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美国是世界较早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国家,自1978年起提倡发展小型燃气分布式热电联产技术,现已建成6000多座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量约占总电量的14%,计划到2030年新增装机6500 MW以上。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分布式能源且得到快速发展,总装机台数达到16424台,容量突破10 GW。丹麦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国家,80%以上的区域供热热源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可节约28%的燃料,减少47%的CO2排放。我国也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提出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发展,到2020年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光伏装机分别达到1500万千瓦和6000万千瓦。
虽然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迅速,但是在设计和运行中仍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设计时忽略冷热电负荷的耦合关系导致设计容量偏大,运行时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的方式导致能源效率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加大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引入蓄冷蓄热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可实现冷热负荷与电负荷的解耦,通过削峰填谷,既可适应用户侧负荷需求随季节、昼夜和适用时间呈现出的多周期变化规律及随机性,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还可消除引入可再生能源而造成的源侧不稳定波动,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目前蓄冷蓄热技术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的工作多为个例,缺少系统性整理和论述。因此,本文从蓄冷蓄热材料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不同的蓄冷蓄热材料的特点;之后,总结分布式能源系统与蓄冷蓄热技术耦合应用现状,分析不同蓄冷蓄热技术的应用效果,确定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冷蓄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高效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蓄冷蓄热材料
蓄冷蓄热技术是利用蓄冷蓄热材料将冷或热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再释放,力图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在时间、空间或强度上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的技术,其本质是蓄冷蓄热材料分子热运动引起内能变化。根据作用机理,蓄冷蓄热材料主要有显热、潜热和热化学三类。
1.1 显热材料
显热蓄冷蓄热材料是在相态不改变情况下,利用自身比热容和温度升降实现热量和冷量的蓄积或释放。典型显热材料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状态。液态材料主要有水、导热油、熔盐等,固态材料主要有岩石、混凝土、陶瓷、耐火砖等,相关技术特点见表1。
表1 典型显热材料技术特点
注: ①使用温度为温度范围的80%。
在蓄冷和低温蓄热领域,水是一种较为优秀的蓄冷蓄热材料,其比热容和蓄能密度均超过其他典型显热材料,且可以作为热量传递介质,减小热量的损失。在中高温蓄热领域,熔盐和耐火砖分别是较为适宜的液体和固体蓄热材料。熔盐主要包括硝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氟化物。其中,硝酸盐技术相对成熟,具有熔点低、比热容大、热稳定性好、腐蚀性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氟化物具有较高的热存储容量,被应用于太阳能空间站和熔盐核反应堆中,但也具有成本较高、热稳定性较差、有毒性等缺点。耐火砖具有化学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广、强度高等特点,在电蓄热供暖领域得到了应用。
1.2 潜热材料
相变潜热蓄冷蓄热材料是利用相态变化时的潜热进行冷量或热量的储存与释放。相变潜热材料由于蓄能密度远高于显热材料,成为了目前最受关注的蓄冷蓄热技术。
典型的相变潜热材料主要有共晶盐水溶液、冰、气体水溶液、石蜡、脂肪酸、糖醇、水合盐、无机盐等,相关的技术特点见图1和表2。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应用于蓄冷的潜热材料主要有共晶盐水溶液、冰、气体水合物、水合盐、石蜡、脂肪酸等材料。其中,共晶盐水溶液、冰、水合盐、石蜡等来料已实现商业应用,但是共晶盐水溶液和水合盐有较强的腐蚀性。可应用于蓄热的潜热材料主要为水合盐、石蜡、脂肪酸、糖醇、硝酸盐等无机盐材料,其中水合盐和石蜡已经实现商业应用,脂肪酸处于示范应用阶段,但是,其成本较石蜡更高,循环稳定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限制了其应用。
图1 潜热蓄冷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相变焓
表2 典型相变潜热材料技术特点
1.3 热化学材料
热化学材料是利用可逆吸附、吸收、化学反应进行热量的蓄积与释放,具有温域范围广、蓄热密度大、长期蓄热热损失小等优点。
根据工作温度,热化学材料可以分为中低温材料和高温材料。其中,中低温材料主要包括以水蒸气、氨气为吸收剂或吸附剂的LiBr、LiCl、CaCl2、硅胶、沸石等材料,高温热化学材料包括金属氢化物、有机物、氧化还原物、氢氧化物、氨和碳酸盐等。典型热化学材料技术特点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热化学材料蓄热密度高于显热材料和潜热材料,但是,目前技术成熟度不足,多数材料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离大规模应用尚有较大距离。
表3 典型热化学材料技术特点
2 蓄冷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方式
2.1 蓄冷技术
