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进入2021年,碳减排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因为这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各行各业实现迭代升级的绝好机会。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ID:CEO_ER 作者:张越月 王伟)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结合所在行业,提出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这些建议已经得到政策层的重视和反馈,从以下两个信号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信号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在报告的81处修改中,有37处都与“碳达峰、碳中和”直接相关。负责该项工作的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说,这个数字比去年多出一倍。
另一个信号更直接。在全国两会后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一个新提法,它既点出了减碳的路径,又明确了新能源、储能和电网三者的关系,即形成合力、抱团发展。
新能源:渐成主力
对电力行业而言,“新型电力系统”并不陌生。
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曾发表题为“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他提到了“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四个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
第二次出现更正式。在2020年12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解决消纳问题,首先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就是新一代电力系统。”
然而,这两次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描述,强调的都是“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而非“以新能源为主体”。
事实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提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传承之处在于目标,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同时,这个目标更明显有利于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韩文科认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提法更到位、目标更明确。比如,对于“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高到多少,各方观点也不尽相同,而且煤电总会留一些尾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提法,意味着化石能源基本被排除掉,未来新能源将成为绝对主力。
落基山研究所中国电力组总监刘雨菁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她认为,新能源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做主体、主力是必然方向,此次提出的“以新能源为主体”是一个更确定的概念。
创新之处则在于强调的重点。
一位新能源业内人士指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提法,更强调供应,也就是强调其他环节要适应发电环节的变化。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提法,则把发电、储能和用电都包含进来,强调共同塑造一个综合的新型电力系统。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并不是谁适应谁、谁配合谁,而是大家一起抱团干大事,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也有专家指出,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演进,经历了从主导、主体到主力的过程,因此新提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陈皓勇认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提法需要从两个层面明确:一是新能源的类型包括哪些一次能源;二是主体地位是指发电装机占主体,还是发电量占主体?后者的难度更大,因为这要求电力系统的一些运行调度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讨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能源比重,一定要明确具体的约束条件,尤其是要考虑经济性和成本问题。因为所有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的落实,只有开始考虑能力与目标的适配性,以及成本分担与投资问题,才有望落实。
储能:跻身一线
“新型电力系统”提出后,各大券商迅速推出相关研报,除了继续唱高新能源板块,还用了不少篇幅分析了储能概念,并进行了大胆预测。
光大证券的研报认为,随着新能源成为主体能源,逐步替代火电增量,电网的稳定性亟需大量储能,配置比例和备电时长将提升。特别是在碳达峰后,储能或将在电网侧替代火电存量,承担调峰调频主力的职责。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日间、时段间波动性,包括电化学储能在内的电网平衡能力建设将成为未来能源规划的核心命题。
国信证券则直接测算了我国的储能市场空间:到202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电侧储能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或达6500亿元;到203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元以上。
市场之所以对储能抱有很高的期望,原因在于储能无可替代的调峰能力。但下一步,储能能否从配角跻身一线,和新能源、电网抱团前进,还要看它能否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首先,要保证能用。
当前,一些地方已经提出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系统的政策方向,但由于并未明确储能准入门槛,利用低水平储能系统建设和并网的可能性就会存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政策研究经理王思认为,在落实配套项目之前,先要明确项目准入技术标准,以保证储能安全可靠应用。
其次,要保证用好。
从去年开始,不少省份已要求为新能源电站配置一定比例和一定持续时间的储能系统,但鲜有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下电力系统储能需求的基础分析,导致配置比例和储能时长存在不合理设计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王思认为,应引导各地做好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下的储能需求测算,才能确保增设储能系统能够得到全面利用。
再次,要保证敢用。
敢用的首要条件是不亏本,最好能获得应有的收益。但当下,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储能成本价格也较高,这显然不利于储能在未来主动参与电力系统服务。
对此,王思建议,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入手:短期内,在电力市场和价格机制尚无法反映配套系统应用价值的情况下,有必要出台过渡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比如实施与碳交易市场相结合储能配额机制,提高“绿色电力”认定权重;长期看,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储能配套成本还应由受益方即各类用户进行支付,即“谁受益谁买单”,最终通过市场化长效机制,实现“绿色价值”的成本疏导,让电力价格反映真实的成本。
刘雨菁也指出,储能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只是解决系统灵活性问题的途径之一。事实上,解决系统灵活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需求侧响应、风光精准预测等,这些途径可挖掘的潜力也都很大。
电网:核心环节
和处在热议中的储能不同,电网已经有了具体的落实行动。3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宣布,“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科学布局、多开多投,力争在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和负荷中心新增开工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100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电网企业的这一举措,恰好符合招商证券此前的分析:将加大投资储能,以降低撮合实时波动的电力需求与供给的难度。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电网加大对储能的投资是在为抱团发展扫清障碍,并为行业发展创造机会。但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从短期看,挑战大于机遇,特别是在成本、路径和意识方面。
