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进入2020年,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先后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规划。除此之外,云度、海马、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开了布局。彼时,中国宣布发展燃料电池车的车企数量,已为全球第一。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动公会” ID:ddgh77 作者:东关大先生)
2018年1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和当时的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进行了一场激烈地“辩论”:
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扛把子”?
徐和谊说,2017年北汽纯电动车产销破十万辆,成功登上中国电动汽车冠军宝座。
王传福听后极为不悦,认为老徐这是在钻空子,以“纯电动+插混”计算,比亚迪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老大。
台上一来一去很是唬人,台下观众无不拍手叫好,称这样的戏码看得很“提气”,有不少人心安理得的认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领先全世界了。
一个月后,韩国现代汽车邀请40家中国核心媒体前往韩国首尔,进行了一场颇具未来感的燃料电池车体验之旅,大先生作为其中一员随队参加。
当时探访了现代汽车两大技术中心,一个是南阳研究院,另一个是号称现代汽车新能源技术大本营的麻北研究所,期间还试驾了一款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
现代汽车向我们展示出其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的超强实力。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现代汽车燃料电池事业部部长金世勋的一段发言,他在谈论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格局时说:
“现代汽车在2017年主导成立了国际氢能委员会,能够加入这个组织的企业,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欧美日韩等国都有成员参加,但可惜的是,这里面没有中国企业。”
这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狠狠刺向中国车企的软肋。尽管彼时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氢燃料电池技术也确实不入流。
一直以来,我国并没有忽略对燃料电池的追求,以上汽、奇瑞为代表的车企们仍一直坚持着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的开发,后来加入的北汽、长城、爱驰、汉腾、东风等数十家车企也均展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
不过,这些车企的绝大多数产品仅仅停留在样车阶段。
大先生查了一下,历年来国内市场上出现过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已经超过了20款,但登上工信目录的产品寥寥无几。回顾2015年至201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情况,分别为:
10辆、629辆、1275辆、1527辆。
2018和2019年登上目录的燃料电池车分别为74款和100款,而且全部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乘用车领域竟然没有一款车型在列。
这样的推进速度,难怪韩国人会笑话。
尽管很早就有“氢燃料电池”这个概念,但其真正进入中国,是在2018年李克强总理访日参观丰田汽车之后。
彼时丰田第一代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刚刚问世:502km的长续航里程、仅需5分钟的加注时间和-30°C低温启动的优越性能,备受市场追捧。
李克强回国后,深受触动,将发展氢能源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在这之后,氢燃料电池才真正为中国汽车行业所重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入氢燃料电池行业。包括 41家中国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资本等相继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加码。
仅2018年一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就超过850亿元。
到2019年,氢燃料电池车已在上海、郑州、张家口、佛山、云浮、十堰等多地实现商业化运营。
进入2020年,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先后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规划。除此之外,云度、海马、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开了布局。
彼时,中国宣布发展燃料电池车的车企数量,已为全球第一。
那么,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加持之下,中国是否已经超越韩美日,成为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中心和增长引擎了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美日韩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30185辆。其中:
韩国在高补贴的政策驱动下,202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过5000辆,并成为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到万辆级别的国家;
美国新增937辆,较2019年下降约55%,至2020年氢车保有量累计8931辆;
日本也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新增761辆,累计推广3902辆,但东京奥运会的延迟也影响了氢车的推广。
那中国是多少呢?
几天前,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创下历史纪录。这其中,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的贡献,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仅卖了:
1177辆。
这个成绩,与2019年的3018辆相比,下降了56.8%。而这些销量,也几乎全部是在商用车领域完成的。
总体来看,至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为7352辆,仍不及韩国和美国。
因此,现在谈超越韩美日,成为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中心为时尚早。
与韩美日相比,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到底差在哪,又该如何去提高?
目前来看,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还是国外企业说了算,龙头企业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既做整车,又做电池系统,所谓“我全都要”的车企丰田、现代等;
一类则专攻电池系统,例如加拿大巴拉德、美国戈尔、英国庄信万丰、国内的亿华通等公司。
日韩车企领跑,丰田、本田、现代均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世,尽管行业规模不大,但也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商用车领域,现代的XCIENT重卡已批量出口瑞士;此外,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和叉车也早已在多地投入运营。
国外车企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为什么我们的表现却很迟缓,且销量不升反降了?