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的蓄冷技术主要有水蓄冷和冰蓄冷技术。表4为两种蓄冷技术的技术特点[26]。从表可以看出,冰蓄冷技术的作用机理为潜热和显热的复合蓄冷方式,因此使用温度范围较水蓄冷有明显扩大,蓄冷能力与体积蓄冷量也有显著增加,且可提供温度更低的冷量,进而提高系统整体的相应速度,但是冰蓄冷技术需要双工况制冷机,制冷效率相对较低,也会增加项目的初投资。水蓄冷技术不仅可以使用制冷能效高的常规冷水机组,还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两种用途,可进一步降低项目的初投资。
表4 水蓄冷和冰蓄冷技术特点
目前水蓄冷或冰蓄冷技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已到达商业应用阶段,根据用户需求,应用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其设计思路主要有利用余热蓄冷和低谷电蓄冷,相关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余热蓄冷技术是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余热进行制冷在满足用户需求时,将余冷进行冷量储存,在余热制冷不足时,利用蓄冷或备用电制冷机进行供冷。低谷电蓄冷技术是分布式能源余热制冷全部供冷,并在低谷电时进行额外电制冷机制冷储存,在余热制冷不足时,利用蓄冷进行供冷。
图2 蓄冷技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方式
常丽等设计了一种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余热蓄冰耦合应用系统,并在广州地区商业建筑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余热蓄冰技术可满足23%的供冷量,运行成本日节省815.67万,投资回收期为5.09年。王琅等分析了余热蓄冷装置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能耗和经济性的影响,确定蓄冷容量为120 kW·h时,系统有最大年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率。
图3 供冷量组成
卢海勇等耦合应用了低谷电水蓄冷技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了冷、热、电和天然气能量平衡的优化配置模型,结果表明该耦合系统在满足供冷需求同时具有最佳的经济性。李正茂等也将低谷电水蓄冷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得到类似的结论。上海申通能源申能能源中心大楼采用低谷电冰蓄冷技术与分布式能源耦合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发电成本低于市电,冰蓄冷技术每天可节约电费0.17万元。秦渊等也将低谷电冰蓄冷技术应用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发现当峰谷电价比达到3∶1时,系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Luo等也利用类似系统得到相同的结论。
随着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向多能源化方向发展,蓄冷技术也进行了多种耦合应用。Di Somma等和潘雪竹等分别设计了一种水蓄冷技术与含太阳能集热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如图4所示,其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或内燃机余热进行制冷并进行冷量的蓄积。程杉等将冰蓄冷技术与风光分布式能源耦合应用系统进行建模计算,如图5和图6所示,确定了系统电量和冷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系统调度成本进一步减少。Testi等也提出相似系统。
图4 水蓄冷与含太阳能集热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图5 冰蓄冷技术与风光分布式能源耦合应用系统
图6 供冷量逐时变化
2.2 蓄热技术
耦合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热技术主要有水、熔盐等显热蓄热技术、相变蓄热技术、热化学蓄热技术。其中,水、熔盐等显热蓄热技术耦合应用是较为成熟的方式,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相变蓄热技术耦合应用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热化学蓄热技术耦合应用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
2.2.1 显热蓄热技术
水蓄热技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方式与冰蓄冷技术耦合应用类似,也为余热蓄热和低谷电蓄热技术,对应的设计原理也如图2所示。Wu等验证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余热水蓄热技术耦合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Blarke等建立余热水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系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赵静等研究了低谷电水蓄热技术对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性能影响,发现低谷电水蓄热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热负荷需求,如图7所示,还可以增加系统运行时间,提高系统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效率。
图7 供热量逐时变化
水蓄热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系统的耦合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彭怡峰等利用蓄热装置解决风电消纳问题,建立冷热电联供与蓄热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模型,验证了利用蓄热装置消纳风电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杨志鹏等进一步利用增加新能源的利用,利用光伏、风机、燃料电池、地源热泵结合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蓄热供暖,如图8所示,并验证分布式能源系统引入蓄热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燃料费用减少19.2%,运行成本降低18.1%。Mavromatidis等建立水蓄热与生物质、太阳能耦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并优化了不同碳排放下的最优装机容量,如图9和图10所示。Di Somma等也建立类似系统,得到系统年总运行成本降低了21%~36%。颜飞龙探讨了水蓄热在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发现在没有太阳能输入的条件下,水蓄热能够使系统在平均50%的额定负荷下持续工作0.5 h。
