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大规模低成本碳减排、大规模低成本储能未获得突破的背景下,煤炭难以突破碳排放的瓶颈,可再生能源难以高比例接入现有能源体系。”针对当前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近日在“能源化工行业知识创新服务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论坛”上指出,在向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以煤炭煤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平抑波动稳定器,可再生能源也可以为煤炭的低碳发展助力,两者耦合协同发展,将成为建立新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提及“十四五”能源发展,王国法认为,煤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新战略的重要组成。
智能化建设分类推进
稍早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要推进煤炭安全智能绿色开发利用。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煤炭工业体系。王国法直言:“在力争2030年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一些激进、脱离实际的‘去化石能源化’‘去煤化’论调,误导社会,使煤炭行业面临不利的发展环境。”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王国法认为,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尚处于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煤炭是可以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安全的能源。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支撑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稳定器”。应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煤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继续推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化开采,支持发展先进产能,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是应对能源转型,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国法强调。
目前,智能化煤矿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全国生产煤矿3000多座中,12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煤矿1200余处,千万吨级煤矿44处,有71处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
王国法介绍,“十四五”期间,智能化煤矿将因矿施策、分类建设:对于生产技术条件较好或中等的生产煤矿,全面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基于综合管控平台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对于生产技术条件比较差的煤矿,重点进行基础信息等系统建设,实现减人、增安、提效;对于新建煤矿充分进行煤矿智能化顶层构架设计,按照顶层设计全面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形成完整的智能化煤矿协调高效运维体系。“通过煤炭智能化发展,让煤矿职工有更多幸福获得,煤炭企业有更多价值创造。”
提高开发利用效率本身就是碳减排
作为高碳能源,低碳化是煤炭行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煤层气排放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源,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每利用1亿立方米甲烷,相当于减排150万吨二氧化碳。开发利用煤层气,一举多得。新的碳减排形势下,更要求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煤炭开发过程中甲烷排放控制与利用。”王国法指出。
与此同时,王国法强调,通过改善煤炭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系统性管理,可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减少煤炭用量,这本身就是碳减排,而且比捕集和封存的减排量更大、更具经济性。“通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系统节能等措施,对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贡献将达到50%以上。”同时,应提高用煤质量,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转变;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将成为实现工业脱碳化的重要技术路径,但要重点突破降低能耗和成本的关键技术。
王国法认为,通过煤炭与新能源进行耦合化学转化、耦合发电、耦合燃烧,实施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可大幅减少煤炭碳排放,提升新能源利用规模。“煤电在提高灵活性和发电效率的同时,也为电力安全兜底。”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十四五”期间,煤炭行业绿色发展之路又应如何走?王国法指出,应以资源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开发为理念,以智能开发技术与装备为基本保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硬约束,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理念,实现煤炭资源安全、智能、协调开发,构建和谐有序、协调一致、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
一方面,在生态环境约束下,做好产能布局规划,按照安全绿色开发标准进行煤矿设计、建设和改造,推广应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扰动最小,减少开采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在资源开采同时,展开对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另一方面,可在中西部低阶煤富集区域开展低阶煤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着力探索低阶煤中低温热解转化及产物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加快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降低低阶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同时,分离出部分经济价值更高、资源比较紧缺的油和气,促进低阶煤资源清洁利用,寻求煤炭经济价值增长新领域。
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面,王国法建议,要大力发展并推广应用煤矿开采和煤化工废水处理、固废无害化处理和烟气脱硫脱氮等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和装备,开展细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另外,目前我国散煤消费总量大约为4-5亿吨,应推进煤炭集中利用,减少分散燃烧。
此外,王国法还指出,要尽快完善煤炭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全国能源交易智能化平台,优化煤炭物流网络,创新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运输方式,降低煤炭物流带来的环境污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能源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近期,华北能源监管局认真贯彻全国能源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好派出机构能源监管作用,主动谋划开展能源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促进“十五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发挥好派出机构的职责定位,组织重大问题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4月9日,吉林省能源局组织召开全省“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分别听取了重点能源企业和各市(州)发改能源部门对本地“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情况及“十五五”期间能源发展思路的汇报。省能源局局长赵彦峰出席会议并讲话。赵彦峰局长在能源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对
为落实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推动重大规划项目按期落地,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十四五”福建省能源规划和纳规项目落实情况季度工作会议。国网福建公司、各省级发电公司、各发电企业及天然气管网企业等22家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福建能源监管办总结2024年福建省能源行业发展成效,通报20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2024年以来,安徽省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安全保障取得新成效,绿色转型取得新进步,改革创
近日,中国能建东电二公司承建的贵州金元织金2×660兆瓦异地改建项目2号机组厂用电系统受电一次成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该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660兆瓦,采用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并同步建设除尘、脱硫、脱硝及相关配套工程,是贵州省
云南能源监管办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过程监管部署要求,持续健全完善重大能源工程项目清单,聚焦能源电力保障关键着力点,紧盯云南“十四五”新建煤电项目建设,从项目纳规、核准、开工、建设等多环节全流程开展监管,全面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督导协调制约因素化解,全力护航云南“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南方能源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做好“十五五”能源规划编制要求,持续跟进南方区域“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编制情况,积极提出有关考虑和意见建议。按照有关工作部署,近日,南方能源监管局会同云南、贵州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南
近日,新疆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全面启动“十五五”新能源规划修编工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跃升。作为新疆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地区以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引擎,把量的快速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统一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利用新能源大发展契机建设资源
