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春华秋实,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十三五”期间,在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可靠性工作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为经济社会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为目标,在可靠性组织体系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管理范围拓展、管理技术创新、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装备制造质量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是各专业领域可靠性管理指标全方位提升。2019年度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项指标表现优秀。发电方面:燃煤发电、燃气轮机、水电、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均达到91%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达到92.8%,为“十三五”以来最高,全部高于北美地区同类机组可靠性指标。输电方面:我国电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特高压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500(330)千伏和220千伏环网运行的主网架,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主要系统和设备的等效可用系数分别达到99.453%、99.641%、99.873%,电网输送能力显著提升。直流输电系统合计能量可用率86.165%,强迫能量不可用率0.211%,我国点对点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水平普遍好于国际同类系统。供电方面:配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不断优化,2019年全国供电可靠率在剔除重大事件后达到99.846%,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获得电力世界排名已经跃居12位,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二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完整高效。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组织体系虽然经过了多次调整变迁,但总体上与我国的能源电力管理组织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已经由初期的政企合一管理发展到目前政府监督管理、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企业自主管理的新阶段,开启了三方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新篇章。随着后续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人员备案管理制度的推进实施,整个工作组织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有助于提升电力可靠性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力保障电力可靠性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是可靠性管理法规标准体系日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是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的依据和准则,目前,新一版《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完成了意见征求工作即将颁布实施,将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根本遵照,后续还将有与之配套的若干实施细则颁布,将更加全面细致地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近年来,电力可靠性管理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已经颁布实施的标准涉及名词术语、代码规范、评价规程、系统接口规范和培训考核规范等25项,后续可靠性标准体系建设将持续服务于管理实际的客观需要,加快向系统可靠性、二次设备、新能源发电以及低压供电等领域发展,同时同步完成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升级完善,不断满足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四是以可靠性管理为中心正在形成行业共识。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工作经过30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逐渐融合运用到电力工业全产业链、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和电力设备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中,电力可靠性管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发挥着重要的提纲挈领的功用,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以规划为引领,以可靠性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尤其在电力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可靠性管理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表征。
二、未雨绸缪,客观研判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新形势
谋其事者先明其势,“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来自社会发展、体制改革、技术革命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牵涉到电力工业各个专业和环节,所有的挑战和压力都会直接或间接传导到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客观研判分析。
一是能源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速推进,电力生产和消费变革已经全面开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特高压及交直流混合运行的复杂输电系统应用,综合能源系统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侧从无源变为有源,等等,正在全面重塑电力产业形态、格局和模式,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动态管理承受多方压力。
二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已经进入现货交易时代,增量配电业务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稳步推进,传统的电力生产管理和调度交易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发电企业降低度电成本、确保可靠供给,电网企业提高供电质量、争夺客户资源的主动意识不断增强,深刻影响到规划设计理念、设备选型、检修策略等具体工作,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更多地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联在一起。
三是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能源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随着智能电表和传感检测设备的广泛普及应用,大多数电力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运维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大幅提高了生产运行控制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可视性,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化水平也需与时俱进加快提升。
四是社会维权意识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幕的开启,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建设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电力用户对电力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安全、可靠、优质电能供给的服务压力。是压力也是动力,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期。
五是国际交流合作需求迫切。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正在完成从追赶到引领的华丽蜕变,在国际电力可靠性技术标准制定、管理成果运用等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同时随着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电力生产和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可靠性管理水平评估、设计方案可靠性评估和设备可靠性证明等需求不断增加,如何科学客观的开展可靠性评估评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国际化发展已经日益迫切。
三、牢记使命,努力开创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提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总要求,赋予了电力可靠性管理新内涵、新要求。“安全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绿色发展问题”“提高企业效率问题”无不与可靠性管理密切相关。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需要加大力度、稳中有进做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作为。
