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严控煤电项目的大背景下,清洁转型是战略方向,保障用能是根本目的,行业发展是实现主体。如何统筹“清洁转型、保障用能、行业发展”三大目标,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平稳运行,不仅是认识问题、实际问题,而且是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平衡问题。作为电力业内人士,从系统原则出发,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我国能源清洁转型的进程、企业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清洁转型是能源电力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首要目标
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拥抱新能源革命成了时代潮流。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在国际上作出清洁转型的一系列庄严承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取消所有计划中的煤炭项目,倡导逐步在电力行业中淘汰煤电是实现温控1.5摄氏度的最重要一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碳排放大国,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作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大考”,“十四五”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国家有关部门召开多次会议、出台一系列文件进行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能源央企对实现“双碳”目标责无旁贷。在编制“十四五”能源电力发展规划、进行战略布局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清洁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国际化大趋势,是当前能源电力领域的首要目标,是能源电力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成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的主要举措,必须充满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同时,清洁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也是一个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喊口号、抢风口、蹭热度,搞运动式“减碳”,超越目前发展阶段而采取过急的行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做到先立后破,统筹兼顾,有序进行。
目前,全国上下对能源清洁转型已趋共识,掀起了新能源发展“新高潮”,众多社会资本纷纷加盟,特别是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华能、华电、大唐等能源央企纷纷制订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成立碳中和研究所,组建碳资产交易公司,升级碳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主动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加强采煤塌陷区、电厂厂区的植树造林,增强生态系统碳汇,积极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减污降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发行绿色债券、筹备新能源产业基金,大力发展风光电、水电以及氢能、储能、生物质发电,不断增加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
可以预见,未来40年,“双碳”目标将倒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特别是能源电力领域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保障用能是事关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根本问题,是能源电力人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提倡清洁转型是能源电力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首要目标,但并不是说清洁转型是能源电力发展的唯一目标或全部目标,归根结底清洁转型是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毋庸置疑,我国风电、光伏分别经过16年、10年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第三、第四大电源,电力新增装机主体、新能源规模双列世界第一,而且“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进入平价、竞价时代,其低碳性、成长性、经济性越来越突出。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下,新能源发展将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因此,我们不能低估能源清洁转型的速度、意义。当然,也不能高估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价值,应客观、辩证地评估其全方位影响。
目前,一些气候专家、新能源从业者一方面认为煤炭、煤电污染环境,清洁转型就像搬新家,不扔掉煤炭、煤电这些“旧沙发”,就不可能搬进新能源这个“新沙发”,主张不再上煤电新项目;另一方面认为“十四五”是个分水岭,电力系统脱碳将主要依靠风电和光电,并且认为新能源资源技术开发量“不存在天花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存在技术瓶颈”,并网及消纳空间“不会受限”,要求全力放开发展新能源。这些观点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新能源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角度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从统筹发展与安全、清洁转型的渐进过程、保障用能的现实需要看,是值得商榷的。
近年来,我们通过发展新能源,促进了电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改变传统用能的“灰黑”底色、增加绿色“亮色”、应对气候变化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要意识到:一是我国清洁转型的基础或起点,是一个富煤的发展中国家,煤电等化石能源仍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绝对主力”。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 49.8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比高达56.8%;煤电机组容量10.8亿千瓦,每年转化煤炭23亿吨以上,约50%的热电联产机组平均机龄只有13年,6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占45%,特别是49%的煤电机组提供着全社会61%的电量,而且煤电、煤炭行业提供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可见,煤电在煤炭转化、电热供应、系统调峰、人员就业、消纳新能源等方面仍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决定了煤电近中期不可或缺。二是新能源自身局限性导致源-荷时空“错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网安全与稳定,要成为主体电源任重道远。十多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但远没有到达“主体电源”的地位。2020年装机占比24%的新能源只提供了全社会9.5%的用电量。在新能源没有成为主体电源之前,如煤电等化石能源提前退出,将面临缺电停热的风险。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并网后,由于其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以及“大装机、小电量”的影响,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日益凸显,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调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冬季负荷高峰一般都出现在晚间,此时光伏出力几乎为零,而水电又处于枯水期、发电能力明显下降。