挑战之一,是系统成本如何疏导。
刘雨菁认为,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既要消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又要保证电力安全供应的底线,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额外成本,如储能。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投资储能等设施的成本仍然较高,特别是电化学储能、空气压缩储能等适用范围更广的项目。而这些成本无法向下游疏导,需要系统考虑如何消化。
挑战之二,是发展路径尚待探索。
当下,很难找到和我国体量相当、又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因此,欧洲某些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这就意味着,电网企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一位新能源行业专家指出,最需要探索的路径,是如何让电网的整个骨干网架、配电网适应新的系统。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必然会大量增加,同时电网需要提供的备用容量和支撑能力也要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电网如何用合理的成本完善“毛细血管”,让配电网系统的建设在成本效益方面得到最优解,需要尽快出台方案。
挑战之三,是理念意识亟须调整。
出于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电力系统目前仍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尽管近年新能源发展较快、装机不断增长,但截至2020年年底,新能源发电量仅占整体发电量的9.5%。
韩文科认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模式、组网方式都要根据“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要求调整,要改变的除了技术,还有理念和意识。在调整转型过程中,电网保障电力供应的任务也不能放松,因此这种创新对电力系统的挑战会非常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补短板,“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从技术上兼容更高比例的绿电渗透率,也需要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推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要建立和完善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电力市场,需要完善深度调峰辅助服务(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辅助服务)和其他灵活性资源交易品种;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深入研究碳排放权与碳金融、绿证、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之间的关系,并力争在体制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好华北区域“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华北能源监管局在前期召开推动会议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跟踪项目进展,确保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近日,华北能源监管局统筹安排线上协调会和现场座谈会,按照“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管网”分行业、分批次与33家能源企业
受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委托,中电联牵头开展《“十五五”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编制研究工作。11月12日,中电联在北京组织召开编制研究工作推进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阎秀文副司长到会并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安排。推进会上,华北监管局、中国电科院、国网国调中心、南网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频繁。如何迎战新型电力系统下变化无常的供需关系,是浙江迎峰度冬面临的新难题。从电力账户看,35万户高压、441万户低压非居民电力客户散落各地,构成了浙江的工商业版图。今年上半年,浙江全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超8成。近距离观察浙江企业,潜藏在负
近日,位于新疆南疆的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进行投运前的验收消缺工作。眼下,电力工人奋战在工程一线,有序进行地面和高空作业。该工程所处的南疆片区是国家电网确立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三个地区级示范区之一,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有效支撑南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
11月12日,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技术论坛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发展链筑产业未来”为主题,围绕融通内外、畅通供需,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更好推进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出
近年来,我国能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稳妥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供给显著增长,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和美丽中国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党中央
11月13日,南网总调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项目招标。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具体包括:任务1:南方五省区灵活调节能力调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灵活调节能力的定义、需求与场景根据灵活调节能力的根本作用和电网运行要求,明确灵活
11月7日,在河北省能源互联网仿真建模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里,一组组仿真机、上位机全速运行,实验人员专注地测算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各类参数。“目前,我们的新能源发电场站实测建模率已达到了80%,提前近两个月实现了年度目标。”该实验室技术带头人、河北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磊说。确保电力系统安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开创性、系统性工程,也必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管理及商业模式变革。(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邹磊)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路径。我国能源和工业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供给量增质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nbsp;作者:王伟特约撰稿人陈光贾雪枫)如今,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8月公
11月10日,国网天津电科院技术人员作为能源电力领域专家,参加完成天津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天津市高层次专家和田行”人才服务活动,通过能源电力学术交流和实地技术指导,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电力支撑。据悉,和田地区的总电源装机515万千瓦,包括火电、光伏、水电、储能等多种电源形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计算’,智能计算是人工智能改变电力行业的一大关键词,但是从目前来看,‘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是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三大难题。”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