一是继续夯实可靠性管理工作基础。一要筑牢可靠性管理组织工作体系,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人员备案管理制度,构建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全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二要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加快《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发布,建立健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补充构架合理的可靠性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和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提供可靠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三要动态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报送、审核、分析能力,提高可靠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四要超前开展行业重点课题研究,抓住电力工业热点和难点问题,集合优势力量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可靠性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和技术储备。
二是持续拓展可靠性管理深度和广度。一要加快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独立配网等纳入可靠性管理体系,为电力工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二要采取积极措施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提供个性化策略咨询服务,强化对重点城市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指标跟踪,不断扩大低压供电可靠性示范范围,打通可靠性管理最后一公里。三要深度挖掘电力可靠性数据价值,不断推动可靠性信息在电力工业全产业链、建设生产全过程和设备设施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
三是提升对电力安全生产的支持作用。一要加快推进系统可靠性管理准备工作,借鉴国际成熟经验,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加快推进输电系统和发输电系统可靠性管理实施方案策划论证。二要科学研判新形势下可能引发电力系统重大停电事故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开展特定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提出提高设备设施和系统运行可靠性水平的改进措施。三要加强对新形势下电力工业弹性电网、自愈控制、状态检修等技术发展新动向的关注,相应推进各专业领域可靠性管理工作适应性调整完善。
四是努力打造行业自律管理服务平台。一要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技术交流活动,推广优秀管理经验做法,推动行业企业帮扶工作,实现全行业可靠性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二要构建好可靠性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平台,统筹协调行业和企业培训工作,打造线上线下培训教育平台,推进可靠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测工作。三要在国家可靠性管理领域不断提升话语权,继续完善国际对标数据库建设,推动可靠性管理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我国优秀经验和管理模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不断提升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水平,为电力工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在西北地区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技术攻坚中,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滩风电场的实践具有标杆意义。该风电场虽坐拥优质风能资源,却长期受风电间歇性、不稳定性导致的并网难题制约。通过配套30MW/120MWh储能系统,依托国能日新的储能智慧EMS⁺系统,项目成功实现绿电高效消纳与灵活调度,此外,国能日新储
7月17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2025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但是零售
2025年7月16日,由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高光新能源、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做时间的朋友”山东工商业储能城市专场在济南隆重举行。政府机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投资方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山东工商业储能如何实现从“政策驱动”到“
7月8日至9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陶云鹏到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调研。陶云鹏一行深入湖北公司集控中心、交易运营中心及新能源事业部龙感湖区域运维中心,详细了解了湖北公司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了湖北公司经营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对湖北公司“十四五”以来脚踏实地、逆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安全是储能一切价值发挥的基石。面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场景下高频调用的需求,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现阶段的储能系统能否经受住高频调用的考验?海外成熟电力市场中,储能电站早已实现高频调用,因此也更早暴露出储能电站严峻的安全问题。近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政策解读。文件明确,《实施细则》分为总则、投资开发、备案管理、建设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附则七章,共计四十一条,覆盖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分类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重点对以下四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条件、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内容。《通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2025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来源:微信公众号“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相比于之前各地建设的零碳园区,这次是从中央政府层面顶层规划和推动,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细则,比如申报条件,核算方法等。这
泸州航发空港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是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泸州市长江经济开发区20.97平方公里增量配电试点范围内供配电及园区电力要素保障。公司是泸州市首家地方国有竞争性电力公司,泸州市唯一一家拥有配电网运营权、施工、维护、售电资质的综合性能源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为集聚源网荷储优势资源,建立行业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能源企业在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拟在业内发起成立“源网荷储数智化发展产业联盟”。联盟宗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联盟作用集聚优势交流互鉴信息共享发起单位北极星电力网、周口市元坤供电有限公司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8日,河南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施工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供应商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标价80799418元。该项目招标人为河南交投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是利用集团管辖新建沿太行高速K8--K19路段约12公里沿线边坡及互通区等,设计光伏安装容量29.81MWp,为35kV电压等级
2025年4月份,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公布了《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细则》和《浙江电力领域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方案》两份征求意见稿,同时配套发布了浙江虚拟电厂注册的相关规则。(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这代表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在浙江的落地细则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长治市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打造全国首个面向“双碳”和电力交易市场的城市级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标杆,构建全市统一能源大数据底座,建设“市级—区县级—企业级”三级能源互联网平台,服务全市用能企
7月3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业务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储能电站设备采购项目结果公告,项目中标供应商为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为2942万元。招标人为开封市东基电力有限公司,项目拟采购5MW/20MWh储能电站设备,含满足设备正常运转的全部电解液(5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明确,最高限价法。对于非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主体的增量配电网项目,实行最高限价法。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用户承担的配电网配电价格与上一级电网输配电价之和不得高于其直接接入相同电压等级对应的现行省
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架构,正加速从政策蓝图迈向实践落地。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运行逻辑,通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要素的深度协同与互动,构建起能源高效利用的闭环体系。然而,在各地项目批复数量持续增长的繁荣表象下,实际落地进度却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