为福建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福建能源监管办党组书记、监管专员丁勇军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和国家能源局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福建能源监管办党组认真组织学习研讨会议精神,结合福建实际,研究贯彻落实具体举措,扎实推进福建能源监管工作,奋力推动福建能源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能源监管“四个属性
3月27日17时18分,华能南山电厂5号燃气发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伴随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华能南山电厂2台46万千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扩建项目是海南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工程,是华能助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实现了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建国初期的0.32亿吨标准煤到2023年的48.3亿吨标准煤的飞跃。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当前,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根据《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4%,较2013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煤炭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火力发电企业以及煤化工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实现了从守“黑金”到展“新绿”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实现煤炭产量3.1亿吨,销量4.3亿吨;铁路运输量2.9亿吨,两港装船量1.3亿吨;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在当前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比67.4%和56.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经过近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煤炭智能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发展如何?煤矿智能化建设中遇到
1月15日,由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榆林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彭苏萍院士、赵文智院士、金智新院士、王国法院士、王双明院士、李宁院士、孙焕泉院士、潘一山院士,中
11月17日,山东省储能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山东科技大学召开。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学军、山东科技大学校长曾庆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受邀为大会致辞,山东科技大学原校长姚庆国出席开幕式,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李贻斌、山东省电力行业协
10月10日,山东大学—山东能源集团未来技术学院、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济南市政府、山东大学和山东能源集团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山东大学举行,标志着校企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在落实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山东省政府
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既是现实需求也是长远战略,事关煤炭产业长远发展。“新形势下的产业格局变化、能源安全地位上升与高质量发展课题,都迫切要求实现煤矿智能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日前在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煤矿智能化发展论坛上指出
两台3430系列采煤机可保障上海全年发电用煤需求。煤炭行业再传捷报——全球首台套最大功率、超大采高智能化高端采煤机MG1250/3430-WD系列(以下简称“3430系列采煤机”)日前在我国问世,最大采高可达10米,将世界采掘机械发展推上又一新高度。《中国能源报》记者从研发制造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
2023年5月31日,中国工程院已启动院士增选工作【相关阅读:增选不超过90名新院士!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含增选指南)】。中国科学院现今全体院士共914人,能源领域的院士主要集中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北极星电力网梳理如下: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4人)陈勇程杰成邓建军
我国煤炭掘进工作面设备智能化水平虽逐步提升,但整体智能化水平要达到像综采一样少人无人,道阻且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构建煤炭工业智能化生态体系,到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以煤炭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近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系统总结煤矿智能化建设先进经验,宣传展示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成效,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对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展、挑战、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会议期间,他接受了中能
近日,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累计完成煤炭运量500008.7万吨,突破50亿吨大关。自2000年开通运营以来,朔黄铁路深度融入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打造“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格局,在构建“公转铁”多式联运体系中发挥核心支点作用;深入构建“一幅规划图、一张沟联网、
日前,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BNEF)指出,到2035年,澳大利亚部署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可能会增加8倍,从2024年的2.3GW增长到18GW。根据BNEF发布的《2025年澳大利亚储能更新》报告,澳大利亚正处于部署大型电池储能系统的热潮之中,这一趋势受到电力市场波动、政府支持性政策和燃煤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5日,建投能源、乐山电力等涨停。此前,建投能源刚刚公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2024年,建投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2025年一季度,建投能源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0%。2025年一季度公司
近日,云南省发改委发布《云南省2025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和《云南省2025年度“重中之重”项目清单》。其中能源工业286个,包含镇雄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配套厂外燃煤系统改造工程、开远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雨汪电厂2x10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项目、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能源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近期,华北能源监管局认真贯彻全国能源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好派出机构能源监管作用,主动谋划开展能源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促进“十五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发挥好派出机构的职责定位,组织重大问题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称,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0%。2025年一季度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有序,煤炭市场价格进一步回落,影响公司控股火电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降低,利润同比增加,来自于参股火电公司投资收益亦同比增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基本每股收益0.296元。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逐渐收窄,价格持续向合理区间回归,火电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恢复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国煤炭进口量累计为11484.6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0.9%;累计进口金额为93.43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其中,3月份煤炭进口量为3873.2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6.4%,环比2月份(28天)增长12.7%;煤炭进口额为285660万美元,同比下降30.3%,环比增长1.2%。
4月11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蒙震一行。双方围绕产融协同、重大项目合作及创新金融服务进行交流座谈。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继军、訾光锐,陕煤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杨璇参加座谈。张文琪对蒙震一行表示欢迎
4月9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江苏院中标江苏国信扬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期2×1000兆瓦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勘察设计及相关服务。本期工程位于长三角重点区域,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燃煤调峰机组。项目拟新建2套1000兆瓦级高效清洁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机组。项目同步建设生物质掺烧系统、干污泥掺烧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4日,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郑州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提出,2025年全力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推进连霍高速氢能管线、巩义大唐制氢和荥阳豫能制氢项目建设。开展登封大熊山、荥阳环翠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建设。推进巩义安投、东象电力、中谷智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