图8 水蓄热与风光地源热泵耦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图9 水蓄热与生物质、太阳能耦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图10 不同碳排放下最优装机容量
熔盐蓄热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是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硝酸盐蓄热技术,目前全球已有20余座应用于熔盐蓄热的太阳能热电站,装机容量达3899 MW。熊新强等提出熔盐蓄热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设计重点,并归纳熔盐蓄热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结构形式,如图11所示,包括太阳能集热、熔盐蓄热储能和发电三部分,热熔盐罐和冷熔盐罐设计温度可分别为565 ℃和290 ℃,最优设计方案分别为不锈钢罐体+硅酸铝保温层和碳钢罐体+耐高温有机硅防腐涂料+硅酸铝保温层。张宏韬等研究发现,利用硝酸熔盐作为蓄热介质可以明显提升热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改善材料热稳定性。Montes等对比分析了蒸气、导热油、熔盐为太阳能光热电站传热介质,发现与蒸气、导热油相比,采用solar salt熔盐作为传热介质,在进出口温度为525 ℃/234 ℃时可以提高约4%的系统㶲效率。王慧富等对不同熔盐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进行了模拟,发现采用低熔点熔盐作为传热和蓄热介质时年发电量和年发电效率最高,低熔点熔盐传热、太阳盐蓄热时年发电量最低,导热油传热、太阳盐蓄热时年发电效率最低。熔盐蓄热技术与弃风弃光电或低谷电耦合的电供暖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应用。吴玉庭等提出了一种利用弃风弃光电或低谷电加热的熔盐蓄热供暖技术,并在河北辛集进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室内温度稳定维持在19~24 ℃,投资回收期为10年,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89 t、粉尘排放70 t、二氧化硫排放6 t、氮氧化物排放5.3 t。
图11 熔盐蓄热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2.2 相变蓄热技术
相变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周宇昊等建立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试验平台,采用硝酸盐相变材料回收烟气高温热量,采用十二水硫酸铝钾回收中低温蒸汽热量,并验证了系统在3 h后仍能满足系统供热要求。俞铁铭等设计了基于相变蓄热技术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数值模拟了相变材料液相率,发现相变材料在4 h内可以完成释热。卓思文设计了一种带相变材料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耦合系统,如图12所示,确定耦合系统的一次能耗相对节能率、燃气轮机机减容率、吸收式制冷机减容率分别为16.3%、51.1%和45.8%。李志永等将相变蓄热与太阳能供暖相结合提出一套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结果表明,相变蓄热可保证空调机组的出风温度基本稳定在35 ℃,满足空调末端的需要。
图12 相变材料蓄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系统
2.2.3 相变蓄热技术
热化学蓄热技术的耦合应用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初期,特别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研究较少。Zhang等提出一种热化学储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方式,如图13所示,甲醇经过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通过分解反应生成CO和氢气,之后利用原动机供应冷热电。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全年能源平均利用率为47.61%。
图13 热化学储热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方式
3 结论
(1)蓄冷蓄热材料可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材料。显热材料在技术成熟度、经济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蓄能密度最低。热化学蓄热材料蓄能密度最高,但是技术成熟度不足,多数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相变蓄热材料蓄能密度和技术成熟度较为适中,具有很强的商业应用潜力。
(2)水、熔盐、耐火砖、冰、石蜡、水合盐较为适宜的商业应用蓄冷蓄热材料。其中,水和冰蓄能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熔盐多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领域,耐火砖也在电蓄热供暖领域得到了发展。
(3)与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的蓄冷技术主要为水蓄冷和冰蓄冷技术。冰蓄冷技术以显热和潜热方式蓄冷,具有蓄冷密度高、系统响应快等优点,水蓄冷以显热方式蓄冷,具有制冷效率高、初投资低等优点。蓄冷技术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应用已达到商业应用阶段,主要有利用余热和低谷电进行蓄冷,运行效果较佳,经济性较好;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系统的耦合应用主要处于试验和示范应用阶段,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4)水蓄热、熔盐蓄热等显热蓄热技术和相变蓄热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的主要蓄热技术。其中,水蓄热、熔盐蓄热等显热蓄热技术耦合应用较为成熟,相变蓄热耦合应用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热化学蓄热耦合应用也在实验室研究中得到一定关注,需要进一步研究。蓄热技术与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系统耦合应用主要处于试验和示范应用阶段,对于缓解弃风弃电、提高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引用本文: 王俊,曹建军,张利勇等.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冷蓄热技术应用现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09(06):1847-1857.
