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月19日有报道称:小米“确定”造车,且这将是其战略级决策。2月21日,小米官方回应:“(小米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但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这一模棱两可的回复似乎是坐实了其要造车的动作,随后资本市场立刻做出反应,当天小米股价应声大涨。
事实上,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此前还参与了国内某电池企业的增资。虽然这可能与小米造车并无直接关系,但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其实,对于小米要“造车”,业界并不意外,同为手机巨头的苹果、华为均已明确表态进军汽车领域,且苹果要自己造车。手机或者说互联网公司接二连三向汽车领域挤入也有着客观原因: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由于电动化、自动驾驶和数字化的应用,汽车的定义正在发生剧变——从当前的出行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在智能移动应用领域长袖善舞的手机和互联网公司垂涎这一市场就不足为奇。
然而,与苹果、华为进入造车领域不同,动力电池产业界对小米“造车”有些担忧,这家擅长以“夸张性价比”作为打法的手机公司,会否在造车领域也采用类似手法?
1.小米造车可能带来的冲击
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以“几乎一样的配置,近乎一半的价格”的高性价比产品圈粉无数,并拿下了众多市场份额,小米会不会用一贯的打法,进入汽车领域?
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这种打法背后依仗的是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如果其打算在造车领域复制这一风格,恐怕会对产业链引起不小的震动。
对此,有业内人士曾担忧地指出:“小米的进入,会不会扰乱原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利润分配平衡,通过其较为强势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挤压上游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其他各零部件的利润?”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如果小米继续复刻其在智能手机“性价比”上的手法,价值20万元的电动汽车它只卖10万、15万元,势必会压缩产业链各环节的合理利润,而这无疑会搅动已经进入良性竞争的整个链条的市场格局。
在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是整车成本的“大头”。如果小米造车,且复刻其“价格屠夫”手法来抢占市场,势必会重点指向动力电池环节要求降本。
动力电池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本下降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良性的发展规律,目前产业界正通过材料、技术、系统、规模等多种渠道降本,但技术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产业链降本也是循序推进。当然,这并不排除部分企业为了依托小米这个品牌和客户优势,再次掀起“价格战”,这会不会再次搅起一波腥风血雨?
2.小米造车的压力
聊完小米可能对动力电池产业产生的影响外,我们再来看下小米造车要面对的压力。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已经处于快速扩增产能的上升阶段。而作为“小白”的小米要搞定汽车设计、平台研发,以及真正量产,估计至少得3到5年后了。按照目前的新能源企业发展速度,3到5年后的场景很可能是:领头羊的特斯拉新车交付能力已大幅上升,而造车新势力已经“羽翼丰满”,传统汽车已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反扑。那时小米汽车的竞争环境会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除了竞争环境恶劣外,还有个更致命的问题,低价抢市场的打法已经被一众车企抢先使用。
以特斯拉为例,2020年9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电池日上提到: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制造出售价2.5万美元的配备新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在降本方面,国内造车新势力如小鹏、合众等已经有所动作,如小鹏热销的G3、P7车型,已经开始推出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版本,合众也将部分热销车型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国内传统车企也已在低价车方向上“尝试探底”。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爆款神车——五菱宏光 MINI EV,其起售价甚至不足3万元。
事实上,从汽车销售区间来看,以低价著称的经济型车辆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小米如果要在这一领域参与竞争,势必会“压力山大”。
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面对如此激烈的经济性车市场,可能小米本就没有直接参与价格竞争的打算?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对目前小米申请相关汽车专利的研读。
近日,有媒体统计发现,“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下的5000条专利,筛选出64条专利与汽车有关。经查询,确实有一些诸如“车辆速度控制方法及装置”、“汽车鸣笛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等与自动驾驶有关的专利。但如果仔细阅读这些专利内容,会发现这些专利仅仅让小米处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级阶段。换言之——这些专利并不是那么“硬核”,在市场中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同时,这64条专利中还有11条是与“用户体验”相关的专利,这其中涉及到安全驾驶、路况导航、车内通信等方面。不难发现,这些专利的内容都是在以软件为媒介,提高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体验。
这种偏向于软件、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专利布局想必与小米作为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在用户体验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和下一步布局有关。读出了小米的专利布局方向,小编推测,小米布局汽车可能会走的路线——以软件为载体,通过改善车载系统方面的功能,进军车载智能移动应用领域。届时,小米要不要自己去造一辆车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新的智能移动终端中抢占价值洼地,这一点与华为似乎有些类似。
