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连发四份公告,召回近150万辆汽车,涉及长城、五菱、奇瑞等品牌。其中奇瑞和长城召回的均为电动车车型,且安全隐患涉及动力电池。虽然宁德时代火速撇清关系,依旧没有逃脱股价下跌的厄运。之后,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浮出水面,也将软包电池的安全问题和现阶段市场状况拉进大众视野。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汽车报” ID:zhongguoqichebao 作者:赵琼)
召回车辆电池均为软包电池
7月16日,奇瑞艾瑞泽5e与长城汽车欧拉IQ电动汽车相继发布召回公告,涉及召回1.7万余辆缺陷车辆。据悉,长城汽车欧拉IQ的电池供应商为孚能科技,奇瑞艾瑞泽5e的电池供应商为捷威动力。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告诉记者,“这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的产品为软包电池,说明软包电池的问题挺大。”
公开资料显示,捷威动力现有软包动力电池产能已超过3GWh,客户包括长安、奇瑞、东风等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作为动力电池装机TOP10中为数不多做三元软包电池的厂商,孚能科技作为“软包电池第一股”,已于去年登陆科创板。
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软包电池的优点是能量密度较高、形状可以定制、能更加灵活地适合不同电池包包络的开发;缺点则在于电芯内部容易形成局部热点,在频繁大电流快充的情况下,各电芯的一致性稍差,此外还包括工艺稍复杂,封口工艺难,成品率稍低等劣势。
记者了解到,软包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封装外壳,而圆柱和方形电池外壳主要采用金属材料。顾国洪告诉记者,软包电池的问题,是由软包电池本身的结构所决定。除了软包鼓包问题难解决外,动力电池pack后一旦有单一电芯热失控,很难控制不蔓延到其他电芯。
据悉,此次奇瑞召回部分奇瑞艾瑞泽5e电动汽车原因是,这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内部分零件装配可能存在一致性波动。孚能科技则发布公告称,公司仅供应召回车辆所搭载的模组,召回的原因主要系召回车辆搭载的BMS软件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存在匹配差异,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BMS非公司产品及供应。
软包电池市场份额有待提升安全和成本成为主要疑虑所在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4GWh,其中方形、圆柱和软包电池装机量分别为50.88GWh、9.20GWh和3.93GWh,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79.5%、14.4%和6.1%。由此来看,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主要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市场份额还不足10%。
不过,对于软包电池来讲,车企对其的青睐出现了内冷外热的情况。根据华安证券的研究报告,2020年欧洲热销Top20中有15款均选用软包技术线路,其全球的认可度和使用率还将继续提升。曹广平表示,软包电池的普遍性缺点与具体电池企业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水平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电池安全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包装形式仅仅是一个方面,电极以及电解层的材料体系和特点对电池本质安全有更大的决定作用。
记者了解到,孚能科技今年上半年累计装机量为0.78GWh,国内装机占比1.5%,位于第8。作为软包电池的龙头企业,孚能科技早在今年3月份就因北汽新能源召回事件而陷入漩涡。此次再次卷入进来,外界对此议论颇多。截至7月19日收盘,孚能科技在卷入长城汽车“召回”风波后,股价大跌4.54%至34.1元,总市值为365.1亿元。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以来,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软包电池份额的确呈现下行趋势,一是安全方面的担忧,二是铝塑膜国产化程度低带来的成本压力。
据悉,由于软包路线和国内主流路线有所差异,部分原材料、生产设备的采购渠道仍较为单一,主要包括铝塑膜、锂电池生产设备、少量辅材等。而国内企业生产的铝塑膜仅占总需求量的7%,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产能扩张 车企逐渐放量企业首要任务是提升电池安全性能
“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捷威动力、多氟多、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AESC、万向一二三等多家电池企业都在加大软包电池的布局,大众、戴姆勒、现代、沃尔沃等海外车企软包电池车型销量也较高,长期来看,软包电池份额扩大是趋势。”于清教说。
目前孚能科技拥有产能13GWh,包括赣州工厂的5GWh产能和镇江一期的8GWh产能,镇江二期8GWh将在2021年底释放量产,三期8GWh预计2022年建设完成,2025年远期规划达120GWh。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公开表示,2020年亿纬锂能软包电池交付了3GWh左右,今年10GWh软包产能将实现满产满销。
据悉,刚刚上市的岚图Free搭载的软包电池,供应商为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的软包电池除了在国内主要供给小鹏汽车之外,也正在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全球软包动力电池企业 LGC、SKI、AESC等已为大众、奥迪、日产、现代起亚、通用、雷诺等车企配置了多款主流车型,其中,日产Leaf车型使用软包动力电池,该车型自2010年12月上市至今,总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
有行业人士预测,随着大众、戴姆勒等国际车企加速在国内的电动化进程,加上国内主流车企纷纷推出配套软包电池的中高端车型,软包电池厂商加速扩产,今年国内软包电池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迎来拐点。
对此,于清教表示,这些以软包电池为主要产品的动力电池企业,首要的任务是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其次是跟材料企业联合推动铝塑膜加速国产化进程,再次是在降成本方面多下功夫,最后则是开拓优质客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最近,韩国电池三大电动车动力电池巨头(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和SKInnovation)利好不断。种种迹象表明,韩国电池产业或将迎来高光时刻,该国三大电动车电池巨头(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和SKInnovation)最近利好不断。(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联盟;ID:zgcbcu;作者:子蕊)业绩稳步上升在2020年
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LG化学和SKInnovation正在就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ITC)是否应该将最近的电动汽车召回案纳入商业机密案进行争论。LG化学是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去年该公司在美国对SKInnovation提出贸易投诉。LG化学指控SKInnovation窃取商业机密,并试图阻止后者在美国生产电
近日,据外媒报道称,LG化学宣布在美国召回其部分Resu10H家用型储能系统产品(ESS),原因是内部搭载的电芯存在发热起火风险。据悉,LG化学确认其储能系统产品在美国发生了5起起火事故,此次召回的储能系统搭载的是LG化学在2017-2018年生产的一批电池。不过,LG化学尚未回应起火的原因。此外,在韩国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2018年有些喜忧参半。一方面车市寒冬降临,新能源汽车交出125.6万辆的成绩单,可谓跑赢市场,独领风骚;另一方面,整个2018年,纯电动汽车召回事件共有8起,涉及130344辆电动车,同时起火事故超过50起,使得正在逐渐驶出里程焦虑阴影的电动汽车,又陷入“安全焦虑”的泥沼。无法根治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在新能源行业,从来没有一种电池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储追求低度电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工商储注重模块化灵活配置,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动力电池聚焦快充、高能量密度和超长循环——不同的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不甚相同。如果试图用单一技术路线满足所有需求,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结果只
