能科技于今年1月披露的与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广州工控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至此,广州工控集团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孚能
罕见,比亚迪“锁单”磷酸铁锂。丰元股份4月14日公告,全资子公司丰元锂能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签订《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就2025~2028年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的采购、共同开发等事宜构建稳定、互信、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双方在新能源
日前,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共1581个项目。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庐江县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文旅开发项目合肥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安徽省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肥东巡鹰年回收2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庐江浩悦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巢湖市部分河流流域水环境
作者:陈峥彭月胡竞元申江卫肖仁鑫夏雪磊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引用:陈峥,彭月,胡竞元,等.基于短期充电数据和增强鲸鱼优化算法的锂离子电池容量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319-330.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686本文亮点:1.仅利用前30分钟充电数据且采样间隔为30秒的数
3月12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信息分析的权威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2025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中国大陆共六家企业入选。其中,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锂电领域唯一代表企业。科睿唯安榜单评估维度涵盖专利影响力、成功率、投资力度和独特性四大关键要素,宁德时代凭借专利申请增量连续五年行
自deepseek问世以来,包括五大能源集团、两大电网在内的半数以上能源电力央企接入模型,采日能源等储能企业也相继接入。全球能源转型的齿轮正被AI#x2B;储能的深度融合加速转动。AI#x2B;储能,站在风口。据报道,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在着手利用AI造电池。当用AI造电池逐步进入现实,AI#x2B;储能
AI正加速改变人类的科学研究方式,其极高的效率有望颠覆传统研发。202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投身于AIforScience领域的科学家,这或许预示着AI驱动科研进步的时代将要到来。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利用AI开拓电池技术和工艺的新领地。2023年1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LG化学宣布在韩国首次实现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加速布局新一代电池材料市场。据了解,LG化学的LPF正极材料不需要单独制造前驱体,将定制设计的金属直接烧制形成正极材料,采用该方式生产的正极材料可改善低温功率等性能,能够大幅减少开发新前驱体所需的时间成本。LG化
据韩媒TheElec报道,现代汽车集团对其位于韩国安城的工厂生产线进行调整,在原计划生产的软包电池基础上,新增了方形电池的生产能力。报道称,现代汽车安城工厂现有的四条生产线中,两条用于生产方形电池,另两条继续生产软包电池。四条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GWh,每种电池类型各占0.5GWh。虽然产能只有1
美国目前对中国电池产品征收3.4%基础关税,并计划在2026年对储能系统施加25%的《301条款》关税(该税率已适用于动力电池)。在新政影响下,中国电池的累计关税将达到38.4%。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特朗普表示,这与他支持的“保护主义措施”相吻合。此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1月24日首尔–LG新能源(KRX:373220)今日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收益以及2025年的关键业务举措。2024年全年,公司综合营收为25.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5,754亿韩元,分别同比下降24.1%和73.4%。包含《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营业利润率为2.2%。其中第四季度LG新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在下游装机不断突破。根据市场数据,2024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过70%,磷酸铁锂装机占比上升趋势不改,预计2025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在下游装机占比有望超过80%。国内市场应用增长,磷酸铁锂电池在海外也不断开拓。近日,德方纳米公告,与ICL签署合资协议,合资公司ICL拟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6日,盘州华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50兆瓦/300兆瓦时电化学共享储能项目EPC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位于贵州省六盘水是红果开发区(两河新区)红腾路与凤汇路交叉口旁2020-LG-30-4号地块。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7640万元,折合单价0.921元/
北极星储能网讯:2024岁末之际,在储能产业版图中,无数企业抓住年末的机会,或进行国内合作,或选择“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12月,一共有13家企业拿下近30GWh的订单,类型涵盖储能电池、储能系统等。总体来看,规模最大的是瑞浦兰钧与三家公司分别签订总计8GWh的订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关税大棒如期而至。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18650型号的圆柱锂离子电池全球出货量59.0亿颗,占总出货量的46.1%。EVTank在白皮书中披露了2024年全球18650型号的圆柱锂离子电池出货量TOP10企业名单,其中中国企业亿纬锂能排
成立于1660年的贺利氏集团,迄今已有365年的历史。官网显示其核心业务分为贵金属及回收业务、医疗健康业务、半导体及电子业务及工业应用业务四大类。在通往成立400周年的路上,这家企业却将出售光伏银浆事业部,退出光伏辅材赛道。银浆龙头的撤退贺利氏为何要自断光伏臂膀?根据贺利氏集团官网,贺利氏
随着欧洲“电池之光”的“陨落”,欧洲本土企业自主“造芯”之路已然崩塌。当地时间3月12日,Northvolt正式宣布在瑞典申请破产。据其透露,尽管此前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案,甚至去年11月在美国启动了破产保护重组程序,力求实现财务重组,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得维持运营的必要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其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4日,三星SDI宣布将通过配股筹集约2万亿韩元(约合13.7亿美元)资金,用于提升公司未来竞争力及中长期增长。公司将发行1182.1万股普通股,每股价格16.92万韩元。此次配股筹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与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合资企业,扩大匈牙利电池工厂的产能,以及在韩国建设全固态电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28.2亿只,同比增长3.6%。EVTank指出,虽然总体出货量仅微增长,但是出货量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24年全球EV用动力圆柱电池同比下滑11.0%,电动工具用圆
突破技术工艺,稳步提升产线良品率,以及规模化交付能力,成为国内大圆柱产业链企业的一致目标。大圆柱电池产业迎来多元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破晓时刻”。近日,特斯拉宣布4680产能达到17GWh;云山动力投产了1.5GWh大圆柱电池量产示范线。2月,宝马宣布其新一代大圆柱电池即将装车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025年1月统计数据,2025年1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约64.3GWh,同比增长25.7%。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表现依旧强劲,共有六家企业进入前十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
美国是中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主要驱动力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税收优惠及储能补贴等政策支持、储能成本下降、电力系统需求(调峰、调频)等,市场增长性确定。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将由2024年300GWh,增长至2030年1400GWh,复合年增
据韩媒TheElec报道,现代汽车集团对其位于韩国安城的工厂生产线进行调整,在原计划生产的软包电池基础上,新增了方形电池的生产能力。报道称,现代汽车安城工厂现有的四条生产线中,两条用于生产方形电池,另两条继续生产软包电池。四条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GWh,每种电池类型各占0.5GWh。虽然产能只有1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