当然,我们对小米造车还是要继续观察,向来以苹果前CEO乔布斯为偶像的雷军,万一真的眼红苹果造车产生的利润和高估值,而决定亲自下海造车,那时会有何打法,仍值得关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OBBB)以微弱优势生效,标志着美国能源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其核心内容在于,提前终止IRA下的部分关键清洁能源补贴,并大幅收紧对“受关注外国实体”(ForeignEntityofConcern,简称FEOC)的限制。这种政策的快速更迭,不仅正在重塑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格局,也将对
电池的研发与设计创新模式,正在被重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预测,锂电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竞争核心在于材料,而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欧阳明高院士这一预测,正在被一家有着深厚电池基因和AI技术能力的企业变为现实。(文章来源:电池中国)今年4月底,SESAICorporation(简称“S
储能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对我国企业出海的影响封红丽1沈春雷2周喜超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型储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到2026年将达270吉瓦左右。对于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来说,走出国门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其中半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38.4亿元,全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1.6亿元,其中全固态电池产线主要为实验室中试线。EVTank预计随着固态电
今年上半年,雄韬股份、氢璞创能、国氢科技、捷氢科技、鲲华科技、协氢新能源、未势能源、玉柴集团、重塑能源、国鸿氢能、明天氢能、锋源氢能、氢沄(河南)新能源等13家燃料电池企业收获“捷报”如下:来源:高工氢电1、雄韬股份1月5日,雄韬山南氢能应用示范产业园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开工建设;4月,
北极星储能网讯:据外媒消息,2025年7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漂亮大法案/大而美法案”(简称OBBB)以51:50的微弱优势通过。此前,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曾允许储能项目独立申请投资税收抵免,推动美国2024年大型储能装机达到29GWh。但OBBB法案不仅取消该抵免,还禁止将储能系统接入
近日,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针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W296号委员提案《关于扶持固态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正式作出答复。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对于推动吉林省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次答复聚焦产业布局、创新协同、资源整合、龙头企业培育以及开放合
随着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发布6月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竞争态势已见分晓,配套动力电池情况也随之明朗,行业格局呈现新趋势。战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H1销量近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6月及上半年销量情况:(数据来源:各家车企公开销量数据、乘联会部分数据)市场方面,得益于今年以旧换新政策
制造固态电池通常要用更前沿、更新型的材料,如今复合集流体正在被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中。今年6月,三孚新科对外披露,该公司已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待客户成功建立首台套半固态高安全电池生产线后,将签订“5GWh半固态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正式供货合同。据悉,该关键材料为复
当越来越多建而不用的储能项目被贴上“无效资产”的标签,当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竞赛日益白热化,储能行业终于走到了一个关键分水岭。一场关于储能本质的拷问正浮出水面: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储能?是追逐虚标数字游戏的“大容量”,还是回归功能价值的“真支撑”?是沉迷于低价竞争的短期红利,还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30日消息,嘉元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其在固态电池用铜箔领域已取得商业化进展,目前其相关产品已匹配5家头部电池企业的供应。据介绍,嘉元科技固态电池用铜箔产品,除了可用于新能源车,还可用于低空经济场景。例如,采用其耐高温铜箔的固态电池,已搭载于头部厂商发布的eV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自汽车形成工业,价格战的硝烟从未真正褪去。1908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上市,售价850美元,是同期汽车售价的一半。数年内,福特开启大规模降价,1913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将T型车价格压低至265美元,将汽车从贵族阶层的玩具,变成了普通工人的代步工具。彼时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一场由价格战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近日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实施。新国标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一场关乎“安全”的技术竞赛已经展开。标准全面升级!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锂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议”的答复,上海发改委表示,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梯次利用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5日,广东惠州开展2025年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方向)资金项目入库工作。原文如下:关于开展2025年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方向)资金项目入库工作的通知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绿电直连”11类应用场景测算(来源:微信公众号“孙小兵”作者:孙小兵)2025年6月4日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作者结合近期在零碳园区策划上的实践和思考,对绿电直连专线缴纳输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推动新能源规模开发利用。强化新能源资源管理,加强陆上风电和海上光伏资源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和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能源供给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建
