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氢气供应的必经环节,氢气储运备受关注。前一步怎么储,决定着后一步怎么运,但无论哪种储运方式,推进国产化升级和加快降成本都是当务之急。氢气的储运目前主要分为气态、液态及固态等方式。由于密度、设备、体积等条件不同,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 ID:weixin-gg-fcev)
在2021高工氢能产业峰会(北京)上,中集安瑞科技术总监李怀恩、氢储科技副总经理曹俊、中科富海总裁高金林博士针对氢气储运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李怀恩:不同储运方式,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在会议现场,李怀恩介绍了管输、高压车运及液氢储运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趋势。现阶段长管拖车的技术和产品最成熟,适用于市场开发初期和需求量相对较小的场景;国内管道供氢方式目前主要集中于专门应用场景内,未来可结合大规模产能和高需求的地区,进行战略性布局;液氢适合长距离运输,但其经济运距小于780公里,超出此运距应考虑现场制氢的路线。
曹俊:挖掘固态储氢潜力
在会议现场,曹俊介绍了固态储氢材料技术与应用场景探索。他表示,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是氢能产业的一个起步应用市场,氢能未来将在储能、热电联供以及氢冶炼更多领域业有广泛的市场。但当前氢气的储运还是一个“卡脖子”的环节,氢储科技的核心技术就是使用镁基固态储氢的方式来做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固态储氢能够达到非常高效的储氢比例,将来储运氢的设备可以更多使用固态的形式,包括使用固态储运方式的加氢站。
高金林:氢液化能耗及单位成本会随装置规模增大而降低
在会议现场,高金林分享了氢液化与化工大规模绿色供氢。他认为,制氢、储运、应用各环节均会产生相应的成本,氢经济性主要取决于应用方式。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化工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而大规模氢液化技术是保障绿色供氢规模化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当前,固定投资、能耗和制氢成本是影响液氢成本的主要因素,氢液化能耗及单位成本会随装置规模增大而降低。
随着技术、工艺、材料及设备的不断进步,IV型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如今已被欧、美、日、韩市场广泛接受。在我国的发展却长时间以来相对缓慢,一是标准法规推进难,二是技术工艺攻克难。随着近年来标准建设及技术攻关的逐步推进,我国IV型瓶迎来了新的发展曙光。高工产研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在未来三年内,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发展,IV型瓶有望对现有的III型瓶进行部分替换。在2021高工氢能产业峰会(北京)上,中材科技总工程师米宽、天海工业四型瓶事业部总经理张增营解读了我国IV型储氢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米宽:掌握IV型储氢瓶关键技术
在会议现场,米宽介绍了车载储氢气瓶技术发展趋势。他认为,氢气储存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车辆由于受空间和重量的限制,III型和IV型气瓶是燃料电池汽车用气瓶的最好选择。IV型气瓶是当下国内研究的热点,IV型气瓶瓶口结构设计是难点,直接影响气瓶的密封性能,主要专利掌握在欧美日韩企业手中。此外,氢渗透也是IV型气瓶的聚合物内胆需要解决的难题。
张增营:建成一条高压Ⅳ型气瓶生产线
在会议现场,张增营介绍了IV型储氢瓶的设计制造过程,及其公司在这方面的进展。张增营表示,天海工业通过三年多的创新研发,掌握了IV型瓶的核心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建成了一条高压Ⅳ型气瓶生产线。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多款IV型瓶产品的研制,压力等级涵盖20MPa-70MPa,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团体标准及ISO国际标准要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30日,石化机械在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布局氢制备、氢储运和氢加注环节,发挥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装备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联合创新、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公司正深度跟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项目。
近日,中集安瑞科的“30MPa碳纤维缠绕氢气瓶及管束集装箱”产品,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该产品由中集安瑞科旗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研发,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氢气管束式集装箱。这款产品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的空白。该产品也是国
11月27日,上海海关公布,在监管保障下,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从上海外高桥港区四期码头装船出口东南亚,这标志着我国在解决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氢气的年需求量
11月22日,国内首条可掺氢高压长输管道西部天然气公司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项目在临河分输站举办点火通气仪式,输气管道正式投产运行,为内蒙古地区的能源供应格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作为国内首条具备掺氢输送能力的长距离高压管道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天然气基础建设项目和自
近日,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从外高桥四期码头装船出运,标志着我国在解决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对氢气在各垂直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促进氢能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一种二次清洁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低碳、安全环保等特点,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在叶县开工,该项目为亚洲首个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据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叶县利用丰富的盐资源,过去采盐后无用的盐穴,未来可用于压缩空气发电,或储存天然气、氢气等。项目地区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矿区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2日,氢枫与马来西亚国有独资公司WorldwideHoldingBerhad(以下简称“WHB”)旗下可再生能源子公司WorldwideEnergyDevelopmentSDNBHD(以下简称“WEDSB”)签署谅解备忘录,携手推动马来西亚氢能市场发展。