特别在极热无风、连续阴雨等极端天气下,电力电量的平衡高度依赖煤电。去年湖南、江西以及今年南方一些省市的供电紧张印证了这一点。同时,能源资源与用电负荷呈逆向分布,“三北”地区仍存在“弃风弃光”现象。这种不同于上世纪“硬缺口”下保障用能的特性与风险,对我国今后如何科学规划电源建设、大规模增强电网调节能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源-荷在时空上“错配”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三是“十四五”电力供需格局出现新变化,由“总体过剩、局部紧张”转向“全局平衡、局部缺口”。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促进发展、稳定经济、保障就业,仍是新发展阶段的基本政策取向。我国经济的率先恢复、电能替代步伐的加快以及降低用能成本的政策效应,拉动了能源电力消费的快速恢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预测,“十四五”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趋紧,面临系统性硬缺电风险,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南方地区,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4.8%~5.5%。今年上半年实际增长16.2%,同比增长15.8%,两年同期平均增长7.6%。因此,我们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充分吸取过去电力短缺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的教训,并结合源网荷储出现的新挑战,加快研究并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应对新能源大发展的需要以及电力出现结构性、区域性、时段性缺电的风险,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既要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必然性,也要认识到清洁转型的渐进性、艰巨性、复杂性。碳排放居高不下固然不可取,但不切实际的早达峰或忽视风险的“釜底抽薪”亦不可取。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保障用能是基础性目标,是能源电力生产的真正目的,也是保障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最根本的问题,是能源电力人始终肩负的“初心与使命”,要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要求,建立“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否则,会影响到“双碳”目标的实现,更会出能源安全大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此外,新时代对保障用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外,还要求绿色、多元、智能,并增加用户的选择权、参与权,提高综合能源服务的满意度。
行业发展是清洁转型、保障用能的实现主体,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要着眼“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目标;4月15日,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出要“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转型发展”。清洁转型是战略方向,保障用能是根本目的,两者都极其重要。但这两大目标要靠什么去实现呢?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需要保证投资合理回报、调动能源电力企业积极性、促进能源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去实现。因为行业发展与清洁转型、保障用能的关系是“渔与鱼”“青山与薪柴”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实现主体与根本保证。任何忽视这一基本关系的做法,都会达不到预期。
保障用能、清洁转型,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煤电托底保供、多能互补、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另一方面必须还原电力商品、电力企业属性,使电力行业具有投融资功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望“十四五”,发电行业将大多延续“十三五”的营商环境,低碳化提前提速,市场化扩大占比,电气化不断加快,智能化建设升级,一体化协同发展,国际化走深走实。新能源、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绿电制氢、碳交易市场、减污降碳技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新能源进入平价时代及“白热化”竞争态势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发展压力和风险挑战,将由以前的“有盈利、缺现金流”到未来“有规模、缺盈利额”的转变。煤电的生存发展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双碳”目标转向硬约束、能源消费“双控”趋紧,发展空间严重受挤,全电量市场竞价,减污降碳升级改造、碳排放成本增加,长期愿景不看好、面临被迫退出的风险。尤其是煤价“十四五”开年大涨,燃料成本高企,煤电亏损大幅度增加,今年上半年亏损面过半,其中6月高达72%,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此外,西南水电开发,面临造价高、消纳难、长距离输送、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燃气发电气源紧张、经济性差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而且盈利不稳定,发展始终“不温不火”;核电机组利用小时高、效益好,但安全标准高,难以获得发展资质。同样,电网企业由于“十三五”投资大、回报低,且主业亏损,“十四五”势必会控制甚至削减投资规模,有限保障电网主导产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电力行业整体情况愖忧,对当前我国清洁转型、保障用能、抗击疫情、提振经济提出了新挑战。
“十四五”期间,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清洁转型、保障用能、行业发展”三大目标,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力运行规律,减少行政干预,还原电力商品、电力企业属性,发挥电价、信贷、补贴、回报率等经济杠杆作用,增强电力企业的投融资功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进一步疏通、完善电价全产业链传导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规范电力市场交易,使电价在各个环节能及时反映成本与供求关系的变化。其次,建立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消纳的政策体系与市场交易机制。在市场化改革过渡期、能源清洁转型期,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与市场的对接,防止政策突变、盈亏反转,保持新能源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特别是海上风电、光热发电、农用户用光伏以及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绿电制氢等。同时,要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引导水电、新能源平价上网、竞价交易。再次,出台“煤电新政”,发挥托底保供作用。“十四五”煤电发展难以“急刹车”,仍是保障电力平衡的主力,预计煤电装机、电量将增加到12.5亿~13亿千瓦和5万~5.5万亿千瓦时。建议国家根据煤电“清洁、高效、灵活、托底”的战略定位,走“少新建、多改造、多延寿”的路子,并及时出台“煤电新政”,如两部制电价、辅助服务电价、提高基准价、放宽涨幅限制、机组退出专项政策等,让落后老小煤电“退得出”,清洁高效煤电“留得住”,新上煤电项目“有回报”,以适应煤电发展从“增容控量”到“控容减量”“减容减量”的转变。最后,改变电网企业“主业主亏,以辅补主”的格局,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前,新能源大发展,电网“双高”问题突出,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投资的合理回收,有利于建设坚强高效的主干网架,推动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和微电网的发展,实现源网荷储高度融合,提升电网智慧高效运行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