首先必须要搞清楚,影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哪。
与纯电路线对比,我国氢燃料电池缺少了产业基础和自主技术的支撑。尤其上游,是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规划大,方案多,落地慢”。
不过,仅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两年我们氢燃料电池技术也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前两天,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论坛上称:
现在的性能跟五年前相比,所有主要的性能指标都有大幅的提升,比如核心指标燃料电池寿命提升了300%。
此外,国产燃料电池零部件的产业链已经建立,系统集成能力大幅增强,头部企业也正在形成。
但同时,欧阳明高也提到了目前面临的问题,比如氢燃料产业链自主化程度与技术水平还有差距,电解氢技术、氢储运技术、氢安全技术还需要改进提升。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
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总体偏高。
从整车造价来看,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池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 倍。
2019年上海一家车企研发出的全球首款MPV氢能源车,除去政府补贴,实际售价在30万~40万元区间,到目前为止该车企生产的两款氢能源车型也只销售了不到500辆。
如果氢燃料电池车成本降不下来,将来在私人领域也很难有市场。欧阳明高也称,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使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十年内下降:
80%以上。
另一方面,储氢和运氢的成本控制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目前加氢站的运营情况,来看成本降低对于整个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要性。
从2019年开始,我国氢能发展步入“快车道”,氢站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
然而,目前投运的70多座加氢站:
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分公司总经理沈辉曾讲过,每公斤氢只有十几块钱毛利,单纯做加氢站的话,目前看还没有一个好的盈利模式。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阮伟民也说,加氢站每年的运营费用可能要到200多万元,如果车辆少根本无法承受运营费用,就会亏损。
的确,加氢站的建站成本很高,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如果要想实现收支平衡乃至盈利,必须要形成车辆加氢的规模效应。
所以说,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需要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运氢、储氢的成本,这个成本或许比燃料电池下降会相对慢一些,但这也是今后5-10年必须努力解决的。
尽管目前推广问题重重,但我们也能够看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近两年迎来了政策风口。
我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中特别提到要注重发展燃料电池的自主生产能力。除了将氢能发展写入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外,博鳌论坛、人大二次会议均表明“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
工信部此前也公开表态,要积极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难题。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电动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之时,氢燃料电池车补贴力度依旧强劲。
氢燃料电池车的大幕在“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外企加成”的促进下,已经徐徐拉开。无论怎样,中国企业都需要加快步伐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6月24日,上海市2025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计划(第八批)发布!支持方向为国家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燃油车)、汽车置换更新(新能源)、电动自行车报废更新、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国四柴油车提前淘汰更新、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计划下达市节能减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上交所官网显示,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未来材料”)科创板IPO已于6月27日获受理,公司本次IPO拟发行股份不超过1.1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4.46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本次发行套用科创板上市规则第一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
在氢能重卡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天海工业所属天海氢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签订国内首个8-450LⅣ型储氢瓶供氢系统百台级批量订单。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容积车载Ⅳ型瓶储氢技术商业化的空白,更将助力合作方上海兀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氢燃料重卡在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据港交所6月27日披露,鸿基创能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鸿基创能自述为全球领先的独立膜电极供应商,专门从事催化剂涂层质子膜(CCM)及膜电极(MEA)的研发、量产及商业化。公司致力于将实验室技术进步转化为氢燃料电池CCM及MEA的商业化和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4月28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称,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入提质增速新阶段——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主论坛观察近年来,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等特征,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加速以“未来能源”的身份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用户侧燃料电池微网集成与主动支撑电网关键技术”项目示范工程在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牵头,预计将在2026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向上支撑电网、向下服务用户”氢热电高效联供燃料电池微网,热电联供综合效率超90%,达国际领先水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3日,广东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鼓励整车企业强化V2G车型研发和售后服务,探索“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开展新能源车辆智能有序充电、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等多模式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6月24日,上海市2025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计划(第八批)发布!