根据谅解备忘录,氢枫将与WEDSB共同发挥各自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29日,5个项目在江苏如皋集中签约,分别是:鹭岛氢能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产业园的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南通禾帆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产业园的AEM电解水制氢项目;氢劲科技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的储运氢装备项目;势加透博与皋开投资集团的中瑞产业园及时代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在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喻宝才指出,今年已经出现氢能交通相对停滞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是运氢环节的成本下降得过于缓慢。运氢成本高已经成了氢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所以我们期待可以把运氢环节的压力等级提升,从而减低运氢成本。原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22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油执行的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运输船,行驶超过一万海里,今天抵达深圳盐田港,并以岸边直提、陆上运输的方式,将该批跨洋液氢运送至中山进行终端利用测试,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跨入了全球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利用产业发展“先行先试
10月12日,2024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招商会在嘉兴港区召开。会上,15个氢能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氢能核心部件研发及生产、整台套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平台搭建、基金设立、海外上市等,涵盖制储运加用多个环节,总投资超32.7亿元。会上同时发布长三角氢走廊项目,通过整合长三角区域制氢、储氢、运
怎样更好地储存、利用氢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氢气储运主要通过高压气态法或低温液态法实现,高压气态法对容器质量要求高,容易造成氢气泄漏,而且安全性低。低温液态法则需要将氢气冷却至零下200摄氏度以下,成本昂贵,经济性差导致适用范围小。
我国储氢瓶使用的碳纤维约有一半由国外厂商供应,日本东丽、日本东邦、韩国SK等化工产品厂商均是我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其中,日韩企业占据我国进口储氢瓶用碳纤维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氢能主要的问题我认为有四个,制氢、储氢的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第二,基础设施目前还比较薄弱,第三是关键设备的制备,第四是安全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李星国在可再生能源制绿氢技术、装备与案例大会上发言。
“用氢地区不产氢”,“产氢地区没装备”……氢气储运技术及装备发展滞后、储运成本居高不下……在全国各地争相发展氢能产业的另一面,氢气储运正成为当下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地带。业内通常认为:将氢气液化,以提高储运密度,是尚未具备大规模管道输氢技术背景下,最直接有效的输送方法。
当前,国际能源发展出现了新趋势,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如何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马永生表示,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
2月24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21“十大突破性技术”,绿色氢能技术入选其中。浙江大学研究员姚思宇对绿色氢能技术所面临的壁垒进行了解读。姚思宇表示,目前最大的壁垒是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氢气作为储能的介质并不理想,虽然在质量的能量密度上非常高效,但在体积的能量密度上却非常低,如
前言:近年来,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有关技术标准的出台和示范项目的开展,未来中国氢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中欧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氢气制备、氢气储运、加氢站等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方面具备合作潜力。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能源转型与非化石能源发展。2020年,中国
日前,大同氢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成都深冷液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拟在我市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进一步打造液氢生产及装备制造基地。随着国家“以奖代补”新政的发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持续发力,但氢气储运环节仍是薄弱环节,严重掣肘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液氢作为解决氢气储运的重要技术路
自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全国多地政府纷纷出台氢能相关产业规划,加氢站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各地氢燃料汽车用氢价格却基本没有下降。“在全国范围内,用氢价格居高不下是当前氢能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氢能上游
近日,河北省首个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在张家口市启动,项目氢源来自鸿华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张家口制氢厂,预计每年可生产氢气约1000吨,经纯化后分三路向外输送,其中一路将与张家口市政燃气管网掺混,应用于民用灶具及混氢天然气(HCNG)汽车。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多家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联交所9月20日披露,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IPO上市,海通国际资本、中信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国富氢能,成立于2016年,作为中国领先的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研发及制造全产业价值链的氢能核心装备,用于氢能的「制、储、
高端碳纤维紧缺,或成为今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主要绊脚石之一。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三项液氢国家标准,分别为GB/T40045-2021《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GB/T40061-2021《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GB/T40060-2021《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