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最近盯上了一个新的商业帝国,比动力电池“大十倍”!这个新的商业领域就是“零碳电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尽管去年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增长33%,增速已经甩开动力电池业务,但曾毓群的野心不止于储能。他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公司将与太阳能
为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好华北区域“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华北能源监管局在前期召开推动会议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跟踪项目进展,确保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近日,华北能源监管局统筹安排线上协调会和现场座谈会,按照“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管网”分行业、分批次与33家能源企业
受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委托,中电联牵头开展《“十五五”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编制研究工作。11月12日,中电联在北京组织召开编制研究工作推进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阎秀文副司长到会并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安排。推进会上,华北监管局、中国电科院、国网国调中心、南网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频繁。如何迎战新型电力系统下变化无常的供需关系,是浙江迎峰度冬面临的新难题。从电力账户看,35万户高压、441万户低压非居民电力客户散落各地,构成了浙江的工商业版图。今年上半年,浙江全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超8成。近距离观察浙江企业,潜藏在负
近日,位于新疆南疆的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进行投运前的验收消缺工作。眼下,电力工人奋战在工程一线,有序进行地面和高空作业。该工程所处的南疆片区是国家电网确立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三个地区级示范区之一,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有效支撑南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
11月12日,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技术论坛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发展链筑产业未来”为主题,围绕融通内外、畅通供需,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更好推进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出
最近,由江苏省工程咨询协会组织的2024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揭晓,盐城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江苏盐城青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评二等水平,《江苏盐城永泰220千伏变电站第2台主变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评三等水平。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项是工程咨询行业权威性评选,旨
近年来,我国能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稳妥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供给显著增长,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和美丽中国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党中央
11月13日,南网总调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项目招标。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具体包括:任务1:南方五省区灵活调节能力调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灵活调节能力的定义、需求与场景根据灵活调节能力的根本作用和电网运行要求,明确灵活
11月7日,在河北省能源互联网仿真建模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里,一组组仿真机、上位机全速运行,实验人员专注地测算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各类参数。“目前,我们的新能源发电场站实测建模率已达到了80%,提前近两个月实现了年度目标。”该实验室技术带头人、河北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磊说。确保电力系统安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1月11日印发《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发〔2024〕18号),确定449家纳入湖北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7个行业。根据2020-2022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3年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碳强度下降
美联社发表署名SETHBORENSTEIN(AP科学作家)的文章,题目是:Trump2.0willalterglobalclimatefightingefforts.Willothersstepup?(特朗普2.0将改变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其他国家会加强行动吗?)(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在全球努力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唐纳德·特朗普上次当选
11月8日,根据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对2023年履约期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及核定确认,国能连江公司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首年履约即实现配额盈余11.54万吨。国能连江公司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成立碳排放管理工作组织机构,修编并严格执行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推进煤检验工作标准化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工信部近日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11号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管理
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的气候行动进展报告,欧盟在2023年实现了温室气体(GHG)排放量比前一年减少8%的成就,这是几十年来除了新冠疫情时期外最大的年度降幅。2023年的排放量现在比1990年的水平低了37%,而同期欧盟的GDP增长了68%,展示了经济增长与减排并行的可行性。(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