全固态电池,因其超高比能、本征安全的优势,成为了突破传统液态电池技术桎梏、开启可持续能源高效运用的“金钥匙”,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自创立伊始,便以“让电池更高能·让产品更高能”为使命,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固态电池与干法电极产线整体制造解决方案,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技术底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圆柱应用多点开花。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的提升。而随着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从电动汽车到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一场围绕终端应用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以上均预示着行业洗牌正在酝酿。大圆柱借力高端车型破局,制造效率与标准化优势
4月15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制权发生重大变更。公告内容显示,按照孚能科技于今年1月披露的与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广州工控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至此,广州工控集团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孚能
作者:叶锦昊1,侯军辉2,张正国1,3,凌子夜1,3,方晓明1,3,黄思林2,肖质文2nbsp;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3.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叶锦昊,侯军辉,张正国,等.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J].储能科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6C快充正逐步成为高端电动汽车“标配”,也已然成为电池企业角逐的新“赛点”,这一趋势不仅大大缓解了用户的充电焦虑,还在用户体验、电池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与产业升级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日,华为推出高端车型尊界S800,其中增程版搭载的巨鲸电池2.0,电池容量达65kWh,支持6C快充;纯电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比亚迪公关负责人李云飞在微博公布,比亚迪刀片电池和闪充刀片电池,双双提前通过电池新国标全向检测,获得中汽中心权威机构认证证书。2025年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亦庄已启动申报2025年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新动能项目,聚焦25个细分方向遴选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予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细分方向最多,包括新型动力电池研制及产业化、热管理系统研制及产业化、线控底盘关键系统研制及产业化等10个,其中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贵州毕节市加快电动重卡推广应用,提到,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电动重卡200台,累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930台;2026年,全市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电动重卡320台,累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1250台;2027年,全市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电动重卡430台,累计推广应用电动重卡1680台。完善电动重卡
2025年5月26日,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召集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专班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工作专班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消息,公开平台信息显示,近日,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等。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秦力洪,注册资本30亿美元,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拟与亿纬锂能共同出资5亿元设立新能源科技公司,拓展新能源重卡业务。公告称,为拓展新能源重卡业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电池租赁解决方案,公司拟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北京福田亿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福田汽车
刚刚过去的CIBF2025中国深圳电池展上,固态电池成为绝对主角,除了多家参展电池企业展出了多款半/全固态电池产品外,相关产业进程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除此之外,固态电池概念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也持续攀升。如此强劲发展势头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是否能够提前到来?这一点或许从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2日,广东惠州下达2025年惠州市制造业当家专项资金(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安排计划,共700万元。其中,支持惠城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用电补贴203万元。支持仲恺区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用电补贴203万元,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环比下降4.3%,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3GWh,占总装车量17.2%,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4.8GWh,占总装车量82.8%,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7
日前,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深化推进全域“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全域“无废岛”建设成型起势,4个地级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形成引领示范。全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向国内先进水平迈进,危险
5月22日,智芯科技自主研发的玄武电池已率先通过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全项认证并获得国家级双认证系统测试报告,成为行业首批通过电池安全新国标认证的商用车动力电池品牌,标志着玄武电池安全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由工信部于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