支持方向为国家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燃油车)、汽车置换更新(新能源)、电动自行车报废更新、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国四柴油车提前淘汰更新、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计划下达市节能减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在氢能重卡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天海工业所属天海氢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签订国内首个8-450LⅣ型储氢瓶供氢系统百台级批量订单。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容积车载Ⅳ型瓶储氢技术商业化的空白,更将助力合作方上海兀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氢燃料重卡在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入提质增速新阶段——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主论坛观察近年来,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等特征,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加速以“未来能源”的身份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用户侧燃料电池微网集成与主动支撑电网关键技术”项目示范工程在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牵头,预计将在2026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向上支撑电网、向下服务用户”氢热电高效联供燃料电池微网,热电联供综合效率超90%,达国际领先水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3日,广东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鼓励整车企业强化V2G车型研发和售后服务,探索“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开展新能源车辆智能有序充电、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等多模式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红旗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成功通过氢耗与续驶里程关键试验,不仅验证了红旗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卓越性能,更展现了红旗研发将前瞻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技术实力。此次试验在中汽研国家级实验室内严格按照国际最严苛的CHTC-C工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锦能源)与张久俊院士团队联合创立的骊能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骊能新能源")宣布完成A轮融资,标志着国内气体扩散层(GDL)领域的技术突破并获得资本市场高度青睐,同时也标志着美锦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碳纸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氢能产业分为两个阶段发展任务:一是2025至2030年为起步发展期,建成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1-3个百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建成1-3个氢基绿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筹建的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氢能检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填补空白,打造全链条检测平台中心总投资
2024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51.2万辆,拥有公共充电桩25万台,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为6∶1。上海市留给建设公共充电站的土地资源极度稀缺,充电需求与公共区域供应不匹配,上海城区和郊区的存量公共充电桩分布也不均衡。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已有的合作基础,进一步在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检测认证、零碳管理、产品认证等方面展开合作,助力行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水平,为我国新能源产业规范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中检董事长许增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引导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提升总集成总承包能力,拓展项目开发投资、系统研发、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服务。鼓励企业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定制
日前,从浙江杭州供电公司了解到,由杭州市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联合发文的《杭州市2025年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补贴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该方案,今年迎峰度夏(冬)期间,参与车网互动(V2G)放电的充电场站将获得最高2元/千瓦时的顶峰放电补贴。这是杭州市首次将在规定时段顶峰放电的V2G充电场站
当前,山东风电及光伏发电总装机占山东电网总装机规模的52%。国网山东电力以技术创新驱动和系统智慧升级,提升配电网适应性,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需求。在山东,绿色能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电力版图。截至5月底,山东风电及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1.18亿千瓦,占山东电网总装机规模的
世俱杯热战正酣,随着多特蒙德2:1击败蒙特雷锁定最后一个名额,2025世俱杯8强也最终出炉。赛场内,顶级球队正以热血与拼搏诠释“此刻是我”的激情时,赛场外,科林电气的“建设者”正用创新能源方案为体育基础设施注入“智慧动力”。科林方案,守护每一次“上场”在河北省奥体中心,科林智能充电桩系
日前,河南林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2025年6月27日拟对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这一锂电池项目正式迎来阶段性进展。公示信息显示,项目选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产业园,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51
近日,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井研县兴元废旧锂电池分解项目”环评获批,标志着项目距离落地更进一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建设年综合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和镍钴锰酸锂电池产能2万吨。根据计划,项目将内设锂电池破碎生产车间、梯次利用车间、原料库房和检测区。在梯次利用车间设置1条PACK梯次利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湖北楚道氢能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楚天高速、湖北交投、武汉临空港等共同持股。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股51.292%、楚天
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纷纷发力,销量成绩引人注目。根据上半年的累计销量数据,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吉利汽车紧随其后,累计销量达到72.51万辆,同比增长126%。新势力阵营战,鸿蒙智行和零跑汽车表现出色,其中鸿蒙智行在6月单
制造固态电池通常要用更前沿、更新型的材料,如今复合集流体正在被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中。今年6月,三孚新科对外披露,该公司已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待客户成功建立首台套半固态高安全电池生产线后,将签订“5GWh半固态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正式供货合同。据悉,该关键材料为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