近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JL/TC55,主要负责开展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承担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化技术支撑工作。与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工作领域相对应。第一届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部分行业“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出,继续严控电石、磷铵、黄磷、尿素行业新增产能。新建电石、磷铵、黄磷、尿素项目,按照《关于“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鲁发改工业〔2023〕34号)等现行规定执行。以绿电制氢、副产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沙举办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于11月4日完成了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家完成履约的企业。今年以来,伴随《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中国碳市
近日,湖北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加强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完善碳普惠平台,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行动、全民参与”的碳普惠机制,扩大碳普惠应用场景,推进重点城市碳普惠试点,初步建立碳普惠体系。全文如下:关于印发《湖北省碳普惠体
CarbonBrief网站发表文章,题目是Analysis:Trumpelectionwincouldadd4bntonnestoUSemissionsby2030(分析:到2030年,特朗普赢得大选可能使美国的排放量增加40亿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CarbonBrief分析显示,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到2030年与拜登的计划相比,美国的排放量可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正式发布。至此,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为全国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提供了深圳经验。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华为、华润、欣旺达等95家企业发放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231张,其中电池储能产品证书5
导语:当前,国内电力行业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然而,在海外市场,由于社会结构、市场机制、政府监管以及文化习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电力行业常常面临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一起特殊的海外电力冲突事件,深入剖析海外电力市场的特点,分析电力公司、政府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为海外电力市场面临的
我国多地正积极布局新型能源,通过电力调峰与系统调节,实现与传统能源的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体验者朱盈飞:“新能源发电的广泛接入,为老百姓带来了清洁能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发电不稳定、消纳不足等问题。面对用电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电网的调度和供需平衡面临着新的挑战。今天,我
电动重卡的电池具有储能单元容量大、充电功率高的特点,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储能资源。虚拟电厂是电力调度的智能管家,能够整合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等电力负荷,进行灵活的削峰填谷,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将电动重卡的电池作为可调节资源,在电网负荷低谷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河北省2024年秋冬季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北南网电力供需整体偏紧。据省电力公司预测,2024年河北南网冬季最大负荷需求将达到4750万千瓦,同比增长2.2%,极端情况下,最大负荷需求将达到4850万千瓦,同比增长4.3%。统筹考虑发电机组
2024年9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52.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1%;年累计用电量3312.5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42%。全省发电量32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4%;年累计发电量2866.5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57%。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9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32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4%%。其
10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情况,截至9月底,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中电联表示,前三季度,全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展望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需形势,全国
今年以来,电力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电力精神,攻坚克难,经受住了冬季大范围极端严寒以及夏季多轮高温、台风等考验,为经济社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在国家能源局的坚强领导下,西北能源监管局坚决扛牢能源保供首要责任,坚持“保障西北、服务全国”工作定位,强化区域协同、政企协同和网源协同,持续加大能源电力保供监管力度,督促指导西北区域电力企业充分发挥“大送端”和“大枢纽”作用,在西北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六创夏季新高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电网又经历了一场大考。这个夏天,全国高温出现早、范围广、极端性强,7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最高,8月高温持续,1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温达历史极值,立秋后四川盆地经历同期罕见高温过程;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江河洪水发生早、发展快,湖南等
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2024年电力市场供需分析预测评审。评审后形成的“2024年电力市场供需分析预测(秋季)报告”将深入分析自治区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及创新发展态势,全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准确掌握经济发展和
2024年8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5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4%;年累计用电量2959.7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53%。全省发电量390.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0%;年累计发电量2546.4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09%。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8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390.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0%。其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