WANG Jun,CAO Jianjun,ZHANG Liyong,et al.Review on application of cold storage and heat storage technology based on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J].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09(06):1847-1857.
第一作者:王俊(1980—),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清洁发电、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
通讯作者:凌浩恕,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E-mail:linghaoshu@iet.cn。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邀请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璐,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崔柏,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运输与物流管理处处长李丽,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科技财务处二级调研员滕文亮出席,介绍《海南低碳岛
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7月15日消息
近日,大唐湖北50MW/1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在武汉成功通过验收。该项目于去年6月在熊口管理区建成投运,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全球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均实现100%国产化,电能管理系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有力摆脱了国外技术掣肘。该项目投
7月15日凌晨三时许,由东方旭能(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PC总承包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润湖新能源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淮安市迎来重大新能源基建发展成果,同时也体现出东方旭能为区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在贯彻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定的一步。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5日,云南省能源局针对“云南省是否继续推进关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回复如下: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498.7万千瓦,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其中集中共享储能项目24个,装机455.5万千瓦。在建集中共享储能项目11个,装机230万千
过去,储能技术被视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辅助手段,但伴随光伏与风电等间歇性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储能已成为保障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近日,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在布鲁塞尔宣布成立“欧洲电池储能平台”,并提出:到2030年,欧洲储能总装机容量需从当前约50GWh,提升至500GWh-780GWh,实现10倍增
作者:樊慧敏1彭浩鸿1孟辉1唐梦宏1易昊昊1丁静1刘金成1徐成善2冯旭宁2单位:1.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2.清华大学引用本文:樊慧敏,彭浩鸿,孟辉,等.储能电池模组膨胀力特性研究及仿真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488-249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210本文亮点:1.对模组全SOC的
罗马尼亚能源监管机构已免除储能资源从电网充电的相关费用。这一举措由负责监管该国能源行业的国家能源监管局(ANRE)于本周早些时候(7月8日)宣布。根据《方法规范令》(OrderontheMethodologicalNorms),从电网充电并回馈至电网的储能资源,可豁免支付部分规制电价。此外文件明确,此举主要目标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中节能太阳能披露,公司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之前按照地方的要求配置储能设施的比例,项目规模不同配置也不完全相同,配储比例主要为10%-20%,储能充放电主要为1小时、2小时、4小时等配置。结合当前政策和电力市场改革方向,虽然配备储能实施已经不再是硬性的要求,但配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在6月举行的2025年伦敦能源科技峰会上,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能源合作引发全球储能行业关注。乌克兰民营能源巨头DTEK与英国清洁能源科技领军企业OctopusEnergy集团共同推出的“RISE计划”(ResilientIndependentSolarEnergy),以分布式光伏+储能为核心,正式开启这个饱经战火国家的能源重构进程。这项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856号建议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发布,意见第9条“创新服务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拟对华能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个项目、规模35.2052万千瓦进行废止,其中包括5个光伏发电项目、2个风力发电项目。原文如下:关于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为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建设,优化电网接入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近期,中国电建贵州、长峡电能、浙江省新能源、华东新华、日托光伏发布最新招聘岗位,北极星整理如下: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简称贵州工程公司),是世界500强中国电建集团在黔骨干成员企业。贵州工程公司拥有电力工程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曾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7月4日正午,一场毫无征兆的大停电再度席卷欧洲国家,位于中欧的捷克北部三个州、中波西米亚州以及首都布拉格等地区电力中断,超过100万企业和居民瞬间被抛回“原始时代”:阳光下的布拉格街头,疾驰的地铁列车骤然失去动力,悬停在黑暗的隧道中;居民和写字楼的电梯无声卡在半空;轨道上的有轨电车如