11月11日,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和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协作网联合举办的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提报的《关于提高火电厂脱硝达标排放率的探索与研究》的学术论文,从921项论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该公司围绕技术监督各项要求,深入剖析了火力
日前,君创科技《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火电厂长期在役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研究》分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吴凯获技术能手称号。《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以数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行业是能源建设和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此次《能源法》的出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双碳”目标下,电力投资屡创新高,新能源装机飞速增长。与此同时,火电迎来了关键转型期,正向着大容量、低排放、深度调峰的方向发展,对电力设备的参数、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液压系统传递能量、润滑部件及冷却系统的核心介质,液压油的选择也更加受到重视。日前,德国特殊化学品
2024年11月8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能源法》正式通过,全文80条,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能源法》自2006年启动起草工作以来,历时18年,终于得以通过。该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保障整个
近日,贵州能源监管办在贵阳组织召开2024年贵州电力行业厂网联席会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会议,贵州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报了2024年以来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交易、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情况,分析研判了贵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今冬明春贵州电力供需和电力安全生产形势面临的挑战,并就
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及电力工业应用》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电力行业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自主作
近日,深圳供电局积极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盘活电网企业碳资产的有效路径——以碳配额盈余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融资。“我们通过碳配额质押获得400万元贷款资金,这一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在南方电网公司首开先河。”深圳供电局财务共享中心副总经理陈妍说。据了解,通过持续提升电网运营效率,逐步优化
10月30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设计中心(勘测设计公司)牵头修编的《电力调度控制大厅设计导则第2部分:设计原则》电力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内部审查会。国网天津公司调控中心、城南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及天津电力设计院等相关专业专家参加了审查会。电力调度控制大厅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指挥调度场所,是调度、
日前,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举办2024年(第二届)电力行业创新创意大赛,电力运营两个项目获创新应用类和创意探索类二等成果。电力运营作为首次参赛的新面孔,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项目基础,向来自国内顶尖高等院校、电力企业的专家评委及同行展示了创新项目的亮点与实际应用价值。经过为期4天
截至11月12日17时,上海环境集团旗下上海环城再生能源公司(简称“环城能源”)通过北京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分别与北京市、唐山市相关公司完成三笔绿证挂牌交易,交易量达31629个绿证,相当于绿色电力31629兆瓦时(MWh)。这是上海城投首批绿证交易,提升了上海环境集团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
能源法将有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爱尔兰可持续能源管理局(SEAI)最新《2024年国家能源预测报告》(NationalEnergyProjections2024)显示,爱尔兰预计将难以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指令》(RED)下的可再生能源份额目标。报告指出,太阳能光伏、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部署面临大幅延迟,可能导致爱尔兰未能达成其《2024
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的气候行动进展报告,欧盟在2023年实现了温室气体(GHG)排放量比前一年减少8%的成就,这是几十年来除了新冠疫情时期外最大的年度降幅。2023年的排放量现在比1990年的水平低了37%,而同期欧盟的GDP增长了68%,展示了经济增长与减排并行的可行性。(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是毋庸置疑的引领者”——专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加强能源安全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为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向广泛普及和可持续利用的快速转变而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以下简称“IRENA”)如何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科学评估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作为各地区2023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和并网运行的基础数据,促进各地区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下称《能源法》)获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施行。《能源法》涵盖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等内容,旨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填补了我国在能源法律法规顶层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银川市发展氢能产业路径研究,其中指出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撑。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制氢或离网新能源制氢。原文如下:银川市发展氢能产业路径研究氢能源是指氢和氧进行化学反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全文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今年以来,重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发展号召,全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实现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4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占全市发购电量的41.4%,为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内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同比显著增长截至9月底,市内可再生能源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