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但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迭代加速、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法律风险频发。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行业高速发展背后暗藏多重法律风险。(作者:莫泰京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新能源行业法律风险白皮书——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目录一、行业趋势
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相比2020版本,新规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变为“不起火、不爆炸(
近期固态电池市场再度升温,行业关注点也经历深刻转变。据观察,相较于以往对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的讨论、主机厂与电池制造商的布局、量产时间表的预期以及eVTOL等新兴应用的探索,当前市场的目光更聚焦于若干核心层面。具体来看,以固态电解质膜为代表的关键材料革新、以硅碳负极为核心的负极材料迭代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表。附件显示,65家达标企业中,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总量最高,旗下两家公司共有581.57万分;排名第二的为特斯拉、共拥有203.2万分,吉利115.45万分位居第三。而唯有一家车企——广汽丰田汽车有
纵观成功商业案例,无论是小米的科技生态还是海底捞的服务体验,其核心都在于为用户创造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对于兼具电力存储与金融资产属性的储能产品而言,构建“生态锚定+服务增值”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路径。精准把脉储能之“痛”“为了拿下一个项目,
随着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发布6月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竞争态势已见分晓,配套动力电池情况也随之明朗,行业格局呈现新趋势。战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H1销量近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6月及上半年销量情况:(数据来源:各家车企公开销量数据、乘联会部分数据)市场方面,得益于今年以旧换新政策
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纷纷发力,销量成绩引人注目。根据上半年的累计销量数据,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吉利汽车紧随其后,累计销量达到72.51万辆,同比增长126%。新势力阵营战,鸿蒙智行和零跑汽车表现出色,其中鸿蒙智行在6月单
当Agent网络、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结合的时候,我认为最值得讨论的,是一种新的电力经济模式。(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了上百年,作为工业2.0的产物,与钢铁、石油、铁路、传统汽车制造一样,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秉承了戴明质量管理和福特生产模式。小米Yu7的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会上宣布,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小米YU7共推出三个配置版本,分别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售价区间为25.35万至32.99万元。此外,小米SU7Ultra赛道专业套装和
中国在锂电池领域积累的“先手棋”是宝贵优势,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全面自主与固态电池的制高点争夺,仍是漫漫长路。2025年,人形机器人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从春晚舞台开始,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用整齐划一的表演瞬间点燃了社交媒体,也让人形机器人这个曾经科幻感十足的名词,第一次大规模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将加速迈向机器人时代。近期,国际知名机构瑞银集团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到2050年将达到1.4万亿至1.7万亿美元。当下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特斯拉、小米、理想、小鹏、广汽等众多汽车厂商,都
2025年6月15日,中国北京——第六届“金风·美孚杯”风电行业篮球邀请赛在京圆满落幕。本届赛事以创纪录的23支参赛队伍刷新历届规模,吸引了风电全产业链精英齐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首次迎来科技企业的参与——小米集团作为新锐力量亮相赛场,标志着赛事影响力从能源向科技领域的逐步拓展。大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2日,得力正式推出首款家用7kW充电桩产品,裸机首发价格979元。这意味着这家文具巨头也跨界走向了新能源市场!其实,这并不是得力在新能源的首次亮相。公开信息显示,5月29日,得力京东事业部负责人闵海涛携首款充电桩产品空降京东汽车采销直播间。这款交流充电桩,支持7kW大功
自汽车形成工业,价格战的硝烟从未真正褪去。1908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上市,售价850美元,是同期汽车售价的一半。数年内,福特开启大规模降价,1913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将T型车价格压低至265美元,将汽车从贵族阶层的玩具,变成了普通工人的代步工具。彼时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一场由价格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