泛华战略新论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迈向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阶段。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升级,引入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业育城平台赋能,整合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格局。同时,构建
近日,瑞典家居零售巨头宜家在德国市场正式推出经济型阳台光伏组装套件“EcoFlowStream”系列,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经济的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家居零售品牌首次深入分布式能源市场,也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全民光伏时代,真的来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德国《太阳能一揽子计划I》政策红利的持
近日,国家电投、中核汇能、华能电力、广东省电力开发、山西粤电最新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全资产业化子公司,负责实施集团公司B类科研课题项目--高效品体硅铜栅线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产技术开发。公司2017年9月在北京注册成立
摘要随着光伏渗透率和用户用电量的不断提高,配电网经常出现源荷功率差异大的情况,进而导致部分节点电压上、下界严重越限问题,既增加电网功率和电能损耗,又影响用户正常用电。从配电系统供需平衡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虚拟电厂和配电网的协同调度模型,利用虚拟电厂能聚合多种分布式能源的特性,通过
“目前公布的细则已显露出鲜明的地域逻辑,地方差异的本质,是资源禀赋与市场成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近期联合举办的“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远古洞穴中点亮第一簇火焰时,对能量的追逐便刻入了文明基因。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储能新纪元》,将镜头对准书写人类能源利用的全新答案。这是一部技术科普的影像记录,也是一曲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的时代叙事。我们以“能”为笔、以“源”为卷,勾勒出光热储能技术从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到写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零碳园区”已从概念走向现实。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3月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8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提高建筑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低碳化,在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学校、医院、酒店、写字楼、大型商超、城市综合
7月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文件提到,光伏发电项目支持范围包括: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建筑构件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项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类项目;产业园区(经国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数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赋能愈发凸显,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燃煤电厂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集团公司“十四五”期间首个百万千瓦级燃煤智慧电厂项目,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围绕“无人干预,少人值守”目标,构建起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体系,将电厂由传统的工业生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是防范大面积停电事故、保障电力安全的重中之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突出发挥分部区域电网安全
作者:于博旭1nbsp;韩瑞2刘倩1廖志荣1巨星1徐超1单位:1.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2.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第二发电厂引用本文:于博旭,韩瑞,刘倩,等.耦合火电厂灵活改造的卡诺电池储能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4):1461-1470.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印发《创新支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根据聚合资源的不同,虚拟电厂可分为发电类资源、负荷类资源和独立储能类资源三类。其中,发电类资源、负荷类资源内均可包含储能装置,独立储能类资源指的是,符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创新支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将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分为发电类资源、负荷类资源和独立储能类资源三类:发电类资源:符合国家及陕西省分布式电源有关管理要求,具备独立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